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白金升级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美)M.斯科特·派克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张德芬、任志强等名人倾情推荐。

继《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之后,派克医生又以其丰富的人生智慧,与您进行一场心灵的深度探讨。

打开这本书需要勇气,这本书也一定能够给你勇气!

M.斯科特·派克著的《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白金升级版)》是一本让人自省的书,一次真正的心灵洗礼!

内容推荐

如果说《少有人走的路》讲的是心智成熟的旅程,《少有人走的路2》讲的是勇敢地面对谎言,那么这本《少有人走的路3》讲的则是:人生错综复杂。

每个人都必须走自己的路。生活中没有自助手册,没有公式,没有现成的答案,某个人的正确之路,对另一个人却可能是错误的。M.斯科特·派克著的《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白金升级版)》将告诉你,人生错综复杂,我们应为生活的神奇和丰富而欢喜,而不应为人生的变化而沮丧。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在你已经规划好的事情之外所发生的一切。所以,我们应该对变化充满感激!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人生是一场修行

 第一章 意识和痛苦

痛苦地成长

积极的痛苦

意识及康复

沙漠中的绿洲

 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

责备与愤怒

责备与评判

责备的规则

廉价的宽恕

自毁模式

宽恕的必要性

 第三章 复杂的人生

拒绝简单的思考

避免陷入极端

本性和人性

选择与人生

使命与人生

感恩与人生

第二部分 心灵探索

 第四章 自尊自爱

自爱与自负

罪恶感的功用

不破不立

自己是无价之宝

准备工作

 第五章 感受神秘

神秘的旅程

心理学与炼金术

好奇与冷漠

神秘的心灵之旅

 第六章 心灵成长的四个阶段

对抗与信仰

表象的欺骗性

人的发展与心灵的成长

检查你的地牢

 第七章 神话:人性的旅程

传说

神话和童话

责任的神话

万能的神话

《圣经》里的神话

善与恶的神话

英雄的神话

诠释的选择

 第八章 上瘾:神圣的疾病

荣格与匿名戒酒协会

皈依的程序

心理重建计划

世俗的精神疗法

公共计划

酗酒者的福分

早一点面对危机

第三部分 寻找自己的归宿

 第九章 “未知死,安知生”

对死亡的恐惧

生命可以预期

心理转变的奇迹

身病与心病

理解死亡

死与生的不同阶段

学习死亡

死亡的恐惧与自恋

 第十章 性与精神

性高潮:一种神秘的体验

恋爱的假象

一个全球性问题

 第十一章 物质与精神

宗教与科学的分离

分割的不幸

什么被忽略了

心理医生的“隔离”

抑郁与幻想

 第十二章 从宗教中得到的裨益

通往上帝之路

耶稣的真实性

耶稣的天才

死亡洗礼

教堂之罪过

新时代运动

异端

死后的生命

地狱

上帝的效率

天堂

结语 心理治疗的困境

试读章节

第三章 复杂的人生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我强调的是“人生苦难重重”。人生之路就是由一连串的难题铺成,一个难题解决了,新的难题和痛苦又会接踵而至,使我们疲于奔命,不断经受沮丧、悲哀、难过、寂寞、内疚、焦虑、痛苦和绝望的打击,从而不知幸福和舒适为何物,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如果我们能领悟这一点,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但遗憾的是,许多人都害怕承受苦难,遇到问题就慌不择路,束手无策。有的人不断拖延时间,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有的人对问题视若无睹,或选择忘记它们;有的人借酒消愁,想把问题排除在意识之外,换得片刻解脱。我们总是回避问题,而不与问题正面搏击,我们只想远离问题,不想承担解决问题的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换句话说,人们在面对问题和痛苦时,必须做出选择:你若选择面对痛苦,迎难而上,你的心智就会得到成熟;你若选择逃避,你也就为自己选择了心理疾病。

在本书中,我要强调的则是“人生错综复杂”。人生不仅苦海无边,而且还复杂多变,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如果我们不能领悟这一点,不仅不能实现人生的超越,而且还会被心理疾病纠缠。

