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波编著的《终结关东军(1945苏军出兵东北抗日影像全纪录)》介绍了,1945年8月8日,也就是广岛被袭击后的第三天,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被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叫到了办公室中。莫洛托夫交给了佐藤尚武一份通告,上面写着:苏联从8月9日起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8月9日!佐藤尚武看了一眼时间,现在已经是晚上5时了。也就是说,7个小时之后苏联的军队就要浩浩荡荡地开赴中国东北地区,与残存的日军展开正面战争。两国对弈,苏联下了一盘快棋,但这一步快到让佐藤尚武——也让日本猝不及防。佐藤尚武知道,天皇的美梦马上就要惊醒了??
胡海波编著的《终结关东军(1945苏军出兵东北抗日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45年8月之后,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抗日作战的全过程。面对浩浩荡荡、杀气腾腾而来的百万苏军,日本关东军猝不及防,迅速走向失败的穷途末路。书中大量的历史资料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三巨头聚首雅尔塔,斯大林与罗斯福就苏军出兵对日作战达成一致,大势所趋,丘吉尔只好无奈服从。小矶政府断然否决了中国的和平条约。
东京在大火中持续燃烧了十几天,如同一个大火坑,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烟消云散。对于东京的百姓而言,才刚刚尝到了战争的滋味。1945年7月10日到19日,1000余架美军飞机,对东京进行了狂轰滥炸。
华西列夫斯基用激昂的语调说:“同志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要胜利结束了,这是黎明前的最后一战,这是不朽的一战,这一战由我们在座的诸位来指挥完成,的确是一件光荣而又伟大的事情。我希望我们能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个句号,画得既圆满又漂亮。”
三、苏军兵临柏林城下
1945年4月13日深夜,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冒着盟军飞机的狂轰滥炸,跑到大街上去观天象。这几天他像疯子一样到处乱撞,为希特勒寻找精神支柱。当他走到总理府大街时,一位秘书追上了他:“部长先生,最新收到的消息,罗斯福死了……”
“什么?罗斯福死了!”戈培尔从地上跳了起来,脸上顿时像刚过足了瘾的大烟鬼,红光满面,精神抖擞。
“把最好的香槟酒拿出来,给我接元首的电话,快一点!”他对秘书大喊大叫。希特勒就在马路对面的避弹室里,电话马上就接通了。“我的元首,我向您祝贺了!罗斯福死了!星象图里写得清清楚楚,4月下半月是我们的转折点,而今天正是星期五……”
希特勒的脸上露出了消失很久的笑容:“这是上帝的安排,我还记得你前几天给我朗读的《腓特烈大王史》,在他绝望的时候,俄国女皇死了,于是,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出现了,哈哈……第三帝国的奇迹马上就要出现了!”
希特勒的指挥部里,人人都兴高采烈,他们确信罗斯福之死,是万能的上帝在最后的刹那间,把第三帝国从迫在眉睫的灾难中拯救出来的千真万确的迹象!柏林演出的最后一幕,是疯人院里的希特勒。
1945年4月15日晚上8时,苏德战场柏林前线。德军“维斯瓦”集团军总司令海因里齐上将,坐在他的指挥部里,沉默了半天,手中不停地翻着参谋人员送来的各种情报。嘴里不停地自言自语道:“明天,明天,明天……”他确信明天苏军将发起总攻。他从椅子上跳了起来,顺手拿过电话:“喂,第9集团军司令部吗?执行我的命令,马上后撤!”海因里齐的狡猾就在于他在指挥作战中经常来点小点子,先撤后占就是他的手段之一,这样做还占过不少的小便宜。
4月16日凌晨5时,朱可夫元帅下达了进攻的命令。霎时间万炮齐鸣,德军阵地上变成了一片火海,苏军夜航轰炸机在德军司令部和阵地上空狂轰滥炸。5时30分,苏军分三路发起进攻,143部探照灯将德军阵地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德军官兵被灯光刺得睁不开眼睛,阵地上顿时一片混乱。
4月16日6时,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400公里的正面,同时强渡尼斯河。强大的坦克部队,一连突破德军3道防线,一直向前推进了30公里,给德军中央集团军的14个师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4月18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坦克集团军,甩开步兵,高速向柏林挺进,于4月20日赶到了柏林远郊,切断了德军“维斯瓦”与“中央”两个集团军之间的联系。24日,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渡过泰尔多夫运河,从南面突破了柏林近郊的防御。
4月25日下午4时40分,美军第69步兵师的一支巡逻队,正沿着易北河搜索前进,他们发现不远的树丛中,有一群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向这边冲了过来,美军侦察兵趴在地上,端起了冲锋枪。坦克上的机枪响了起来,从坦克后面冲出来一队头戴钢盔的步兵,他们义无反顾地向这边冲了过来,从战斗队形到战术动作都不像刚刚被击溃的德国军队。一名美军侦察兵看到了苏联国旗,他从地上爬起来,高喊着:“我们是盟军……我们是美国人……”苏联士兵看到了他,高喊善“乌垃,乌拉!”跑了过来。
美苏两军在易北河上会师了,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易北河上响起了震耳的欢呼声……正在掩体内的德国士兵,被巨大的欢呼声震惊了,他们从掩体里伸出头来,呆若木鸡地眨动着眼珠。
苏军前线指挥部,朱可夫元帅正站在地图前面。柏林战役已经进行1O天了,还没有完成对柏林的合围,德军第9集团军正星夜向柏林赶来,这令他十分焦急。这时电话铃响了,朱可夫拿起了话筒。“朱可夫元帅吗?我是第5集团军克雷洛夫中将,1O分钟之前,我的前卫部队在易北河上的托尔高与美军先头部队会师了,柏林已经被合围了。”
“好,很好!我向你们表示祝贺!”朱可夫松了一口气,离开了地图,走到另一部电话前面,拿起了话筒:“请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同志。”
