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然生命健康养生--老年生存教育选本/老年生命教育系列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王伯军选编的这本《自然生命健康养生--老年生存教育选本》是老年生命教育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四篇,内容包括合理饮食——“吃”须有“规律”、科学运动——“动”要讲“适度”、正常睡眠——食补不如睡补、老病相连——在带病中延年。语言通俗,内容科学实用,主要适合老年人阅读。

内容推荐

三重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自然生命的核心是健康养生,为此,要合理饮食、科学运动、正常睡眠等;社会生命的核心是幸福养心,为此,要处理好理财、养老、居住、婚姻、家庭、亲情、朋友、学习、旅游等问题;精神生命的核心是超越当下,为此,要学习最后一堂生命课——生死学,要了解古今中外的生死观,要关注临终过程与临终关怀,最后,“我的死亡我做主”。王伯军选编的这本《自然生命健康养生--老年生存教育选本》从自然生命角度为我们讲述健康养生知识。

目录

第一篇 合理饮食——“吃”须有“规律”

 1.健康饮食20个金标准

 2.喝一月白开水的神奇变化

 3.吃不够主食很伤身

 4.老人克服五关吃得好

 5.老人吃饭7准则

 6.爱吃什么吃什么

第二篇 科学运动——“动”要讲“适度”

 1.身体天生爱运动

 2.健走,长寿的天然良药

 3.老人如何健身

 4.迈开舞步晚年幸福

 5.老年人运动不当也伤身

 6.不要运动要劳动

第三篇 正常睡眠——食补不如睡补

 1.管好睡眠是件大事

 2.10招让你睡得香

 3.午睡,二三十分钟最佳

 4.人越老,觉越浅

 5.老人的觉,一分都不能少

 6.随遇而安睡得香

第四篇 老病相连——在带病中延年

 1.中国人全球最怕老,“怕老”影响全身健康

 2.别把衰老当病治

 3.晚年有追求更长寿

 4.服老是一种智慧

 5.“有时不治疗”是最好的治疗

 6.处病哲学

试读章节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或报纸上看到专家们指点百姓,某某东西富含某种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要多吃。某种食品是长寿食品,吃了延年益寿。有些地区为了推销某种土特产,也煞有介事地请专家鉴定,富含什么微量元素,吃了能长寿。

对吗?当然是不对的。

我们都知道,没有长生不老的仙丹。这句话大家都认为没错,可是一旦有专家告诉吃什么有利健康,我们又都深信不疑。

为什么会这样?

这说明骨子里我们都相信仙丹的存在,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找到。我们寄希望于科学的进步能够找到它。于是乎维生素片、阿拉斯加深海鱼油、贝加尔湖灵芝孢子粉等等便大行其道了。

食色性也。想吃是人最原始的本能。所以,自古以来,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把长寿的希望寄托在吃上,希望有一种食物,或者经过高人研制的仙丹,一吃便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秦始皇希望能找到一种长生不老之药,从而能使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一统江山能够千秋万代。于是就有人投其所好,说是东海蓬莱有仙人,服用仙药长生不老(不幸的是今天换成了深海鱼油)。秦始皇上当受骗,拨巨款派侯生、卢生、徐福等人,或于咸阳组建长生不老研究所,研制金丹;或率领庞大舰队,三千童男童女赴东海寻访仙人。结果是什么毫无悬念:侯生、卢生等人骗得巨款,然后逃之天天。

不要笑话秦始皇愚昧,其后的历代君王一面笑话秦始皇被人坑骗,一面继续投入重金,炼丹觅药;后世的百姓一面嘲笑秦始皇愚昧,一面仍然对吃某种东西就能长寿深信不疑。不是吗?我们不是这样吗?早年喝红茶菌,举国上下人人一个茶杯,视若珍宝。后来喝蜂王浆,吃洋参片。再后来喝牛奶,有人天天拉稀,坚持不懈。再后来吃蚂蚁,直到有人中毒身亡。再后来补钙,再后来吃排毒餐,再后来各种进口的“什么片”“什么胶囊”,再后来30种蔬菜,再后来怎么喝水,再后来各种专家学者、名医太医的养身秘方。

专家告诉你,吃西红柿对男人的前列腺有好处,我们深信不疑。有什么好处?是不吃就会得前列腺病,还是得了前列腺病吃了就能好?都不能!那好处在哪里?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经过了多少例的实验?没有!

专家告诉你,吃芹菜能够降血压,我们又深信不疑。是不是得了高血压不用吃降压药,天天吃芹菜就行?不行!不吃芹菜就会得高血压?也不是!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经过了多少例的实验?没有!

