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日上午6时,位于阿富汗险恶地区的基廷战斗前哨被恐怖分子恶意袭击。驻扎在3个陡峭山峰底部的53名美军遭到严重攻击。虽然美国人最终胜利,但他们的伤亡使它成为美军最致命的战役之一。在过去的3年里,许多美国军人把生命留在了这里:修建前哨时有人牺牲;清理道路时有人牺牲;在周围巡逻时有人牺牲;从前哨驾车外出时有人牺牲;执行任务时有人牺牲……此刻,当敌人冲进营地,50多名美国士兵为了活命别无选择,只能奋力一战。这是战斗的时刻——也可能是死亡来临的时刻。杰克·塔珀著的长篇小说《被遗忘的前哨》具有调查性新闻的力量,揭露了这个悲剧和混乱战事的起源,生动描述了英勇战士的无畏故事。
战线的末端,没人相信竟然会建这样一座前哨——北面、西面和南面被兴都库什山脉的部分山体和河流环绕,距离巴基斯坦国界仅15英里。阿富汗本就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国度,而这个前哨将是这个国度最偏僻的哨卡之一。
所有踏足基廷战斗前哨的人都担心某一时刻敌人会出现。他们知道,一旦交火,敌人的数量必定占优;他们还知道,一旦交火,不是所有人都能全身而退。
2009年10月的一个清晨,5点58分,那一刻来临……
在《被遗忘的前哨》中,广受赞誉的记者杰克·塔珀用扣人心弦的叙事手法为读者讲述了一群驻守在基廷战斗前哨的勇敢士兵的英雄事迹。这部小说受到了世界各地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不仅是因为情节的忠实还原,还因为它对战争本身的审视。本书是给那些甘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勇士的献礼。
基廷的车队规模不大,由8辆悍马和2辆拖车组成。众所周知,他们的目的地是充满危险的蛮荒之地,因此,一路上,基廷都尽量放松心情,帮他的士兵们缓解紧张的情绪。他开玩笑说,这辆配有马克19榴弹发射器的悍马是他的第二辆新车,还把他的对讲机对准CD播放机,为大家播放AC/DC的《整夜摇摆》。那是一首硬摇滚风歌曲,喧闹夸张的节奏令年轻的人们听了很容易产生斗志。27岁的基廷看起来只是个普通的美国大兵,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虔诚的教徒,非常看不惯年轻人那种享乐主义的做派。他在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上学时,同学们成天吃喝玩乐令他非常反感。“9·11”事件后不久,他还去父母常去的教堂里布道。抨击大学同学们的空虚放荡。
包括基廷在内,71团3中队的所有人都不知道目的地的准确位置,不清楚他们将面临什么样的任务。他们准备从萨勒诺前方作战基地出发向北时,听到有人悄悄嘀咕:“你们准备去北边?那里情况可不好。”
现在。71团3中队出发了,分4个车队,外加几架直升机搭载供给用品。一分队的车队中,头车是辆悍马,基廷手握一支霰弹枪坐在副驾驶位上;司机是二等兵尼克·皮洛兹;射手达里安·德克中士握着他的马克19榴弹发射器坐在炮台连着的一条皮带上;机械军士长弗农·蒂勒中士坐在后排。
