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们立刻将刀剑架在了寒香见的颈旁。
其实香见的眼睛很美,似一眸春水,照得人生出碧凉寒意。而那寒意深处,尽是凛凛杀机。
皇帝的嘴唇微微泛白,面孔却是少年人才有的桃花泛水时的桃红艳灼,他极和蔼地道:“寒氏不懂御前规矩,你们仔细伤着她。”
话音未落,如懿已然觉得太过露骨,却又不便劝什么,只向凌云彻道:“把刀剑利器收起,免得误伤他人。”凌云彻领着侍卫们答应着退到一旁。
太后笑意淡淡,仿佛是看着一场闹剧,慵懒道:“寒氏,你可不是真的想要行刺皇帝吧?你还真以为御前能任你为所欲为?”
嬿婉满脸鄙夷之色:“她既是未亡人,还真是想以死相殉,跟着那未婚夫婿去了。”她转了隐隐笑意,软语道:“皇上,此等逆贼,不必姑息。”
湄若却是叹息:“倒是个烈性的美人。”
皇帝不为所动,只是望着香见温煦如春风:“女儿家何必动兵刃,仔细伤着自己。”
香见见皇帝如此殷切,愈加不豫,冷冷道:“你!就是你害死了寒企!”
皇帝原本善于辞令,可眼见香见动怒,亦是皓月清辉、花树凝雪之貌,口中讷讷,一时不能应对。
“愚蠢!”如懿的声音似晴空春雷,骤然划过私语窃窃的殿中,她双眸微垂,覆落如乌云般的荫翳,语气凌厉,脸上神情却如常清淡,“寒企意外身死,的确可惜。但你意图行刺,岂非挑起大清与寒部的不和,再生嫌隙。”
香见悲愤不已,双眸血红,指着皇帝道:“可他害死了我心爱之人,累我离乡背井离开阿爹和族人,我怎能不恨!”
“本宫听你念及族人,以为你总算深明大义。而你入宫,也是寒部有和睦之意。结为姻亲,便等于有了盟约。寒企之死,若使你伤害自己,埋下仇恨,你便罔顾了你父亲与族人的心意,成为不智不孝之人。”
香见满脸涨得血红,死死盯着如懿。如懿也不惧,只将纤纤十指垂落于十二朵西番莲沉香紫广袖之外,似霞光萦旋,自云端拂过。
半晌,香见似觉对不上如懿的气定神闲,气息稍馁,怔怔垂下泪来,凄然道:“寒企是我心爱的男子,他勇猛,他有智谋,他本该是草原上的骏马,天空翱翔的雄鹰,却因为我而丧命,我怎能不痛心,不痛恨!”她想起爱郎离世,从此生死永隔,不觉颓然坐倒于地,痛哭失声。
如懿望向太后,见她颇为慨然,心下自是怜惜。太后温然轻语:“寒香见,哀家明白你的伤心,但人已去了,你若再行不智之举,只会害了更多活着的人。”
皇帝深深颔首,容色清明:“皇额娘所言极是,皇后的话也是朕的心声。”他的目光如柔软的春绸,紧紧包裹着凄苦无依的香见,“你放心。朕会设伊犁将军统辖边地各部,再设参赞大臣管理寒部,一定会让你们重归富庶安定的日子。”他见香见只是落泪不语,沉浸在巨大的哀恸之中,浑然未将他的话放在心上,也不觉有些尴尬。
太后见此情形,便好言解围道:“香见公主一路风尘辛苦,又兼饱受惊吓。哀家让人替你在京中安排一个宅子住下。过些时日,皇帝会给你一个外命妇的名位,让你以尊荣之身回到寒部……”
太后话音未落,皇帝急急打断,心急火燎道:“皇额娘思虑极是,儿子也是如此认为。”他唤道,“皇额娘,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寒香见即刻入宫。”他寻思片刻,似下了极大的决心,深吸一口气:“毓瑚,你带寒香见入承乾宫沐浴更衣.暂住歇息。”
如懿听得太后之意,大约是想给香见一个固山格格或多罗格格的名位,或是给个诰封,加以厚待安抚之后再送回本部,如此两下安然,也有些神意松弛。岂料皇帝之语突兀而起,惊得四座震动,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绿筠惊得失色,又不敢看皇帝,只得低着头绞着绢子,压抑喉头即将涌出的咳嗽。恪贵人求助似的望着如懿。娥婉又惊又怒,只不敢露了神色,少不得死死按捺住。太后想要说什么,嘴唇微张,但还是忍住了,默默数着念珠不语。而其余嫔妃,无不色变,默叹。
绿筠为贵妃,居嫔妃之首,资历又深,见众人如此,少不得赔笑起身道:“皇上……”她尚未来得及开口,皇帝已冷然目视她:“纯贵妃,你想说什么?”她所有蓄积的气势在与皇帝目光相对时溃然而退。
皇帝扫过她的目光空洞而冷漠:“纯贵妃,从前许多事朕不与你计较,你要更懂得安分才是。”
绿筠莫名其妙,只能忍耐着退回位次。
嬿婉忍着眼底的酸涩与嫉妒,小心翼翼道:“皇上,承乾宫意为顺承乾坤,乃是非宠妃不得住的地方。自您登基,承乾官一直空置,无人住过。”
皇帝看也不看嬿婉:“那你觉得寒氏住哪里合适?要不要朕让你来做主?”
