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军主编的《2015中国最佳科幻作品》从2015年发表过的数百篇科幻小说中,选出16篇最优秀的中短篇作品,其中收录了《三国献面记》《机器之道》《野火》《异变者》《孤竹国里的饥饿艺术家》《水落时出》《死锁》《太阳坠落之时》《嵌合体》《应许之子》等作品。
| 书名 | 2015中国最佳科幻作品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姚海军主编的《2015中国最佳科幻作品》从2015年发表过的数百篇科幻小说中,选出16篇最优秀的中短篇作品,其中收录了《三国献面记》《机器之道》《野火》《异变者》《孤竹国里的饥饿艺术家》《水落时出》《死锁》《太阳坠落之时》《嵌合体》《应许之子》等作品。 内容推荐 姚海军主编的《2015中国最佳科幻作品》由“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秘书长、《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严格精选。从2015年发表过的数百篇科幻小说中,选出16篇最优秀的中短篇作品。涵盖了韩松、宝树、陈楸帆、张冉、江波、夏笳等众多“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银河奖”获奖作家的作品。打造最权威、最具深度和广度的科幻作品年选。 目录 巴鳞 三国献面记 应许之子 机器之道 嵌合体 野火 异变者 佛性 孤竹国里的饥饿艺术家 扣带回素 龙马夜行 盲跃 水落时出 死锁 咒语 太阳坠落之时 试读章节 父亲早已把我的人生规划到了四十五岁。 十八岁上一个省内商科大学,离家不能超过三小时火车车程。 大学期间不得谈恋爱,他早已为我物色好了对象,他的生意伙伴老罗的女儿,生辰八字都已经算好了。 毕业之后结婚,二十五岁前要小孩,二十八岁要第二个,酌情要第三个(取决于前两个婴儿的性别)。 要第一个小孩的同时开始接触父亲公司的业务,他会带着我拜访所有的合作伙伴和上下游关系(多数是他的老战友)。 孩子怎么办?有他妈(瞧,他已经默认是个男孩了),有老人,还可以请几个保姆。 三十岁全面接手林氏茶叶公司,在这之前的五年内,我必须掌握关于茶叶的辨别、烘制和交易知识,同时熟悉所有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的喜好与弱点。 接下来的十五年,我将在退休父亲的辅佐下,带领家族企业开枝散叶,走出本省,走向全国,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进军海外市场。这是他一直想追求却又瞻前顾后的人生终极目标。 在我四十五岁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孩子也差不多要大学毕业了,我将像父亲一样,提前为他物色好一任妻子。 在父亲的宇宙里,万物就像是咬合精确、运转良好的齿轮,生生不息。 每当我与他就这个话题展开争论时,他总是搬出我的爷爷,他的爷爷,我爷爷的爷爷,总之,指着祖屋一墙的先人们骂我忘本。 他说,我们林家人都是这么过来的,除非你不姓林。 有时候,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生活在二十一世纪。 我叫他巴鳞,巴在土语里是“鱼”的意思,巴鳞就是有鳞的鱼。 可他看起来还是更像一头羊,尤其是当他扬起两个大发髻,望向远方海平线的时候。父亲说,狍鹗族人的方位感特别强,即便被蒙上眼,捆上手脚,扔进船舱,漂过汪洋大海,再日夜颠簸经过多少道转卖,他们依然能够准确地找到故乡的方位。尽管他们的故土在最近的边境争端中仍然归属不明。 “那我们是不是得把他拴住,就像用链子拴住土狗一样。”我问父亲。 父亲怪异地笑了,他说:“狍鸮族比咱们还认命,他们相信这一切都是神灵的安排,所以他们不会逃跑。” 巴鳞渐渐熟悉了周围的环境,父亲把原来养鸡的寮屋重新布置了一下,当作他的住处。