分队指挥官马特·古丁上尉坐在几辆悍马车后面的指挥车里。古丁为机动途中的每个细节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还负责与后勤保障单元协同,确保车队燃油充足。途中,他还要随时将车队的位置告知地面迫击炮手,当超出地面火力支援范围时还要与空中飞行员联络。
基廷是一分队的副队长。在车队通过霍斯特一加德兹路段时,他正在给父母写信:“今天天气不好,山脚下在下雨,到了山顶已变成了下雪。”阿富汗的土地多是重质黏土,干燥的时候硬得像石头,可下了雨雪后却像冰一样滑。山路泥泞且没有护栏,旁边就是几百英尺深的山谷。有车经过时,大家都会捏一把汗。一路上,半个小时内温度从冰点升至将近30摄氏度。所有这些都令士兵们充满新奇——71团3中队的大部分士兵都是第一次离开美国本土。
沿途基廷和战友们时刻警惕平民中是否混有敌对武装分子,有平民经过时他们都要设置临时警戒带。终于他们到达了平坦的地带,人多了起来,成群的骆驼经过车队旁边,他们不再担心会从路边滑落山谷。
“这个地方除了石头和沙子,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好奇几千年来这里的人都在干什么,”在给朋友和家人的信里基廷写道,“我告诉你,他们在修墙。他们在到处修石头墙,毫无章法。”
阿富汗男人们,多数是男孩和老头,会站在路边,像看笑话似的看着新来的人们——有的甚至还笑出了声。他们都戴着帽子,穿着袍子和肥腿裤,美国大兵称之为睡衣。
相比之下,基廷他们的穿戴要复杂得多:灰色数码迷彩服;防弹背心;作战背心上面有若干口袋,装着饭盒、手榴弹和子弹等;军用作战头盔;护膝。每个人平均穿戴装具不少于50磅,此外还有枪支、水壶、突击背囊,还不包括他们的随身物品,诸如信、照片、嚼烟、香烟、护身符等。
除了沿途敌人的武器和廉价的丰田车外,阿富汗的这个地方与20世纪80年代苏联时代,甚至一百多年前英殖民时代相比没什么变化,也没人指望基廷一行人会给这里带来什么变化。而本·基廷除了10岁时在蒙特利尔参加过为期1周的曲棍球锦标赛、20岁时跟家人一起去过英国旅游之外,这也是他第一次出国。
在纽约的德拉姆堡——第10山地师的基地,基廷中尉被分到了一个基层排,他便马上全身心投入了工作:让超重的士兵节食、为有婚姻问题的成员提供心理咨询、帮着不住在基地的队员们解决与房东之间的纠纷,等等。他喜欢他的兵,当他被提升为一分队副队长,负责行政、后勤以及昂贵的装备时,他还有些不乐意。每个排有16到40名士兵不等,基廷非常想念他的兵。与在前线的行政工作相比,他更喜欢带兵。
一路上,本·基廷抓紧一切机会给士兵们上课,给他们讲这片土地的历史,讲几个世纪以来都有哪些外来势力入侵。他随身带了许多大学历史课上读过的关于阿富汗的书。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亚历山大大帝差点死于腿部箭伤。现在,基廷自己也站在了这里,这令他有些激动。当然,他也读过了这片土地带给亚历山大大帝和成吉思汗的挑战——更不用说苏联了。在经历了与阿富汗士兵们近10年的殊死较量后,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兵,据估计伤亡人数约15000人。
P4-5
这太疯狂了。
在阿富汗东部的贾拉拉巴德机场,一个名叫雅各布·惠特克的年轻情报分析员正努力地想要理解清楚他听到的信息,这太困难了。
美国陆军第10山地师要干什么?
