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超著的《水泊梁山英雄谱》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小书。它歌颂水泊梁山,其实是歌颂延安,以梁山喻延安。
书中共二十九篇短文,共评论了三十四位梁山好汉。
本书插图出自著名画家张光宇先生手笔。这些人物绘画既有传统的浸染,又带有画家的个性。简练而不失生动,粗犷而兼有细腻。有的可以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 书名 | 水泊梁山英雄谱(精)/大家小书 |
| 分类 | |
| 作者 | 孟超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孟超著的《水泊梁山英雄谱》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小书。它歌颂水泊梁山,其实是歌颂延安,以梁山喻延安。 书中共二十九篇短文,共评论了三十四位梁山好汉。 本书插图出自著名画家张光宇先生手笔。这些人物绘画既有传统的浸染,又带有画家的个性。简练而不失生动,粗犷而兼有细腻。有的可以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内容推荐 张光宇绘的这本《水泊梁山英雄谱》撷取《水浒传》中三十多位英雄人物,予以“故事新编”式的肖像素描。作者孟超于20世纪40年代,“借古喻今”,以迥异于金圣叹的视角和犀利的文风,一吐心中块垒,其分析睿智而深刻,其行文凝练而隽永。 目录 怀孟超——作为《水泊梁山英雄谱》的序 《水泊梁山英雄谱》序 呼保义及时雨宋江 玉麒麟卢俊义 白日鼠白胜 阮氏三雄: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 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 大刀关胜 浪子燕青 花和尚鲁智深 圣手书生萧让 鼓上蚤时迁 赤发鬼刘唐 一丈青扈三娘 豹子头林冲 双鞭呼延灼 小旋风柴进 小李广花荣 黑旋风李逵 铁臂膊蔡福、一枝花蔡庆 玉臂匠金大坚 青面兽杨志 智多星吴用 金眼彪施恩 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 母夜叉孙二娘 金毛犬段景住、险道神郁保四 入云龙公孙胜 扑天雕李应 铁叫子乐和 拼命三郎石秀 行者武松 试读章节 论梁山泊的英雄,提纲挈领,自应从及时雨宋公明说起。可是梁山泊的创立基业,并不是从他开始,在他之前早有王伦、杜迁、宋万、朱贵等建栅立寨,作了斩荆披棘的前导;而作为《水浒传》里第一个大关键的义劫生辰纲,这样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的开端,是由赤发鬼刘唐起意报信,晁盖等七条好汉撞筹聚义,也没有他的份;那时候他还在郓城县里,司押公文,替着官家当差做事,也许他希望的只是平平稳稳做一个吃衙门饭的公役而已,决不曾想到自己以后会走向了山寨,入了大盘吃肉、大块分金的群伙的,这原因固然由于当时的赵官家的天下上上下下都横暴残酷,逼得不反的人也作了反;而他本身也实在是有了一个“作乱”“造反”的胚苗,慢慢地发展下去,便与山泊的弟兄们的胸襟得到了契合。这胚苗不是别的,就是他的作为和别人称赞的那个“义”字! 什么叫做“义”,正统的奴才道德家们自然也拿了这个法宝作为愚民的工具,但如果从宋江身上看,他心目中的“义”确是有尺寸有分量的。按说一个吃衙门饭的人,很便当的是沿着这根线儿向上爬,婢膝奴颜地侍候上司,做着作恶害民的官家帮凶,在《水浒传》中也有不少的实例,如董超、薛霸、何涛、陆谦都是这类的人;但宋江却大大的不同,说他好交结江湖好汉,不曾说他好巴结豪家阔人!说他好赒人之急,扶人之困,也更不是对有财有力的趋炎附势。