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统的价值重估与重建--太虚与印顺判教思想研究》著者邓莉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敏锐地抓住近现代佛教史上的判教问题作为探讨的中心,通过深入分析太虚大师和印顺导师这对师徒之间有关判教的不同论述及其相互关系,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从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到印顺导师的“人间佛教”传承与演进之背后所依据的佛学思想之不同特点。
| 书名 | 佛教传统的价值重估与重建--太虚与印顺判教思想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 作者 | 邓莉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佛教传统的价值重估与重建--太虚与印顺判教思想研究》著者邓莉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敏锐地抓住近现代佛教史上的判教问题作为探讨的中心,通过深入分析太虚大师和印顺导师这对师徒之间有关判教的不同论述及其相互关系,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从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到印顺导师的“人间佛教”传承与演进之背后所依据的佛学思想之不同特点。 内容推荐 邓莉雅著的《佛教传统的价值重估与重建--太虚与印顺判教思想研究》是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之一。 以近代中国社会危机为背景的民国佛教判教活动,其实质足通过对佛教传统的正本清源,解决中国佛教的合法性问题,探明复兴中国佛教的方向和道路,为佛教变革寻找理论上的基础。太虚与印顺师徒在判教上开出两种不同的思路,体现着中囝佛教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对传统的坚守与疏离中重建的努力。 目录 序 导论 一 关于论题 二 文献综述 三 古代判教与近代判教 第一章 近代中国社会及文化危机下的判教 第一节 社会及文化危机下的自我救赎 一 近代中国危机下的文化反思及其特点 二 近代中国佛教的矛盾处境 第二节 近现代中国佛教的批判与判教思潮 一 《起信论》等经典的真伪之辨 二 近代佛教判教思潮及代表人物 第二章 对佛教传统的正本清源 第一节 太虚的判教思想 一 从“宗上教下”到“八宗平等”“摄小归大” 二 第三期判教的萌芽 三 依教、理、行形成的成熟的判教体系 第二节 印顺的判教思想 一 兼采太虚与内院形成自己的判教思想 二 三期说 三 五期说与四期说 四 对大乘三系的判摄 五 印顺的判教与中国古代判教的对比 第三节 太虚与印顺思想的特点 一 融贯与新 二 融贯与抉择 第三章 对世界佛教体系的判摄与建构 第一节 世界佛教的总体判摄和建设方案 一 对世界佛教的总体判摄 二 世界佛教的建设方案 三 抉择中国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 第二节 对密教、南传佛教和欧美佛教的看法 一 对密教的判摄与抉择 二 对南传佛教的判摄 三 对欧美佛教的看法 第四章 复兴中国佛教的理想分途 第一节 佛法救世主义与佛法纯正性理想 一 太虚的佛法救世理想与实践 二 印顺追求纯正佛法的理想 第二节 从人生佛教到人间佛教 一 太虚“人生佛教”的思想体系 二 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 第五章 太虚与印顺的无诤之辩 第一节 太虚与印顺判教分歧的焦点 一 围绕《印度之佛教》的无诤之辩 二 对法界圆觉宗(真常唯心论)的合法性抉择 三 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之辨 第二节 太虚与印顺的修学经历及对学术的态度 一 太虚的修学经历和宗教体验 二 印顺的修学经历 三 太虚对西方学术与佛学关系的态度 四 印顺对佛学研究的态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