惠特克必须小心地选择措辞,他只是爱达荷州预备役的一名微不足道的初级“专家”。今年26岁的他有着一张圆脸,爱好简单,只对博伊西州橄榄球和漫画书感兴趣;他虽然外表单纯,却是出了名的固执。
惠特克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长官瑞安·洛克纳少尉——后者正在给他和亚伦·艾夫斯中士作简报。洛克纳是贾拉拉巴德机场航空兵分队鹰爪特遣队的情报负责人。机场位于南加哈尔省,与巴基斯坦界相邻,属东部地区司令部管辖。军事首脑们都认为,在这个形势日趋危险的国家里,这里是最危险的地区。
上级给洛克纳下达了任务。第10山地师是一支轻型步兵师,主要在恶劣环境中完成快速展开和作战任务。它近期刚来到阿富汗的这一热点地区,很快将在该地区全面展开,建立若干哨卡和基地,特别是还要在努里斯坦省建立一个营地。
一直以来,美军都把关注重点放在库纳尔省,那里是塔利班武装分子的安全港,也为许多从巴基斯坦潜入的反对美国“异教徒”的外国武装分子提供了庇护。2005年夏天,在库纳尔省的一次行动中,19名美国特战队员被这些武装分子杀害。在那之后,美国加大了该地区的兵力投入。常在库纳尔省上空飞行的直升机每周会遭敌轻武器或火箭弹袭击两次以上。因此,洛克纳领导的情报小组成员们对于努里斯坦的情况并不了解。
努里斯坦地处阿富汗北部蛮荒地带,充满神秘色彩。伟大的英语作家拉迪亚德·吉卜林曾把这里用作他1888年的小说《霸王铁金刚》的故事背景。小说中曾这样形容努里斯坦:“没有人去过那里……在那里,懂得如何用木桩钉在人身上的就能成为那里的王。”“那里的人都很野蛮凶残,外来者踏入那个地区不足50英里后就会被撕成碎片,即使接近了他们,也早已无力做任何事情。”
这个地区驻军上一任指挥官帕特·多纳休上校认为努里斯坦没什么战略价值,所以并未在那里设立哨所,也未对那里的原住居民进行过了解。而他的继任者“米克”约翰·尼科尔森上校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尼科尔森上校是第10山地师3旅——人称“斯巴达旅”——的指挥官,下令2006年夏季在该地区建立多个小哨所,不只是为了阻止从巴基斯坦渗入的通常携带武器的塔利班分子,还为了赢得习惯于排斥外来者的当地居民的拥护。
洛克纳刚从库纳尔省奈瑞前方基地回来。在那里,他曾同第lO山地师3中队第71骑兵团的军官们见过面,得知他们计划在努里斯坦省卡姆代什地区建立一个哨卡。而他自己则可能会负责为该计划寻找合适的直升机着陆区。那个哨卡邻近一个名叫尤默尔的小村落,在大部分地图上都找不到它。那里居住着不足40户居民,总人数约200人,他们都住在用木头或石头建的房子里,主要以种植庄稼和饲养牲畜为生。美军对他们的认识仅限于此。除此之外,盟军对于努里斯坦地区的敌军情况——他们的人数、位置、企图,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作战能力——几乎一无所知。于是才决定在那里设立基地。美军高层需要了解该地区的敌人情况。为了更全面地掌握信息,当务之急就是要先在该地区深处安插进小股力量。洛克纳乘飞机前往尤默尔侦察时唯一知道的信息是,该村落可能是奥萨巴·本·拉登的秘密驻地。
贾拉拉巴德机场。洛克纳对惠特克和艾夫斯说:“他们要新建一个哨卡,所以我要你们把我刚才说的那个地形分析做出来,而且要做得漂亮,明天早上我要用它作情况介绍。”许多军官都很精通PPT软件,甚至比枪械使用还熟练,因此,惠特克明白洛克纳说的“做得漂亮”是指幻灯片的每一页都要做得精致,令人信服。
“他们的目的地是哪里?”惠特克问。
洛克纳指着地形图回答:“这儿,奈瑞西北部,库什塔兹河谷和兰迪森河的交汇处。”
惠特克看着图上的那个点,愣了一下,问道:“在那儿?”
“就是那儿,”洛克纳再次确认,“你能完成吗?”