几年前我的一名病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最主要的特征以及最明显的缺陷,就是抗拒任何改变。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变的世界,如果认为世界不可改变,或抗拒改变,这不是幻想就是自我欺骗。这个病人住在一个乡村小镇,离我办公室约20分钟路程。他每周来治疗两次,为期四年,花掉了毕生的积蓄。他在时间与金钱上的投资似乎证明了成长与改变的意愿。但是,我发现并非如此。

刚开始时,我给了他一张地图,告诉他,到我的办公室有一条捷径,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六个月后的一天,他抱怨开车来诊所太花时间了。我就说:“约翰,你可以走捷径。”他回答说:“对不起,我弄丢了地图。”于是,我又给了他一张。

又过了六个月,他仍然抱怨太花时间。我问:“你有没有走捷径?”他说:“没有,现在是冬天,我不想冒险走结冰的山路。”大约一年之后,也就是开始治疗两年之后,他再次抱怨。我再次问道:“约翰,你有没有试一试捷径?”他说:“噢,我有,但没有节省多少时间。”于是,我一反以往典型的分析治疗,说:“约翰,起来,跟我走。我们去做个实验。”

我让他在记录或驾驶这两者中选择,他选择了记录。我们上了车,走了他平常的路径,又走了一次捷径,后者少了约5分钟。我说:“约翰,我要指出一件事。你每次来我办公室,来回路上多花了10分钟。这两年来,你多走了约2000分钟的路,也就是3天。你浪费了3天的生命。不仅如此,你也多驾驶了5000多公里。而且,你还用说谎来掩盖你的神经官能症。”

一年之后,也就是经过三年的治疗,约翰终于说:“嗯,我想,我认为,我生命中的主要问题是逃避问题,拒绝任何改变。”人生复杂多变,正确的做法是不断接受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修正心灵地图。但约翰却拒绝改变,这就是他不走捷径的原因。因为走捷径就要求他必须以打破常规的方式来思考与行动。接受治疗也是如此。约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本可以就此获得突破,但遗憾的是,约翰使用了“我想”与“我认为”这样的话语,清楚表明他仍然对改变的必要心存迟疑。可见,他的神经官能症非常严重。这不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直到治疗的最后一刻,他仍然逃避问题,拒绝改变。许多人像约翰一样,都在拒绝改变与成长,他们不愿意面对重塑自我的痛苦,不愿意去改变那些自己视为真理的假设与幻想。长此以往,就会陷入疾病的囹圄。(P44-46)

序言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毫无疑问,这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书,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本无论你花多大的精力都值得读的书。

不管你是否愿意,我们在心智成熟的旅途上,都会遇见这样的问题:物质越来越丰富,心灵却越来越空虚。我们对身体的健康牵肠挂肚,对心理问题却漠然处之。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似乎只要不去跳楼,不进精神病院,就没有心理疾病。殊不知,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当儿女抱怨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时,父母总会辩解:“怎么没有照顾好你,缺你吃了,还是缺你穿了?!”似乎从来就没有意识到儿女还有自己的心灵。每个家长都说深爱自己的儿女,但未必人人都懂得爱。游泳池边,一群学游泳的孩子,哭成一片,绝大多数都不敢跳进水里。一些母亲抱走了自己的孩子,她们说爱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让他们恐惧。也有一些母亲硬着心肠将自己的孩子赶入水中。那么,究竟谁真正深爱自己的儿女?