巴鳞花了很长时间才搞懂床垫是用来睡觉的,但他还是更愿意直接睡在粗粝的沙石地上。他几乎什么都吃,甚至把我们吃剩的鸡骨头都嚼得只剩渣子。我们几个小孩经常蹲在寮屋外面看他怎么吃东西,也只有这时候,我才得以看清巴鳞的牙齿,如鲨鱼般尖利细密的倒三角形,毫不费力地把嘴里的一切撕得稀烂。 我总是控制不住去想象,那口利齿咬在身上的感觉,然后心里一哆嗦,有种疼却又上瘾的复杂感受。 巴鳞从来没有开口说过话,即便是面对我们各种挑逗,他也是紧闭着双唇,一语不发,用那双灯泡般的凸眼盯着我们,直到我们放弃尝试。 终于有一天,巴鳞吃饱了饭之后,慢悠悠地钻出寮屋,瘦小的身体挺着饱胀的肚子,像一根长了虫瘿的黑色树枝。我们几个小孩正在玩捉水鬼的游戏,巴鳞晃晃悠悠地在离我们不远处停下,颇为好奇地看着我们的举动。 “捞虾洗衫,玻璃刺脚丫。”我们边喊着,边假装是在河边捕捞的渔夫,从砖块垒成的河岸上,往并不存在的河里,试探性地伸出一条腿,点一点河水,再收回去。 而扮演水鬼的孩子则来回奔忙,徒劳地想要抓住渔夫伸进河水里的脚丫,只有这样,水鬼才能上岸变成人类,而被抓住的孩子则成为新的水鬼。 没人注意到巴鳞是什么时候开始加入游戏的,直到隔壁家的小娜突然停下,用手指了指。我看到巴鳞正在模仿水鬼的动作,左扑右抱,只不过,他面对的不是渔夫,而是空气。小孩子经常会模仿其他人的话或肢体语言,来取悦或激怒对方,可巴鳞所做的和我以往见过的都不一样。 我开始觉察出哪里不对劲了。 巴鳞的动作,和扮演水鬼的阿辉几乎是同步的,我说几乎,是因为单凭肉眼已无法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细微的延迟。巴鳞就像是阿辉在五米开外凭空多出来的影子,每一个转身,每一次伸手,甚至每一回因为扑空而沮丧的停顿,都复制得完美无缺,毫不费力。 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就像是完全不用经过大脑。 阿辉终于停了下来,因为所有人都在看着巴鳞。 P4-6 序言 2015:躁动中前行 中国科幻的2015,是引人关注的一年,兴奋与失落交杂,坚守与躁动相映。 8月23日,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会议中心举行的第73届雨果奖颁奖典礼上,刘慈欣的《三体》英文版(刘宇昆译)获得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该奖创立以来,首次有非英语作家作品获得长篇奖。这一文化事件产生的影响深远,不仅改变了中外科幻长期以来基本上单向交流的现状,更为本土科幻创作,甚至整个科幻产业注入了新动力。 9月14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中南海接见刘慈欣等科幻界代表。座谈时,李源潮副主席高度肯定科幻文学积极的社会意义,特别指出“科学幻想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引导力量”,让与会者备受鼓舞。座谈会上,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李源潮副主席手里的一部精装本《三体》,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科幻正在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发展自然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国内科幻的两大盛典——“银河奖”和“华语星云奖”颁奖典礼分别于9月12日和10月18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成都娇子音乐厅隆重举行。期间既有跨界论坛,亦有专业研讨,现场气氛热烈,但两场颁奖典礼中最受期待的“最佳长篇作品”却不约而同出现空缺。最被业界看重的长篇奖双双空缺与刘慈欣获国际大奖形成鲜明反差,充分暴露了我们科幻创作后备力量不足的窘境。