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郑文翰
出版社 军事科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彭德怀同志是深受人们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我党、我国和我军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他那无私无畏的品格、气壮山河的业绩、曲折坎坷的经历,赢得了人们无限的景仰和敬佩,自然也引起人们更多、更深了解他的愿望……

郑文翰著的《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重在反映原彭办工作人员所知所见的彭老总,反映彭老总的革命业绩、工作精神、业余爱好和喜怒哀乐,所以有意加重了注补的分量,并在排版上略作技术处理,予以适当突出,以期与书名相符。

内容推荐

郑文翰著的《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重在反映原彭办工作人员所知所见的彭老总,反映彭老总的革命业绩、工作精神、业余爱好和喜怒哀乐,所以有意加重了注补的分量,并在排版上略作技术处理,予以适当突出,以期与书名相符。另外为了直观准确地反映彭老总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期间的治军业绩和思想,文前收彭老总有关照片19帧、手迹两件,文后附有彭老总在这一时期的讲话、报告4分(未曾公开发表过的)

目录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附记

彭德怀最后十五年简述

附录

彭德怀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发言要点(节录)

(1957年1月26日)

彭德怀同志在听军事学院汇报中的谈话记录

(1957年3月2日)

两种基本不同性质的军队

彭德怀同志1957年12月24日在总直属队机关

第三次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记录稿)

关于国防建设工作中几个问题向中央的报告

(1958年3月18日)

后记

试读章节

礼拜六,上下午时间仍集中于处理群众参军的来信,到晚饭时为止,又把北京的300余封来信,全部处理完毕。包括:审阅、复信、登记在内。但近日来,来信每日仍在200封以上。

28日

上班后只把主要电文略看一下,仍集中时间处理群众来信,全天共发出复信500余封,估计再有三两日,可大部作一处理。近日仍每天有来信200封,不过其中不少已是重复的。

29日

今天又处理了群众来信500余封,已把江苏省及广东省的全部,湖南、河南两省全部来信作了复信。

今日接到北京市的第一个接到复信后的来信,仍然表示要求允其参军。

30日

今天复了参军问题来信近600封,陆续收到了一些北京市接到复信后的来信,有表现好的,也有仍然坚持要求的。

31日

补:3月21~31日的中共全国代表会议,是在国际紧张局势下召开的。毛泽东在21日、31日两次讲话中均提到:“我们必须准备应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今后帝国主义如果发动战争,很可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进行突然袭击。”毛泽东这样讲,是鉴于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日趋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营垒于1954年lO月23日在巴黎签署了九国协定,接纳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集团,重建德国军队,使欧洲上空战云加浓,东欧一些国家居民有人开始囤积粮食和日用品。美国在中东拼凑了巴格达条约集团,9月9日在马尼拉拼凑了东南亚条约集团,12月2日又同台湾当局订立“共同防御条约”,再加上美国同日本、韩国的“共同防御”条约,完成了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包围圈。尤其是1955‘年1月18日,我军攻克一江山岛后,美国调集大批海军、空军到台湾海峡,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声称:这是继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后,第三次同中国走到了“全面战争的边缘”。针对西方阵营的扩军备战,苏联于1954.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莫斯科召集东欧人民民主国家领导人会议,宣称为保障欧洲安全,准备成立华沙条约集团。中国派驻苏大使张闻天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会议,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充分支持会议的决定和一切措施。

肩负着国家安全重任的彭德怀,除加强军内外备战措施外,还于4月20日向中央建议尽快安排大口径炮厂的筹建和生产。同时受命应邀出席5月的华沙条约集团成立会议。

4月1日

上午总算把第一批来信处理完毕,全部作了复信,共计发出2600余封复信,回答了3000余封来信,以后这几天来的,暂时压住未复。下午对失学失业及妇女同志分别由王焰和我起草了信稿,以办公厅名义复他们,由大家抄写,大约一两日内可以搞完。

