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著的《案例指导与法律方法》是一部法律学术专著。
本书以法学方法论为理论视角,就指导性案例的概念、效力、生成问题以及案例指导制度下的裁判思维、法律论证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指导性案例的概念问题上,本书主张从案例指导的功能出发,对中国判例制度进行知实制名;在指导性案例的效力问题上,本书超越了拘束力与说服力的二元框架,提出了指导性案例效力的强度理论;在指导性案例的生成问题上,本书超越了建构主义和进化主义、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的二元对立,提出判例生成的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在案例指导下的裁判思维问题上,本书超越了裁判思维中“规则导向”与“后果导向”的二元对立,主张通过规则导向的案例指导丰富法律解释,确立法律教义,实现“遵循先例”,通过后果导向的案例指导预测裁判后果,发展法律体系,实现“案例创新”;在案例指导下的法律论证问题上,本书主张超越法律论证中“逻辑判断”与“价值判断”的二元对立,提出了案例指导下法律论证的二元构造理论,并提出了运用指导性案例进行法律论证的具体规则。
王彬著的《案例指导与法律方法》立足于案例指导制度背景展开法律方法研究,旨在解决指导性案例如何创制和适用这一本土性问题。该书从功能意义上为判例概念正名,铺设全书研究逻辑起点:突破法学研究二元思维,试图为增强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寻求方法论保障;以成文法为制度背景,根据事实与规范之间的关系,寻求指导性案例的遴选标准和纂辑方法;以司法哲学为理论观照,在裁判思维意义上解决遵循先例和先例创新之间的紧张关系;以法律论证理论为分析视角,解决法官如何参照指导性案例这一规范性命题,从而最终拨开“同案同判”的理论迷雾,证成“类案类判”的法哲学命题。
导论
第一章 判例的概念
一、功能主义:一种概念研究的方法论
二、法律发展:英美法系语境下的判例法
三、法律续造:大陆法系语境下的判例
四、缘实正名:中国古代法语境下的成案
五、知实制名:当下中国案例指导制度辨正
第二章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
一、指导性案例的效力难题:表达与实践的背离
二、指导性案例效力缺失成因:路径依赖与思维惯性
三、指导性案例效力学说批判:二元思维的迷思与超越
四、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来源:基于裁判理由的分析
五、指导性案例效力困境的解决:正当程序、法律共识与制度激励
第三章 指导性案例的生成与纂辑
一、指导性案例生成的理论进路
二、指导性案例生成的实践逻辑
三、指导性案例的遴选标准
四、指导性案例的纂辑方法
第四章 案例指导与裁判思维
一、从两则相似案例引入
二、法条主义:规则导向的案例指导
三、后果主义:后果导向的案例指导
四、先例遵循与案例创新:两种裁判思维的关系
第五章 案例指导与法律论证
一、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论证结构:以图尔敏论证图式为中心
二、同案判断的内部证成:相关相似性的逻辑判断
三、同案判断的外部证成:决定相似性的实质论证
四、同案参照的附条件援引:判决理由的推定排他性
结论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