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菱形
我们对高绩效企业的基准研究表明,绩效有四个主要驱动因素。我们称之为创新菱形。绩效最好的企业的共同特征是有四个最佳操作的要点,即创新菱形的四个要点。
1.产品创新和技术战略:受到领导团队和行业战略视角的驱动,绩效好的企业都有产品创新和技术战略。产品创新战略为企业提供着眼点,指明企业产品开发的方向,指导资源分配、投资决策和项目选择。简而言之,这些公司有战略焦点。
2.资源投入和项目组合管理:绩效好的企业能为其产品创新和个人创意提供足够的资源。此外,它们拥有有效的组合管理系统,帮助领导团队将这些资源分配到合适的领域和开发项目中。
3.创意发布系统:门径管理(Stage-Gate)。绩效好的企业采用门径管理系统,推动新产品项目从创意阶段进入发布阶段。这个创意发布系统强调为创新漏斗提供更多的创意、坚实的前端作业项目(包括客户需求的信息)、严格的过关/淘汰决策,以及从始至终的高效的执行力。同时,绩效好的企业采用的系统是敏捷的、灵活的、扩展性好的、适应性强的。
4.气氛、文化、团队和领导:高绩效企业的高管为创新和创业创建了积极的气氛和文化氛围,建立了有效的跨职能的新产品项目团队,并且他们自己也适当地参与到产品开发决策过程中。他们为创新提供了适合的环境。
正如我们研究中指出的,这些关键点在产品创新方面将绩效好的公司与其他公司区别开来。宝洁(Procter&Gamble)是正在运用创新菱形的公司之一。下面我们以宝洁公司的成功案例为例,看看创新菱形中的要点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宝洁化妆品的商业案例
宝洁的化妆品业务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新产品管理采用了有序的、全面的战略性方法,从而实现惊人的逆转。此案例与宝洁收购玉兰油(OilofOlay)有关。玉兰油原本是Richardson-Vicks(化妆品公司)的护肤霜品牌。1985年,宝洁收购了玉兰油。1989年,宝洁收购了CoverGirl和Clarion两个化妆品品牌。两年后,MaxFactor也被宝洁收购了。之后,宝洁公司采用传统的方式,即运用规模效应和由几个大的新产品组成的新产品战略。当时宝洁公司没有有效的创新战略,所以公司试图尽力发展多种不同的产品,力量也随之分散,即失去了焦点。1994年,管理层被迫重组。宝洁放弃了Clarion系列,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宝洁的高管层思索他们是否应该留在化妆品行业。他们尝试在玉兰油品牌下开发一个新化妆品系列,但新系列失败了,整个化妆品生意持续衰退。
公司的逆转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当时的管理层采用了创新菱形模型(见图1.2)。宝洁的创新菱形模型的第一个要素是产品创新战略。实际上,当领导团队开始采用严格的战略规划过程,形成明确的目的及细分的目标、战略和措施时,真正的改变发生了。他们采用了一个更聚焦的创新策略,即侧重于嘴唇、脸和眼睛,而不是身体的其他部分。战略的第二个方面是通过端对端的供应链管理控制供应环节。供应链得以精简,生产和运输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因此,供应环节所需时间减少,从而大大消除了以往每次新产品上市时所产生的旧产品被淘汰的情况。
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