这也就是说他的心里和穷者弱者打成了一片,从这个出发点上,进一步才能归到谁该帮助,谁该反对,活不下去应该走什么路,害民殃民的官府势家应该怎样摆布,行的是光明磊落的杀官劫库,走的是堂堂正正的锄暴济贫,这不就是梁山泊的伟大的精神吗?由这方面去理解宋江,就知道他之私放晁盖,并不是简单因为和他有什么交情,而是因为晁盖劫了梁中书从人民身上劫夺剥削来的生辰礼物,做出了这反抗贪官污吏的义举的,书上分明地说“晁盖是他心腹弟兄”,就是大书特书地指出他们是心意相通的,不过他当时还因为官身不得自由,没曾逼到那一步,而未曾撞筹聚义罢了。 自然,在他的义念之下,不止是对于晁盖一人,江湖上称他做“及时雨”绝不是偶然的;所以他也帮助过流落丧父、无钱为葬的阎婆惜。对于他之杀阎婆惜一事,我们不能单从妇女观点上去理解,由于帮助而成了外室,说在当时社会所限,宋公明亦未能免俗则可;但绝不是乘人之危,借图奸骗。阎婆惜爱上了年轻后生张文远,宋江已有自知之明,再不踏到乌龙院去,已是实证,谁叫师徒之间,在阎婆惜眼里张三郎的地位不如宋三郎,便死拖活拉拉了家去;我想如果不是阎婆惜死抓了晁盖书信,做了把柄,我想他也不会轻易置之于死地;别管各人有各人的打算,老实说,阎婆惜口口声声要报官,事实上脚步是已经站在了官府一面,那又如何地在心急与梁山沟通的宋江刀下相容呢,杀阎婆惜的主要关键自然还在这里,而不单是杀害一个弱女子的问题而已! 他因为阎婆惜一案,才东走西奔,辗转地寄身在柴进府上,寄身在孔太公庄,寄身在清平寨花荣处,一直到回家省亲,一直到刺配江州。这中间,不但认识了不少的江湖英雄,更认识了刘高、刘高婆娘、蔡九知府、黄文炳之流的阴险凶狠的面孔,使他一步一步地愈和梁山泊精神接合起来。可是,他虽然丢了衙门饭碗,虽然已是飘泊无家,到底还没有走上最后的绝境,所以他不肯留在清风山,也还没有决然地上梁山的心意。我们知道从一个公役人的地位转到一个落草为“寇”的地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宋江不是一个天生的水泊寨主,这些层次与波折是免不了的;也正因为这样,使他更清楚更明白地慢慢地知道了不做赵官家的帮凶奴才,便只有一条路好走,浔阳楼题反诗,即使不在醉中,举世茫茫,又怎能使他压得住潜藏在心底的不平之感呢?“血染浔阳江口”,因为那里—自然不只那里,是有他看不上眼的世态丑恶,使他遏止不下胸中的郁积。在赵官家还穷极凶狠的时候,他敢于以黄巢为做人的标准,且尚以为未足,不是说明他的狂妄大胆,而是他心目中另有一种想法,足以掀起了更大反抗的狂流,这时,他身虽不在梁山,而志已早到山顶了。 玄女庙受三卷天书,这不免是神话,然而,陈涉起义,狐鸣篝火,拿今天的眼光去看,自然是骗人,但对落后的老百姓,这种迷信的利用,足以振奋人心,足以齐一步调;自古帝王应世,官史上总少不了几笔祥瑞异兆的点染,如果说只准帝王骗人,不许反抗者造谎,这怕还是正统思想作祟;而况,这样的手段,对反抗者是有利而无害的,又何足深责呢? 宋江为什么能坐了梁山泊第一把交椅,我们不能忽略了他的义行之外,还是梁山泊好汉的组织者,固然没有宋公明也会有人起来造反,但因为他而梁山上的人才愈加兴盛,是一个事实,并且多是由于他的义气,所感召而来的。同时,攻守战阵,调度有方;水泊大寨,各有司守,各尽其能,各取所需,在他的治功之下,无怪乎后世目之为理想的社会制度,亦并非过分吧。至于“替天行道”,在愚昧者固不妨从字面上理解,而书经“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早有注脚于前,又何必机械地去看呢? …… P15-19 序言 《水泊梁山英雄谱》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小书,创作于20世纪抗战期间,而出版时已经是新中国成立之时了。之所以如此,聂绀弩先生1984年为本书所写序言说得很明白:“我以为这本小书倒真是借古喻今的。这书歌颂水泊梁山,其实是歌颂延安,以梁山喻延安,抗战期间蒋区写杂文的人,常用此法。