成长是痛苦的,一个成熟的人一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痛苦,没承受过太多痛苦的人一定不会成熟。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

爱不是百依百顺,不是坠入情网,不是大包大揽爱一个人就要让他独立,不管是自己的父母、妻子,还是儿女,如果你的行为阻碍了他们心智的成熟,那就不是真正的爱。爱自己的儿女,就要让他们脱离父母并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要让他们敢于面对问题和痛苦,迎难而上,用自己的双脚独自站立。

然而,遗憾的是,懂得真爱的人不多,许多人一遇到问题和痛苦,就选择逃避。他们逃避学游泳的恐惧,逃避毕业后就业的压力,逃避婚后的责任,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一切……

逃避问题和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成长之路充满艰辛,它不是一条平坦的阳关道,而是荒芜沙漠里的一条小径,遍布荆棘、仙人掌和砾石。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一些勇士正在前行,他们将超越自我,迈向一个新的天地。

之前,我们出版了《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它给渴望心灵成长、心智成熟的人们带来了些许安慰。有人说:“读了这本书,才真正懂得为什么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有人说:“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让迷失的我,豁然开朗,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还有人说:“这本书治好了我的忧郁症。”然而,也有人抱怨说:“这本书太难了,我读不进去!”毫不夸张,这本书的命运与它在美国时一样,其畅销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艰辛。

现在,我们对斯科特·派克的作品进行了再次修订,隆重推出了《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的升级版。这本即是作者的第三部作品:《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正如作者所言,第一部强调的是“人生苦难重重”,第二部强调的是“勇敢地面对谎言”,这一部强调的则是“人生错综复杂”。我们真诚地希望,它能给那些穿越人生沙漠的人带去一些安慰和启迪。

后记

心理治疗的困境

历史发展到今天,许多人都感到,美国的精神病学需要做出调整。过去20多年中,美国的精神病学越来越多地使用医学的模式,即更多地关注心理疾病的生物化学方面的因素。在此,我无意贬低生物化学过去几十年间在治疗和探索心理疾病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无意阻碍该领域未来的发展。然而,精神病学与生物化学过于密切的关系还是让我有些担心,这可能会丢掉传统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智慧,从而将心理疾病治疗引入一种非常危险的境地,更不用说汲取这些领域的新成果了。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1987年,我和同事对一名申请加入美国精神与神经学会的会员进行资格审查。他是一个非常聪颖的人,将近40岁,与其他候选人难分伯仲。我的同事要求他简述一个心理分析案例,结果他回答:“我不做心理分析学研究。”因此,对心理治疗方法进行纠正和调整,势在必行。

在我看来,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对精神病学进行调整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尽管心理疾病的心理与社会因素在美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它们仍然被认为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忽视精神疾病的心理因素,我们无疑会误入歧途。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精神”的误读,而在某种程度上又要归咎于我们语言的贫乏。从世界各地的情况看,人们都混淆了“精神”与“宗教”这两个概念的界限。许多人在解释“宗教”的时候,都将其定义为有严密的组织、有系统的教义、有严格的禁忌。甚至是对“宗教”的拉丁文词根,人们也都存在着异议。有人翻译成“限制”、“依靠”,有人翻译成“结合”,等等,其意义大相径庭。

在这方面,一部转折性的著作就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宗教经验之种种》。此书已被许多神学院列入一年级学生的必读书,但很多学习心理治疗的学生却未读过。在这本书中,詹姆斯把“宗教”定义为“寻求与一种未知秩序的和谐”。显然,他是在“结合”这个意义上来使用“宗教”一词的。在这里,我也想用它作为我对“精神”的定义。“寻求与一种未知秩序的和谐”,不是说一种教义优于另一种教义,而是所有人都必须遵守同一信条。

这是我自己的理解。在物质世界的面纱背后,的确存在着另一个未知的世界。与这个未知世界的秩序求得和谐十分有益于人类,而且这个未知的世界秩序也在寻求与我们和谐。以此推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精神生活,只不过很多人自己未意识到而已。许多人忽视、否认甚至逃避这样一个未知的世界秩序,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是一种精神的动物。只能说,他们在逃避事实。一些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的人否认上帝的存在,但他们同样相信真理、美好与社会正义,认为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秩序,甚至专心致力于构建这样一种秩序,其所表现出的热情绝不亚于那些定期去教堂、会堂、清真寺和寺庙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精神病学如果不能把人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结果将会是谬之千里。

