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法指南(精)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作者 俞剑华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俞剑华著的《书法指南(精)》为其中一册,是一本指导学习书法之途径与基础知识的普及读物书。

内容推荐

书法指南之类的普及读物,可谓多矣!而由一位中国美术史论泰斗、知名书画家写就的这种入门小书,却是难得。后世学者评价这本俞剑华著的《书法指南(精)》:这是一本道、理、法俱全的,真正意义上的“指南”。可惜这样的大家小书,现在是越来越少了。

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绪言本书之目的 本书之主张

 第二章 求师

 第三章 天才

 第四章 学力

 第五章 学程

第二编 用具

 第一章 用具之必要

 第二章 笔

 第三章 墨

 第四章 纸

 第五章 砚

 第六章 其它文房用具

第三编 碑帖

 第一章 碑帖总说

 第二章 拓本

 第三章 印本

 第四章 丛帖

第四编 运笔

 第一章 执笔

 第二章 笔法

第五编 点画

 第一章 点画总论

 第二章 点画分论

 第三章 永字八法

 第四章 偏傍

第六编 结体

 第一章 结体之原理

 第二章 欧阳询书三十六法

 第三章 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第四章 九宫格

第七编 书体

 第一章 书体总论

 第二章 书体分论

试读章节

魏碑之多,实难综述,普通所习,则尤以《刁遵》、《马鸣寺》、《高贞》、《张黑女》、《天柱山(郑文公)》、《经石峪》、《石门铭》、《张猛龙》、《龙门二十品》、《吊比干》等为多。以上各碑有印本可购。

魏碑方笔多,圆笔少。习方笔笔须稍硬,若用纯羊毫则疲软无力。又多笔笔出锋,转折钩挑点捺俱有圭角。初学须先求其用笔之意,作点画撇点之练习,俟基本方法稍有把握,再进而求结体,魏碑结体与晋唐不同,如《爨宝子》、《嵩高灵庙》多与晋唐之结体相反,而自有奇异之趣。普通多寓板正严整于奇肆变化之中,故能出奇制胜而规矩森然如不可犯,不似唐人之空言结构,而千第一律也,

魏碑以后,即为隋碑。隋碑虽不多,实足以上束六代,下启唐风。若《龙藏寺》,若《苏孝慈》,若《董美人》,若《姬氏墓志》,若《宁赞》等莫不雄快峻劲,爽健端凝,殊足以为百世楷模。较魏碑为严整,较唐碑为自由。精神饱满,锋芒毕露,而有古朴浑厚之趣,无浇薄纤弱之习,故欧阳《集古录》与南海《广艺舟双楫》均极称之。

魏碑自唐以后无习者,直至清朝末叶始复大盛,阮元倡之于前,世臣继之于后,长康更大张旗鼓。其中大家以张廉卿与赵揭叔为最,廉卿工力精纯,内圆外方,其锋厉雄壮之气,更不可及,揭叔宽闲自在,能用魏碑方体写行书,尤为绝诣。

学者对于魏隋之碑,若欲深加研究,可购包世臣之《艺舟双楫》与康有为之《广艺舟双楫》读之。

唐初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其体均继承隋碑,或失之板滞,或失之纤弱,不免有每况愈下之概,欧体板正,以便于干禄,故风行数百年,书道之坏,多由于此,其有名之《九成宫》、《化度寺》均翻刻太多。故今日实无再习欧书之必要,若必欲习欧书,不如直接习魏碑之方整者,不但笔有变化而帖易得也。虞书仅存《夫子庙堂》亦多翻本。褚书《圣教序》久为世重,然笔画软弱无力,较之《龙藏寺》相去不啻天壤。薛稷书久已无存。是唐初四家具无奉以为师之必要,学者不可不抉破范围,剔除俗见也。

中唐以颜真卿、徐季海、柳公权为三大家。鲁公书雄浑伟壮,如正人君子,衣冠俨然,不可狎犯,骨力开张,气魄浩大,最宜初学,足以扩充腕力,开拓胆气。但不可失之过肥,肥则俗浊,碑刻传世甚多,其可习者:

大楷。《中兴颂》(最大)、《八关斋》、《元次山》、《颜家庙》、《大麻姑仙坛》、《颜勤礼》、《东方朔画赞》,

中楷。《多宝塔》。

小楷。《小麻姑仙坛记》。

其中以《大麻姑仙坛》及《颜勤礼》为最可学,至于颜体殊不宜作小楷,况《小麻姑》是否真迹,尚属疑问。颜体习者普通以为须用羊毫,殊不知用羊毫只能书臃肿之颜体而不能书骨肉俱备之颜书也。

徐季海以《不空禅师》为最著,然丰肥圆满,无夭矫不群之致。柳公权与颜书并称颜柳有平分天下之势。骨力遒劲,力矫肥厚之弊,然未免筋骨太露,略无含蓄。最著之帖曰《玄秘塔》多为初学所用,余以为与其学柳之骨瘦如柴,不如学颜之骨肉匀停者为佳也。

宋以苏、黄、米、蔡为四大家。苏东坡宽闲厚重,有长者之风。其碑刻有《寒食帖》、《赤壁赋》、《醉翁亭记》,然多遭党禁被磨去重刻,黄山谷瘦硬通神,雄放飘逸如文人名士,峻介自高,不受羁束,然博大不及苏书,传世多法帖而少碑刻。米南宫天才横溢。不宜初学,恐失之狂易也。行书多而正书少,碑刻仅《颜鲁公庙碑》而已。蔡君谟清气顿挫,体态妖娆,有温厚之风,无粗豪之气。有《万安桥记》、《画锦堂记》。