所以此稿,久不能卖出,也没有书店敢出版。”“借古喻今”,或许稍嫌直露,但骨子里确实灌注着此种精神,独到见解由之而出,也正是本书价值所在。 对一部文学作品进行诠释,诠释者的价值取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诠释者的价值取向不同,对于同一部作品,往往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水浒传》诠释中的价值取向亦复如是。将梁山好汉称为英雄,古已有之。明末崇祯年间,书商曾将《水浒传》、《三国演义》合为一刻,名之《英雄谱》。卷首杨明琅所撰序言便极力称赞梁山众人为英雄,认为朝廷无圣君贤相,才使他们或“不遇其时”,或“不遇其地”,否则就像历代英雄一样,可以名垂史册。明末著名思想家李贽特别肯定宋江的“忠义”:“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故能结义梁山,为一百单八人之主。”宋江之所以接受招安是为了“报国”,即使最后被毒死,也成为视死如归、大忠大义的壮烈之举。可见李贽把“报国”作为忠义的最高准则,宋江等梁山好汉一心为国,所以他们自然而然成为忠义英雄的化身。 明人认为是“忠义”之作,清人则认为是“诲盗”之作;明人对宋江称赏有加,清人则对之深恶痛绝。仅仅几十年之后的金圣叹,态度就发生了巨变,他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曾断言:“《水浒传》有大段正经处,只是把宋江深恶痛绝,使人见之,真有犬彘不食之恨。”“《水浒传》独恶宋江,亦是歼厥渠魁之意,其余便饶恕了。”出于这一判断,他在回评中处处揭露宋江的虚伪可恶,认为宋江及梁山众人都是“群丑”、“强盗”。 金圣叹的观点应当从现实社会政治中去寻找依据。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曾讨论过这一问题,他说:“圣叹最爱谈‘作史笔法’,他却不幸没有历史的眼光,他不知道《水浒传》的故事乃是四百年来老百姓与文人发挥一肚皮宿怨的地方。宋、元人借这故事发挥他们的宿怨,故把一座强盗山寨变成替天行道的机关。明初人借他发挥宿怨,故写宋江等平四寇立大功之后反被政府陷害谋死。明朝中叶的人—所谓施耐庵—借他发挥他的一肚皮宿怨,故削去招安以后的事,做成一部纯粹反抗政府的书。”我以为,本书作者同样如此,《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成为本书作者“借古喻今”的绝好素材。 说到梁山好汉,不能不提宋江,本书第一篇便是“呼保义及时雨宋江”。与金圣叹截然相反,本书对宋江的“义”给予了充分肯定:“行的是光明磊落的杀官劫库,走的是堂堂正正的除暴济贫,这不就是梁山泊的伟大的精神吗?”但对“招安”,本书又表示了遗憾之情:“造反要造到底,这是天经地义……坐在第一把交椅上的宋公明,可也不见得多么坚强……而金圣叹又断定了他的少不了一场噩梦,这就不能不使人对宋大哥感到遗憾了!” 本书的二十九篇短文,共评论了三十四位梁山好汉。让人感到有趣的是,作者并未按照天罡地煞的顺序来编排。在梁山的两位主要头领宋江、卢俊义之后,不是智多星吴用,却是排在地煞星倒数第三位的白日鼠白胜。白胜在《水浒传》中最闪光之处是他参与了“智取生辰纲”,本书作者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一举动,挖掘出了其象征意义:“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归还到老百姓的手里,‘倒也!倒也!’说在七个人口里,蕴蓄在他的心头,由他下了这次手,完成了这场扬眉吐气的快事……别看这逼得没有出路的闲汉一动手,也就是豪门势家垮台倒灶的开始,黄泥岗上劫了十一担生辰纲,也不过是一个象征而已。”