“能完成,我还有一夜的时间,”惠特克回答,“但是,长官……那真不是个建立基地的好地方。”卡姆代什地区的新营地周围被更高的地形环绕,就像飞行员们熟悉的克兰戈尔哨卡一样。不同的是,克兰戈尔哨卡位于一个半山腰上,从前是一个木材场,而卡姆代什哨卡则地处山谷深处,北部、西部、南部被群山——600英里长的兴都库什山脉的一部分——和河流环绕,距离巴基斯坦国界仅15英里。这意味着武装分子在杀害美国人和阿富汗政府官员后可以轻而易举地藏匿山区或逃出国境。阿富汗本就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国度,而这个哨卡将是这个国度里边远地区最偏僻的哨卡之一,周围满是想要杀掉驻军的敌人。
“所以,它将要建在山脚下?”惠特克问。人人都知道将哨卡建在山顶上要比山谷底好,这是军事常识。
“是的。”
“它的西部和北部各有一条河?”惠特克继续问。
“而且还没有一条好路通往那里——路还在修。”洛克纳补充道。
军方曾协调多个方面,想要修一条从卡姆代什通往奈瑞的公路,但由于降雨、地势、敌对武装的威胁以及当地建筑工人的高流动性等因素,工程进度不断延迟。这条路的大部分路段沿着兰迪森河边的悬崖而建,最宽的地方13英尺,最窄处只有一半宽——比许多军用车辆都窄。根本不需要遭遇任何敌对武装,仅仅是在这条路上驾驶车辆都可以令士兵丧命。
“如果出事,只能乘坐直升机撤离?”惠特克问。
“是的。”洛克纳回答。
“长官,这是一个糟糕的主意,”惠特克说,“非常非常糟糕。任何人去那里都是去送死。”说这话的时候,他觉得他看到洛克纳的眼神明显愣了一下。
惠特克是出了名的好奇宝宝,有时甚至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是即便是他,在情况简报时这样的反应也大得异常。与他共事的人都清楚,他觉得自己比这里的其他人都聪明,而且连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会让别人不愿意听他说话,尤其是有重要的话要说的时候,但是年轻且不成熟的他还没学会如何改善自己的言谈举止。
“建这个基地到底有什么意义?”惠特克问,“它的地势低,且没有任何有效的支援途径。邻近城镇潜在的敌人人数将远超那里的驻军。河流、城镇和群山将所有巡逻部队阻隔在外,他们甚至不可能真正外出做事。”
他已经停不下来了。
“他们能做的只有等死。”他最后说。
在得知71团长官们想要建立营地的地点时,洛克纳也吃了一惊。他明白他们的逻辑,至少是理论上的:因为空中资源缺乏,所以人们只能将陆路作为哨卡补给的主要途径。无论如何,士兵们不可能只是待在山顶上,他们要去城里和当地居民交朋友。但连洛克纳自己也不愿去那里作任何逗留。
不过,他们没必要质疑71团决定在哪里部署他们的营地和士兵。毕竟那不是他们的职责。
“知道了,浑小子,”洛克纳微笑着对惠特克说,“无论如何,你完成它。我们要做的只是为直升机找到降落的地方。”
“但是,长官——”
少尉脸上的笑容不再。
“惠特克,”他说,声音里带着一丝怒意,“该死的。听着,我——要你——为我——做——几张——幻灯片。我们——要——为——直升机——找到——降落区。”
山顶有一个看起来非常适合直升机降落的地点。这在努里斯坦那参差不齐的地形中很少见,洛克纳已经将它标了出来。第二着陆区位于哨卡附近,与阿富汗当地警局邻近。
于是,这名来自爱达荷的分析员花了整整一夜时间落实洛克纳的指令。这项任务本身并不难,不过是做一个幻灯片。可惠特克一直盯着地图看,想要参透这其中的逻辑。他想象着,如果自己是当地武装组织的头目会怎么做。他像拍电影一样,一直在脑海里反复推演着新哨卡可能面临的袭击活动。可无论他怎么设计场景,让哨卡采取何种防御策略,哨卡的命运总是以全体阵亡告终。就这样,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早上艾夫斯来接他的班。几个月以来,即使不值夜班,惠特克也睡得不好。他是唯一一个可以在中午前接近49摄氏度的帐篷里睡着的人。此时的他看起来很糟:胡子几天没刮了,因为他不信任基地里那个巴基斯坦理发师和他那蹩脚的手艺。再加上贾拉拉巴德机场紧张的氛围令所有人所有东西都似乎蒙着一层灰,他发现自己看起来肯定像是一个有神经病的流浪汉。
