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从玻璃门照射进来。
沐浴在太阳光下的坐垫变得蓬松软绵。我坐在饱满的坐垫上,全身蜷成一团。只要这样做就会特别舒服。
这是五月的一个午后。
这里是位于一条叫作明日町金平糖商店街一端的小店,也是我的家。其实这张放在和室里的坐垫,是专门给客人坐的。
真有罪恶感啊。因为只要有客人进来,我不就得离开吗?毫不知情的客人坐上那张坐垫后,我留在上面的毛就会通通沾到他们身上。我的白毛可是特别缠人的“跟踪狂”,会黏着上班族的西装不放,会紧跟着大婶的袜子不走,当他们离开店里走在商店街的时候,大家都会一目了然,“喂,你看,那个人刚刚去了寄物商那里。”
可即便如此,基本上不会有人上前提醒“你沾到猫毛了”,客人们就会以这副模样搭乘电车或公交车,将我的毛带到其他土地上。
这是场旅行啊。
光是想象就让我兴奋难耐。
我出生在金平糖商店街,在金平糖商店街长大。我当然从来没有出门旅行过,更何况猫咪对势力范围十分敏感,不是喜欢旅行的生物。我的势力范围是商店街的前头到后尾。尽管这对猫咪来说已经够大了,不过我的心里还是怀着些许好奇心,一直都想要试一次看看。没错,就是旅行。虽然我这辈子大概都不会离开这条商店街半步,但是一想到至少自己的毛还能出门旅行,就够我开心了。
摆钟响了三声,老板从屋内房间走了出来。下午开店的时间到了。
老板伸出他纤细美丽的手,挂起蓝色的门帘。门帘缠上了他的手腕,老板细心地拨开帘布。
老板他毫不知情。老板不晓得那面门帘其实怀着一颗女人心,甚至还爱上了他。摆在入口处的玻璃柜有颗男人心,他总是摆出高高在上的态度在看着老板。
就像生物有性别一样,其实物品也有性别之分。理所当然地,身为猫的我也有性别。
老板很擅长应付数字,也拥有超群的记忆力。他明明这么聪明,却还是有点少根筋,根本没发现我其实是个女孩子。所以他才会帮我取了“社长”这种像极了糟老头的名字。社会上好像也有很多女社长的样子。不过,如果不特别称呼对方为女社长,光说社长二字,都会让人联想到男生嘛。我不喜欢这个像男人的名字。于是我帮自己取了个名字。
水波蛋。听起来很棒吧?
在我自己的心里,这才是我的本名,老板取的名字则是绰号。说到我为什么要取“水波蛋”这个名字,是因为从老板跟相泽之间的对话,我明白了以下几件事: 老板喜欢吃水波蛋。
老板很擅长做水波蛋。
水波蛋又白又软嫩。
得到这三项信息后,我才决定了自己的名字。听起来很有女人味,我非常满意。
我说的那位相泽,是在做点字义工的阿姨。会在这家店出入的人,除了客人之外,差不多也就只有相泽跟区公所福祉课的大叔了。相泽前阵子因为眼睛不舒服,暂时放下了义工的工作。不过就在之后,她的眼睛似乎已经完全治好了。
“幸好我有咬牙接受手术,以后我就可以尽情打点字了。不过眼睛变好也不尽然全是好事呢,发现自己脸上的细纹时真是吓了我一跳。”(P166-168)
优美而纯粹的治愈系,用力并不过度,亦没有太过离奇的剧情,亦实现了轻柔而质朴的温暖。
——豆瓣读者
每个人都在苦苦寻找奇迹,等待奇迹,但是奇迹往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离甚远。实际上奇迹每天都在发生,它并非无法发现,只是人们意识不到。
——书评人
一位盲眼的少年与一家专门寄物的商店
动画导演 纪柏舟
从看到故事的简介开始,我就一直隐约有某种期待。或许是超现实色彩与隐喻兼顾的设定,和我本身创作的调性相当接近;也有可能是早已脱离年少轻狂,对于书中即将上演的人生缩影颇有共鸣。
人为何要“寄物”?是一种逃避,一种承诺,还是一种解脱?身为寄物商的老板,是倾听,还是在找寻?
