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著何建明主编的《空山(精)/21世纪新经典文库》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发生在一个叫机村的藏族村庄里的6个故事。小说的结构颇为玄妙,虽然6个故事的发生地都是一样,出现的人物也大致相同,但每个人物在不同故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 书名 | 空山(精)/21世纪新经典文库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阿来 |
| 出版社 | 天地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阿来著何建明主编的《空山(精)/21世纪新经典文库》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发生在一个叫机村的藏族村庄里的6个故事。小说的结构颇为玄妙,虽然6个故事的发生地都是一样,出现的人物也大致相同,但每个人物在不同故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内容推荐 阿来著何建明主编的《空山(精)/21世纪新经典文库》是“机村传说”三部曲的最后一卷。《空山》是三部曲的共名,也是最后一卷的卷名。机村是四川山区嘉绒藏族的一个村庄。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几十年问,机村的变迁如沧海桑田。新的意识形态与现代化的幽灵交织着浸入机村,加速了机村存续千年的观念与制度体系的崩溃、蜕变和新生。在前两部中展开的巨大的藏族村庄现代化画卷的基础上,阿来在《空山》终结篇中,通过藏族青年阿加泽里脱贫致富的故事,植入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与村中人思想行为的变化,在小说与现实之间展开了一场艰巨的博弈。 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事物笔记/电 话 人物素描/自愿被“拐卖”的卓玛 试读章节 “那是自己给自己壮胆,不要看他。” 大家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就都把脸转向别处,但眼角都忍不住不时要扫一扫他走来的身影,看他是不是半路上信心顿失,转身回家了。但他还是迈着紧凑的步伐向这里走来了。于是,大家也都转过脸来,看他满脸红光,露出一口白牙走近了大家。 直到走到酒吧宽大的回廊下那两张台球桌边,他像是猛踩了一脚身体内部的急刹车,身体摇晃一下,很突然地站住了。拿着什么东西的手也猛然一下子藏在了身后。 还是酒吧主人若无其事地说:“来了。” 他才放松了一点,突然一下把身后拿着的东西举到大家面前,说:“博物馆!我老爹进博物馆了!” “我知道什么是博物馆,上来吧。” 林军脸孔通红,一步一步走上了那宽大回廊前的九级台阶,等他走到廊子上的众人中间时,那气喘吁吁的样子,像是比爬了一趟村后的达尔玛山还要艰难。也有人想问他刚才说他父亲进了什么地方,却没有好意思张开口来。他父亲已经死去好些年了。一个活人怎么会知道死人去了什么地方。再说,死人能去的无非是三个地方,地狱、天堂和等待轮回转生的中阴之地,但他明明说了另外一个地方。 除了店主人,还有一个人能听懂他所说的那个字眼。这个人就是短暂回乡的我。 我说:“好啊,他老人家终于进去了。” 这话一出口,林军紧张的身子松懈下来,软得都有些站立不住的样子了。他又说了一遍:“我老爹进博物馆了。” 我从他手里接过那一摞彩色的宣传纸,并把一杯酒放在他面前,他就慢慢坐下了。 这一来,所有人都把眼光落在了我的身上,还有好几个人围过来。我打开这些宣传纸,知道县城那座废弃多年的寺庙改造成了一个民俗博物馆,最近又在其中开辟出了一个展室,陈列红军长征经过这一带时留下的一些文物。这些宣传纸,准确地说是十几页彩色印刷的小册子,正是这个展室的说明书。最末的一页,有一张表格,罗列了当年流落此地的红军伤病员名字,其中出现了驼子和机村的名字。上面写的是驼子的大名——林登全。 驼子生林军这个尾生儿子时,都年近六十了。那时,他受着旧伤与内心痛苦的双重折磨,总是哼哼唧唧地说:“我要死了,我要死了。”但就是这个一脸死灰的人,又让他老婆生下个儿子。他老婆见了乡亲就说:“造孽呀,羞死人了!” 林军激动不已:“看,我老爹的名字印在书上了。” 大家想有所反应,却无法做出恰当的反应,因为没有谁的名字曾经被印在书上,也就无从知道名字被印在了书上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只能齐刷刷地看着他,有些别扭地做出惊喜的样子。林军走到墙边,手顺着窗框划了一个圈:“那张表挂在墙上,比这个窗户还大,写我老爹的名字的字,一个一个,比火柴盒还大!” 众人也无从知道如果自己的名字用火柴盒那么大的字印在墙上是什么样的感觉,却都张开嘴发出了赞叹:“嚯,嚯嚯……” 他又抓住我的手,说:“我老爹进博物馆了!” P4-5 序言 浩荡的民族新史诗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何建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文艺和时代的联系时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奋斗,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变革,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面对这种史诗般的变化,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 创造中华民族新史诗,这是当代中国人对文艺工作者的期待,也是作家、艺术家在精神与艺术上的内在追求。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与其他文学体裁,长篇小说是最接近于“史诗”的一种文体,长篇小说巨大的体量和包容量为创造新史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外文学史上,无论是《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还是《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经典作品都以其对人类生活及其命运丰富性、复杂性、深刻性的揭示与探索,在文明的星空中闪烁着璀璨而永恒的光芒。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的长篇小说汲取国外文学的经验,又继承了传统中国文化的文脉,在文学领域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茅盾、巴金、老舍、萧红等新文学作家描绘现代中国人的经验、情感及其变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生活史与心灵史。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新兴的“人民文学”在解放区得到了实践,并在建国初的“十七年”中进一步发展,赵树理、柳青、丁玲、周立波等作家的长篇小说描绘当代中国人的实践与变革,记录下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思想解放和文艺思潮的风起云涌,长篇小说的创作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成果更加丰硕的时期。其创作数量远超以往,现在每年都有五千部左右的长篇小说问世(这还不包括网络小说),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作家的创作活力。长篇小说的类型更加丰富,在严肃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之外,还有各种类型的通俗小说与网络小说,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长篇小说的传播范围更广,不仅在国内流传,而且跨出国界,在海外赢得了读者。当然伴随着长篇小说创作数量的增多,也出现了质量良莠不齐、注重娱乐效果等现象,但无论如何,作为当前文学界最为人瞩目的文体,长篇小说无疑负载了更重要的使命。 《长篇小说选刊》是中国作家协会所属的大型文学刊物,在每年发表和出版的大量长篇小说中,披沙拣金,记录和见证了当代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潮流和出版态势。以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资料库,一部流动的文学史。这些精选的优秀之作,不仅经受了读者与文学的检验,也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其中不少作品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等国内外奖项,已成为时代经典和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的民族新史诗。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 我们从《长篇小说选刊》的作品中精心选择了100部影响力深远的长篇小说,辑成“21世纪新经典文库”,以展示中国文学创作成果,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我们期望这一文库可以成为检阅当代长篇小说创作成绩的一种形式,更好地激励当代作家潜心创作,勇攀高峰,努力创造“中华民族新史诗”。 书评(媒体评论) 写《空山》是自己对自己的颠覆。在阿来身上,所谓的规律已经消失了,总是琢磨我们无法琢磨的事,他的文学很诡秘,不可捉摸。 ——作家麦家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