有人为此编了一则微科幻,说刘慈欣成功穿越了星门,蓦然回首,却发现跟上来的战友寥寥无几。 还有一个热门话题在2015继续延烧,并且似乎会一直延烧下去,那就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将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已经成为科幻界、电影界,乃至投融资界共同的梦想。科幻产业下游不断传来“我们要让科幻作家富起来”的霸气口号,跻身影视界外围的作者们提出了“为电影而写作!”的新理念,科幻作家间则出现了“你卖了吗?”的问候语。客观讲,IP热打破了科幻界与影视界的边界,让科幻获得了新的助力,但不可否认,它同时也催生出了浮躁的气息。 2015还发生了很多事:《科幻世界》杂志社继续三十余年的传统,再次召开创作笔会,并在年底恢复《科幻世界少年版》月刊,宣布《科幻世界》扩容改版;在《科学24小时》《中学科技》《知识就是力量》《文艺风赏》《超好看》等经常刊发科幻小说的期刊外,《光明日报》《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小说界》《时尚先生》等报刊在今年也刊发了科幻小说;果壳阅读、蝌蚪五线谱、豆瓣、科幻星云网的科幻征文渐成风潮;一些科幻迷自办的科幻电子刊不断涌现;深圳出现了首个以科幻作家命名、旨在扶持新作者创作的科幻奖“晨星·晋康文学奖”……这些平凡事虽然不会成为重要的新闻话题,但却与那些大事一起塑造着中国科幻的未来。 2015年的科幻中短篇创作(含网络平台发表)总体超过400篇,且短篇、中篇创作均不乏佳作。尤其是中篇,较之往年有更突出的表现,收录于本年选的就有《机器之道》《嵌合体》《太阳坠落之时》三篇之多,加之短篇方面亦多不忍舍弃之作,因此,今年年选的篇目最终选定为16篇,较去年有所增加。 这16篇作品,所涉题材纷杂,包括基因改造、人工智能、太空、灾难、时间旅行、人体工程、异星探险、星际战争等,还有些作品或题材混杂或难以界定,因此不易通过题材这一线索,对全年的创作趋向与成就进行梳理。我们还是从通俗与正典的向度加以考察、分析。 在通俗科幻方面,2015年比2014年有更多作家进行了探索,成果也更为丰硕。其中,张冉的《太阳坠落之时》是一部难得一见的技术流通俗科幻,它生动描绘了一场发生在近未来的太空反恐战,气势宏大,情节紧张,尤为难得的是技术感强烈。宝树的《三国献面记》讲述几个现代人穿越时空,试图让曹操给他们的面店做广告,虽然题材并无新奇之处,但作者充分利用了时间旅行(穿越)所造成的冲突与悖论,妙在智趣。犬儒小姐的《应许之子》写人工智能策划导演的一场个体生命与大医疗机构的生死冲突,表现了作者对大机构及基因修改技术滥用的隐忧。作为一篇处女作(作者写作时还是一名高中生),此作行文老到,让人颇感惊艳。作者志在写出心中的未来世界,却采用惊险小说的方法,非常值得鼓励。顾适的《嵌合体》讲述了一场基因技术引发的噩梦,作者在将侦探小说与科幻进行融合的同时,还对器官更新所带来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虽然稍倾向于通俗科幻,但亦有正典科幻的气息。 这种在通俗性与纯正科幻味道之间分寸拿捏较好的作品还有:阿缺用无奈的情绪和冷静的笔法勾画人们在生存压力下发生各种变异的《异变者》;王尚描写两个前往历史深处对特定历史人物进行强化的演员的演艺生涯,令读者不知不觉陷入对存在于真实与虚幻间的历史以及现实政治深思的《孤竹国里的饥饿艺术家》(本篇与《三国献面记》同样写时间旅行,所求及所达效果却完全不同)。 2015年最重要的两篇正典科幻当数陈楸帆的《巴鳞》和江波的《机器之道》。 陈楸帆的作品总是洋溢着一种文艺气,但他对科技也有非常深入的钻研,他的“科幻现实主义”观点与实践令人印象深刻,其《巴鳞》也可看作这种实践之一。作品通过“我”与父亲、“我”与巴鳞这两组人物的互动,讲述了“理解”的艰难和大爱的真谛。巴鳞是异域生物,难以建立情感似乎情有可原,但其实人类对同伴甚至至亲的理解,有时候比对异域生物的理解更为困难。