寄物商店的老板桐岛,由于眼盲心静,俨然是超然不问世俗的倾听者,任凭访客流连造访,只留下寄物的痕迹与一串串故事。似乎在不断快速变动的世界中,只有寄物商的时间是缓慢流逝的。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调,有时幻化为爱慕的门帘,有时变成了古老的玻璃柜,有时又变成了新加入的自行车,用各自的角度旁观着店里一幕幕上演的人生故事。
作者用平易近人的文字,配合这种令人激赏的拟物观点,不仅将每篇故事注入了魔幻色彩,更隐约产生一种推理般的神秘感,处处产生惊喜。读者仿佛成为桐岛的眼睛,静静地守护着这位清澈的主人,从年轻到苍老,一起经历许多相遇与分离。每一篇短篇看似互不相连,但人物环环相扣,许多的因缘际会都因为“寄物”而巧妙地连接在一起。故事尾声,看似静止在桐岛身上的时间和感情,某天终究还是激起了一阵涟漪。此时以往静静聆听的触感真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以往身为旁观者与守护者的读者们,也随着孩子般的桐岛,共同经历了一场忧喜参半的成长之旅。
于是静静地读完了《奇迹寄物商》,已经是午夜时分。窗外是台湾近日阵歇的大雨,心中浮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如流水般冰凉的沉静感。近年来多旅居国外,忙碌于动画与艺术的创作,已有一段时间未与文字结缘,然而这部日本作家的清新小品,竟如此流畅亲切地把故事传递到了我的心里。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丰富的视觉叙事与开创性的视角,反而让故事更加趣味横生。有趣的是,读者幻化成不同的拟人物品,却也只是配角,而非“全知”的第三者,因此在推展之间产生的未知想象与留白,格外精彩。
《克莉丝蒂先生》是我尤其喜爱的一篇故事,作者不仅将无生命的物件们拟人化,以隐喻所有角色的情感与抉择,其中一股清淡的忧伤与孤单更是就此贯穿了整部作品。原以为我们是在不同篇章的过客里,试图寻找与自己相似的生命经验,但最后才猛然发觉,其实主角桐岛才是自己心底的倒影。那是一种超然或是孤寂?界线已不再清楚。我只知道,当最后世俗的情感也终于降临在主角身上时,我的眼眶也不禁微微酸楚了起来。不论外貌岁月如何更迭,原来我们依然都只是个孩子;生命的苦涩与美好,才正要开始。
《奇迹寄物商》,一本满富人生寓意又亲切动人的作品,推荐给曾经迷失或寻找寄托的每一个你。
大山淳子著的《奇迹寄物商》讲述的是东京明日町金平糖商店街上,有间没有招牌的小店。
光临小店的顾客,都是为了将困扰自己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暂时搁置在这里。在虚荣心与负罪感中徘徊不定的单亲家庭少年、被家庭问题困扰着的企业家父子、想挽回父母婚姻的小女孩、即将搬去养老院却佯装与儿子一同生活的老奶奶……每位客人前来寄存物品的背后,都交织着各自的思绪与秘密。
双目失明的店主完全不会过问为什么客人会有这样的物品,或是寄物的缘由,只是静静聆听每一个人道出的心事。
大山淳子著的《奇迹寄物商》这间隐没在都市巷弄中的平凡小店,每天都有奇迹发生。
每一件寄存在此的物品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每一位光临店铺的顾客都能找到向前迈进的勇气。
如果你曾在《深夜食堂》中得到慰藉,从《解忧杂货店》中找回勇气,不妨“光临”《奇迹寄物商》,让无法言说的秘密找到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