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宝宝到了3岁,就该上幼儿园了。因为到了这个时期,宝宝即便有了大小便也能和老师交流,在生活自理方面有了一定的能力,而且这时候,宝宝开始寻求发展同伴关系,他的生活圈子应该扩大了。
但是宝宝上幼儿园,毕竟是第一次长时间离开时时刻刻在一起的妈妈,分离焦虑在所难免。
那么,怎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这种痛苦,让宝宝顺利入园呢?妈妈们一定要让宝宝做好准备,尤其是心理准备。
可以平时给他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故事,让宝宝从心里明白幼儿园大概是什么概念。可以买一些相关的“宝宝上幼儿园”的图书,给他介绍一些关于幼儿园的生活情况,还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关于上幼儿园的儿歌,教宝宝学唱,例如“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先让宝宝对幼儿园提前有个初步的认识,也为孩子真正步入幼儿园生活之后有个预演。
在幼儿园里,让他体会一下那些会让他感兴趣和激动的大型玩具,包括工艺品或各种摆设等。参观教室的时候,你可以对孩子说:“看,这以后就是你的教室!看看这些漂亮的玩具!咱们再看看哪里是拉臭臭的地方……”由于家里的空间有限,宝宝都玩不到幼儿园里的大型玩具,因此他们一般都对幼儿园里的滑梯、秋千等非常着迷,你一定要当他玩到最High的时候,适时制止他:“咱们得回家了,因为你没上幼儿园,所以这里的玩具不能玩太长时间。”孩子即便不高兴,也要把他带走,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他对幼儿园玩耍的“饥饿感”,让他知道,只有上了幼儿园,才能在这里痛快地玩,而不属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是没有资格在这里长时间玩耍的。
如果孩子进入幼儿园,面对的不仅是陌生的环境,而且全都是陌生人,那对孩子来说会非常恐惧。宝宝如果是跟同一个小区的玩伴一起去上幼儿园,而且在一个班级,那宝宝就会安心很多。因此上幼儿园之前,在小区里寻找这样合适的人选非常重要。妈妈可以有意给宝宝和这样的小朋友创造一起玩耍的机会,或者相互串门,多花一些精力和时间在宝宝的友谊培养上是非常值得的。如果实在找不到将来同班的小朋友,即便是同上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将来能够一起上学,也会给宝宝上幼儿园的恐瞑心理带来一丝安慰。
到了幼儿园,宝宝与妈妈一分离就是一天,这让平时一刻都不能离开妈妈的宝宝很难适应。宝宝会被“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这样被遗弃的念头所缠绕,因此才出现各种症状。因此妈妈要在宝宝上幼儿园前,多带孩子接触社会和他人,如去公园,或者到其他人家去做客,也可以组织家庭聚会,邀请其他小朋友到自己家来,利用宝宝游戏的时候,妈妈可以暂时离开宝宝视线,让他适应妈妈不在身边的时间。本书第七章“离开妈妈就生病——分离焦虑”的内容中,专门与各位妈妈探讨各种“分离焦虑”问题,可以提前阅读了解。
为了让孩子适应将来的幼儿园生活,还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社区附近的亲子班,或者只提供半天课程的学习班,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可以让孩子的智力得到一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在妈妈的陪伴下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与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这些都为孩子将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提供了过渡的准备。P3-4
面对懵懵懂懂的孩子,很多懵懵懂懂的父母束手无策。《做宝宝的心灵哺育师3~6岁版》以轻松的笔触,为年轻妈妈们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导。对准妈妈和新妈妈们而言,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好书。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李明博士
当孩子挣开你的手向往独立的天空时,你是否因为牵挂而险些折断孩子飞翔的羽翼?那么,我们只有完善自己才能为孩子引领一个更美好的人生。让这本书与您一起,护航孩子的成长,助力孩子的飞翔!
——北京赤子缘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咨询师李序
这是一本写给家长的心灵读本,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身边随时都在发生的实例,而且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给予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这本书没有说教,就像一个朋友在你身边娓娓道来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与孩子有关的心理成长故事,很温馨,也很暖心。
——资深广告人豆妈莫非
“父母学”是门很高深的学问,我们只有在大量的学习和自我成长之后,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父母。感谢这本书给我们这些准备升级做父母的人带来很多关于爱的思考,能够提前得以充分地预习,让我对未来的“爸爸”角色有了更多的信心!相信新爸爸们也会得到很多收获!
——北京天下秀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檬
欣赏本书的引言,也就是作者李丽自述经历时,在我面前呈现出一幅伊甸园的图画:那是在人之初,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就像亚当和夏娃一样,快乐地生活在天堂里,因为他们没有善与恶、贵与贱,他们无忧无虑、童言无忌,他们看到不同的身体,便欣然接受这种差异,于是他们模仿着父母的样子,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
然而此时,他们的“上帝”来了,看到两个孩子时,直观地认为他们在初尝禁果,顿时怒不可遏,即刻将他们逐出了伊甸园。从此,他们与自己的童真分离,在失乐园里,他们背上了“不知羞耻”的罪名,甚至被自己所不齿。近30年了,那个童真的自己无法出离地狱。
看到这里,我动容了,虽然具有不同的童年境遇,但我知道,谁在成长过程中又躲得开这种与自己的分离焦虑?!
于是我不禁脱口而出:“好样的!”对于本书的作者李丽,我在心里暗竖大指,一个勇于承担负面,揭开自己伤疤的人,一定具备秀外慧中的慈悲心!因为,观当下心理及家庭教育界,多半都是在说教,在讲大道理,都是在讲别人,好像自己是阳光,是上帝。
但在这本书中,李丽告诉我们,孩子不该成为家长的复制品,最成功的教育,是教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所以,她不做上帝,她不做圣人,只做自己,因此她从自己的故事讲起,她告诉大家:“我也曾经是个孩子,也同样需要阳光的哺育,那么现在,我也做了母亲,我的孩子同样需要阳光,她视我为上帝,而我只能做她的大地,让她在我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因此,默默地付出、陪伴与引导,便是我全部的给予!”
她的书是一种分享,分享的是自己的成长经历;同时也是一种传递,传递的是那一个个小生命3~6岁的全部信息,可以感受到她对自己及孩子的那一颗敏感的爱心。
3~6岁,性格形成的缘起,人生最宝贵,也是最脆弱的初期,多么需要阳光和大地温柔的哺育!孩子是否成才、成器,这里就是奠基。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
家庭治疗师
心理学博士
北京电视台、内蒙古卫视等媒体特约心理专家
游涵
6岁前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多的品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在这一阶段。本书的作者李丽是心理咨询师,也是该年龄段孩子的母亲,针对3-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帮助家长分析了孩子在幼儿园生活、性格塑造、性教育、学习兴趣、潜能开发、品行习惯等方面问题,就像一个朋友在你身边娓娓道来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与孩子有关的成长心理故事,很温馨,也很暖心。
这本李丽著的《做宝宝的心灵哺育师(3-6岁版)》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用专业的视角,给妈妈们提供了心理障碍的早期表现或者说是可能导致的因素。让妈妈们在孩子早期的教育中能做到鉴别和提醒,知道在孩子发展的阶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避免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
3~6岁,性格形成的缘起,人生最宝贵,也是最脆弱的初期,多么需要阳光和大地温柔的哺育!孩子是否成才、成器,这里就是奠基。
这本李丽著的《做宝宝的心灵哺育师(3-6岁版)》让妈妈们在孩子早期的教育中能做到鉴别和提醒,知道在孩子发展的阶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避免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