莫斯科的大街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苏联红军已经打到了柏林城下,苏联人民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和平,已经成为看得见的现实,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清楚,战争还没有结束。
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的大门被推开了,一名年轻的中国人走了进来,他身材高大,英俊伟岸,身着笔挺的苏军军服。
斯大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脸上挂着笑容:“你好,见到你很高兴,谢廖沙同志,不,毛岸英同志。”
毛岸英向斯大林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你看,3年之前,你还是一个士兵,现在已经是中尉军官了!”斯大林指着毛岸英军装上的肩牌说。
“我做得还很不够。”P28-31
爆发于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成功抵御外来侵略,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例,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屡遭外辱、屡战屡败之后取得的唯一一次伟大胜利。然而,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也都为此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记住这段历史,颂扬抗战英雄,并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下去,对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乃至对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大陆尚没有一套系统、全面介绍抗日战争,特别是包括国民党军队在抗日前线正面战场的全景丛书。在海峡两岸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今天,编辑这样一套丛书在大陆出版,已经到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时候。
由长城出版社组织、策划、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丛书》,集海峡两岸抗战研究成果,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描绘了自1931年至1945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丛书作者均是当今军史、战史、军事文学及军事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文学大家,参与创作及编辑。该套丛书通过不同渠道征集了反映中国抗战的万余幅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那场铭刻于史的战争,直观、真实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本套丛书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并且得到了台湾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及国民党党史馆等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这套丛书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正面战场
涵盖了长城抗战影像全纪录、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像全纪录、淞沪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太原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南京保卫战影像全纪录、徐州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武汉大会战影像全纪录、长沙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桂南会战影像全纪录、枣宜会战影像全纪录、中原抗战影像全纪录、中条山会战影像全纪录、滇缅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滇西反攻战影像全纪录、缅北反攻战影像全纪录、浙赣会战影像全纪录、常德保卫战影像全纪录、衡阳保卫战影像全纪录、桂柳会战影像全纪录、湘西会战影像全纪录、上高会战影像全纪录、南昌会战影像全纪录、随枣会战影像全纪录、美国援华空军抗日影像全纪录、东北义勇军抗日影像全纪录、绥远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空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苏军出兵东北抗日影像全纪录、侵华日军投降影像全纪录、审判日本战犯影像全纪录,计31册。
第二部分:敌后战场
涵盖了平型关抗战影像全纪录、百团大战影像全纪录、东北抗联抗日影像全纪录、八路军抗战影像全纪录、新四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计5册。
全书共36册,单册15-20万字左右,每册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 此套丛书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丛书,以报告文学形式全景式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图书尚属首次。这是一项具有传承和警示意义的浩大工程。它将昭示后人:中华民族是不能分裂的,中华民族是有能力抵御任何外来侵略的,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比什么都重要!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