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伯翱,著名红色散文作家。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原会长、中国钓鱼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七十春秋》是他的散文集。
当时间飞逝,现在成为历史,他的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一篇篇短文,就有了沉重的分量。他写出了无可替代的真实他在用真实、平凡的故事告诉人们,真正的老共产党人应该是怎样的人。书中大部分是写他在垂钓运动中所获得的乐趣,另一部分是写毛泽东周恩来对戏剧情缘的追念。
| 书名 | 七十春秋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万伯翱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万伯翱,著名红色散文作家。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原会长、中国钓鱼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七十春秋》是他的散文集。 当时间飞逝,现在成为历史,他的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一篇篇短文,就有了沉重的分量。他写出了无可替代的真实他在用真实、平凡的故事告诉人们,真正的老共产党人应该是怎样的人。书中大部分是写他在垂钓运动中所获得的乐趣,另一部分是写毛泽东周恩来对戏剧情缘的追念。 内容推荐 《七十春秋》是原中国传记学会会长万伯翱先生(万里长子)的散文随笔集。全书三十万字左右,分五个部分:“历史追思”“草木有情”“羁旅况味”“白描小像”“五岳游踪”,文中有对毛泽东周恩来对戏剧情缘的追念,也有对小人物及小花小草生命的礼赞,而更多的是在垂钓运动中,表现出人生积极快乐向上的品德。本书趣味横生富有哲理,令人回味。 目录 序·豁然开朗苏叔阳 【历史追思】 也谈三国第一才女蔡文姬 毛泽东主席曾痴迷中国戏剧 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戏剧情缘 父亲万里百年体育人生 我军是谁第一个抓获了日本兵俘虏 若是公仆如绍祖,何愁百姓不诚服 纪念吴祖光去世十周年 ——我们都成了“风雪夜归人” 我终生难忘高队长 读一代宗师徐悲鸿的《渔夫图》 看京剧《赤壁》忆戏曲改革 “露马脚”和“马桶”之由来 观北京京剧院新编历史大戏《屈原》有感 沥血梨园百花艳 ——写在梅葆玖先生仙逝之际 【白描小像】 “八十不称翁,挥竿仍从容” ——特写“总理”鏖战海阳 观看识途老马写字 识途老马让子弹再飞扬 官正同志送我“双鲤图” 她让手下的鱼儿游上了瓷面 我的“猛张飞”队长 桑兰的丈夫黄健 ——“迟来的爱” 拿鱼说事 ——采访水墨高手王永瑞 莫言为我题赠钓鱼诗两首 棋圣大病初愈会老友 丹青大师黄胄和他的《鱼藻图》 弘扬国粹德艺双馨 ——赞评高派传人倪茂才 牛浮出水面当惊世人殊 【五岳游踪】 水泊东平湖再显钓翁身手 海外游造访名人墓 酒家乎?酒神然也 我遇到了神奇的“鱼中之王” 五日游两钓奥克兰 夏威夷岛上沉钩 列宁垂钓记 【草木有情】 万家最爱长生果 生长了几百年的人参王 胡萝卜 真正的天地英雄 一一爬山虎 小草颂 月季花的悲与欢 柳颂 【羁旅况未】 老记者的采访五味 廖公请我第一次吃烤鸭 我的书房叫苹花 小粪筐唱出过最美的诗和画 袜子 洗澡 向鱼儿致敬 试读章节 也谈三国第一才女蔡文姬 近日读渔友民俗画家李振炎先生所赠《文姬归汉图》,对三国才女蔡文姬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又有新说。作者源于为蔡文姬之千古绝唱《悲愤诗》所感,停下手中《武松打店》的画作,而寻觅1800多年前“文姬归汉”中那些诗情画意的故事。他把它们画成国画相赠我和他共垂竿的渔友,也是我们老年渔友又一大乐事呢! 有关蔡文姬的热议话题为何数十年来经久不衰呢?赏画之余联想起20世纪50年代初,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曾首演程派名剧《文姬归汉》,剧情非常简单,只演绎了曹操遣使周近用重金赎文姬归汉的故事情节。后来广东粤剧、上海越剧都有不同版本的《文姬归汉》上演。