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果月亮还不升起/漂移丛书
分类
作者 符二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如果月亮还不升起》作家符二的创作体现出良好的文学素养,以及对文学极其敏锐和独到的领悟能力。本书包含了《如果月亮还不升起》、《河流》、《在一日将尽》、《昭通机场》、《消失在暗夜的诗集和女友》、《为死去的小鱼或者别的》、《开往南宁的火车》、《你看我都哭了》等文章。

内容推荐

符二著的这本《如果月亮还不升起》为诗文合集,精选作者近十年来发表的诗歌、中短篇小说。所选诗歌优雅、内敛而率性、真挚;小说均以第一人称展开,“我”的身份包括毕业生、青年女教师、文学青年等,表达了文学女青年对生活、命运的体悟。这些作品文本独特,语言清新流利,读来有如清风拂面。

目录

诗歌

 高速公路

 如果月亮还不升起

 河流

 月光

 码头

 没有女孩像我这样

 在一日将尽

 自己

 昭通机场

 喜悦

 雪地

 离开

 母亲

 等待艺术家

 消失在暗夜的诗集和女友

 九月的落日

 婚礼

 五月

 告别

 为死去的小鱼或者别的

 最迷人的事物

 童年

 蹦跳

 深秋

 通过破碎的河

 后来

 幽灵

 会有多少人像你这样

 终点

 就是这样

 一段掐头去尾的记忆

 小孩哭了——给小侄女

 时光

 夏日黄昏

 鬼节

 天黑之前

小说

 初雪

 开往南宁的火车

 在他身边

 我们俩

 你看我都哭了

 晴朗

试读章节

初雪

l

我有一段时间没有写文章了。

确切说来,是两年三个月零八天,也就是我和恋人相爱,到最后无可挽回分开的那段时间。两年的时间对于许多人而言委实不胜漫长,比如,儿女弃之不顾的孤苦老人,禁在监狱里的囚犯,两地苦苦相思的情侣,厌倦上学的少年们,急切盼望长大的小孩儿,等等。当然,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对于另外一些人,两年的时间或许又短暂得就如同我们儿时玩过的烟火棒,嗤的一声点燃,一下子就烧到了手指头。至于我,如果要我就时间说点什么,设若在三五年以前,也许我可以就此话题噼里啪啦说上三天三夜,吐出来的感想至少可以装一小牛车。但是现在我无话可说了。受到的教训、遭遇的挫折、吃过的苦头、经历的失败……加起来恐怕三小背篓也背不走,哪里还有什么感想可言。

当然,话又说来,尽管如此,我这两年来的生活总体上还算平静。固然从没觉得岁月如梭,度日如年倒也不曾有过。所谓时光,说白了,其实便是这么一回事情:上帝——抑或什么神灵——在我们每一个人降生之时,都为我们画下一条白线,然后他将手中小旗子一挥——起跑!大家便撒开腿跑起来。跑快跑慢自愿,前进后退也随便。于是我们跑啊跑,气喘吁吁、愁眉苦脸者有之,步履轻快、喜笑颜开之流亦不乏;有人背弃了方向,有人偏离了目标,有人越跑越远,有人则又疑惑不解地回到了那条白线处。总而言之,道路成百上千,跑法种种样样。只不过,无论选择哪条道路,也不论采取何种跑法,有一点是相同的:人人殊途同归。——说到底,世间万物到头来便都是这么个道理。

关于文章,很久以前,也就是当我还是一个非常温顺听话的小姑娘,每个星期六晚上很守时地带了笔记本去听“保鲜技术概论”这门选修课的时候,我倒写过几篇小说,也作过一两首自以为很不错的诗,但后来就不大写了。正如先进的保鲜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延长花瓶里的马蹄莲花期,但却无论如何做不到让其永不枯萎凋谢一样,我对写作的热情亦如此。

