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神话选(中华元素少儿国学专辑)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21世纪的今天,科技高度发达,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孩子在享受充分的物质供应的同时,有时也失去了听神话的环境和接受神话的心态。今天,我们需要神话。让我们一起在侯仰军、韩露、景蕾编著的《中国神话选(中华元素少儿国学专辑)》里来体会民间文学吧。

内容推荐

有关中国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可以在《尚书》、《左传》、《国语》、《山海经》、《淮南子》、《史记》、《水经注》等古老典籍中发现,从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是人类真实历史的折射,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古人对自然、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愿望。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狩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神话中的英雄也以刀斧、弓箭为武器。从神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先民生活的场景和轨迹。从三皇神话,很清晰地看到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如燧人氏与火的使用、有巢氏与人类建筑、神农氏与农耕社会。

侯仰军、韩露、景蕾编著的《中国神话选(中华元素少儿国学专辑)》挑选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数十篇神话,作为送给少年朋友们的礼物,希望他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目录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抟土造人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兄妹滚磨成亲

夸父追日

女娲定寿限

燧人取火

神农氏尝百草

面粉变成雪

吴刚与月中桂树

蚕姑娘的来历

神农氏制耒耜教稼穑

架木筑巢

仓颉造字

精卫填海

刑天舞干戚

嫘祖始蚕

英招

千手千眼观世音

黄帝发明指南车

祝融

为什么只有人会讲话

太阳和月亮

日月成婚

闪电是怎样来的

水、风、火

稻谷和狗

野草与黄牛

龙王开河

马齿苋为什么晒不死

十二地支畜兽属相的来历

大禹治水劈龙门

月亮圆缺的来由

正月十五挂灯笼的传说

太阳、月亮和公鸡

太阳山

洛书鱼献

尧帝出世

鹿仙女

试读章节

女娲抟土造人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他的精气凝结成了鱼虫鸟兽,但那时并没有人的存在。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怎么来的呢?人的出现和一位女神仙有关。

有一位叫女娲的神仙下到地界,地界茂密的植被让女娲感到新奇和欢喜,但是在森林中游玩的时间久了,女娲就感觉有点儿冷清了。她想:这么多的植物还是显得冷清,怎么才能给大地增添一点儿活泼的生机呢?

女娲心里存了这个想法,不过一时没有什么好主意。之后有一天,女娲到一座大山脚下的水泽旁玩耍。因为刚下过大雨,地上湿滑,女娲一不小心脚底打滑,跌进水泽旁的稀泥里。女娲无意间摸到水泽的湿泥,一时兴起,就坐在泥里捏起泥巴来。她先照着自己的样子,捏出了一个泥娃娃。捏好后,看来看去,很是高兴,就想:就她一个也挺孤单的,要不再给她捏个伴吧。于是女娲又边想边捏,捏出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泥娃娃。再给泥娃娃点七窍,注入灵魂,最后她把两个泥娃娃放到一起,轻轻用嘴吹了一口气,两个泥娃娃竟然活了。两个泥娃娃对着女娲嘻嘻一笑,女娲想了想,对着泥娃娃温柔地说:“给你们取个名字,就叫‘人’吧,以后相亲相爱地好好生活繁衍吧。”泥娃娃围着女娲蹦蹦跳跳地转了几个圈,然后手拉着手,高高兴兴地跑到森林中去了。看着蹦蹦跳跳跑远的泥娃娃,女娲突然就有了主意:“要是捏出一群人来,那大地上就不会这么冷清,一定很热闹很有生机了。”想到这里,她便高兴地开始捏起泥人来。

女娲专心捏泥人的时候,巡天的神仙碰巧路过看见了,急忙赶回天宫向玉帝报告。玉帝听了巡天神仙的报告,有些奇怪:女娲平白去造人是想做什么?难道是蓄谋造反,夺我的帝位?这么一想可糟了,玉帝不由得大动肝火,当即招来雷公电母,命令道:“女娲自作主张在地界造人,你等速速前去,雷劈雨淋,把泥人全数毁灭!”雷公电母领了玉皇大帝的命令,即刻出了天宫,直奔女娲所在的地方。

玉帝雷霆震怒,要毁了泥人,女娲可一点儿也不知道。她蹲在水泽旁勤奋地捏泥人呢,忽听天空雷声滚滚,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女娲疑惑地抬头望去,只见雷公电母正在天空呼风唤雨。女娲并未多想,一心尽快地捏泥人,想尽早一扫地界的冷清,期待勃勃生机充盈地界,因此又继续专注埋头捏泥人。雷公电母可气坏了,见女娲竟敢不理不睬,完全无视他们,被激怒的雷公电母呼来滚雷闪电,大雨瓢泼如注,恨不能将整个海洋里的水凭空泼下来。