这种评价、这种态度,鲜明地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 与白胜不同,关胜、呼延灼、柴进、花荣、杨志等,或为名将之后,或为朝廷将领,他们之上梁山很大程度上是小说家为凑足一百单八将的数目而已,有的描写还算生动,如花荣、杨志,有些人物则难免带有概念化倾向,缺少生机,其中关胜最为典型。本书评论道:“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头领,几乎每一个都是生龙活虎,神采奕奕,各有他独具的性格,各有他特长的本领;只有大刀关胜,别看他大刀片玩得也颇精彩,可是从《水浒传》所看到他的风貌,只是阴森森,冰冷冷,死板板,只像一个泥塑的、木雕的神像,庄严固然庄严已极,可惜缺乏了活生生的神气,只剩下空架儿。”尤其是关胜的座右铭“君知我报君,友知我报友”,大有“待价而沽”之意,谁对他好,他就投靠谁,这就丧失了基本的原则。 武松是人们心目中了不起的英雄,但在本书中却放在了最后。且看本书对他的“新赞”:“打虎英雄,杀嫂好汉。十字坡上—没做孙二娘的馒头馅,快活林中—却成了打手,做了金眼彪抢码头的把掌片。呜呼,英雄谱上,这是武二郎的真实的‘颂赞’!”在本书作者看来,武松头脑中“还包含了封建的伦理观念,封建的道德观念。这些芜草瑕斑,限制了他的英雄的气概,蒙蔽了他的淳朴爽朗”。从武松杀嫂、夺取快活林等事实来看,“在梁山泊不但算不了最出色的好汉头儿,那比起了天真朴质农民性格的李逵,豪迈无私湖海英气的鲁智深,一生浸淫在悲剧生涯中的林冲,固不如多多了;即阮氏三雄、刘唐辈之具有痛恨官府,同情弱小,亦有天渊之别”。接着作者分析了武松性格形成的原因,指出武松身上的伦理道德观念源于文人士大夫对说书评话的改造。这一独到见解值得我们深思。 本书在初版三十余年后的1984年曾经再版过,聂绀弩和张仃两位先生分别撰写了序言。至今又过去了将近三十年,北京出版社计划将其作为“大家小书”的一种再次出版,并邀请我的老师袁世硕先生撰写序言。袁先生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我,我自然义不容辞。尽管自己的学养难以胜任,但我想这其中多少也带有学术传承的含义。《水浒传》理应得到世代学人的关注,因此就冒昧地应承下来。本书插图出自著名画家张光宇先生手笔。对于绘画,我是外行,只感到这些人物绘画既有传统的浸染,又带有画家的个性。简练而不失生动,粗犷而兼有细腻。有的可以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好在张仃先生已有序言作了极好的评述,读者也有自己鉴赏的眼光,笔者就不再赘言了。想要说的话很多,但“大家小书”本身即以小取胜,因此只能“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了。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12年12月24日 后记 出版说明 “大家小书”多是一代大家的经典著作,在还属于手抄的著述年代里,每个字都是经过作者精琢细磨之后所拣选的。为尊重作者写作习惯和遣词风格、尊重语言文字自身发展流变的规律,为读者提供一个可靠的版本,“大家小书”对于已经经典化的作品不进行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处理。 提请读者特别注意。 北京出版社 书评(媒体评论) 《水泊梁山英雄谱》一书短小精悍、借古喻今,无处不闪烁着先锋精神与思想花火。 ——聂绀弩 《水泊梁山英雄谱》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小书,对经典进行了独到的诠释,加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插图,可谓一部绝佳读物。 ——王平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