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杜尚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瑞芸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王瑞芸著的《杜尚传(精)》是首部中文写就的杜尚传记,以东方哲学观照艺术家创作,再现杜尚“艺术与反艺术”的一生。

作者王瑞芸女士被陈丹青评价为“国内研究杜尚的重要学者”,她也是《杜尚访谈录》的译者。这部以中文写就的《杜尚传》摆脱了西方几部杜尚传记的范式窠臼,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艺术家传记。

王瑞芸女士兼备中西方艺术史研究经历,又是杜尚的推崇者,她几乎穷尽西方对杜尚的研究文献,提高了本书的参考价值,也呈现出认识和理解杜尚的不同维度。

一部“杜尚”的传记,穿行于现代艺术的进退维谷,在达达洪流中气定神闲。

本书既是一部个人传记,也是一部刻画20世纪前半叶西方艺术家群体的众生相。当传统的观念与价值观一去不复返,现实的情况往往要复杂的更多。历经世纪交替与两次大战,超然的杜尚惯看各类艺术家群体创作与生活之种种。本书收录部分未见于学院派著作的逸闻,这也是那个时代艺术家的剪影和进行中的艺术史。

内容推荐

王瑞芸著的《杜尚传(精)》是首部以中文写就的杜尚传记,洋洋三十万言,追索这位传奇人物的艺术历程和精神世界,同时描绘了一幅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变迁的画卷。

杜尚以一人之力扭转当代艺术的走向,却始终韬晦自隐,但开风气不为师;他的生存态度,他的艺术观点,他的超然、无我,让他躲开种种羁绊,站到了艺术之上。

理解杜尚,我们可以把整个现当代艺术的得是成败看得透透彻彻;通过杜尚,我们将把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看得清清楚楚。

目录

自序 王瑞芸

第一章 “我当然会有机会也考虑做艺术家”

第二章 “我在用八年的时间上我的游泳课”

第三章 “我从不把自己保持在一种建立好的模式里很长时间”

第四章 “我没有那种‘画家生活’”

第五章 “我想发现一些东西,它们和过去是全然不相干的”

第六章 “我什么都不信”

第七章 “我已经不打算再过一个追名逐利的艺术家的生活了”

第八章 “漫游在平静的海中”

第九章 “没有美,没有丑,没有任何美学性”

第十章 “你如果一边战斗,就无法同时一边发笑了”

第十一章 “我要的东西不多:棋,一杯咖啡,过好二十四小时”

第十二章 “‘我’和‘自己’之间的游戏”

第十三章 “我一直在试图渐渐减少行动”

第十四章 “吃饭和为了绘画而绘画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第十五章 “我发现婚姻像其他事情一样没劲”

第十六章 “我很喜爱我做下的事,这种喜爱就转变成了这种方式”

第十七章 “给予抵制的方式是:沉默,缓慢,独处”

第十八章 “拒绝会显得可笑,拒绝诺贝尔奖是可笑的”

第十九章 “把一向隐蔽着的东西带到光天化日之下”

第二十章 “艺术家的状态比他的艺术更重要”

第二十一章 “我的位置就是不具备位置”

第二十二章 “我拥有一份非常精彩的人生”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可是杜尚的笑容是淡淡的,轻嘲的,不具进攻性,只具怀疑性。那是一种隐而不显的笑,不仅不露齿,甚至可以连嘴唇都没有动,却在他的眼角眉梢,乃至体态上流露出来,那是对于一切看不明白是非究竟的轻嘲,他的眼神冷静,深邃,穿透一切,岿然不动。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出生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的一个普通小镇布兰维尔一克勒翁(Blainville-Crevon),他的父亲是镇上的公证人。

出了巴黎,往西北方向去,大约走出两百多公里,会进入法国诺曼底地区的乡间,布兰维尔镇就在这乡间的腹地中。镇子挺小,镇中心是个小广场,广场上竖着一个小小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几位在二战中牺牲的出自本镇的士兵姓名。围着广场的房舍中有布兰维尔镇公所、三两家铺子、一个小饭店。此外周遭分布着约摸百十栋房屋,顺着小路走去,还可以看到一些老旧的土墙,泥地。在汽车时代到来之前,这里以火车为公共交通,如今到21世纪,这里干脆连公共交通都不。设了,要去那个地方,只能自己开车。不过,别以为布兰维尔是一个贫瘠荒凉的乡村,才不是呢,布兰维尔安静而且干净,房屋朴实而且整齐。说实在的,法国的乡村看着挺漂亮,尤其是诺曼底这个地方,富庶殷实,放眼望去,真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尤其在四月的天气里,田野里的新绿美得醉人;柔和起伏的田地,具有女性体态般的丰腴饱满;吐着新芽的野树立在田野晨雾中朦胧袅娜,活脱就是法国19世纪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笔下的景致。