嬿婉好容易才从答应复到嫔位,哪里敢多说这些,自寻晦气,连忙转了笑容道:“臣妾只是想,或许有更合适的殿宇。自然,一切都是皇上说了算。”(P2-4)
第一次知道她的平生,唯觉悲凉。
据说她断发绝情,是在杭州。
这是个温情脉脉的城市,我在这里一居近十年,甚少听说过有什么凄厉故事,惨烈传闻。它是人间俗世、烟火之地,也是天堂美景、惬乐之所。
人在忙碌里久了,到了杭卅I会心定,气闲,慢慢悠悠。所有的爱情故事到了这里,都会自带一种烟雨温润的好处。譬如,万松书院同窗共读,断桥重逢夫妻执手,陌上花开缓缓归来。
怎会到了她,就是夫妻离心,此生再无相见。
她,唯有一个姓氏,乌拉那拉。
没有名字,哪怕身为一个皇后,在史书上留下颇为引人猜测的平生,也无人记下她的名字。我相信,她活着的那些岁月里,在没有出阁的青梅时光,或者与爱人并头私语之时,没人会用那样冷冰冰的姓氏称呼她。
她一定有个名字吧。
不知是什么,我只好冒昧为她定了一个,如懿。
来由你们都知道,《后汉书》里说“林虑懿德,非礼不处”。懿,意为美好安静。
百年之后,有一个名震大清的女子出现,生下皇子,封号为懿,为贵妃,再为圣母皇太后,就是后来的慈禧。那是另一个那拉氏,叶赫那拉。
自然,她和我们的主人公毫无干系。不过闲笔一句。
乌拉那拉氏,如懿。
是我第二本书《如懿传》的主人公。
似乎,很少有人写过她。也对,怎么看,她都是一个失败的女子。为嫔妃时长久无子,少有记载。同期的慧贤皇贵妃高氏因有父亲高斌,因有求“贤”字为谥号,多少有些笔墨可寻。为皇后,她又很不如以节俭贤德闻名的孝贤皇后。连他的夫君,也有实实在在的记录,“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
这样的比较,来自枕畔相守之人,想来也是心酸。
继位皇后,终于生子,有女,却是幼子与女儿都早早天折。一个皇十二子养大,二十岁余,也寂寞病故。
人到中年,夫君是生性风流的天子,一生有太多艳闻。除开那些艳闻,他的后宫人数之庞大,在清代历史上也是算得上的。一直到成了太上皇,仍有少艾娇女陪伴在侧。
而她呢?在那一回南巡到了杭州时,与他决裂,承受他的怒火幽闭深宫,直到病死,二人再无相见。苟活的最后时光,她的日子过得不如小小贵人。身死之后,她也失去了皇后的待遇,她那位夫君的所作所为,算得上是薄待。
没有人说过,她断发的真正原因。哪怕众说纷纭,揣测无定,史书上也没有任何记载,是什么事导致她潦倒的收梢。连她的夫君,那位天子,也是含糊其辞,说当年并非色升爱选,今日也非色衰爱弛,而是她形迹疯迷,尤乖正理。
真奇怪,一个皇后,前一日还好好地受了赏赐,说疯迷就疯迷了。
当然,历史上这样的谜团太多。后宫的故事尤其波诡云谲,谁猜得透内里,不过是敷衍胡猜,我也是如此而已。
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才开头,大家就已知道是悲剧的收梢。也有人说,甄嬛是胜利者的故事,为何要写如懿这样失败者的故事。
嗯,如懿的确是宫廷皇权下的失败者,而甄嫘也是。一个得到了权位,失去了挚爱密友失去了本心原性的女子,怎可算是胜利者?她的余生,也不过是在那个黄金铸就的金笼子里,戴着金玉枷锁,凭回忆过活,孤苦一世。
如懿呢?这一辈子,少年为亲王侧福晋,成年为嫔妃,中年为皇后。守着深宫半生呵,在规矩与礼仪的约束下活着,唯有断发那一刻,是真正听从了自己的心意,痛痛快快剪了一剪子吧!
断发,是断情。断了一生痴爱,自己选择放手。
那时的男人,尤其是皇帝,大约没见过这样的女人吧?算是大逆不道,所以代价尤为凄烈。
凄烈到我们选女演员出演的时候,的确会有人说,啊,是悲剧,我不演!
