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等著的《太空游民/中国科幻小说基因库》为地球宇宙卷,与之前推出的生命智能卷《水星播种》属于套书,记录了从2000年开始至今,中国科幻在几个不同领域里所走过的路程。
本书将是下一本畅销书,作为科幻界的支柱,刘慈欣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幻爱好者,给他们带去精神上的超级享受,并多次获得国内及世界科幻文学奖项。
本书无论装帧还是内容,各位编辑老师严格把关,字斟句酌,倾心编校,力求给广大科幻爱好者带来一场盛大的视觉飨宴和想象空间,同时也满足了新的科幻迷的需求。
| 书名 | 太空游民/中国科幻小说基因库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刘慈欣 |
| 出版社 | 沈阳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慈欣等著的《太空游民/中国科幻小说基因库》为地球宇宙卷,与之前推出的生命智能卷《水星播种》属于套书,记录了从2000年开始至今,中国科幻在几个不同领域里所走过的路程。 本书将是下一本畅销书,作为科幻界的支柱,刘慈欣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幻爱好者,给他们带去精神上的超级享受,并多次获得国内及世界科幻文学奖项。 本书无论装帧还是内容,各位编辑老师严格把关,字斟句酌,倾心编校,力求给广大科幻爱好者带来一场盛大的视觉飨宴和想象空间,同时也满足了新的科幻迷的需求。 内容简介 刘慈欣等著的《太空游民/中国科幻小说基因库》是继《生命智能卷水星播种》之后,中国科幻小说基因库的第二卷地球宇宙卷。 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大概知晓太阳和地球都正值中年时期,它的诞生与灭亡都与我们相距遥远;我们也大致了解了生命的形成、进化与灭亡,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曾想过,当地球走到尽头的那一刻,那时的人们该何去何从?那时的地球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那时的宇宙将会是什么样的?是如科幻大片中一样,宇宙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物种与空间站点?还是人们利用科技带领地球一起漂泊在宇宙中?抑或是,人们有了穿梭空间式的改造技术,反而将其建设得更加欣欣向荣? 其实,从本书的目录中,我们能隐约预感到地球晚年人类将成为太空游民的命运,或是进化改造,或是流浪宇宙,等等。科幻往往都会留下一些悬念,本书以新颖、独特的构思给出的答案或许与你假想的不同,但作为科幻大咖,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想来定能让读者眼前一亮,甚至能让科幻爱好者碰撞出新奇的火花。 目录 流浪地球 刘慈欣 星潮皇帝的风帆 郝景芳 星潮建设者 韩松 随风而逝 江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 拉拉 卡门 夏笳 月球表面 飞氘 关于地球的那些往事 宝树 门,是穿堂门的门 梁清散 邮差 廖舒波 后记 宇镭 精彩书摘 刹车时代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地球自转刹车用了42年,比联合政府的计划长了3年。妈妈给我讲过我们全家看最后一个日落的情景,太阳落得很慢,仿佛在地平线上停住了,用了3天3夜才落下去。当然,以后没有天也没有夜了,东半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十几年吧)将处于永远的黄昏中,因为太阳在地平线下并没落深,还在半边天上映出它的光芒。就在那次漫长的日落中,我出生了。 黄昏并不意味着昏暗,地球发动机把整个北半球照得通明。地球发动机安装在亚洲和美洲大陆上,因为只有这两个大陆完整坚实的板块结构才能承受发动机对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发动机共有1.2万台,分布在亚洲和美洲大陆的各个平原上。 从我住的地方,可以看到几百台发动机喷出的等离子体光柱。你想象一个巨大的宫殿,有雅典卫城上的神殿那么大,殿中有无数根顶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像一根巨大的日光灯管那样发出蓝白色的强光。而你,是那巨大宫殿地板上的一个细菌,这样,你就可以想象到我所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其实这样描述还不是太准确,是地球发动机产生的切线推力分量刹住了地球的自转,因此地球发动机的喷射必须有一定的角度,这样天空中的那些巨型光柱是倾斜的,我们是处在一个将要倾倒的巨殿中!南半球的人来到北半球后突然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有许多人会精神失常的。 比这景象更可怕的是发动机带来的酷热,户外气温高达七八十摄氏度,必须穿冷却服才能外出。在这样的气温下常常会有暴雨,而发动机光柱穿过乌云时的景象简直是一场噩梦!光柱蓝白色的强光在云中散射,变成无数种色彩组成的疯狂涌动的光晕,整个天空仿佛被白热的火山岩浆所覆盖。爷爷老糊涂了,有一次被酷热折磨得实在受不了,看到下大雨喜出望外,赤膊冲出门去,我们没来得及拦住他,外面雨点已被地球发动机超高温的等离子光柱烤热,把他身上烫脱了一层皮。 但对于我们这一代在北半球出生的人来说,这一切都很自然,就如同对于刹车时代以前的人们,太阳星星和月亮那么自然。我们把那以前人类的历史都叫作前太阳时代,那真是个让人神往的黄金时代啊! 我在小学入学时,作为一门课程,教师带我们班的30个孩子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这时地球已经完全停转,地球发动机除了维持这个行星的这种静止状态外,只进行一些姿态调整,所以从我3岁到6岁的3年中,光柱的光度大为减弱,这使得我们可以在这次旅行中更好地认识我们的世界。 