在讨论“精神”这个话题时,我希望不要剥离它的力量与意蕴。对一些人来说,包括我自己在内,这个未知的世界秩序就是上帝。上帝是不应该被轻视的。犹太教哈西德派的一则小故事颇能说明问题。有一个非常虔诚的犹太人,名叫莫迪海。一天,他在祈祷时说:“上帝,告诉我你的真实姓名,哪个白就像天使们所做的那样。”上帝听到了他的祈祷,答应了他的请求,告诉莫迪海他的真实姓名。结果,莫迪海吓得爬到床下,恐惧地叫喊起来:“噢,上帝,快让我忘掉你的真实姓名吧。”上帝听到了他的祈祷,又答应了他的请求。传教士保罗也说过类似的话:“掉进活的上帝之手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我不想佯装自己知道上帝的真实姓名。我目睹了匿名戒酒协会和十二步骤疗法在表述上的一些明显功效:做出决定吧,把我们的意志和生命都交给我们心中的上帝。我无意改变这样一个表述:“我们心中的他或她。也许我过于冷漠,但我只想说明问题。”

……

最后,我想说一说研究。比如,我前面提到的“释放疗法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可以由某个专项独立基金提供支持,最好能与大学合建。与此同时,这样一个研究院还可以成为档案库或资料库,供学生和研究者随时查阅,但前提是必须确保这些档案资料的保密性。当然,大多数的研究工作都可以在现有的精神病研究机构进行。一旦精神病学进入到人类精神领域的研究,我相信,我们将迎来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新时代。

上面几项建议实施起来都很简单,问题的关键在于实施的“意愿”有多大。这也就是说,对精神病学困境的“治疗”也很简单,只是不知“病人”是否有此“意愿”。我确信,假如精神病学家们早有此意愿,那么精神病学在摆脱困境方面将早已取得成效。所以,只有在精神病学家们改变自己的态度之后,这些建议才有可能得到实施。那么,美国精神病学究竟能否改变自己以往对人类精神的漠视甚至抵制的立场,转而采取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呢?

这个问题只能让精神病学家自己来回答了。事实上,美国精神病学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曾产生过巨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曾经参与推动了文明的发展。因此,我并不是简单地批判目前的精神病学模式,只是希望它采取更开放的态度。过去几十年中,精神病学陷入与医学争风的误区,只关注单一维度,或者说纯物质的因素,因此走进了死胡同,沦为药丸的推销者,而把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关注丢给了神学家和牧师指导。也许,精神病学已决心走出简单的商业性精神治疗;也许,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过程;我真的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精神病学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正在日益减弱。

作为一名精神病学家,我目睹了医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领略了显微医学的美妙所在,与此同时,我个人也从自己在心理治疗方面盲目而不懈的努力中,一天天成长。我希望,我们这个行业的所有成员都能够如同我建议的那样,在态度上发生历史性的改变;我希望,他们在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之后能够选择转变,承认人类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精神病学家不仅能够在生物医学意义上对人类进行调理,而且还能为他们提供精神滋养。

书评(媒体评论)

20世纪末,一股回归心灵的风潮席卷全球,派克医生的少有人走的路就是这一精神风暴的滥觞。它仿若一股清流唤醒人心,引起了世界各地读者的重视。

——美国亚马逊网站

第一次阅读该书是2000年,当我在书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我选择了逃避,七年后,我选择了勇敢面对,因为我从书中读出了力量和勇气。

——加利福尼亚读者

看的时候都流眼泪了,主要是因为看到一些自身问题的症结,联系着我的童年,我的人生……

——当当网友

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好像是无意中泄露了你的秘密一样,让你好气。但是还好,他是把你自己的秘密泄露给自己……这就是它的魅力。

——当当网友

读得很痛苦。因为一边读,一边自我剖析。自我分析是*难的,却是有益的。

——卓越网友

我不知道该怎样评价这样一本书,若说是一本跟心理学有关的书,我怕会吓跑很多人,说它是一本畅销书,又怕让觉得自己品味还不错的人绕道而行,以至于错过了。只能讲,它能让人更加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爱、责任、懒惰以及恐惧的根源。

——豆瓣网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4: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