但影响最深远的当属著名文学家、戏剧家郭沫若先生在1959年创作的话剧《蔡文姬》,并曾明确表示他写《蔡文姬》的目的是想为曹操翻案。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文武兼备很有作为的英雄。然而宋以后,由于封建正统思想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曹操逐渐被描绘成一个篡汉逆臣、嗜杀多疑、诡谲狡诈的反面人物。这种形象定位经过小说《三国演义》和诸多“三国戏”的演绎传播更被大众广为接受,而历史上曹操的真实面目反而被掩盖了。作为一位史学家、剧作家、诗人,郭沫若以其丰富渊博的历史知识和诗人兼剧作家的才情,欲通过蔡文姬的传奇故事重新塑造一个基本符合史实的、正面的曹操形象,而从演出效果看,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三国第一才女蔡文姬的形象。话剧《蔡文姬》中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形象,是由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朱琳饰演的蔡文姬,而主人翁曹操则成了蔡文姬的陪衬。剧情演绎了蔡文姬在战乱中被掳到匈奴,与左贤王成婚十二载,育有一子一女。远离故土,蔡文姬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家乡,时时忍受着思乡之情的折磨。曹操遣使赎她归汉修史,左贤王出于汉匈关系大义,准她归汉,但却坚决不允许两个子女随行。一方面渴望叶落归根,一方面又必须抛夫别子,蔡文姬感情上撕心裂肺的痛苦可想而知。剧中蔡文姬仰天长叹:“天哪!为什么要这样折磨我?!”的场面甚至今历历在目。在正使董祀的开导下,她终于跳出个人情感,以天下大业和民族和睦为重,毅然归汉。文姬在归汉途中创作了脍炙人口传唱千年《胡笳十八拍》以抒悲怀。董祀不仅完成了曹操交付他的使命,并以诚恳友好的态度感动了左贤王,使其发誓南匈奴与汉朝永结友好。归途中,董祀落马摔伤,曹操听信了先行回洛阳复命的副使周近的谗言,欲加罪董祀。蔡文姬不顾个人荣辱,披发跣足,直谏丞相,救下董祀。光阴荏苒,八年后,已年逾四十的蔡文姬终于在洛阳与随匈奴单于来访的一双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女团圆,并尊左贤王临终遗愿,在魏王曹操的撮合下与董祀结成百年好合。蔡文姬坎坷不幸的一生,在郭老的笔下以大团圆结局。幕落之时,一个重情义、敢担当、德才兼具的杰出女性形象已经深深印在观众的脑海里。197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蔡文姬》作为国庆30周年献礼剧目搬上银幕,1800年前才女蔡文姬的美名和她不幸的人生故事,传扬中华大地。 郭沫若在创作《蔡文姬》的同年,即1959年1月7日于“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版发表了“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由于涉及“胡笳十八拍》的创作权和对曹操的评价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学术界大争论。虽然至今仍无定论,但郭老笔下的蔡文姬的形象及她的悲情故事已被广大观众和读者所接受。然而,当代文人雅士余兴未尽,继续在郭沫若创作之《蔡文姬》的基础上,通过对蔡的《悲愤诗》及《胡笳十八拍》的觅意寻踪,衍生出各种现代版本的蔡文姬不幸人生和婚姻故事,广为流传。 所谓蔡文姬之“胡笳十八拍》是一篇长达1299字的骚体叙事诗,从本诗许多语句暗合唐朝以后律诗的句式结构及格律规则来看,《胡笳十八拍》为唐朝以后所作应为确凿。它最早见著于北宋郭茂倩(公元1041年-1099年)《乐府诗集》卷五十九琴曲歌辞三及南宋朱熹(公元1130-1200)所编的《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入。 郭茂倩在《乐府诗集》卷五十九琴曲歌辞三中对《胡笳十八拍》出处作了如下著录: 唐刘商《胡笳曲序》曰:“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胡虏犯中原,为胡人所掠,入番为王后,王甚重之。武帝与邕有旧,敕大将军赎以归汉。