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张卫、石志才主编的《盆部会阴和脊柱临床解剖实物图谱(第2版)(精)》以盆部、会阴、脊柱为序,详尽显示了男性、女性盆壁诸层结构,盆腔器官的位置、形态、血供、毗邻;逐层显示了会阴部肌、血管、神经;多角度显示椎管内结构、硬膜外隙、硬膜和蛛网膜形成的结构。内容上,一方面较第一版新增加了多张解剖结构图片,包括盆腔器官、静脉丛、神经丛、盆筋膜,会阴部皮瓣结构,脊柱区常用手术切口的解剖层次结构等;另一方面也补充了部分临床手术和影像学图片资料。在编排上,将第一版原有实物标本图片进行了有序地重排,优化了逻辑性和可读性。
本图谱的特点有:①所选之图均为国人实物标本图片,色彩鲜艳,立体感强,诸器官的毗邻结构清晰;②既有按照常用手术入路对在体结构的逐层解剖显示,又有重要器官结构的离体或剖开显示;③本图谱对盆部、会阴部、脊柱区的解剖结构进行了多方位显示,特别是对盆内静脉丛、神经丛、筋膜,脊柱周围肌、椎管内静脉丛等的解剖与显示,详尽细致,实用价值大;④本图谱所注的名词均来自解剖学专业,并配有英文和相应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要点。
第一章 盆部
图1-1 骶骨(盆面)
图1-2 骶骨(背侧面)
图1-3 尾骨(前面观)
图1-4 尾骨(后面观)
图1-5 髋骨(外面观)
图1-6 髋骨(内面观)
图1-7 男性盆底肌(上面观)
图1-8 男性盆腔(上面观)
图1-9 男性盆腔矢状切(一)
图1-10 男性盆腔矢状切(二)
图1-11 盆神经丛(侧面观)
图1-12 腹盆部血管、神经丛
图1-13 盆部交感干及奇神经节
图1-14 腹后壁、盆壁结构
图1-15 髂窝内神经、血管
图1-16 左侧输尿管与髂总动脉
图1-17 右侧输尿管与右侧髂总动脉
图1-18 右侧髂腰动脉升支
图1-19 左侧髂腰动脉
图1-20 髂内动脉、骶丛
图1-21 骶丛和梨状肌
图1-22 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
图l-23 髂内动脉及其分支
图1-24 盆壁静脉
图1-25 耻骨前列腺韧带
图1-26 耻骨后间隙
腹膜外骨盆填塞手术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图1-27 男性膀胱(在体矢状切)
图1-2 8膀胱形态(离体)
图1-29 膀胱三角(离体)
图1-30 膀胱三角(在体)(一)
图1-31 膀胱三角(在体)(二)
膀胱穿刺术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图1-32 膀胱上、下动脉(右侧面观)
图1-33 膀胱后筋膜(一)
图1-34 膀胱后筋膜(二)
图1-35 Denonvilliers筋膜前方的神经交通支
图1-36 Denonvilliers筋膜前方血管
图1-37 前列腺的形态(离体)
图1-38 耻骨前列腺肌
图1-39 前列腺的位置(侧面观)
图1-40 前列腺的位置(在体前面观)
前列腺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图1-41 膀胱前列腺(后面观)
图1-42 膀胱前列腺静脉丛(前面观)
图1-43 膀胱前列腺静脉丛(左侧面观)
图1-44 膀胱前列腺静脉丛(右侧面观)
图1-45 膀胱前列腺神经丛(右侧面观)
图1-46 前列腺与会阴深横肌
图1-47 前列腺、精囊(在体后面观)
图l-48 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在体后面观)
图1-49 前列腺与直肠位置(在体侧面观)
图1-50 前列腺静脉丛(前面观)
图1-5l 前列腺静脉丛(侧面观)
膀胱前列腺静脉丛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图1-52 男性尿生殖膈和盆膈
图1-53 盆腔水平切(经前列腺尖)
图1-54 直肠在体位置(前面观)
图1-55 直肠、前列腺位置(右侧面观)
图1-56 直肠前面观(离体)
图1-57 直肠侧面观(离体)
图1-58 直肠(右侧面观)
图1-59 直肠(左侧面观)
图1-60 直肠壶腹(前面观)
图1-6l 直肠黏膜
图1-62 直肠上动脉、盆丛
图1-63 骶正中动脉、骶丛
图1-64 直肠上动脉(左侧面观)
第二章 会阴部
第三章 脊柱区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