惠特克之所以对这个新哨卡的设立有如此剧烈的反应,主要源于“大山行动”那段不好的记忆。当时,某份情报指出,在“平房”哨卡东部发现一名高价值目标在驾驶一辆拖车,于是,军方派出一组侦察兵,前往附近的山顶对该地区进行侦察,以发现武装分子。海拔14000英尺的山顶温度刚过零度。由于直升机装满了士兵、武器和补给用品,御寒设备和饮用水计划由第二架次携带前往——然而事实上,由于暴风雪的影响,这架飞机未从贾拉拉巴德起飞。于是,侦察队员们被困在了某个遥远的山顶,而且缺乏最关键的生活物资。虽然所有人都从三天的严酷考验中生存了下来,但过程相当艰苦。最后,尽管侦察队员们并未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但人们相信这个任务本身实现了某些价值——至少对某些军官来说。惠特克认为该行动毫无意义,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没有特别坚持。他怀疑在评估报告中某些人还是将该次行动归为具有积极意义的行动。
现在,建立卡姆代什前哨的想法似乎也源自军方相同的肤浅逻辑:奋力前进!派兵前往!安全撤离!重要的是结果,哪怕结果本身毫无意义;而任何延迟或取消的命令都将被视为指挥上的失败,可能被当作不良记录影响军官的下一轮晋升。惠特克对艾夫斯说,他很后悔当初没有更努力地阻止“大山行动”,这一次如果不能想办法阻止新基地建设的话,他将无法跟自己交代。然而,在大部分军人看来,应该首先执行命令,之后若有必要再进行调查,而不是在计划执行之前就质疑它的可行性。
航空小组将未来卡姆代什营地的直升机起落坪命名为“哥本哈根”着陆场,那是机组人员们最喜欢的嚼烟品牌。它南边山顶的着陆场名为“华赫特”,仅仅是因为当时在场的一位名叫戴纳·华赫特的参谋军士的姓听上去很酷。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惠特克都将卡姆代什营地称为卡斯特战斗哨,希望人们会问他这个名字的由来,这样他就有机会解释这个哨卡存在的问题。他想一直坚持这样做,直到有一天高层叫停这个任务。最后,洛克纳不得不制止他的行为。
3年多以后,惠特克担心的情形发生了。2009年10月3日凌晨,几百名武装分子聚集到此,遍布尤默尔村和美军前哨周围的群山之中。自前哨2006年建成以来,敌对武装分子一直在进行着各种袭击活动。此时驻守该前哨的连队进驻此地不足5个月,而敌人对它的攻击强度增大了2倍。然而,这一天的袭击行动规模将会更大。
敌军士兵面向麦加的方向做完晨祷后,便拿着枪进入战斗位置。
早上5点58分,当阳光刚刚照进山谷,袭击开始了。营地共有5名岗哨,1名在营门附近,其余4名分别在4辆悍马车上。此外,还有指挥所和几座营房,这些目标都很明显。从战略角度考虑,塔利班武装分子首先选择进攻的是迫击炮掩体,因为那里有前哨唯一可向他们发动有效反击的武器:1门60毫米口径迫击炮和2门120毫米口径追击炮。
伴着轰鸣的枪炮声,武装分子们口中大声呐喊!
短暂地密集突袭后,塔利班分子从南部的山上拥出,穿过电线,越过防御工事,进入了美军营地。
这里确实没有飞机。哨卡的美国守军已经呼叫空中支援——否则他们几乎难以幸存,但是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要一个小时后才能抵达这里。
在过去的3年里,许多美国军人都把生命留在了这里:修建前哨时有人牺牲;清理道路时有人牺牲;在周围巡逻时有人牺牲;从前哨驾车外出时有人牺牲;指挥哨卡时有人牺牲;执行任务时有人牺牲……此刻,当敌人冲进营地,50多名美国士兵为了活命别无选择,只能奋力一战,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为什么在这里。这是战斗的时刻——也可能是死亡来临的时刻。
《被遗忘的前哨》一书经过了严谨的调查,文笔极佳。所有声称支持军队的人都必须读一下这本书。
——《科斯克书评》
后“9·11”时代阿富汗战争中浮现的开创性纪实报导文学作品。
——《纽约时报》
美国在阿富汗地区的作战行动似乎永无休止,有许多关于这个主题的书出版,但《被遗忘的前哨》是其中的佳作。
——《大西洋月刊》
杰克·塔珀的这本书是目前为止以阿富汗为背景的所有书籍中非常好的一本。
——《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