P192-194

序言

吾师俞剑华先生,是20世纪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美术史论泰斗。

先生1895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原名琨,字剑华,后以字行,为陈师曾入室弟子。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手工图画科。擅长中国画(山水、花鸟)、水彩画、铅笔画、书法、美术史论、中国文学等。历任暨南大学教授,上海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53年出席过全国第二次文代会。

先生一生生活俭朴,端方笃厚。从事美术教育60年,桃李满天下。除教学外,他不是外出写生考察,就是伏案著书立说,写字作画。如蜂酿蜜,如蚕吐丝。尤其在中国美术史、中国画论遗产的整理与研究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美术史论界所罕见。著名画家胡佩蘅在《参观俞剑华先生画展》一文中写道:“这次展出的手稿叠起来,真不止‘等身’的,一本一帙,一页一行,乃至一点一画,都是俞老付出艰苦劳动得来的,而且大部分是解放后的收获。俞老虽年近古稀的高龄,而孜孜不倦如此。”先生的主要著作有:《中国绘画史》、《国画通论》、《书法指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历代名画记》标点注释、《宣和画谱》标点注释、《历代画论大观》(十二卷)、《敦煌艺术考察记》(上下册)、《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等。

其中《书法指南》是一本指导学习书法之途径与基础知识的教科书。其时,新文化运动的余韵尚在,先生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热情支持并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但是他对新文化运动的弊端也看得非常清楚。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有目共睹,但是其中的民族虚无主义非常严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中有强烈的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当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有许多政治性因素,革命的激情淹没了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且倡导中国传统文化革命的又有许多是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不甚了了的政治人士,许多认为革命就要彻底的人士,倡导全盘西化,否定传统文化。先生深刻地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矫枉过正,认为绝不能以西代中,主次不分。他认为传统文化复兴大有希望,在传统文化自身内部有改良的可能。他认为:“教育之于国家,各有其特性,各有其专长,各有其发荣滋长之道,各有其补偏救弊之法。如衣之适于寒者,必不适于温;药之适于泻者,必不适于补。今一切不顾,见人之用之而效也,而亦采而用之,不问其适当与否,其弊诚令人不寒而栗矣。”正是基于这样清醒的认识,先生力图拉近传统文化与人们的距离,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传统文化成为普通民众能够理解、能够学习而非遥不可及的空洞理论,《书法指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作的。当时书法领域谬种流传,正如先生在《书法指南》中所言:“今日学校之中,虽科学之幼稚如故,而书法之陵迟乃莫可救药,以支离错误为习惯,视规矩准绳为迂腐,书法之坏,至此极矣!”在这样的情势下,一本匡正谬误、宣明意义、指导方法的《书法指南》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书法指南》《绪言》中,先生详细阐释了《书法指南》的目的:“在此应用为目的者,固可与此中寻得其入门之方法,与适用之技能,即以美观为目的而欲养成书家者,亦为必修之阶级,于此可筑其坚固之基础。惟书法之成就,由于技能之练习者多,由于知识之研究者少。学者苟能依本书指示之方法,加以努力不息之练习,始能有成……本书所述,采古人之议论,衡以个人之经验,期其有裨实用,无背大雅。其有涉于玄妙、空疏及偏激之言,概不列入,志在叙述书法之全概念及初学应具之常

识……”在这本书中,既有初学者得入门径的方法,又有已窥门径者进阶的法门,亦简亦繁,直奔要义又条分缕析,使读者知从何处入手,何处努力。

先生是学贯古今的大学者,又是书画家,他既有学者渊博的学识,又有书法绘画的深入体验,他很清楚什么样的指南对读者来说是真正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的。因此《书法指南》既囊括了书法史上的经典理论,又有具体的操作步骤,语言平易朴素,是道、理、法俱全的真正意义上的“指南”。如第一编《总论》中云:“求学之道无他,一曰有恒,一曰专一,一曰遵守规矩,一曰勿求急效”,这是给读者讲道理,然后又指出途径:“在已作事者,则年龄不拘,只要有此需要,有此清兴,便可从事练习,不怕丑,不畏难,不间断,不求急效,每日习半小时至一小时,则于不知不觉之中,将斐然可观矣!”讲完这些之后,开始讲述具体步骤。操作之前要工具,先生设身处地为读者想得非常周到,什么样的笔,什么样的墨,什么样的纸,什么样的砚,什么样的碑帖,各种不同的笔、墨、纸、砚、碑帖有怎样的特性,如何选择,都交代得一丝不苟,如一位认真、负责、和蔼的老师,仿佛真有老师在身边谆谆指授。然后又讲运笔、点画、结体、书体,在运笔中,先讲执笔,对执笔之种类、执管法、执笔之尺

寸、五指之运用、笔管之形势、运用肘腕、执笔之松紧、执笔法之研究,一一交代,务必使读者清清楚楚。在笔法中,详细阐述笔法之研究、后汉蔡邕九势、晋卫夫人笔阵图、王羲之书论、唐太宗笔法诀、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唐孙过庭书谱、宋姜夔续书谱、元董内直书诀,最后对历代论笔法之批评,分析前人优劣,使学者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1934年《书法指南》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至今已过去了79年,这70多年中也出版了很多教授书法的书籍,这些书籍中不乏佳作,但对书法的道、理、法的阐述大都没有《书法指南》全面、深入,实用。这是因为,很多书籍,多偏于技法,着重于笔法的传授,很少有大学者躬身编著此类书籍,限于编者学识,一般都浮于技法层面,所以先生的《书法指南》就更显得难能可贵。而且,如今看来,也丝毫没有过时之虞,这是今天我们重新出版《书法指南》意义所在。

俞剑华关门弟子周积寅及其再传弟子 王宗英

2013年3月 于金陵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0: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