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堂的花朵(精)/著名女作家散文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韩小蕙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稍微熟悉北京地理环境的人都知道,东单距天安门仅一箭之遥,过去有牌楼一座,是进入皇城的标志,因此得名东单牌楼。解放前,东单牌楼一带居住的多为有钱、有身份的人,房舍地貌因而得以俨然些。若从高空俯瞰下望,紫禁城那一大片黄瓦红墙的宫殿外围,便是横平竖直街道上的四合院群落。这些四合院,一般都是硬山式建筑,青砖灰瓦,大屋顶的房檐下盘着一座爬满青青叶的葡萄架。高级一点儿的,还有一扇红漆绿楣的大木门。门里是迎面一座石影壁,门外蹲着两只把门的小石狮。这小石狮子似狮而又非狮,头部、四腿、爪子、尾巴全部嵌进石中,造型之洗练,令人想起远古的墓刻。

然而我住的那座院子,却是一个迥然的例外。

这是一座深宅大院,深到占据了两条胡同之中的全部空间,大到差不多有天安门广场那般大。院内没有大雄宝殿一类的大屋顶庙宇、也没有飞梁画栋的中国式楼阁亭台,更看不见假山、影壁、小桥流水的东方风光,而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小世界一一绿草如茵,中间高耸着巨型花坛。树影婆娑之间,是一条翠柏簇拥着的石板路,通往若隐若现的一座座二三层小楼。小楼全部为哥特式建筑,平台尖顶,米黄色大落地门窗,楼内诸陈设如壁炉、吊灯、百叶窗等全部来自欧美,墙外爬满茂盛的爬墙虎……

2003年我初次踏访美国。一日,到达最北方城市波士顿,刚下汽车一抬头,不由得一阵恍惚,以为我到家了呢!一切怎么都这么熟悉啊?一栋栋别墅式小楼绵延开去,赭红色的墙砖,复杂多变的斜坡大屋顶,小巧的白木条花块玻璃窗,积木兵似的高矮错落的烟囱,开放式的大阳台,细碎灰白点的花岗石台阶……波士顿的这些楼房,跟我们大院里的16栋小洋楼长得一模一样,就像是从我们大院搬来的一一哦不,当然是我们院的小洋楼从这里搬去的哈。我一下子就知道了这些房子的大体年代,它们肯定是诞生在人类生活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几十年间。

当时,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利坚的羽翼已经丰满,正阔步走向世界老大的宝座,所以此一时期所有的美式建筑,都留下了信心满满的印迹。我们大院的这批小洋楼,后来被建筑学家们定名为“美国乡间别墅”,属早期北美别墅模式,其建筑理念依据欧洲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四个时期1000多年形成的建筑风格,混搭出以“立体式+伊丽莎白式”为主的造型,又称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殖民地复兴式建筑”的缩小和简化版,在20世纪初期颇为流行。我的感觉,它们虽然脱胎于英国古老的民居,但又比那些已经屹立了几百年的House有了革新,变得更加现代、更加讲究、更加使人享受了一些。内部格局没有大的突破,基本上依然是一层有客厅、书房,外加厨房、小储物间和卫生间;二层三间卧室加一个卫生间,再加一间瓷砖地、不带暖气的花房;三层是阁楼,有两间斜坡顶的房间,过去是给仆人值班时候用的;还有地下室,是给厨师及仆人居住的。美国人主要是增加了铺着瓷砖、带顶和不带顶的开放式大阳台,可以惬意地把感官享受直接联动到绿树、香花、阳光、雨露和动物。另外就是把各个房间的面积都扩大了一些,用料也讲究了不少,比如一寸多宽的细格地板是上等菲律宾木的,打上蜡。再用蘸着煤油的拖布反复擦拭,就会像上等老黄玉一样油光润亮,闪出贵族范儿的厚重幽光;墙砖是泰国大米灌浆的,据说结实得赛过城墙,完全可以抗得住九级地震;内墙壁上涂的是蜂蜜一样细腻的清漆,显现出一派柔和、温暖甚至体贴的气息……

P4-5

目录

第一辑 故乡·生活

 绝 唱

 哦,我的北京大前门

 什刹海滋味

 在北京的心尖儿上

 包包里的人生

 美的固执

 我家有个小弟弟

 把我的幸福告诉你

第二辑 人物.读书

 我给季羡林先生当编辑

 言者谆谆

 “死是另一种生的起源”

 吴建民:一个外交家的神话

 艺术赤子吴冠中

 推动两岸文学交流的第一人

 一身正气一支笔

 南丁的启示

 在文学的门里和门外

 徐风起宜兴

 感觉之在

第三辑 山水.人家

 你不可以不知道洞头

 把汉源带回家

 回到童年,观鸟去!