说到这里补充一点。教“保鲜技术概论”的男教授四十五岁左右,离异,中等个子,微胖。由于面色苍白的缘故,他看上去有些浮肿。他一年到头穿一件浅灰色的夹克,天冷里面加一件毛衣,天热再脱掉,有时也不脱。他课上得十分吃力,倒不是学识不够渊博,只是吐字不怎么清晰,语速又极慢。两节课听下来,我们的疲劳程度,绝不亚于体育课跑完800米。老师极少点名,偶尔点一回,同学们也是相互代答,大家都不将他放在眼里,我也是。我喜欢干净儒雅的中年男教师。但有一天放晚学回宿舍区,我在街上看见老师蹲在路旁,正在跟非法占道经营的菜贩子买菜。迅疾的风从侧面吹来,掀翻他略长的头发,盖住他的眼睛。老师的样子有些慌乱和落魄。那之后我格外认真听他讲课,偶尔我们目光遇到,我一律报之以微笑,眼神里充满着对他的安慰和鼓舞。

大学时候我还碰到过另外一位女教师,教“马克思主义哲学”。其邋遢程度跟我的“保鲜”老师差不多。总是穿肥大的外套配长裙,一蓬枯草似的卷发松乱地铺在肩上。她写字常常染一身粉笔灰,扶镜架时又将灰抹得满脸都是。每次来上课,老师总是一阵风似的刮进教室,看上去永远是一副仓皇失措的样子。节节课我都盼望她下回能够衣着干脆利落地出现在过道,然后从容优雅地登上讲台。可直到期末复习,她到底还是辜负了我。潦倒而狼狈的中年男人会让人心生怜惜,而同等情形的更年期妇女只会惹人更加讨厌、鄙视。

最后简单说一下我自己。

即将离开大学校园的最后一天,我将身边那些毫无用处、可能给我构成负累的东西扔了个精光,然后带着两大箱书和数十封恋人的信离开了昆明。之后我在滇西南、滇西北乱转了一气,最后为丽江的美景以及女人们在田间辛勤劳作而男人们埋头于书画音乐的生活方式所吸引,决定留下来。为了糊口,我进了当地一所三流本科院校,教大学语文。现在轮到我的学生对我评头论足了;那些善意的、恶意的,实事求是的、言不符实的。也许不久之后,我也一样会被某位同学写进小说里,被他们评价、描述和塑造,成为栩栩如生的人物典型。这是肯定的,但这不要紧。好歹我还是多多少少从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那里吸取了点经验教训。学校给我安排的课极少,大部分的时间被我用来听音乐和睡懒觉。P52-54

序言

语言漂移说正义(代序)

“语言漂移说”简称“漂移说”。它认为一切艺术语言均处于漂移状态,在漂移中生成诗意或非诗意,在漂移中寂灭或退隐、凝聚或新生;它认为诗性的创造既不来源于本质,也不来源于现象,而源于语言在漂移时刻的诗意生成。

语言漂移说之语言即艺术语言,它包括艺术中的日常语言、书写语言、视觉语言和符号语言等语言范畴。艺术语言既非形而上,也非形而下,而在形而中。“形而中”是艺术语言的滑翔地带,它摩擦着形而上和形而下穿行,形成自为自在的独立时空。我多年前试图阐明的“形而中诗学”作为一种诗学方法,是漂移说语言运动方法的构成部分。

一切艺术(包括狭义的语言艺术和广义的语言艺术),都在语言漂移说的观照范畴之内。

一切艺术都是语言艺术,除此之外,便无艺术。比如行为艺术,它是一种身体表现的艺术,身体在表现的场域(时空)中形成身体语言。身体语言只有在观照的时刻,才能生发为艺术语言。

一切艺术的可阐释性都包涵在其语言结构中,而不在语言结构之外。存在着脱离艺术语言的阐释,但那是非艺术阐释。非艺术阐释之大行其道,已经使艺术阐释全面沦落。

概念或观念阐释总是脱离艺术语言的阐释而自成系统,这种阐释或是哲学式的,或是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的,等等。非艺术阐释或是对艺术的过度阐释,或是语言漂移超越了艺术阐释的某种路径而形成的另外一种阐释。

