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诗人名片
生卒年月:约公元635年—公元689年
字号:字升之,号幽忧子
祖籍: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
代表作:《长安古意》等
诗人小传:曾任邓王(李元裕)府典签,乾封三年(668)调益州任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离任后定居洛阳,因风痹症所困,辞官归隐太白山。最后因仕途坎坷和无法忍受疾病折磨,投颍水而死。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意境清迥,其诗多忧苦愤激之辞。曾著《五悲文》以自明。有文集二十卷,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均为七卷。《全唐诗》编录其诗两卷。
长安古意①
长安大道连狭斜②,青牛③白马七香车④。
玉辇⑤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⑥,双阙连甍⑦垂凤翼。
梁家画阁⑧中天起,汉帝金茎⑨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⑩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⑾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⑿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⒀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⒁千骑来,翡翠屠苏⒂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⒃,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⒄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⒅。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⒆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⒇。
【注释】 ① 古意:六朝以来诗歌中常见此类标题,以示拟古之意。
② 狭斜:狭窄的小巷。
③ 青牛:古代驾车,牛马并用。
④ 七香车:用七种香木制成的车辆,通常是贵夫人乘坐的。
⑤ 玉辇:帝王的车舆,此诗中泛指上流社会中人乘坐的车辆。
⑥ 复道:楼阁间的通道。交窗:木条交错成格的窗。合欢:本是花木名,这里用来指窗上的雕纹。
⑦ 甍(méng):屋脊。
⑧ 梁家画阁:东汉时的外戚梁冀曾在洛阳修建豪宅,其上有雕梁画栋,十分华丽。此诗中指代长安的豪贵之家。
⑨ 金茎:指铜柱。汉武帝时,建章宫内有铜柱,高达二十一丈,上置掌托承露盘的铜仙人。
⑩ 吹箫: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嫁给了萧史,萧史擅吹箫,秦穆公为他们搭建凤台居住,后来他们双双随凤凰飞走了。
⑾妖童:装扮得非常妖艳的随侍歌儿舞女的少年。
⑿翠幰(xiǎn):用翠羽装饰的车帏,指代装饰华丽的车辆。
⒀探丸:探取弹丸。《汉书?尹赏传》载,长安少年有专门谋杀官吏的组织,行动前,将赤、黑、白三色弹丸混在一起,探得赤丸者杀武官,探得黑丸者杀文官,探得白丸者为行动中死去的同伙办丧事。
⒁金吾:古代执金吾者统率禁军,负责巡防京师。此处泛指禁军军官。
⒂屠苏:美酒名。
⒃灌夫:据《史记》记载,他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将军,因与丞相武安侯田蚡不和而最终被陷害,遭诛族。
⒄青虬、紫燕:骏马名。
⒅五公:指张汤、杜周、萧望之、冯奉世、史丹五人,都是西汉的著名权贵。
⒆扬子:即西汉末年的扬雄。他仕途坎坷,官职一直低微,后闭门著书,以辞赋名世。
⒇裾:衣襟。
【赏析】
《长安古意》是卢照邻的代表作。作者实际上是借汉代人物来写初唐现实,展现了不同阶层的生活情态,其中包含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深寓讽喻的意味,并陈述个人哀痛,有寂寥、有牢骚,还有深深的无奈。
