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为“抗美援朝、保家为国”而组成的志愿入朝参战的部队。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当局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并侵入台湾海峡,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世界上拥有最先进武器装备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殊死较量。在这场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以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大无畏气概,浴血奋战,英勇杀敌,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威风和尊严。云山战斗,重创美军“开国元勋师”;三所里、龙源里战斗,“万岁军”美名扬;冰血长津湖,杀得美军王牌陆战师丢盔弃甲;雪马里围歼战,全歼英国皇家陆军双徽营;反“绞杀”战,铸就“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上甘岭战役,创造了世界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的典范……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劣胜强,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为稳定朝鲜局势、保卫中国大陆安全、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为李涛著的《战典(13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上)》。
李涛著的《战典(13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上)》记述了两水洞战斗,云山进攻战斗,黄草岭阻击战,飞虎山阻击战,德川、宁远进攻战战,三所里、龙源里战斗,清川江地区围歼战,长津湖战斗,新兴里进攻战斗,高浪浦里东南突破临津江战斗,突破“三八线”,汉江南岸阻击战,横城反击作战,砥平里战斗,龙头里、阳德院里防御战斗,议政府、铁原地区防御战斗,雪马里战斗,县里地区围歼战,涟川、铁原地区阻击战,芝浦里地区防御战斗等二十场战斗。
1.两水洞战斗
1950年6月25日拂晓,战火硝烟突然笼罩在北纬三十八度线上空。朝鲜战争爆发了。
正在密苏里休假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接到了国务卿艾奇逊的电话后,震惊不已,匆匆赶回华盛顿。美国政府从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和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发展的战略利益出发,悍然违反《联合国宪章》关于“不得干预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管辖之事件”的规定,迫不及待地采取了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政策。
26日,杜鲁门命令美国驻远东的空军、海军部队进驻朝鲜半岛,配合南朝鲜李承晚军队作战。同时命令美国海军第7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目的就是牵制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迫使中国首尾不能相顾。
27日,美国故意歪曲朝鲜国内战争的性质,以“紧急援助”南朝鲜李承晚集团为名,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没有苏联和中国两个常任理事国参加的情况下,通过了美国的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予南朝鲜以“必要的援助”。
30日,杜鲁门下令将美国驻日本的地面部队投入朝鲜战场。
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非法决议,给美国及英国、法国、希腊、荷兰、南非、泰国、新西兰、加拿大、土耳其、比利时、卢森堡、菲律宾、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共16个国家的侵朝军队披上“联合国军”外衣,并任命美国驻远东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朝鲜半岛烽烟顿起,局势急剧恶化。朝鲜人民为争取独立、统一的国内革命战争,演变成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战争初期,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迅速突破南朝鲜军防线,一举越过“三八线”,仅用三天就攻下了汉城(今首尔)。随后,朝鲜人民军挥师南下,相继发起水原战役、大田战役和八月攻势,将李承晚的南朝鲜军和前来援助的美军第8集团军压缩在洛东江以东的狭小地区,解放了南朝鲜90%以上的土地和92%以上的人口,统一朝鲜的胜利曙光就在眼前。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密切注视着朝鲜战局的发展,认为朝鲜战争已趋于复杂化,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并对战局的发展作出了两种可能的估计:一是速决,即朝鲜人民军很快取得胜利,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下海去;二是持久,即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失败,继续增兵,甚至在朝鲜北部登陆,扩大战争规模,转入进行持久的战争。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未雨绸缪,决定抽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第38、第39、第40、第42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1个高炮团、1个工兵团,共2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集结于安东(今丹东)、凤城、辑安(今集安)、通化、辽阳、海城、本溪、铁岭、开原等地,执行保卫东北边防安全和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的任务。
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东早早在东北投下的第13兵团这枚棋子,对以后扭转朝鲜战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验证了中国的一句至理名言:有备无患。
果然,朝鲜战局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逆转。
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等部7万余人,在260余艘舰艇和500架飞机的配合下,乘朝鲜人民军主力在洛东江地区作战之际,出人意料地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随即向汉城、水原方向发起猛烈进攻,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方补给。
P1-3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在武装斗争中,成长于浴血奋战里,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十八年的辉煌历程。
这支历经磨难、英勇善战、百炼成钢的军队自诞生起便展现出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军队从未有过的风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冲破艰难险阻,纵横山河疆塞,战胜了一个个强悍凶恶的敌人,创造了无数个军事史上的奇迹,上演了一场场气势恢宏的英雄活剧。众所周知,我军所走过的并非一条平坦大道,是极其曲折和无比艰辛的。其间经历过苦难,遭受过挫折,甚至陷入过绝境,充满着鲜血与泪水。八十八年来,我军历经大大小小成千上万次战役战斗,既有陆战、海战、空战,也有山地战、平原战、丛林战;既有敌后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也有大兵团围歼战、追击战、攻坚战;既有进攻战、伏击战、奇袭战,也有防御战、遭遇战、突围战;既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经典传奇,也有英勇果敢、以柔克刚的战争奇观;既有酣畅淋漓的大胜,也有刻骨铭心的失利……这一次次战役战斗汇成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由弱转强的发展壮大史,令世人叹为观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熟悉历史、读懂历史、借鉴历史,才会认清昨天、珍惜今天、放眼明天,不会为浮云遮望眼;才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不会迷失政治方向;才会以史鉴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会在前进的行途中走弯路。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运筹,强调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领、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军队因战争而存在,军人以打赢而荣耀。当前,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迈进任重道远,必须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认真学习和研究人民军队的战争史,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审视,用辩证的眼光加以剖析,更好地把握治军规律、带兵要则、指挥方略,不断提高驾驭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勠力同心追寻强军兴军的光荣梦想。这也正是编写《战典》丛书的初衷。
本丛书按照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撷取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和华北野战部队,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属各支部队具有鲜明代表性的近300个战例,力求在浩瀚的史料中寻找那幅血与火、生与死的历史画卷和不朽传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林林总总的战役战斗,根本无法穷尽人民军队所走过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历程、所书写的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所孕育的凝心聚魂的革命精神,只是力图运用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纪实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崭新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还原历史真相,讲述传奇故事,展现英雄本色,揭示我军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的根本所在。
由于作者水平及查阅资料等因素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批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得到了军事图书资料馆等单位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并由军事科学院军史专家进行审读把关,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包国俊副部长为丛书的最终付梓付出了艰辛劳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李涛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