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红著的《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回顾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历程,包括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阶段、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的演变,并对大数据时代影响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教学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
本书以最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基础,探讨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育体系。书中不仅介绍了既有的相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理论渊源及发展前景,而且对未来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做出了阐释,对其使用做了明确的、具体的实践指导。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参考书。
1 机遇和挑战
1.1 大数据对信息素养的影响
1.2 “慕课”及“翻转课堂”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
1.3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对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
2 历史回顾与现状
2.1 历史回顾
2.2 现状
3 大数据时代影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理论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
3.3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3.4 元素养理论
3.5 其他学习理论
4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4.1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
4.2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
4.3 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教育创新模式和方法探索
5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5.1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概念和范围
5.2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演变
5.3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创新体系
6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信息检索”活动课课例
附录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