2日

下午清理了一下本周处理群众来信的情况,拟根据这些情况写一报告,要求统一处理今后来信。

补:彭本日主持军委例会,讨论军费预算和节约经费开支时说,节约问题,军队要做模范,直属队各部门要深入检查一次浪费现象。节约要有一个组织,请黄克诚同志负责,对各部门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在6月底将检查结果写出报告,订出节约计划和节约办法。接着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筹建高等军事学院的方案》和刘伯承关于筹建该学院的意见。

4日

从今天起传阅文电亦交我办理,那么我所要担负的工作,就算全部转过来了。

仍然用了大半天时间为要求参军的写复信,到下午完全把第一批来信复完,约为2700余封,从明天起再不要以大部分时间来做这件事了。

5日

今天下午把复信问题写了一个总结报告,并建议组织军事系统的处理来信的机构。

8日

今天清理了3月份的电报,还没有遗漏未处理等现象,并把一些情况通报等又看了几篇,有些情报确是有参考价值的,可惜的是首长工作太忙而无时间去看。

下午看上湖南青年的来信,对国内外问题提了一些建议。

9日

上午,老总接见卫立煌①,王焰要我代他去北京饭店接一下。于10时半到北京饭店441号房间,与卫略谈数语后,即同车到永福堂②来。P8-10

序言

彭德怀同志是深受人们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我党、我国和我军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他那无私无畏的品格、气壮山河的业绩、曲折坎坷的经历,赢得了人们无限的景仰和敬佩,自然也引起人们更多、更深了解他的愿望。令人高兴的是,近几年来,熟悉、了解和专门研究彭老总的同志,整理、撰写和出版了大量文章和著作,对宣传彭德怀的崇高品格和光辉业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了解情况的同志知道,曾在彭老总身边工作过的军事科学院原院长郑文翰手上还有一部日记,它所能提供的一些情况,兴许是其他资料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他们不止一次地恳请日记的主人将它付梓发表,以填补彭德怀研究的空白,满足广大读者的愿望。今天,经应允,并在他的老战友们和军事科学出版社有关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下,这部日记终于出版了。

日记作者是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战争年代,他长期在部队做政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随部入朝参战,1955年奉调回国,在彭德怀任国防部长的办公室做秘书。作者在解放战争初期的1946年开始写日记,从那时起,无论战事紧急或工作繁忙,他都坚持不辍。只是到了十年动乱开始时,才被迫停笔。从1955年到1959年,作者一直在彭老总身边工作,在这段时期的日记中,自然记述了不少有关彭老总的活动。现在读者们看到的就是从这一时期的日记中摘出的有关彭老总言行的部分实录。

日记反映的这段时间,是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时期,也是我军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由战争状态转入和平状态,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彭德怀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主要有:确立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和不能要求过高过急的指导思想,压缩军费,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建设;以“把我军建设成为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为建军总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全面加强军队建设;确立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以此为指导做好各项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确定各军种兵种的建设重点,有计划地构筑国防工程;以军事训练为中心,以干部训练为中心中的中心,贯彻以我为主的训练方针,同时批判地吸收外军经验,努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积极争取外援,积极发展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积极开展导弹、原子弹等新武器装备的研究与制造;根据正规化建设的要求,制定了包括各种军事条令条例和军衔制、薪金制在内的一整套军事制度;建立民兵和预备役制度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后备力量体系;发扬我军勤俭建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加强新时期军队的作风建设,严厉惩处腐化堕落行为;等等。日记虽不是专门记述那一段历史,却从一个非常真切的角度向我们展现了它的一个侧面,对我们了解、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由于这是一本私人日记,彭老总言行的记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按照保密规定,公务要事特别是有关国家机密事务,是不能写入日记中的。因此,日记本身就像显露于大海中的一个岛尖,而与它连于一体的岛身却隐蔽于深水之中,人们难以窥见它的全貌。为补足这一缺陷,当年与作者一同在彭老总身边工作过的王焰、王亚志和王承光等同志对日记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和注释。他们都参加过《彭德怀传记》《彭德怀年谱》的编撰工作,调查和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其中有许多是鲜为人知的宝贵史料。经过日记作者和他们共同的加工、充实工作,日记记述的事件变得更加生动、丰富了,一个极端负责、忘我工作、刚正廉洁又可敬可亲的彭德怀形象更加丰满地被展现出来。