专家告诉你,吃梨润肺。那是不是不吃梨,肺就不润,就要得病?得了肺病,吃梨病就能好?都不是!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经过了多少例的实验?没有!  我们经常被这些毫无科学根据的所谓“科学的指导”所蒙骗。很多百岁寿星从来没有吃过西红柿,他们的前列腺并没有出毛病。很多百岁寿星从来没有吃过梨,他们的肺似乎不需要润,也没有出毛病。我们一点也不比两千年前的秦始皇聪明。两千年了,我们对长寿的认识一点也没有进步。

如果吃什么能长寿,如果吃什么太医的方子能长寿,那不会等到今天。两千年,无数太医、无数金钱、无数君王的人体试验,早就应该有结果了,早就应该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经验了。那都是当朝当代顶级的医生、顶级的科学家,用的是120%的功力。如果有什么灵丹妙药、长寿食品,有什么合理的配伍、高明的方子,两千年早就有了结果了,早就在历代君王、嫔妃身上灵验了。

所以,没有一种东西吃了就能长寿,没有所谓的长寿食品。如果按照这样的思维在百岁寿星的食谱中去找长寿的秘诀,那将是越找越糊涂。即使得出了所谓的结论,必然也是自相矛盾,谬误百出。

P25-27

序言

如何看待生命?关键是要从三维视角,即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思考生命,加强生命教育,以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尊严。

一、三重生命

哲学家李德顺提出,人有三重生命,即肉体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作为大自然的一种生灵,人从生到死,饮食生息,和动物也差不太多,这种有形的生命便是人的肉体生命。社会生命是指人的社会存在;每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都扮演着各种角色,承担着各种权利和责任;每担当一个角色,就有一重社会生命。人的精神生命,就是人的思想和精神的存在。李德顺强调,用养生之术和体育锻炼来加强自己的人,是在珍惜和强化自己的肉体生命;追求成就和奋斗,用业绩塑造自己形象的人,是在珍惜和强化自己的社会生命;献身于真善美的思想和品德的人,是在珍惜和强化自己的精神生命。

教育家朱永新指出,肉身的诞生,是生命的自然事实;交往关系的存在,是生命的社会事实;自我意识的觉醒,是生命的精神事实。这三个事实,构成了理解生命的三个基本向度,即把生命理解为具有三重意义上的生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自然生命是指个体的物质存在,如身体、组织、器官等身心系统。社会生命是指个体与人、自然、社会形成的交互关系。精神生命是指个体的情感、观点、思想、信仰等价值体系。人的三重生命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辩证统一。自然生命是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得以存在的前提;离开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就不可能存在;自然生命的长度,有效地保障并促进着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继续发展。社会生命也制约着自然生命的丰富和精神生命的提升;每一个自然生命都会被时空所局限,此时社会生命的宽度,影响着人们对自然生命的认知和把握,并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精神生命的境界。精神生命则能最大限度地突破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的局限,绽放人这一特殊生命体的存在价值;精神生命的高度,是对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的最终升华与定格。朱永新强调,要拓展生命的长、宽、高,即自然生命的长度、社会生命的宽度和精神生命的高度;只有集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才能够形成一个立体的人;这样的生命体,也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作家麦家说过,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文学家刘再复强调,如果只有知识和技能,那么人还是平面的,只有长度和宽度;人类知识愈来愈多,宽度和长度增长了,但是缺少一个东西,即缺少第三维度,这第三维度就是人文维度;只有具备了第三维度,人才有深度,生命才是立体的。生命质量就是要求人具有内在深度,具有完整的立体的生命。

我的观点是,生命有三重(三维),即自然生命(肉体生命)、社会生命(伦理生命)和精神生命(人文生命)。大体来说,自然科学的研究对应于自然生命(肉体生命),社会科学的研究对应于社会生命(伦理生命),人文学科的研究对应于精神生命(人文生命)。所以,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或是人文学科,其研究如果脱离了生命,那是没有生命力的。就老年生命教育而言,对应于自然生命(肉体生命),重点是以健康为核心的老年生存教育,以延伸生命的长度;对应于社会生命(伦理生命),重点是以幸福为核心的老年生活教育,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对应于精神生命(人文生命),重点是以超越为核心的老年生死教育,以提升生命的高度。

二、自然生命

从自然生命(肉体生命)的视角看,如何延伸生命的长度,关键是要加强生存教育,实现健康养生的目标。

……

综上所述,我们既要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还要死得快。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创建人之一、尊严死提倡者罗点点认为,“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这12个字,是关于生命质量的精辟总结。据说,这个有关生命质量的精彩提法,最早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牛建昭教授介绍的,它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担任教授的一位智者。不难理解,其中的“生得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优生”,不但五官端正,更重要的是没有疾病,尤其是没有遗传病。“活得长”当然就是能长寿。“病得晚”是说要健康,不能保证不生病可要让疾病晚点来。至于“死得快”,“虽然听上去有悖国人观念,但仔细想想,既然死亡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一定要死,那当然死得快比死得慢好,既减少痛苦,又不拖累家人朋友。一个人的生命能有这样的质量岂不是太精彩了?当然,死是一件郑重严肃的事,而‘生前预嘱’正是帮助我们认真安排死亡,争取‘死得快’的最好办法。”我非常欣赏罗点点的这段话:“文明发展不仅延长人的寿命,更使人日益关心生命质量包括死亡质量。虽然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天大的问题,可这言简意赅的12字诀‘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却一语道破了全部玄机。”

王伯军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

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

2017年6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