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沈从文精选集/民国文学名家精选集
分类
作者 沈从文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沈从文精选集》为《民国文学名家精选集》中的一种。《民国文学名家精选集》丛书,注重选择权威版本,精编精校,再现民国文学名家的文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本书精选沈从文在小说、散文、文论、书信等方面的经典之作,汇集为一册,并配有珍贵的历史照片,使读者一册在手,遍览文学大家之流风遗韵。

内容推荐

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沈从文精选集》汇集了他的小说、散文、文论、书信等作品。

目录

辑一 小说

 边城(节选)

 三三

 柏子

 中年

辑二 散文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学历史的地方

 虎雏再遇记

 北平的印象和感想

 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

 不毁灭的背影

 忆翔鹤

 无从驯服的斑马

辑三 文论

 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边城》题记

 《长河》题记

 习作选集代序

 抽象的抒情

 我为什么始终不离开历史博物馆

 从新文学转到历史文物

辑四 书信

 致王际真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致张兆和

 一九三八年四月十二日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日

 致胡适

 一九四四年九月十六日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边城(节选)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蛆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时,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这弄渡船的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大哥,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看样子不成材,巴掌大叶子味道蛮好,送人也合式!”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骨头硬硬的,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和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唱歌相熟后,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暖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屯戍兵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应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女的却关心腹中的一块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张。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女儿一面怀了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依旧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近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三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给这个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P3-5

后记

沈从文(1902—1988),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工艺美术与文物研究学者。他从边城走向世界,闯荡文坛,自成一家,“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文学艺术成全了他的人性书写,也延续了他的生命光辉,他也因此而不朽。

2012年,我第一次到了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凤凰。隆冬时节,大雪纷落,长河不尽流。夜宿吊脚楼,耳畔是窗外沱江的水流声,难免令人想到这流水对沈从文的影响以至他那水一般的性格。“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上善若水,至刚至柔,兼容并蓄,洄流激荡,这就是水的柔韧与刚强。20岁之前的乡土体验影响了他的一生,家国记忆和人性美丑,都融进了他的笔墨。恬静的美景,边城的牧歌,无辜的屠戮,战争的残忍……历经种种歌哭哀乐,他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人生与社会的大书!

在被斥为“反动作家”之后,沈从文进入“转行”的后半生。历经雨雪风霜,他埋首于文物、工艺美术和物质文化史研究,成为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的学者。其实,他对民族民间的历史与艺术早已倾心,渊源有自,甚至他对文物的兴趣比对文学的兴趣还要早。他晚年坎坷,默然隐忍,自居边缘,沉醉于历史之美、文物之美、工艺之美,“花花朵朵,坛坛罐罐”,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与遣怀?正所谓“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从文一生咯守独立立场,不党、不群、不争。何况,对待功名利禄,沈从文一贯的态度是——“戒之在得”。

2012年岁末,全国各地近百位学人到吉首大学参加沈从文纪念馆开馆仪式暨沈从文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但是,沈从文的家人和亲属都未出席。沈从文之子沈龙朱、沈虎雏先生在发给研讨会的信中写道:“父亲在世的最后日子,曾对拟议中以研究他为专题的‘全国性活动’,做过恳切劝阻,认为‘写几本书算什么了不起,何况总的说来,因各种理由,我还不算毕业,哪值得夸张。’……我们认识到,他的文学作品也不是完美无缺,观念主张也会有自己的局限性,即使后半生倾注心血完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后人也必定会做出更出色的贡献。沈从文先生的生命延续在他留下来的全部作品中……”如此朴素平实,如此谦逊低调,一如从文先生的为人品格。

本书的编纂,衷心感谢沈龙朱先生、沈虎雏先生的慷慨授权与热情支持。十多年间的多次拜会及书信往还,与沈家家人的交往,总给人如沐春风之感,诚朴敦厚的家风更令人感怀而敬仰!

“民国文学名家精选集”丛书得以出版,感谢恩师张桂兴先生的指教,感谢齐鲁书社陈修亮先生、许允龙先生的鼎力支持。感谢责任编辑的认真审校。感谢诸位编者付出的辛劳。限于水平和时间,本丛书或有缺憾之处,谨请读者指正。

编者王任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0: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