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之辩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 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关系
三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
四 正确认识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起点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范畴
三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
四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辩证统一
第三章 人民主体论的创新运用
一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及其运用
二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人民主体论的创新
三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人民主体思想
四 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做主的密切关系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
一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型”党建目标
二 新的历史特点的“四大考验”与“四种危险”
三 把握新时期党的建设主线的两个方面
四 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的重要命题
五 全面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教育
二 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三 中国梦凝聚社会共识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
五 提升意识形态的网络安全屏障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总”实践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和对外传播
五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七章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贡献
一 “两个不能否定”: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价值
二 “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三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思路和方向
四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五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特点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二 中国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示范意义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意义
四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热潮
第九章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一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走向
二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新态势
三 命运共同体中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四 “一带一路”背景下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
五 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第十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建设
一 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
二 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 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的新思路
四 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的新进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