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今世有人误以董生为董祀,实为唐董庭兰者)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琴集》日:‘大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并蔡琰作。’按蔡翼《琴曲》有大小胡笳十八拍。沈辽集世名流家声小胡笳.又有契声一拍.共十九拍.谓之祝家声…… P4-6 序言 序·豁然开朗 苏叔阳 再读伯翱先生的钓鱼散文,陶渊明的不朽名篇“桃花源记”里的一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突然窜上我的心头,一时分辨不出这是我的省悟,还是伯翱文章如醇酒的韵味带来的感受。总之,这些我已经读过的没有一点矫情和夸张的质朴的文章,给了我一种新的感觉。就好像那进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一样,“豁然开朗”。 此“豁然开朗”的感觉,究竟都包含了些什么?细细想来,得到如下几条: 第一,我第一次读这些文章的“发现的欣喜”,是在1996年3月,发表在《珠海特区报》上。我说他的这些文章开辟了“钓鱼文学”的新样式。从那时到现在,悠悠过去了19个年头,他依然在他开辟的路上踽踽独行,而且越走越健,越走越美,风景这边独好。他的这份坚韧、勤奋,让人赞叹。现如今眼目下,文章写家,大都十八般兵器轮番使用,如他这样,“一条道走下去”,不断精进者不多哉也不多也。而他,把这条路,用艰辛的劳动拓展得越来越宽广;而且,越来越让理论家增添论说的样品。譬如,文学讲究用生活细节来叙述生活、刻画人物,而用钓鱼来写人写事写时代抒发情感,中国文学作品不多,他至少提供了一些可资研究的样板,我们在状写或者演出革命元戎的时候,就有了参考的这些文本。 第二,他的这些文章,都是他一而再、再而三,亲自反复采访后的结晶。因此,不但事件、细节真实,而且情感世界巨细皆深刻动情,给我们了解革命元戎们的内心以及由此生发开来的,对中国革命的发生、发展进程的了解,就能提供了一些个性化的样本,为中国革命史提供了一些珍贵的佐证,也就是说,伯翱的这些文章,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你想了解中国革命吗?那就必须了解革命领导者们的内心他们真实的生活细节。他,万伯翱,以无可替代的身份.却又平民化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真实的革命领导者们的画像和精神B超影像。他的这份贡献,应当给予重要的评价。当时间飞逝,现在成为历史,他的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一篇篇短文,就有了沉重的分量。无可替代的作家,写出了无可替代的真实,这是他始终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立场,以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的价值标准,发现的革命元戎们的真实,这对于我们认识今天的实践,是多么重要哇!这些不是他特意为之,而是出之自然,更显其弥足珍贵。是故,我凛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他在用真实、平凡的故事告诉人们,真正的老共产党人应该是怎样的人。 第三,19年,时间不短,更况乎是他的“峥嵘岁月”。他的本职工作在国家体委,还在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担任领导。在处理各种繁杂事务之余,勤奋笔耕,写了不少传记佳作,譬如《孟小冬——氍毹上的广陵绝响》,去年河北出版的“纵谈梨园春秋》文集,今年刚在上海出版发行的《我看红墙内外》(夜光杯系列文丛),以及中国青年出版社行将付梓的散文集《七十春秋》等等。总之,他退休之后将业余时间和大部都精力集中在拓展和提高“散文文学”这项事业上。他还在辛勤耕耘,乐此不疲。人届古稀,年华将去。但他依旧张扬着理想的翅膀飞翔、飞翔,而且他已走出起步时的局促,进入了广阔的文学天地,豁然开朗。 读其人其书,有感而发,权作序言,愿读者诸君有以教之。 2015年5月6日于京华寤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