幸好,最后的她,是认同女人可以悲剧的,认同当情意断绝时女人可以提出先走的。自始至终,她没有和我提过一个字说,把结局改一改吧,改成死的是别人,她依旧活着,依旧得到皇帝永远不变的爱。改成她与他从来没有纷争过,或者,她得到了更多男人的爱情。
是。失败的女人,会让人难以接受一些。如懿也没有别的爱人,一生一世,她只爱着那个年轻时与她“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的翩翩男子。
她爱着的,是理想中的自己与对方。
偏偏那是禁锢的宫廷,容不下太美好的理想。最终,两个人都变了。
就像蛛儿说的,不识张郎是张郎。
更悲剧的是,她在被自己的夫君厌弃、薄待,死后失去一切皇后和妻子的待遇后,是都不能说,也没有人听。
坚冷的男权之下,抛弃妻子有七出之条。那么对男子呢,一个女人如果想离开,没有礼法支持,还会受尽冷眼与唾弃吧。
如懿,只是那个想先离开的人,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要离开,也没有人在意她被那样对待。没有发声的渠道,更没有发声的权利,她就那样死去。只留下一个“形迹疯迷”的说法而已。
很多人怒其不争,为什么不忍耐着过下去呢?忍耐着,夫妻再离心,到底还是皇后啊,来日说不定还成了皇太后呢。日子总能过下去的,不然,也得顾着孩子吧。他是皇帝啊,离了她难道还想再嫁?嫁得到更好的吗?
嗯,古今或许还是有点相通的吧?
女人要离开,总有人劝,将就着把日子过下去吧,谁家不这样呢?偏你不能忍?啊!为了孩子么,总要过下去的。离了这个男人,还能找到更好的?
有时候离开,只是无法忍耐,宁愿一个人寂寞又清静吧。
如懿,真是太有反骨。这样的人,算是不识时务不忍大局,多半是悲剧收场。
我笔下如懿的一生,当然是敷演的。
整个清官史上,有三位乌拉那拉氏的皇后。太祖努尔哈赤的孝烈武皇后,阿巴亥。(好奇怪,她居然留下了名字。)世宗雍正的孝敬宪皇后。还有高宗乾隆的皇后,如懿。
自此之后,再无乌拉那拉氏的皇后,也少乌拉那拉氏的嫔妃。
整个清宫史上,也有比她更惨的女子。世祖顺治的第一任博尔济吉特氏皇后,被废,降为静妃,养在宫中。不过孝庄太后是她的亲姑母,继任的皇后是她的亲眷,同为博尔济吉特女子,想来日子不会太难过。还有德宗光绪的珍妃,他他拉氏,据说被慈禧派人扔进井里惨死,可她到底得到了光绪唯一的经久未改的爱情。
所以,最没落不过如懿。
我坚持,坚持如懿的悲剧,她的在世人眼中全盘失败的结局。
哪怕很多人会不接受,这没有什么成功可学,我只是想,哪怕一个失败的女人,也有被文字写下的可能。
西湖水悠悠,潋滟千年。那是一个有太多传奇的湖。有苏小小的清冷幽艳,魂魄含香;有苏东坡的风流洒脱,诗情豪意;更有断桥相逢、雷峰塔倒的许仙与白娘子;长桥问心、化蝶成双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那一夜西湖水清寒彻骨,谁还记得她与曾经的爱人争执决裂到不可挽回,那断发的决绝,再不相见的悲楚,在历史茫茫浩浩的尘烟里,再寻不见。
这偌大的紫禁城,金瓦红墙围起了四方的天。
流潋紫著的《后宫如懿传(大结局甄嬛传续篇)》讲述了琅嬅、晞月、玉妍、海兰、绿筠、婉茵、蕊姬、意欢、嬿婉、香见……如流水般的女人,一生好的年岁,便在这长街上迂回,谁理会她们各自心事凋落。
有个乌拉那拉氏的女子,一路颠沛走来,得到后位,得到荣光,以为年少渴盼的真心相许,已然得到,却是镜花水月,明明成空,却懵然不知。
那帝王家专属的明艳色泽刺痛了双眼,才知绫罗衣衫是勇气,贴肤予以温度,撑住她灰败的内心,予以表面的光鲜,日复一日,行走下去。
她的爱,她曾经一往情深执念不肯放低的爱,都给了谁呢?
是那个眉目清澈的少年,永远在她的记忆深处,轻轻唤她一声,青樱。
那是一生里好的年岁,丢不开,舍不得,忘不掉,却再也回不去了。
如懿,如懿,来生,你可愿得一世平凡夫妻。
《如懿传》原著作者流潋紫潜心五年又一力作,故事承接上本故事更加曲折惊心。
《后宫如懿传(大结局甄嬛传续篇)》讲述了乾隆与他少年相知的侧福晋如懿在宫廷里演绎了一段从恩爱相知到迷失破灭的故事。如懿与乾隆皇帝从青梅竹马到帝王夫妻,一路携手共同面对危机四伏的宫廷、共渡难关。书中还有大量如懿、乾隆、甄嬛(太后)较量的精彩故事。
全新修订,加入更多精巧布局,如懿弘历青梅竹马爱情番外颠覆番外神秘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