“我”与父亲、“我”与巴鳞之间情感的细腻表达,含蓄内敛,直击人心。 江波是刘慈欣之后更新代作家中少有能写宏大题材的作者之一,在他的这个新未来世界中,残存的人类已经全部心甘情愿地换上了机器躯壳,他们正在与“智网”指挥的真正机器人展开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而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则是一个机器人对所谓机器之道的追寻。人工智能是科幻文学的传统题材,然而江波的这部中篇仍不乏新意。江波笔下的人工智能并非能用单纯的善恶来区分,它们遵循着自身强大的逻辑,并表现出更为深沉的人性。相比那些机器躯壳的人类,它们已经比人类更人类,而人类自己选择的两种未来,无论是大脑保存还是虚拟化生存,都难免令人唏嘘。除此之外,江波还有意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科幻小说进行了尝试性的融合与嫁接。 索何夫的《盲跃》同样属于正典科幻。索何夫虽然目前仍在读研,但已经发表作品多篇,他叙事笔调沉着、注重作品的内在逻辑。出道不久即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新人奖。但凡与他有过接触的人都惊于他的博闻强识。《盲跃》展现了异星探险的残酷性,所构想的异星生物也较有独创性,但这个故事结尾的价值观却可能不那么让人舒服。其实科幻小说经常探讨极端环境下的人性,类似于作者对“自私”的价值重新认定,或许只把它看作是一种假设或是引人思考的手段更为妥当。 其他带有正典气质的作品还包括:包卓然描写在残酷的竞争中,有人将人脑的工作模式改成计算机多任务并行工作模式的《死锁》;念语警示生态灾难的《野火》;陈梓钧描写用语言学知识锁死外星人科技进步的《咒语》;以及李恬描写观看者亦为被观看者的超短篇《水落时出》(作者的这篇小说英文版曾发表于《自然》杂志第521卷第7550期,并被该刊读者评选为当月最佳文章。我国的另一位女科幻作家夏笳也有科幻小说登上了这本地位尊崇的学术杂志)。 另外还有四篇小说难以用“通俗一正典”的标尺来衡量,其中,梁清散的《扣带回素》可以者作是对日本残酷小说的临摹,之所以收录本年选,是因为作者笔下的那场噩梦是那般冷酷而真实,令人不寒而栗。梁清散近年在很多方向上做过尝试,也许这样的残酷科幻在我国难有发展空间,但这种探索本身还是值得肯定。 换一个角度,你也许会发现,新一代的科幻作家们有些一直在努力维护科幻的传统核心,有些则在努力让科幻变得更具文学性。前者如江波,后者有韩松,陈楸帆、夏笳有时候也是。 以本年选所收录作品论,江波的《机器之道》与韩松的《佛性》、夏笳的《龙马夜行》分别居于“科幻一文学”这一轴线的两端。 韩松的《佛性》,表面上讲述机器人的佛性,实质上是讲我们人类的人性以及信仰。信仰的本质是什么?众生如何得以普度?韩松提出了很多问题,却一如从前没有给出答案,或许他是期待读者自行开悟吧。 《龙马夜行》用诗一样的语言勾画出童话般的意境,颇有布雷德伯里之风。夏笳最近也发表了一些现实主义科幻,但感觉这样充满丰富意象与文学美感的世界才是她的本原。《龙马夜行》将神话传说与科幻做了完美结合,通过龙马给蝙蝠讲的故事,如夜晚的露珠折射月光,让我们在无法确定间一窥人类与机器更迭、文明死灭的秘密。“你唱歌时,世界会静静聆听;你安静时,就听见万物在歌唱。”这种对文明共生的向往,读来令人动容。 纵观2015年的中短篇科幻创作,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作品的融合与吸收,科幻作家们大胆吸收其他文类的艺术手法,打破边界,求新求变,科幻文学的整体风貌正在发生改变;三是新人的涌现与成长,更新代的江波、陈楸帆、宝树、夏笳、张冉等已经成为我国科幻创作的中坚,而陈梓钧、索何夫、犬儒小姐等新生力量的表现也令人赞叹。 编者希望,通过这本选集,能让读者感受到我国科幻文学的勃勃生机。 姚海军 2016年6月1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