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蒋介石与戴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会军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刘会军著的《蒋介石与戴笠》记述了戴笠的生平及其与蒋介石的关系,约18万字。以戴笠为核心,蒋戴关系为线索,主要讲述了戴笠从一个被学校开除的学生,到改名走进黄埔军校成为士官,一步一步攀附蒋介石,执行各种情报、暗杀等特务活动,到终成为军统领导人和蒋介石心腹的过程。书中涉及的众多历史事件,均有大量史料作为根基,包括电文、讲话、手令等,以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蒋介石与戴笠之间所发生和经过的种种历史事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所发生的事件发展与过程进行了客观的呈现。在对人物的评价上,不邀功、不诿过,相对客观公正。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与思想学术价值。

内容推荐

1946年3月,当“中国秘密警察首脑”“东方希姆莱”“中国的盖世太保”戴笠死讯传来时,蒋介石闻之“心伤天丧,五内俱煎”。能使蒋介石如此动情的部下,戴笠或许是第一人。

戴笠及其创办的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是蒋奉行反共、排除异已、实行独裁统治不可或缺的“法宝”。作为“中国近代最神秘的人物”,戴笠的一生充满了谜团,就连他的死亡也疑云重重。刘会军著的《蒋介石与戴笠》通过对戴笠与蒋介石各方面关系的描述和研究分析,来全面展现这把“隐藏在黑暗中的刺刀”。

目录

引言 击链鼓而思戴笠

一 生当乱世

蒋介石立志

戴春风改名

二 君臣初定

溪口晋见

考验与赏识

“蓝衣社”辨正

特务处的班底

三 釜底抽薪

力行社全体出动

“南天王”失机

四 黑刀出鞘

六国饭店的枪声

杨杏佛喋血

暗杀史量才

盟兄之死

斧砍唐绍仪

五 特工大手笔

军统大膨胀

中美合作

“主任”学“校长”

特工“天才”

六 校长做主

人间地狱

强大的保护伞

威权赫赫

为所欲为

七 乃君乃臣

一脉相承

忠蒋是命

金钱与铁链

蒋介石的用人原则与戴笠的“政治艺术”

八 如臂使指

管束少帅

“迎接”杨虎城

擒杀韩复榘

元老以下

军事谍报

九 反共高手

“深谋远虑”

宣侠父之死

军统局内有共产党

扑不灭的组织

十 蒋汪大斗杀

汪精卫之死

杀敌除奸

十一 对日阅渫战

游击乎?反共乎?

敌后大破坏

罗斯福想见戴笠

十二 “奇妙”的运用

蒋介石、戴笠、周佛海

策反乎?勾结乎?

八十万伪军归麾下

肃奸的“学问”

十三 命者?时也!

命者?时也!

戴笠不得好死

蒋介石哭了

命者,时也!

试读章节

“南天王”失机

1936年的一天,广东空军司令部门前来了一个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对卫兵说要见空军司令黄光锐,说是黄司令的老友,却不报姓名。卫兵没有办法,只好报告副官处。值日副官出来询问,同样不得要领,便报告黄光锐。黄光锐听了也很纳闷,心想,究竟是什么人,这样神神秘秘的?于是,命令将这个人带到会客室。

见了面后,黄光锐也不认识。商人说:“令亲有口信,要亲自面达黄司令,请屏退左右。”黄光锐考虑了一下,终于点头答应了。

二人在会客室密谈良久,又到黄的密室中谈了半天,黄光锐亲自挂电话,请来丁纪徐。三人又关起门来密商,直到黄昏时分,这个人才被黄、丁送出司令部大门。

原来,这是戴笠收买广东空军的一个镜头。

自“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先后解决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平息了福建事变,红军也被迫撤到了陕北,于是蒋着力分化西南各派,以将其收归中央控制。而在西南,广东的陈济棠、广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却与胡汉民等国民党反蒋的元老派结合,设立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以自保。

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因脑溢血病逝于广州,蒋介石认为统一两广的时机已到,于是,派居正、孙科等八位代表到广州参加胡汉民的葬礼,并运动两广服从中央。此时的西南,以陈济棠的政治、军事实力最强,外界诩之为“南天王”,政治野心极大。