 平顺山深有人家

 穆棱与我,谁更幸福?

 在冼星海故乡迎接春天

 泰然长绿

 面对庐山

 两极的云冈

 翰林引

 中华五店市

 呼伦贝尔的皮肤

 岳茔享堂、三碗清水及其他

第四辑 他乡。我心

 理念是天堂的花朵

 巴斯温泉与济南名泉

 当代英国人最喜欢的作家居然是……

 德国的人

 澳门的心

 蒲甘的落日

 在缅甸吃中国菜

序言

散文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史上连绵起伏的山脉,属于最原始的文学形式之一。诸子散文算是散文成熟的起点,其后无论是唐宋散文、明清小品,还是“五四”散文,都是中国散文天空里灿烂的星座。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不平凡的风雨岁月,“文革”反思之后,作家的创作驶上了文学正道,跨越世纪,名家辈出,女作家则成为文学大军驰骋至今的一支劲旅,为中国文学的辉煌崛起贡献了智慧。因此,无论是中国文学的前世还是今生,说文学不可不说女性文学,讲作家不能不讲女作家。

自秋瑾时代,女作家蜂起,她们的创作曾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同呼吸共命运;她们笔下除了小说、诗歌和戏剧,更有散文参与了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与发展.

当代散文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走出政治或准政治之门以后,解放之风将散文吹拂得花枝招展,尤其90年代出现的那股关注女性经验和生存状态的“身体写作”思潮,更为中国散文历史所难忘。“身体”从隐匿到发现,新的女性意识普遍进入女性创作视野是文学创作的一个进步。那些钟情于“身体写作”的女作家,笔下所呈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身体经验的书写,意味着对女性独立精神尊重的“时尚”,曾是女性创作风靡一时的潮流。女性“身体写作”是灵肉之写作,以独白或自语,用自己的肉体表达自己的思想,将爱情、婚姻、亲情、友情、温情、柔情、性具象化,但实际上是联系着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道德、法律的理性法则,所呈现的是属于女性的生命意义。“身体写作”所涉内容多为“青春的迷茫与痛楚,孕育的艰辛与幸福,死亡的残酷与升华,大胆地抵达了身体的本质,既关照自己,也关照他人”。这个讲述女性身体成长史的时间大约有十几年,与此同时,还有受到非议的所谓“小女人散文”盛行于世。那些书写“日常生活”的“小散文”并非没有意义,她们所写的日常生活和感受属于时代的投影,是那个时代历史的宝贵遗存。

之后,女性散文作者年轻化,开始了女性散文从“女陸”到“新生代”和“网络写手”的过程,其作品的人格与精神也在迷茫中发生了一些嬗变。21世纪以降,在金钱的忽悠下,尽管文学比较疲软,但是作家依然以其忠勇驰骋疆场,那些走过“文革”,咀嚼了较多社会、历史、人生苦味的女作家,这时的创作更臻成熟、老道,更加深人历史和生活的肌理,文风也更为清丽、朴实而厚重。

天地岁月运行至今,仅就所观女性散文而言,不乏大家的经典之作。“大家”,当然不是从天而降,既不是别人所封,更不是自封,而是作家自己的创作百炼而成。一般说来,无论是沸腾喧嚣的生活。还是懒散平凡的生活,作家们只要无止境地追问社会、历史和人生,就可从生活、历史中寻找出思想和理想,并让真实、动人、温馨、睿智、冷峻、幽默变成文心,坚守住真善美,守望住文学的经典精神。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干剑而后识器。”学习很重要。就我所知,大凡有成就的作家都很在意学习、研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女作家筱敏说:“文学就像一个人在牢房里唱歌,阅读它就像收到一封传说中装在漂流瓶里在大海上漂泊已久的信。写作是单个人的事,阅读也是单个人的事,这是个人内心生活的需要,与外面的热闹无关。”生活、阅读、写作,是作家生命的三部曲,作家只有在生活里沉下心来,作品才会获得文学应得的大气场。

现在,这些资深女作家,凭借与生俱来的文学天分和捕捉人情世故的文学敏感,加之丰富的生活经历及家国意识、人间情怀,在照亮黑暗世界的理想光芒陪伴下,走向书写命运万千气象及人生有幸与不幸的作品经典。

