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人白话(修订本)(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振鹤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人白话(修订本)(精)》是著名学者周振鹤先生的一部文化随笔集。作者自谦是中人资质,“白话”则是闲聊的意思,即一位普通人随便说说。全书共分五部分,作者介绍了他收藏或见到的一些稀罕的近代书刊资料,发掘出许多文化变迁的表现;评介古今人物,特别是在历史地理方面做出贡献的学者;记述境外访书的见闻;从语言变迁角度介绍近代以来中西方交流的情况;对一些文化现象发表独到的见解。作者关注近代以来的文化变迁,书中提到的很多细小的文化表现,都是文化史研究不可忽略的重要材料,是一部兼具学术性和知识普及性的作品。

内容推荐

“中人”即中人资质,“白话”即闲聊。自谦中人的周振鹤先生把聊天的内容写成文字,就是这部《中人白话(修订本)(精)》。全书分为“拉杂篇”“月旦篇”“寻觅篇”“烦琐篇”“啰嗦篇”五部分,考索稀见近代书刊的文化内涵,评介古今学者的学术成就,记述境外访书的见闻,从语言变迁角度观察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针砭社会现象,记录游历感受。其中,文化的变迁是本书关注的重点,书中提及的很多细小的文化表现,看似是无关宏旨的变化,但细究起来,确是文化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瞬间。

目录

书前识语

拉杂篇

 月月读的《圣谕广训》

 油印本《洹上词》偶识

 一册只有四叶的书

 《沪上史谈》其书

 20世纪初的一本上海导游书

 读《清代版本图录》

 澳门出版的世界首部汉英一英汉词典

 《瀛寰琐纪》介绍

 中国本土最早的中文杂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我的珍藏——《圣教新报(上海口音)》

 《简报》与《官话日报》——清末济南出版的两种报纸

 日本东方书店的店刊——《东方》

月旦篇

 班固:极有地理眼光的史学家

 吴老先生的荣幸——对小说《西游记》作者的误会

 被冷落了四百年的人与书——读王士性《广志绎》

 梁份:清初西北地理考察的先行者

 走出天下,进入世界——作为地理学家的徐继畲

 同时代人对容闳的看法——析张文虎赠容闳诗二首

 读《邝富灼博上纪念集》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的作念——读《国民政府公报》

 吕思勉先生整理旧史籍的意义

寻觅篇

 傅斯年图书馆读书琐记l引

 柏林读书小记

 黎希留路碰壁记

 早稻田大学藏书一瞥

 台港遇书记

 京都书市行

烦琐篇

 东南亚——中曲文化接触的前缘

 发生在菲律宾的中曲文化交流

 不要教他们学钢琴

 澳门与MACA0得名缘由

 汉译西洋地名的两个系统

 《遐迩贯珍》中的一些过渡性地理学术语

啰嗦篇

 读奏折

 杨贵妃怎么到了日本?——净琉璃中的杨贵妃2%

 书话应该是什么样子?

 径称著名文人如何?

 何时能到台湾去看书?

 我的签名本——不朗而遇的运气

 清末民初到底出了多少小说?

 角色的转换——我在1999年的独白

 圆了台湾梦

 新叶村采风录

 一座城市的形成

试读章节

一册只有四叶的书

其实这不是一本书,向是一份价目表,但它恐怕比一般的书更为难得。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上海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不但在洋务运动中起了领头羊的作用,而且在翻译西书方面也远远走在前头。以傅兰雅为主的洋人和以徐寿、华衡芳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合作翻译了一大批西方科技书籍(其中也有少量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书籍),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方面早已有人做过全面介绍,毋庸词费。

宣统元年(1909),曾有人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所译西书写了内容提要,并予以出版。这部名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西书提要》的书存较大的图书馆里可以看到,它计我们得以了解那些西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理解当时国人最迫切需要懂得的是哪些知识。但对于那些中译西书的实际流通情况,我们就知道得有限,而这一点对于那些书在当时到底起了多人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面前这册只有四叶的《翻译各种西书价目单》,在这方面或许可为我们提供点信息。这份价目单共列出了五十四种翻译书的售价,并且还附有翻刻其他十五种书籍的价目。当时出版的书籍篇幅是以卷计算的,但售书的价目单上却是以本或部计价。譬如《制火药法》一本,价二百八十文,《开煤要法》(贰本)每部四百文,《测地绘图》(肆本)每部一千文,等等。五十四种书平均看下来,每本在二百文上下,多不过三百文出头,少不低于一百七十文。最贵的一部书是《水师章程》,有十六本之多,售价达三千二百文。书的价钱不但与篇幅大小直接相关,自然也与纸张好坏有关,上述价钱是指连史纸本,如果是以赛连纸印刷,则以上述价格的八折计。

这个价目单未标年份,很难确知是什么年代的标价。只有两条线索:一是《西艺知新》在本价目单中注明“现成十卷,尚有续刻”,而在上述《提要》中该书已有续编十二卷,显见《价目单》要比《提要》早出好一段时间,至迟是光绪年间所印。第二条线索是《西国近事汇编》在价目单上共出了癸、甲、乙、丙四种,而该书是和今天期刊相类似的连续出版物,从同冶癸酉年起出至光绪己亥年止(1873-1899)。这个期间含有癸甲乙丙的年头有癸酉、甲戌、乙亥、丙子(1873-1876),癸未、甲申、乙西、丙戌(1883-1886),及癸巳、甲午、乙未、丙申(1893-1896)三组,但既然价目单上对年份只标天干,而不标地支,则很可能是第一组期间所出版的,否则会与其他年代相混淆。所以价目单很可能是1876年以后不久所印。