雷公电母用瓢泼雨水冲淋女娲的泥娃娃,泥娃娃怎禁得起这狂风暴雨的侵蚀,一个个先后化成了泥水。女娲见泥娃娃化成了泥水,着急了,连忙脱下自己的绸袍,把尚未化成泥水的泥娃娃全部包进自己的绸袍里,拎在手上,迅速朝附近的一个山洞跑去。女娲跑进山洞,解开绸袍一看,糟了,有的缺了胳膊,有的少了腿,还有好多歪七扭八变了形。

女娲眼见自己精心捏好的泥娃娃变得残缺不全,心里很难过。她稳定心神,开始动手细致用心地给受伤的泥娃娃修补,接手臂,安腿脚,修啊补啊。可是泥娃娃太多了,雷公电母在山洞外呼啸发威,随时都会招来山洪>中进山洞。情急之下,女娲将泥娃娃一层一层垒起来,按顺序传给泥娃娃“七窍三魂七十二糊涂”。女娲先给泥娃娃传“七窍”,泥娃娃的眼、耳、口、鼻便开通了,有了呼吸。接着,又给泥娃娃传“三魂”,第一魂是“觉魂”,泥娃娃有了“觉魂”,便有了感觉,知道了冷、热、辛、辣、苦、酸;第二魂是“生魂”,泥娃娃有了“生魂”,便可以自己跑动起来,知道为存活去找食物了;第三魂是“灵魂”,泥娃娃有了“灵魂”,就知道珍惜生命,努力上进了。传完“三魂”,女娲接着传“七十二糊涂”的时候,那些有了灵魂的泥娃娃早已经跑了,只剩下很少一些泥人,这些剩下的泥人就成了傻、痴、呆、憨等等七十二糊涂的真传弟子了,于是地界上就有了傻人、痴人、愚人、残疾人……

还有啊,女娲刚开始好端端地坐在那里捏泥娃娃,捏的时候,总是成双成对的,是为了让泥娃娃变成人后结为夫妻能互相陪伴,繁衍生息。不曾想,被雷公电母这一搅和,有些化了,还有些在被全部揽进绸袍里时搞乱了。唉,所以直到现在,人到一定年龄后,还是需要寻找和自己配对的另一个,凑成一对然后生活在一起。有的人找对了,就很幸福,有的人找错了,不是闹离婚,就是勉强凑合着,这便闹出许多痛苦烦恼的事来。

……

P5-8

序言

小时候,家里没有电,更没有电视可看。夏天晚饭后,小伙伴们常常坐在院子里的小凳子上,望着满天星斗,听老人们讲故事。有三国、水浒、明清侠义小说、趣闻逸事,但更多的是神话故事。多少年后,每当月明星稀的晚上,面对一轮圆月,就会想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美好的感觉随即涌上心头。可以说,神话故事伴我们度过了童年、少年时期的漫漫长夜,启发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勤劳、勇敢、善良、聪明、富有正义感的故事人物潜移默化中教给我们美的感悟、做人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有关中国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可以在《尚书》《左传》《国语》《山海经》《淮南子》《史记》《水经注》等古老典籍中发现。从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是人类真实历史的折射,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古人对自然、对社会现象的认知。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狩猎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神话中的英雄也以刀斧、弓箭为武器。从神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先民的生活场景和生活轨迹。举例来说,三皇神话中,我们看到了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如燧人氏与火、有巢氏与人类建筑、神农氏与农耕社会。

中国的神话故事大约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古神话,是夏朝以前的神话;第二个阶段是夏朝至两汉时期的神话;第三个阶段是东晋至明清时期的神话。在文字记载中,第一和第二阶段的神话比较粗略、比较简单,常常是寥寥数语。到第三个阶段,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问世,神话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才逐渐丰满起来,而《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篇幅巨大、幻想奇特的神话的问世,足以激起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21世纪的今天,科技高度发达,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孩子在享受充分的物质供应的同时,有时也失去了听神话的环境和接受神话的心态。

假若美丽的月亮在大脑中只是一个无声无息、寂寞荒凉的星球,现在的孩子会比过去更幸福吗?

我们需要神话!

侯仰军

2017年2月4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