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著名女作家散文经典”书系,是“女人的文学”,属于女作家心灵铸就的作品。以小说起家的张抗抗。她的《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等长篇小说及其中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淡淡的晨雾》和80年代中叶起,她给华人世界烹制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大餐。她的《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初雪》《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等篇什,其精妙、柔情和厚重曾赢得文坛许多名家的赞美。大作家管管说:“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大诗人余光中在为她的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所写的序言里,称她的散文有“亦秀亦豪” “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有人又说她的散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

张晓风曾说:“我的身体在台湾长大,可是我的心好像跟历史的中国衔接,不管是到南京或者是西安,我觉得都是我心灵的一个故乡。”在她的散文里,乡愁有时像春风,有时也似冷雨,流浪漂泊的命运,成为她以生命的诗性阐释生活与人生的基础,从描写生活琐事,到抒写社会世态和家国情怀,都是她作品的内容。

韩小蕙作为知名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著有《自嘲》《有话对你说》《悠悠心会》《体验自卑》《女人不会哭》《韩小蕙散文》《欢喜佛境界》《千克男女》《解读与被解读》等散文作品二三十部。

她是大记者,在她的眼睛里、感觉中和心坎上,所有所有的美,都在自己经过的路上,更在自己经历的人身上。在名家、大师面前,她以一棵小草的姿态,用崇拜或钦敬的眼光看着他们;对于百姓,她把自己当作一片温暖的咱光,“以善意,以明朗,以助力,以合作的心态待人以厚”;对于女性中的杰出人物,她倾心喝彩,打心底里热情赞美她们的天分、才华、成就、品质乃至美貌。她因为看清了世界与自己,厘清了与他人之间的绳墨,而“进人物我交感,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物我皆如行云流水的境界”;她以向日葵的品格,永远向着文学的太阳。她是个疾恶如仇的作家,又是个大爱无疆的作家,她整个的人生姿态,就是她的散文的姿态。从她的作品里,可以倾听到丰富的社会旋律和时代精神,以及对善的颂扬、对恶的鞭笞,社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女人、道德,都是她笔下寻常的散文话题。

卢岚在中山大学毕业后以笔名芦苇发表小说,开始了她的文学人生。著有散文集《乡眺》《凡尔赛的喷泉》《山盟水约》《巴黎读书记》《塞纳书窗》《文街墨巷》《笔走皇林村》《与书偕隐》及小说集《古堡迷幻夜》《把水留给我》等。

爱读书的卢岚在巴黎长居40余年,涉猎了东西方许多古今作家,使她在精神和文学修养上得到熏陶,生发旺盛的写作欲望和创作动力。“我写过,我释然,写作成为释放情绪的方法,写作成为引渡自己的一根篙。”这根“篙”,使她从此岸到彼岸,在书海、人海完满最好的人生。

卢岚的成就和影响在散文。而她的散文最令读者叹为观止的是被她称为包括文化随笔、书评、读书杂记的“书话”。她说这些写作是“在别人的成果上做文章,通过复述、感受、分析,从个人角度出发,带着个人色彩,来扮演作者、读者之间的中间人,完成一种情感、见地、审美的传递”。在她的字里行间,人们可以发现历史的智慧和文化的芬芳,“书情,世情,风情;文心,人心,慧心”,中外文坛的前世今生、往事近事,透过她的散文,都会引出一道道甘泉。

走在法兰西的文街墨巷,就像翻检自己书房里的藏书,心知眼见,每一页展现的都是这片天空下亲切的风景、风物与人物。“用美丽的文体描写美丽的对象”,是卢岚最惬意的人生;“把瑰丽灿烂的、气派宏大的风景浓缩在咫尺之间,让读者了解人间美丽的历史,欣赏她永恒的魅力”,这,就是卢岚文学世界的宿命。

内容推荐

阎纯德主编的韩小蕙用生命写成的散文作品《天堂的花朵(精)/著名女作家散文经典》中,最“震撼”人心的是对人性美的张扬,或者说,韩小蕙散文的最大特色是通过种种方法倾力揭示人性美,深情颂赞人性美,真切倡导人性美!

编辑推荐

阎纯德主编的《天堂的花朵(精)/著名女作家散文经典》从韩小蕙自创作以来的所有散文中,秉着轻松阅读,理性思考,感悟生活,完善自我的宗旨,精心筛选了包括《什刹海滋味》《我给季羡林先生当编辑》《面对庐山》《理念是天堂的花朵》等经典代表作,以期给读者以启发和感悟。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