我们关心的主要还不在于《价目单》的印刷年代,而是要依据这个年代弄清当时一百文钱能买多少东西,看看书价到底贵不贵。但手头没有1876年的物价材料,难于直接对比。顷阅清人刘大鹏《退想斋日记》,有几个物价数据可作参考。光绪十八年(1892)六月二十一日,记山西太原当时因受旱灾影响,粮价上涨,白面每斤六十文。同年十月二日记,“即以麦较,去年每斗六百文有零,此时每斗一千三百文有零”。翌年五月八日记其途遇一教书人,“备言所教童子五六人,每人送束脩钱一千六百文,一年所得不满十千钱,糊口亦不够,何能养家乎?”以这几项数据和上述《价目单》相较,则其时书价不菲。一个教书匠,教学生一人,一年只能有一千六百文的收入,而一部《水师章程》就要三千二百文,哪能买得起?何况这种书与乡下的穷知识分子究竟没有什么关系,不大会有人去买它的。

但是,一斤白面在涨价时卖到六十文,则便宜时按麦价之涨幅推测只得三十文,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所译西书平均每本只得三四斤或五六斤白面价钱,似乎又不能算太贵。如果对城市里稍有余裕的知识分子而言,这种书价是负担得起的,因此推测这些西书在清末科技启蒙方面应该起了一定的作用。(P17-19)

序言

修订本序言

承东方出版社好意,要再版《中人白话》。想想此书出版应该有十来年了吧。拿来架上的订正本一看,竟有十七年了,那时的一个婴儿现在早就入了大学了。订正本的做法是向老师谭其骧先生学来的。他老人家每一篇文章发表后都要拿来重读一遍,校出其中的笔误或印误,加以订正。懒人如我则大大咧咧,出完就算数,没有耐心自己看,但若有读者指出,倒也会订正在书上,将其保留起来,这就是订正本,并不算什么特别。但这次不同,一翻开订正本,却翻出了惊喜,原来里头夹着王培军十来年前的一封信。王培军是青年才俊——现在也快步入中年了,擅长文献学,前不久,他的《光宣诗坛点将录》获得了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足见功力之深。他的信一方面是纠正《中人白话》的几处失误,一方面表达愿来做博士后的意思。现在的人,书信都不用了——自然也包括我自己,而这封手写信竟然还被保留着,我不禁为自己的收藏癖得意起来。

得意归得意,我自己书里的错误还是要改的,才不负再版此书的东方出版社的青睐。主要的错误是关于《洹上词》一文的。培军告诉我,国家图书馆藏有《洹上词》的两种油印本,两本年份不同。问我自藏的是否与该二本有异同。我至今也还没有机会去看国图的本子,而且我的藏本并没有印制年份,是否竟是第三种印本也未可知。但不管本子有何异同,原词中“玉街归去闇无人”的“闇”处印出来时却成了一个问号,想来是当时排版找不到此字而留下一个问号。接下来一句是“飘摇密云如花坠”,其中的云字断然是误字,云如何坠?培军则据词律,断其为雪之误,自然也应该改。其他还有一处是我自己误了的,解“蝎来二十载”中的“蝎”为离去之义,培军以为“朅来”是一个词,每用于发端。我想他是对的,此次应当修订。

这些文章当年都是先发表在报刊上,然后才收入集子的。照理在每篇文章后头都应该标记发表的时间与报刊名,不知当年为什么没有做。现在想做就更麻烦了,所以真是有点遗憾。譬如现在去台湾一趟简直易如反掌,但在上世纪末的确是难于上青天。所以本书中《何时能到台湾去看书》这一篇恐怕要让现今的人觉得可笑,但在当时还真是反映了实情。老话说,斗转星移,真是一点不假,虽然是过气文章,也算是时代的记录吧。

此书当时是作为“九歌文丛”的一种出版的,这套文从的作者一共足七人,当时的编辑陈丽菲是否想凑成九人之数,我一直没有问过她。七人之中,黄永年先生早已仙逝,令人心酸。黄先生曾对我说过他的愿望,说自己绝无期颐之思,但还是希望能活到九十,但由于肺气肿的困扰,先生未能实现这个期望。很可惜,我知道还有许多东西他都没来得及写出来。黄先生除写信外,还曾写过一个条幅、一个扇面赠我,什么时候也应该刊布一下以作纪念。黄先生之后,就数我年长,十几年前还不自觉已经臻入老境,现在则有自知之明了。至于其他五位,现在多已名满天下,而且春秋正富,无量在前途。

此书所附照片图片与文字同等重要,但当时的出版社也找不到原来的图版了,现任编辑陈卓说:“没关系,我们尽量翻拍得逼真。”其实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都知道日本的翻拍印刷技术很不锚,但他们在出《诸桥辙次全集》时,就无法将上世纪30年代诸桥先生游历中国时的照片全部翻拍出来,只能择其要翻印数帧而已。好在《中人白话》原书的图片印刷甚佳,希望此书重印时能大抵不失其真。最后的套话是感谢编辑和东方出版社,虽看来客套,但却是真心。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