胡汉民死后,他为了窥测蒋介石的用心,派家兄陈维周去南京见蒋介石。蒋介石一方面热情款待,另一方面向陈维周表示,中央协助广东出兵,彻底解决桂系,并保证保持广东陈济棠的原来局面。在蒋介石,是想拉拢陈济棠共同解决李宗仁、白崇禧,他以为此事对陈济棠十分有利,陈一定会接受。不料,陈济棠听到此消息后,却大吃一惊:以蒋介石的为人,他既然可以联粤制桂,又何不能联桂制粤?反而下定了反蒋的决心。

陈济棠非常迷信,曾找风水先生对洪秀全的祖坟作过堪舆,认为洪氏坟茔本有风水,只是洪氏祖坟未葬在“龙穴”之上,所以洪秀全只坐了半壁江山。陈济棠经过勘定,找准位置,遂把其母遗骨葬于“龙穴”之中,便认定自己必定是真命天子。陈维周又说,蒋介石“气数”已尽,必然过不了民国二十五年这一关。并找了个术士替陈济棠占卜,谶语中出现了“机不可失”四字。陈济棠认为时机不可失去,乃决定立即起兵反蒋,发动两广事变。

两广事变是以抗日的名义揭橥大纛的。当时,抗日是全国人民关注的中心。华北事变后,日本不断在华北增兵,并修建了南苑机场,运来了大批坦克、大炮等重武器,意在窥伺中原,乃至全国。情势危急,但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仍然不改“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一心想消灭中共,摧毁地方实力派,以求统一。因此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不满:宋哲元、张学良与杨虎城、中国共产党都先后与西南方面或桂系建立了联系。这些,都推动着两广以抗日名义发动事变。

1936年5月27日,国民党西南执行部发表通电,反对日本增兵华北。6月1日,两广决定揭起抗日旗帜,出兵北上。6月2日,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委员会通电全国,严厉批判南京政府对日妥协的外交政策,督促南京政府领导全国抗日。继而,将两广部队改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抗日救国军”,出兵北上,准备进攻江西、湖南。

当时,西南的兵力是:广东原有三个军、一个独立师、一个教导师、一个独立旅、一个警卫旅、四个盐警团,事变前又将独立师、教导师扩编为两个军,总兵力七十个团共二十万人;李宗仁的广西原有两个军,又扩编两个军,加上久经训练的民团,共九十九个团,总兵力约十多万人。广东还有六个空军中队,海军有数十艘江防舰艇。广西也有三个空军中队。蒋介石的军队虽多,但分散在华北对日前线,追击红军于黔、川、康各省和潼关、洛阳一带,督促张、杨“剿共”,能用于两广的只有二十万人。

在此情况下,蒋介石虽然免不了调兵遣将,准备对两广作战,但主要还是在政治上施加压力,并分化瓦解两广。他一方面致电两广,称赞他们的抗日主张,召开国民党中央五届二中全会,以“统一抗日”的口号涣散西南方面的斗志,拉拢国民党内各派系;另一方面又调动戴笠的特务和其他各方面关系,对两广内部进行收买和分化。

且说戴笠受命后,即组织手下特务们全面出动,做瓦解两广陆海空军的工作。当时有梁干乔、邢森洲、龚少侠等在广州,谢镇南、张君嵩等在韶关,郑介民等在港澳,“凡与两广军中有人事关系者,精锐尽出,以策动其陆海空军归命中央为目标”。戴笠经联系后,也亲自出马。他为了保密,只对毛人凤说,有事要办,出差几天,实际上却秘密到达广州。

戴笠到广州见黄光锐、丁纪徐等人后,一方面重弹蒋介石“统一抗日”的高调,以“国家”、“民族”利益劝导他们归顺中央;另一方面许以重金收买。

三天后,戴笠回到南京,面见蒋介石,陈述了这个经过。并说已密商协定,只要先付五百万元,广东空军就可北飞。蒋介石听了后,就让戴笠去找航空委员会主任。航委会主任听了他的陈述,不说给不给钱,只是不相信,并说:“领袖的钱不好随便花呀!”戴笠听出了弦外之音,气得说不出话……

P39-41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4: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