语言运动的能力或张力,为任何阐释提供了可能性。艺术阐释如果有价值,那就必须为它划定一个界限,这个界限即是贴着艺术语言阐释的界限。

语言漂移说划定艺术阐释和非艺术阐释的界限,是为了证明艺术语言存在的不稳定性,不完全为了证明阐释的无效。然而,艺术阐释的无效性,亦是语言漂移的一种结果。

所谓阐释,当是语言漂移的路径,但不是说艺术需要阐释才能成其为艺术。事实上,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犹如一株芬芳出尘的空谷幽兰,它自身的存在已经达到了自足、直观、圆融的境界,它的存在本身无需阐释,因此,它反对阐释。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它有无限多的可阐释性。但必须指出,那种种阐释,是开放的艺术语言自身被灵魂摩擦、砥砺而激活的诗意再生,不是概念或观念对艺术之美的反映。

语言漂移说的方法不仅是对艺术阐释的观照,也是对艺术创作的观照。

有效的艺术阐释或生成某种概念或观念,但其阐释路径总是贴着艺术语言,这是无需证明的常识;而无效的艺术阐释则必然形成“概念控”或“观念控”的逻辑系统,以“自圆其说”的冠冕堂皇调子反对常识。  有效的艺术阐释滋生诗意,甚至是无限多的诗意,它是诗意创造的种种形式;而无效的艺术阐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逻辑归纳和演绎系统获得知识。“自圆其说”的理论知识,多数是强词夺理的“伪知识”。

可靠而有效的艺术创作不表达、分有概念或观念的内涵。其创作过程或与概念和观念发生碰撞,但最终,它总是以一种回归事物、事态原初直观显现的力量,将概念和观念溶解而化生,恰如大海和盐。

从语言漂移说来观照,艺术理论、批评即创作。没有先验的某种理论和批评的出发点,只有具体的语言凝聚和绽放的路径。有效的艺术理论和批评在表达路径中成就自身,它不利用语言的表达或扩张能力奔向某个目标。作为动词的艺术、诗、美只能在语言自我开显的路径中具体地显现,而不可能呈现整体性的目标。艺术语言只有在被利用时才导向整体性的叙述目标。

没有上帝视觉的本体(整体)性的艺术之美,也没有上帝发声式的艺术法则。按照贡布里希的说法,没有大写的艺术(本体的艺术),只有具体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没有语言自在、自为、自我生发、蕴成之外的艺术。

在《色一彩语言诸相的漂移》一文中,我论述了“本在事象”最基本的四个漂移路径。即“直陈其事”的漂移、“修辞幻象”的漂移、“纯粹形式”的漂移和“意识形态”的漂移。这四个漂移路径囊括了所有艺术哲学或诗学理论的阐释路径。也就是说,古往今来的所有文艺理论或批评路径,都无出其外。本质主义一非本质主义、主一客二元结构理论、模仿说、反映论、形式一内容二元结构理论、形式主义、表现主义等等,均包含其中。这些理论先制造概念,再形成观念,然后利用逻辑归纳或演绎构建庞大而坚硬的系统,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关进牢笼。这些宏大的理论,都是语言漂移的种种结果,但语言漂移说将它们视为艺术阐释的无效阐释范畴。