对于诺曼底这块地方,我们该多说几句。在过去很长时间中,诺曼底一直有自己独立的历史和文化。由于靠海,诺曼底曾多次被北欧海盗骚扰,侵占,也由于靠海,诺曼底人亦善于远征探险,灵活善战。在11世纪,诺曼底的威廉公爵甚至征服英国,并做了一回英国国王。在17世纪,诺曼底人还远航到北美洲,占据了现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以及当时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路易斯安那地区。直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诺曼底才取消了独立的称呼,被划分成法国的行政区域。

诺曼底人除去在征战统治上有能力,在艺术上也很有一手,他们在统治英国期间发展出一种成熟的建筑风格——诺曼式。这种风格很快风行欧洲大陆,一时成为中世纪欧洲建筑的主流。

诺曼底的主要城市鲁昂,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有名的鲁昂大教堂极其古老精美,是世界一流的杰作。哪怕就是布兰维尔这样一个小镇的教堂(就在杜尚家前面),也相当坚固体面。教堂通体用石头建成,有高大的拱顶,哥特式的玻璃花窗和尖尖的塔楼,内里的石头雕塑、橡木祭坛都做工精细,让人难以相信这只不过是一个小乡镇的教堂。从这里不难看出,文化艺术在法国民间渗透很深,覆盖极广。  在诺曼底随便走走,可以看到,它的寻常小镇,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房屋即使老旧,都收拾得整齐体面,红的或黑的瓦,粉白的墙,黑色的木头椽子镶嵌白墙之中,有悦目的装饰效果,沿街的窗台门廊上多数会摆出一盆盆的花。显然,诺曼底人很善于享受生活,把日子过得殷实而有情致。出生在这样地区与民风中,杜尚算得是个有文化的人,他的家在布兰维尔小镇上,是个殷实体面的家庭,他的父亲是镇上的头面人物:公证人兼镇长。

公证人在过去两百年中一直是法国社会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经管立遗嘱、定契约、收税、裁判纠纷、投资咨询等一切日常事务。实在说来,公证人就是一乡的总理,他要给人出主意,断是非,谋钱财,节开支,筹前程,了后事……能做上公证人的必是头脑清楚、精明能干、善解人意之辈,不然何以能把一乡里错综复杂的疙瘩事调停得整齐妥帖。杜尚的父亲就正是这样一个能干人。(P2-3)

序言

杜尚,我在他身上花了许多年时间,因以我研究西方艺术史的经验看,杜尚是整个西方艺术史中最精彩的部分。原因非常简单:整个一部西方艺术史,给予我的是知识,而杜尚这个人,给予我的是智慧。智慧当然要比知识更加让人受用,因此我愿意把他琢磨了又琢磨,研究了又研究。这些年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我一回到他,总是有三伏天吃冷饮的感觉:通体舒泰。我得对大家说实话,一次又一次,这个人能非常有效地让我从一片混乱或郁闷中,提拔出来,变得感觉明澈,头脑清楚。

十几年前,我翻译了《杜尚访谈录》,四年前,我写成了《杜尚传》,但是书成之后,我自己却不满意,尽管已跟出版社签了合同,但被我自己搁置了。我虽然已经把杜尚从生到死八十二年的生活全部呈现了,但却感到没有把他呈现好。他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作为一个艺术史学者,不免要沿着艺术史的轨迹来逐一展现他,谈论他的新观念,分析他影响深远的重要作品。在做完所有这些之后,我仍旧感到意犹未尽,感到杜尚不应该仅此而已。我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只能搁置。

而西方人在这一方面做得也不尽如人意。说来,西方对于杜尚的研究做得够多,这个研究在杜尚还在世时就开始了(1960年)。从此之后,西方对于杜尚的研究是每二十年以几何级数在增长。在20世纪60年代有三到四本杜尚研究专著面世;到80年代,关于杜尚的专著已经占据了参考书目的四页;到了2000年时,关于杜尚研究的书单已达十七页之多。毫无疑问,这个书目还在继续延长。从西方艺术界的民意测验看,杜尚至今还是艺术界中最被推崇的人物之一。

在这样浩繁的研究文献里,杜尚的方方面面几乎都被研究到了。许多执著的学者上下求索,引经据典,费心搜求他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有的渊源联系,写成洋洋数十万言的宏论巨册。可是对于这个艺术家,人们越是深入,越是不能自拔,越是难以究竟:是什么导致杜尚这个人如此特殊?如此影响深远?诚实的学者只能摇头叹息:杜尚的无形无相早已逃开了西方那张实证主义的密网。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西方学者的治学方法造成的。有心的读者如果有兴趣、有时间,不妨去翻翻那些西文的杜尚研究专著,它们绝大多数运用的是典型的西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收集、归纳和演绎。他们的研究苦心和勤奋程度叫人肃然起敬,但这并不意味他们能把杜尚说尽,说透,点到穴位。这里不妨让我们引用一位和杜尚生前有交往的意大利画家巴鲁凯洛(Gianfranco Baruchello)的话:

问题是,所有这些研究材料很难让人满意,有些让你觉得说得不错,可那已经被说过了;有些让你觉得,所说的东西都是不可救药地犯傻,而且点不中要害……杜尚对于我的人生有过非常微妙而特别的影响,这并不是一个需要几十年工夫去研究的东西。对我而言,他是一个导师般的角色,我从他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可以终生受用。我知道,只要看看现在包围着我们的杜尚学、杜尚研究等等,我这样简单化的说法会让人不以为然。杜尚研究现在已经被弄得相当高深了,人们用来研究杜尚的那些术语要弄明白就已经很不容易,它们让你感到你得重新回到学校去学习,先把这些术语弄明白,才能谈到其他。所有这些杜尚研究的复杂化充斥了这个领域,他们宣称,杜尚是非常非常严肃的话题,如果你没有拿到像“杜尚学”这样的博士学位,最好对此不必置喙。所有这些汗牛充栋的学者研究其实造成了一种混乱,这样的复杂程度即使是杜尚本人亲到现场也很难挽救。我因此试图让自己保持着只听杜尚本人是怎么说的,这个方式让人感到非常安慰……读一读他一生做过的事,他待人接物的方式,这些倒会帮助你更容易了解他,也更加人性化……老实说,对于杜尚研究,那些写得叫人作呕的东西虽不能说都是愚蠢的,但太多的研究走的是另一条你根本不习惯的思路,是异于我们通常的思考方式的。它们代表的是另一个层次上的信息和解释,类似于字典给字词定义的那种方式。

杜尚难以把握的另一方面原因是,杜尚的存在根本就是个惊人的悖论。他的艺术,正像一位杜尚传记作者马奎斯(A1ice GoldfarbMarquis)指出的那样:“最叫人迷惑的引人处是:他作品的重要性不是来自它们的美,却来自否定美;不是来自意义清晰,却来自模棱两可;不是来自丰饶多产,却来自吝啬少量;不是来自它所充分表达的,而是来自它所不可表达的;

……

皆因他站到了艺术之上,而其他艺术家,则往往只站在艺术之下、之中,便绝对看不到超然其上者所看到的。如果我们说杜尚这个人尚肯用功,那么,他一生所下的所有工夫,都在维护这个超然,时时小心着不让自己掉入艺术的羁绊中,乃至不让自己落人人生的羁绊中。我们翻开《杜尚访谈录》,满篇都洋溢着这个意思。比如他在访谈的开始就说:

我从某个时候起认识到,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不必做太多的事,不必要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幸运的是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相当早……这样,我的生活比之于娶妻生子的平常人的生活轻松多了。从根本上说,这是我生活的主要原则。

我告诉他们我在纽约1916年的一个故事,当诺德看了《下楼的裸女》之后,打算给我一万美元一年,包下我在一年中做的所有东西。我说,不。那时我并没有钱。我本可以很方便地得到一万美元的,但是,不能,我感觉到了其中的危险。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怎么躲开这些危险,在1916年时,我二十九岁了,所以,我已经足够成熟来保护自己了。

他要保护自己的什么呢?当然是保护他自己不被名利拽堕下去。杜尚精明透了,他太知道,超然,是胜过一切价值的。一个人达到超然之后,发出的能量是惊人的,他怎么肯让一万美金的小利去损害它,当然要保护。

顺理成章,这本《杜尚传》的“文眼”就此可以落实了:展示杜尚整个生命过程中的超然,同时也顺带展示出西方艺术史中各种流派、各种大师们的不尽超然而引起的种种麻烦。我由衷希望,让我们来借着杜尚的一生,去看到,一个生命体若达到超然,竟可以发出那般耀眼的光芒和华彩;同时也顺便看出一部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的得失和成败。以我个人的研究经验看,杜尚真的是了解整个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一把钥匙。深入地了解他,就能把整个西方现当代艺术看得透透彻彻,还能把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看得清清楚楚。真是一石两鸟的好事。

若这本《杜尚传》达到了这个目的,作者和读者彼此就没有被这个叫杜尚的人浪费了时间。

王瑞芸

2010年8月于美国加州千橡城

书评(媒体评论)

在同时代人之中,杜尚是唯一不会老去、僵化的人。

——安德烈·布勒东

杜尚可以成为一个君主,他会在兰斯加冕,然后,达利要求得到他的允许去画一张《国王和王后处在高速穿行的裸体中》。

——萨尔万多·达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6: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