从日记远不全面的记述中,人们不难发现,我军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过一个健康地蓬勃发展的阶段,这就是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时期。但是,不幸得很,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被“罢官”,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完全否定了彭德怀在军队建设上所坚持的正确方针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军队建设遭到了很大破坏,出现了历史的曲折。1975年邓小平同志重新出来工作后,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略家的气魄,对军队建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又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勇气和远见卓识,科学地总结我军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根据现代战争的新特点和我军建设的新情况,提出了新时期我军建设的理论、方针和原则,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军队建设又出现了一个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当前,我军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与发展时期,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下,我军一定会在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所创建的基础上,把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全面推向新水平。这也就是作者发表他的日记的初衷和期望所在。

最后,就本书编辑工作做一简单说明:如上所述,书中对日记进行了补注,排版时补注附在日记之后单排,标有“注”‘补”字样。本书重在反映原彭办工作人员所知所见的彭老总,反映彭老总的革命业绩、工作精神、业余爱好和喜怒哀乐,所以有意加重了注补的分量,并在排版上略作技术处理,予以适当突出,以期与书名相符。另外,为了直观准确地反映彭老总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期间的治军业绩和思想,文前收入彭老总有关照片19帧、手迹两件,文后附有彭老总在这一时期的讲话、报告4份(未曾公开发表过的)。

今年10月24日,是彭老总百年诞辰。作者和编者愿以此书作为一瓣心香,纪念为共和国、为人民军队无私奉献一切的一代元勋。但是,彭老总的一生,是叱咤风云、光明磊落的一生,功高盖世,彪炳千古;单靠此书纪念和反映彭老总的这段历史,显然是不足的,尤其是在编辑加工中会有不当之处,敬祈读者指正。

1998年8月1日

于北京西山

后记

关于本书的一些情况,在《编者的话》里已经作了介绍,我在这里还有几点补充。

1955~1959年这段时问,彭老总作为军委日常工作的主持者,以主要精力贯注于把我军建设成为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事业中。日记本文特别是大量补注,记录了他辛勤劳作忘我工作的事迹和发表的重要言论。应当指出,由于本书的容量有限,还有许多事迹和言论未能包括在内。1988年彭德怀传记编写组出版了《彭德怀军事文选》,收人了这个时期的文章讲话10篇。后来又出版了《彭德怀传》和《彭德怀年谱》等书,其中增写了不少这一时期的史料。但仍有一些重要文献和材料,如关于《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多次视察工作的报告,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讲话,以及他亲手拟写的笔记、批语、电文等,由于各种原因,至今尚未全文公开发表。所以,这本书只能是他的事迹、言论的一部分。

收入本书的彭老总的言论,本书引用的党和军队其他领导人的言论,其中有的是本人亲笔所写,有的是当事人的记录,有的是亲历者的事后回忆,其真实性都是无可怀疑的。在引用于本书时,曾经进行了选择、节录、压缩等整理工作。如有不妥当、不周全或错误之处,希望得到读者指正。

时光已过去了40多年,彭老总和他同时代的开国元勋们,已先后离开了我们。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我国国防和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事业中,建立了光辉的业绩,但也有过各种过失和错误。我们不必对他们的成就夸大溢美,也不必对他们的失误隐讳袒护。历史会作出公正的评价,人为的粉饰终归是徒劳心力。今天最要紧的事,是认真研究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做好他们未竞的事业。在纪念彭老总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推出这本书,就是想提供一些供研究的参考资料,也是告慰于终生对我军备极关怀的彭老总。

本书的出版,得到曾在彭办一起工作过的老友王焰、王亚志和王承光同志的通力合作,补注中的大部分材料就出自他们之手;军事科学院的有关部门对出版此书给予了热情支持;齐德学同志通读了全部书稿,提供了很好的修改意见;王显臣同志承办了编辑出版的大量事务;陈浩良、梁月槐、程立仁等同志也积极参与了这项工作,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1998年建军节于北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