按照描写的内容,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从首句到“娼妇盘龙金屈膝”,描写了长安城里繁荣富丽的景象以及上流社会豪华奢侈的生活;从“御史府中乌夜啼”到“燕歌赵舞为君开”是第二部分,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长安城里的夜生活;第三部分从“别有豪华称将相”到“即今惟见青松在”,写统治集团内部明争暗斗、互相倾轧的黑暗现实;结尾四句是第四部分,诗人以扬雄自况,抒发个人的身世感慨。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起首两句在第一部分中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像是把一幅长安的整体平面图徐徐铺展在了读者面前,长安城的磅礴气势、贵族风范尽在眼前,纵横交织的小街小巷,穿梭流动的宝马香车把各种各样的风景、人物连缀在了一起。接下来,诗人具体描画了这幅“平面图”上的风景:玉辇、金鞭、宝盖、流苏、游丝绕树、娇鸟啼花、游蜂戏蝶、碧树银台、复道交窗、双阙连薨、画阁金茎……建筑华美、春光灿烂,直令人眼花缭乱。闻一多先生说,这段文字的节奏如“生龙活虎般腾踔”,简直让人心花怒放。其中有亭台楼阁,有蜂蝶花鸟,也有“纵横”“络绎”地“过主第”“向侯家”的各色人物。
长安城里的人多到什么程度?“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人物多到无法辨识,自然无法一一付诸笔端,于是诗人首先把豪门贵族家中的歌儿舞女请上了长安城这座无比华丽的大舞台。从“得成”一句开始,诗人集中笔墨描写了他们虽置身金笼,却对爱情和自由充满渴望,其中“愿作鸳鸯不羡仙”一句情感真挚,热情洋溢,得到了后世无数人的共鸣和响应。
第二部分中,围绕“娼门”这个特殊的群体,诗人描写了长安城里极致喧闹、也极致冷落的夜景。那些“挟弹飞鹰”的王孙公子,“探丸借客”的莽撞少年,还有持“芙蓉剑”的英雄“侠客”,从“杜陵北”到“渭城西方”、从“南陌”到“北里”,通过“五剧三条”的“弱柳青槐”,最后“共宿娼家桃李蹊”。这一派“颠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闻一多语)的画面,诉尽了夜幕笼罩下长安城里的癫狂和放荡。
然而,在描画这胜景之前,诗人已把门庭冷落、无人探访的御史府和廷尉府拉入读者的视线,这清冷府衙是热闹前景后不可忽视的幕景。“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不管是掌弹劾的御史,还是掌刑法的廷尉,都是喧腾夜景的寂寞陪衬,各类或身世显赫或出身市井的人都在忙着欣赏“燕歌赵舞”,连禁卫军的官兵们也成群而来(“汉家金吾千骑来”),与政事军务相关的府邸却悄寂无声。诗人的讽刺意味在表达方式上显得含蓄,但其旨不失犀利。
第三部分,诗人进一步刻画了掌权者的形象,他们不仅沉溺于腐朽的享乐生活,还热衷于追名逐利,互相排挤打压,真是丑态毕露。权臣得意骄纵,“自言歌舞长千载”,自以为能够荣华常在风光永存,但荣华富贵却“桑田碧海须臾改”。诗人以“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一句,形象地说明了豪门将相们“转日回天”的能力终究改变不了无常的世事。 既然名利富贵都不能长久,诗人在结尾感叹道:“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扬子”即西汉扬雄,诗人以扬雄自况,希望能像他一样致力于读书著述。“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为诗人自我剖白:我宁愿远离尘世,独在南山与桂树为伴,自由来去而不与世俗同流。事实上,卢照邻也有经世致用的愿望,但他的仕途非常坎坷,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和重用,甚至曾因祸下狱,难免会在诗中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慨,但因无可奈何,只好做自我宽解。
全诗采用了赋的手法,既有铺陈描写,也有特写镜头的引入,点面结合,回环相应,结尾又能“劝百讽一”,颇具功力。
在宫体诗中作讽刺与怨愤语,于初唐时期并不多见。这幅巨大的长安风情画,张扬恣肆地描写了长安风貌与贵族生活,但对其豪华和富贵没有表现出任何钦羡之意,也未作歌颂之辞,反而表达出辛辣的嘲讽,使歌行体诗歌具有了现实主义的意义。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给了这首诗极高的评价:“在窒息的阴霾中,四面是细弱的虫吟,虚空而疲倦,忽然一声霹雳,接着的是狂风暴雨!虫吟听不见了,这样便是卢照邻《长安古意》的出现。”这首诗一扫自南北朝后诗坛的虚无、萎靡的诗风,给诗坛注入了刚猛和生机,扩大了歌行体诗歌的题材范围。其内容的丰富性、思想的深刻性、艺术的卓越性方面得到了升华,并取得了突出成就。
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