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致敬--不能忘记的抗战老兵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凯雷、白林淼主编的《致敬--不能忘记的抗战老兵》是一本面向未来、面向下一代的书。这本书的编写得到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胡葆琳、开国大将肖劲光q孙女肖雨青、新四军首任军长叶挺的孙女叶莲、开国少将蔡长元之子蔡小心、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以及林上元之子林际平、著名抗日将领张治中的孙子张皓霆等上百位社会贤达、抗战将领后代的支持。他们不但帮我们联络采访大量老兵,甚至亲自去访问。在与他们的互动中,我们为他们父辈的英勇事迹,为他们面向青年一代宣传抗战精神的行为所感动。

内容推荐

凯雷、白林淼主编的《致敬--不能忘记的抗战老兵》是一本书写历史、书写抗战的书。书中收录的五十多位老兵包括开国少将杨永松、张力雄,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开国大校胡正先,黄埔校友会会长林上元,潜入日本的谍战将军赵一明,曾经的陈赓娃娃京剧团团员王恩田,四明山上的女交通站站长翁惠珍,三次参与长沙保卫战的作战参谋刘汉……

目录

卷首语

将领后人寄语

杨永松:亲历平型关战役的开国少将

张力雄:高台血战唯一生还者

张广有:“百团大战”中的突击队队员

贾文岐:冀中抗日斗争中的儿童团成员

王殿忠:战场上的机炮班班长

魏应吉:“尖兵连”连长屡建战功

姜立诚:亲身经历4次长沙会战

何焕九:参加过台儿庄战役,三次与死神擦肩

杨正新:曾用刺刀痛杀鬼子

孙国清:全程参加八年抗战

陈健吾:从人民自卫军战士到政治教导员

李震亚:用美式大炮击退日军

黄海潮:桂林保卫战“八百壮士”最后幸存者

胡正先:毛主席称我们是科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赵一明:潜入日本的抗日谍战将军

卢彩文:中国远征军情报员

翁惠珍:四明山上的女交通站站长

文国才:化身酒店老板的侦察员

左德祥:11岁就投身革命的娃娃侦察兵

韩子亮:识破假装八路军的鬼子兵

李成浩:机灵的地下交通员

杜学发:穿梭于枪林弹雨的通信兵

王宗如:八路军译电员,贺龙元帅眼中的“小鬼”

邓文秀:全程参与反“扫荡”斗争的战地医生

傅英:敌后抗战经历刻在脑子里

恽顺芳:负责后方救死扶伤,恽代英是她的哥哥

龚枚:画笔为我绘征程

田华:艺术是枪,舞台是战场

黄铁魂:回国投身抗战事业的南洋机工

刘清霜:八路军后方的粮食支援者

张彤:在华中鲁艺的难忘时光

潘云:“同歌盛世中华颂”

王恩田:陈赓娃娃京剧团团员

王清佑:《新华日报》小报童的战火岁月

王定国:身陷囹圄也要为理想与自由而斗争

徐月明:新四军女兵

林珍:活跃于香港的“小鬼通信员”

林佑:革命人生多传奇

刘桂英:五女兵仅她活着走出野人山

陈淑:第五战区中尉司药员

潘允恭:迎战日军细菌炸弹的女军官

周玉云:第三战区11O兵站的巾帼军医

李敏:林海雪原女战士打日寇

哓苇:烽火年代的真情

林上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

杨永彬:战场上命大,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梁伯坚:经历过长沙会战

童玉才:守卫黄河的巡逻兵

樊宝法:无线电波的“听风者”

胡家中:面对侵略,弃学从戎

刘汉:三次参与长沙保卫战的作战参谋

李豫声:18岁刚考入黄埔军校就被送到抗战前线

朱学明:八年抗战斗日寇

方耀寰:参加常德会战九死一生

蒋润苑:亲历了抗战的每一天

陈瑜:赶上抗战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之战

蔡小心:继承父亲家风——忠诚于党,勇于担当,

注重家庭,热爱家乡

叶莲:读《囚语》感知爷爷的情感与精神

胡葆琳:牢记抗战历史

张皓霆:祖父张治中始终希望国共是一家

林际平:将领后人向抗战老兵致敬

徐觉民:回忆随父抗战的军旅岁月

试读章节

杨永松:亲历平型关战役的开国少将

【人物名片】杨永松,1919年7月出生,广东省梅州大埔县人。1930年在永定县委参加革命工作,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平型关战斗时任一一五师六八五团政治处技术书记、抗大总校秘书科科长等,1945年12月后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1955年授少将军衔。1968年任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1981年离休。

杨永松最为人乐道的抗战经历,无疑是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红军开始往北撤,到了陕甘边地区实行整训,并进行时事教育和思想动员。党中央则召开了苏区代表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形势的报告,阐明民族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1937年8月,原红一军团部队在三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杨永松所在的红二师被改编为三四三旅六八五团,而红四师被改编为六八六团。

