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却被掩埋得像一个传说——吴兴华,继陈寅恪、钱锺书之后的第三代兼通中西之大家,20世纪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最高学养之代表。他通晓英、法、德、意多种语言,31岁已荣任北大西语系英语教研室主任,在诗歌、学术、翻译三个领域齐头并进,学贯中西,成就非凡。
吴兴华著的《风吹在水上--致宋淇书信集(吴兴华全集)》首次公开吴兴华写给挚友宋淇的书信六十余封,论及文学、翻译、诗歌、时局,谈古说今,由西而中,其眼界之广阔,学识之渊博,在私密书信中展现无遗,震动人心。
收入十余幅弥足珍贵的信件手稿照片及吴兴华家庭照片。
附录文字分别由吴兴华之女吴同及宋淇之子宋以朗撰写,回忆父辈交往轶事,还原诸多历史细节。
吴兴华著的《风吹在水上--致宋淇书信集(吴兴华全集)》收录了吴兴华在1940~1952年间写给翻译家、作家宋淇的书信60余封,论及中外文学大家、翻译及阅读心得、时局态势与友人近况,展现了作者对文学、尤其是对诗歌的独到见解。上世纪四十年代是吴兴华诗歌创作和翻译的高峰期,他着意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吸取养分,辅以深厚的西学功底,创造出一种既具古典之美、又有现代诗风格的新古典诗歌。五六十年代,吴兴华的诗歌和诗论经宋淇介绍传入香港及台湾地区,对当时的一批诗人产生了较大影响。但由于特殊的时代及环境所限,他的作品多藏于高阁,少有读者知晓。本书的出版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位文学家。
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八日
奇:
接到你的信刚从英文系晚会回来,我很少出,这去也算是例外。今年系里聪明学生很多,大致可以这样说,像你我以前那样玩命念英国文学恨不得要赛过英国人的情形是很少了——如果不是完全没有的话,然而活泼灵敏善于词令的却仿佛比往年更多,有些上海来的一年级生站起来发言或领导游戏都能应付裕如,唯有一个体格高大头发蓬松的天津学生在口若悬河的给大家解释完一个游戏后人人都瞠目相对不知所云,颇令我哀愁的想起过去那位another one is loust的先生来。北大清华来参观的师生对我校英文程度都自叹不如,然而对一般纯美式装备的女生的香水和唇膏则大表不满,本校前进份子亦有同感,结果两个集团几乎有老死不相往来的趋势,贫富间的鸿沟与彼此畏忌在大学里就如此尖锐化,着实令人寒心。
医生说我尚须忍耐,因为肺要养好需时甚长,不过大体上健康已大有进步。贾生说“天不可与虑,道不可与谋,迟速有命,乌识其时?”也只有任其自然而已。
我想你附上的第二首诗主要的麻烦是在题材,Prospero的独白本身已是不可及,而《暴风雨》全剧的象征意味深厚要眇,你诗前半八行的build-up很好。后面仅以学得宽恕为结,就显得稍软弱。
你说生活纯真的话我很喜欢,北方学者云集,按说空气应较十里洋场干净得多,但拿事实来看也未必然。衣食不具足而要人讲礼义荣辱,如何可能?如今艰苦的生活把人性格中最卑鄙邪恶的成分都勾出来放大了浮在表面上,就是在学校里举目所见也是建树私人势力、弄钱、嚣争,鼓动学生,简直可以说太阳底下的事除去教育青年无所不为。这固然叫我们痛恨,也实在值得我们同情,因为细想他们若生在好一点的时代甚或经济状况略好,道德破产也不至于到如此地步。所以如此看起来,你疾恶之心也未免过于切直。
第二封信与钱都收到了。我想把钱交给我弟弟,他或许能存在银行里放拆息。因天气已冷,医院是无论如何住不起的,明春若我能起床或许再想办法。我现在的心情只有像你这样的好朋友能了解,也不必浪费说感激流涕的话,只有在看到许多同样需要援手的人之后,觉得自己不deserve 这样幸运而已。
所云英国文化协会主持的翻译工作,固是好事,然而即使出版之后,也定如石沉大海,可以预卜。可贵的只有译者的理想,热情与精神而已。如今翻译最大的问题是在中文本身,规模浅狭,表现力贫弱,根本对付不来好的英文,同时读者在哪里?
庞董琴的名字我在中学就已听闻。那时仿佛他走的是 cubism 的路(《中学生》杂志曾转载他的画)现在打听一下北方就极少知道他的人,可为叹息。周一良跟我谈过几次,他为人极好,专精中古史也与我兴趣正好相投。 心晖来信说芝联下月中可抵沪,在看了外国学校之后,只要他能brace himself for a nasty shock 的话呢——则再干下去也无不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也正是芝联可爱的地方。
朱光潜、常风编的《文学杂志》不知你看吗?大体尚好,他们也都看出与传统连结的重要—常风在这方面有一篇很透辟的论文——但一碰到尝试以新态度来整理旧文学时则荒谬可笑之处不一而足,也是一般批评家修养不够,根本不懂过去的文学与社会,总之比一般刊物要好得多了。(P182-184)
其学力、眼力之高,想四十年代诗人无人可及。
——夏志清
陈寅恪、钱锺书、吴兴华代表三代兼通中西的大儒,先后逝世,从此后继无人……
——宋淇
吴兴华是我在燕京教过的学生中才华最高的一位,足以和我在康奈尔大学教过的学生、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相匹敌。
——谢迪克,燕京大学英藉教授
如果吴兴华活着,他会是一个钱锺书式的人物。
——王世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