我们首先在近距离见到了地球发动机,是在石家庄附近的太行山出口处看到它的,那是一座金属高山,在我们面前赫然耸立,占据了半个天空,同它相比,西边的太行山脉如同一串小土丘。有的孩子惊叹它如珠峰一样高。我们的班主任小星老师是一位漂亮姑娘,她笑着告诉我们,这座发动机的高度是1.1万米,比珠峰还要高2000多米,人们管它们叫上帝的喷灯。我们站在它巨大的阴影中,感受着它通过大地传来的震动。 前言/序言 地球宇宙卷序言:星潮涌动 郭凯 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写此文时,刚看过《星际迷航3》不久。其实,宇宙也是人类最初的边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当人类的始祖开始仰望星空中的天体时,当他们凝视一块神秘的黑石碑激起幻想的火种时,科幻就已经萌芽。 美国科幻大师詹姆斯岗恩在其主编的《科幻之路》中,将古罗马时代作家卢西安(又译作琉善、路吉阿诺斯等)用希腊语写的讽刺小说《真实的故事》放在这一时间轴的首位,因为其中写到主人公的海船被大风吹到了月球上,讲述了一番宇宙景象。当然,今天的人们没有谁会把它当作科幻小说,因为我们知道,宇宙中是真空,船不可能被风吹到月球。科幻小说英文词science fiction 中的science,指的是今天意义上的科学体系,这意味着在西方近代科学革命之前的知识体系所催生出的幻想文学,通通被排除在了狭义严格的科幻标准之外,同时被排除的,也包括西方之外其他文明的知识体系,比如中国。 然而,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人们有着他们精准而严密的宇宙模型,以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土、水、气、火四元素为基础,建构除了地球世界的一切构成和变化,以第五元素以太为基础,托勒密等天文学家建构起了本均轮层次分明有序运转的太阳系宇宙,在地球的另一边,中国人建立起了他们的盖天模型和浑天模型,在《周髀算经》中通过不同地区的夏至正午日影观测记录和今天我们难以想象的复杂数学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宇宙中一个个不可测量的天文尺度的距离。那个时代的人类坚信他们的宇宙模型,连同他们对于宇宙的好奇和敬畏一起,一代代最优秀的学者从少年到白发,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些模型,顺便写出各种建立在这些模型上的幻想作品。然后这些东西通通被后世的科学界和科幻界定义为不科学然后扔在一边,直到一个叫哥白尼的家伙做出一个比较简洁但有效的新的科幻天文设定为止。 从那个时候起,关于宇宙探索的幻想终于可以被叫作科幻了,不过除了符合科学,还要有文采写的像小说才行,比如悲剧的开普勒同学写的探月小说《梦》,虽然无比科学,但是读者看了纷纷说这写的是论文吧?即便在时间线上比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早起跑了一两百年,但争第一篇科幻的比赛还是输了,我们就不说什么了 后边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随着观测技术和天文科学的演进,人类想象宇宙的步伐越走越远。于是我们有了《从地球到月球》,在《世界之战》里大战火星人,跟着克拉克老爷子探索了一下木星土星及其卫星,然后飞向遥远群星,让那里成为了我们最后的边疆,开始了太空歌剧的漫漫旅途。这些故事也不断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徐光启在某个夜晚听利玛窦讲述群星的故事,皈依了上帝的光辉;再晚一些时候,康有为开始写他的《诸天讲》:因得远镜见火星之火山冰海,而悟他星之有人物焉,因推诸天之无量。鲁迅翻译了凡尔纳的《月界旅行》,感慨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学小说始。又过了几十年,中国人相信他们已经建起了人类最伟大的社会制度,并决心将它推向火星,推向人马座星潮掀起,又倏然落幕,终于有一天,刘慈欣和韩松开始静下心来,仔细思索地球和宇宙对于人类的意义,更年轻的作者们成长起来,将宇宙视为自己展现想象力的窗口。 宇宙依然是宏大和神秘的,正因为此,人类对其进行的史诗般的探索和抗争才能震撼人心,如同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和拉拉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所讲述的那样。同时,宇宙是一面镜子,在与其相处时,会映射出人类社会自己的结构和未来,如同郝景芳与韩松在同一个星潮;设定中的《皇帝的风帆》和《建设者》。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其实无法理解宇宙,它像一座迷宫一样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理解,比如飞氘的《月球表面》和宝树的《关于地球的那些往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宇宙的那些宏大主题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舞台,让我们在其中表演、歌唱、舞蹈,如同江波的《随风而逝》、夏笳的《卡门》、廖舒波的《邮差》。最后,对那些很宅的人来说,其实宇宙也许跟我们的现实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比如梁清散的《门,是穿堂门的门》。所以,我们真的有必要去宇宙吗? 我们仍然无法估算宇宙距离我们是远还是近。写此文不久前,一位科幻影视公司的CEO在中国科幻银河奖的论坛发言中指出,中国科幻影视的选题一定不要离开地球表面,因为中国观众还没有做好进入太空的准备。而在这半个月里,天宫二号发射,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中国开始投入使用,国人一片欢欣鼓舞,仿佛宇宙向我们打开了大门。一切,只能在时间中验证,在此之前,我们也许应当认真读读这本书里的故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