在出发之前,召开了誓师大会。因为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红军也要换衣服、换帽子。当时红军的帽子是红五星帽,要换成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帽。很多战士因为随红军征战多年,对红军有深厚的感情,舍不得换下红五星帽,但为了抗战的需要,忍痛把帽子摘下来放到包袱里面,作为永久的纪念。

1937年8月24日,杨永松所在的六八五团作为前卫部队开赴山西抗日前线。部队经过富平、韩城等地,在芝川渡黄河向侯马前进。在经过荣河县、万泉县(现万荣县)时,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当地群众摆了点心慰劳八路军,战士们没有一个人过去拿,纪律十分严明。

战士们在侯马等了三四天,火车才来。这些车皮有的运过战马,又脏又臭;有的运过煤,上去以后弄得人的脸都是黑的。但是大家都没计较。

按照与阎锡山商定的作战计划,八路军一一五师向平型关前线大营集结。在原平下了火车后,一一五师急行军奔赴大营。在路上,杨永松和战友们碰见从前线退回来的阎锡山军队,这些队伍非常整齐。战士们就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整齐。原来,这支队伍离敌人还有几十里路,听到炮一响或者飞机一响,就往后撤。他们还对八路军战士说日军的炮和飞机很厉害。八路军战士们问他们:厉害到什么程度啊?你们伤了多少人?他们又说不知道。看着友军的胆怯,战士们下定决心,非得打个好仗扬我军威。

9月24日晚上12点,部队冒着大雨连夜来到伏击地点,在山上等着进攻开始。战士们都被雨淋湿了,但高昂的斗志并没有受到影响,大家还是想着第一仗一定要打好。25日清晨,在伏击圈等待了一夜的八路军将士们终于等到了钻入“口袋”里的日军。

进入伏击圈的是从平型关撤下来的向东开进的日军汽车队。发起进攻时,师部、旅部打出信号弹,团以下就吹冲锋号。当时六八五团在左翼,六八六团在右翼,战士们冲下去,敌人退到对面山上的老爷庙和东西跑池村抵抗。大部分被打散的日军藏入公路边的雨水沟里。日军非常狡猾,枪也打得很准,只要你一露头,他就能一枪在你头上打个洞。八路军马上改变策略,朝雨水沟里扔手榴弹,日本兵就不抵抗了。

据《正面战场作战记》记载,一一五师在平型关战斗中,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缴获炮1门、步枪300多支、机枪20多挺、炮弹3000多发及大批军用品,取得抗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

杨永松是目前亲历这场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授予将军军衔的唯一健在者。之后,杨永松先后任一一五师干事、秘书、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秘书长、抗大总校秘书科科长等职务,先后在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和中央党校学习。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杨永松都模范践行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罗荣桓等首长的高度肯定。

1945年4月23日,杨永松以候补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当时出席七大的代表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授予共和国将帅军衔者共207人,其中正式代表171名,候补代表36名。杨永松是这些将帅里目前唯一健在者。P2-5

序言

这是一本向万千老兵致敬的书。目前,全国健在的抗战老兵已不足万人,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老兵们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战争。那一段硝烟弥漫的岁月,那一场用血肉赢得的战争,那一群如今已风烛残年的老兵(我们收录的老兵中,有个别已在我们编辑出版本书的过程中离世),我们后辈不能遗忘,不敢遗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是一本书写历史、书写抗战的书。书中收录的五十多位老兵包括开国少将杨永松、张力雄,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开国大校胡正先,黄埔校友会会长林上元,潜入日本的谍战将军赵一明,曾经的陈赓娃娃京剧团团员王恩田,四明山上的女交通站站长翁惠珍,三次参与长沙保卫战的作战参谋刘汉……

老兵就是一面旗帜。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们,没有理由忘记历史,我们要铭记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这本书不仅是为了纪念那场伟大的胜利,追思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更希望能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勿忘历史。

这是一本面向未来、面向下一代的书。这本书的编写得到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胡葆琳、开国大将肖劲光q孙女肖雨青、新四军首任军长叶挺的孙女叶莲、开国少将蔡长元之子蔡小心、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以及林上元之子林际平、著名抗日将领张治中的孙子张皓霆等上百位社会贤达、抗战将领后代的支持。他们不但帮我们联络采访大量老兵,甚至亲自去访问。在与他们的互动中,我们为他们父辈的英勇事迹,为他们面向青年一代宣传抗战精神的行为所感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颁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致敬,不能忘记的抗战老兵。万千老兵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铭记14年抗战史,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正如93岁抗战老兵林上元所言:“没有国,哪有家?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致敬,新时代的强国梦、强军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所言:“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在这新时代,精气神归来兮,仍是少年中国,中国少年!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