我说的“本在事象”,即是艺术语言或它的结构。何以故?“本在事象”如果是非语言的,那么,我们对其一无所知,它们也不可能进入人类言说或表现的诗意世界。这就是说,人的感知或玄想的存在,是一种语言的存在,而不是实体的存在。人是语言的人,能感知的世界是语言的世界。说白了,人和他们的生活世界,神和他们被创作的世界,自然和它的存在,都是语言的存在。与生命有关的存在,通过语言才能确定。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语言是存在的家。”除此之外,按照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第七命题的忠告:“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老子的思想亦处于反对说、而又不得不说的两难之间,这当然是早期圣哲对人类的千古忠告。事实上,《理想国》里的柏拉图也处于说与不说的两难之间,但他还是以“假设”的支点和“比喻”的诗性表达方式说了许多,也虚构了所谓“理念”,为人类打制了一副“理性”胯下的马鞍。柏拉图为了做“哲学王”,为了打制这副理性的马鞍,怀着悲智、悲情之心,将诗人——他的灵魂的一半——自己也是个杰出的诗人,赶出理想国。但从他的全部对话录中即可看到,哲学,“本质上”是利用逻辑表达系统而言说的文学。不能洞明这一点,即是逻辑主义的智障患者。

艺术语言的漂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笔触,一点笔墨,一根线条,一种音声形色,作为语言运动的“表象”或“形式”,它们总是寂静地、平实地、纡回地或疯狂地处于某一个作品结构的“位点”上。而所有“位点”,都是“暂住”的位点,即漂移的位点——既不是“本质”的位点,亦不是“非本质”的位点,而是“暂住”的位点。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语言漂移说,既非本质主义的,亦不是非本质主义的。因此,语言漂移说反对一切凝固的、教条的、逻辑主义的或任何主义的语言强暴。

一切艺术语言之为艺术语言的确立,都源于人的感觉、感知能力,然后,将其蕴成文字、旋律、节奏、形色或符号。用佛哲学(非佛教哲学)的看法,即源于“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通过此“六根”的感觉、感知发端,风春万物般与“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的“情识”摩擦、蕴育而生发。有效表达的、蕴有纯粹诗意的艺术语言,是一种符号化暂住的、鲜活流荡的“蕴”,即一种自成意味的生命序列。它看似是系统性的,但“实质上”是碎片式的。朵朵桃花看似是一个整体,其实是蓬松一树那相似形一色、彼此陌生的碎片序列。当然,可以假设它是一个整体性序列,并与时序和空间相联系而蕴成之美,但仅仅是感觉、感知的一种假设性的观照。艺术语言的存在序列,犹如一树桃花,见与不见,开与不开,美与不美,都在观照的“此时”那个“位点”上“暂住”而被看见,被描绘。艺术语言的色一彩、笔一墨、笔一触、形一式,永远不能抵达那一树实体的、实相的桃花,因为语言艺术中隐秘的一树桃花,既非具体的一树桃花,也非本质(实相)的桃花。这是语言自身的决定,人或神都不能做此决定。

艺术语言的“暂住”,是语言漂移的“暂住”。是故,“暂住”其实是诗意的“无所住而住”。《金刚经》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说的是,有“缘起”,则“暂住”,无“缘起”,则“无所住”。在语言漂移中的“暂住”,即是“生其心”,生诗意之心。

每一个语词、每一个单纯的符号,都是一个小小的宇宙,一个处于寂灭或生发碰撞时刻的生命之蕴。

我们不能利用艺术语言,我们只能激活它,或拯救它。救救我们的语词吧,因为,它们是我们精神生命、现实生命的细胞。

诗意的语言存在,是心灵结构漂移幻化的某种样式;推而广之,可以观照的心灵结构存在的样式,亦是语言漂移迁流存在的样式。至于那些格式化心灵结构的存在样式,则是语言漂移迁流过程中自我固化的种种死亡格式。

从自我拯救语词开始,自我疗救审美智障,即是审美心灵、诗意心灵的自救。

语言漂移说的提出,是要告别所有诗学理论的。但这不是说,要以一种理论的雄心替代或征服另外的理论——那也是逻辑主义的神经病。如果人们有此看法,那是对此说的误解。因为,语言漂移说“本质上”并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开放的、处于语言运动自我生成诗意时刻的审美方法,一种素朴纯真的人性观照思一想,一种自我拯救语言一心灵的行动。在它为人之为人的审美自由开掘路径的同时,它就是某种随时处于被激活状态的审美自由。

2017.10.6 燕庐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7: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