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都义侠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门岿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 密旨宣召

宫廷侍卫秦长卿从察罕脑儿行宫骑马出来,在驿路上没有跑多远,刚过牛群头驿站就遇上一场暴风雨。狂风怒吼,乌云翻滚,驿路两边的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倾盆大雨直下了有一个时辰,然而却还没有消歇的意思。秦长卿一路放开缰绳,一面咒骂着鬼天气,一面不断打马急奔。狂风暴雨击打着他的斗笠,撕扯着他的蓑衣,雨水冲击着他的面颊,从能钻进去的所有隙缝流到他的前胸后背,使他的肌肤一阵阵冷得打颤。尽管驿路有避雨的房舍客栈,他却不敢停留。独石驿站的人看见他从门前奔驰而过,都指点着他说,这么大的雨,这个人也不知道避一避,是不是缺心眼儿啊。驿站的人哪里知道秦长卿怀揣急旨限时送到,他哪里敢耽搁一分一秒啊。幸好,奔过赤城站风雨逐渐消停,他在雕窠站换了匹马,谢绝了驿站站长的招待,立即迎着和煦的夕阳继续向中都(后来改称大都,即现在的北京)一溜烟似的狂奔而去。

十三世纪中叶,在亚洲东方崛起的蒙古汗国经历了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到第五任大汗忽必烈之时,其国策则向汉法倾斜,接受了许多汉人传统的儒家治世方略。

忽必烈虽然推行汉法,但是其他许多蒙古贵族大臣却不情愿,因为他们放纵惯了,无法无天惯了,到中原来却要受什么礼法限制,他们甚感不自在,对忽必烈行汉法不是阻挠就是破坏。这期间,在公元1262年2月,也就是忽必烈登基为大汗的第三年,山东地方诸侯李璮联合中书平章王文统发动了一场军事叛乱。虽然这场叛乱很快被镇压下去,但是却给蒙古守旧贵族指责忽必烈任用汉人推行汉法提供了口实。这场叛乱也给忽必烈内心留下很深的阴影,尤其中枢机构,他那么信任的平章王文统,职掌实际行政大权,竟然也参与叛乱,事过之后,实在令他心有余悸。

白天忧虑必然导致夜晚多梦。连着好几天忽必烈所做的梦都很恐怖,常常是大喊“救命”,不是自己被吓醒,就是被同床共枕的皇后察必摇醒,醒来往往大汗淋漓,心头扑通扑通跳个不停。有一天忽必烈被察必摇醒后,揉揉眼,擦了擦汗,问:“什么时候了?”察必坐起身,看了看滴漏,说:“大概丑时已过了吧。”忽必烈霍地坐起来就穿衣服,自言自语道:“不睡啦。”察必劝说道:“陛下这些日子太劳累了,天一亮又会有许多事找陛下。还是再歇一会儿吧。”忽必烈跳下地,伸伸胳膊,踢踢腿,对察必说:“要睡,你自己睡吧,朕当这个皇帝可不能总睡觉。不然,脑袋掉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察必说:“不要一朝被蛇咬,天天怕井绳。我看陛下这几天总有些疑神疑鬼的,自己劳累自己。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人也一样,总不能个个都是李璮。”忽必烈站在床前,望着察必,想了想,说:“你说得也有道理。可是我觉得还是要多加防范,决不能再出第二个李璮。”

察必见忽必烈没有再睡的意思,就也下床点亮油灯,招呼侍女侍奉忽必烈梳洗。她一面穿衣,一面不经意地说:“天下很大,人才众多。蒙古人、回回人、汉人都可以用,相互取长补短,正如烧菜,五味调和方成佳肴。”忽必烈眼睛猛地一亮,一把将察必搂在怀里,亲吻着。对于忽必烈突如其来的亲热,察必毫无精神准备,她推开说:“陛下都快五十的人了,还这么说疯狂就疯狂。”忽必烈放开察必,抑止不住自己的兴奋,大声说:“嘿,我的好皇后,你不知道,你的话让朕多高兴。想不到朕想了好久的问题,让你一个烧菜倒给我解决了。”

察必不明白,问:“解决什么了?”忽必烈兴奋地挥舞着他的双手,话语像连珠炮似的说着:“阿合马这小子,朕原以为他不懂汉人的孔孟之学,不懂治国之道,没有什么大用。谁知朕让他清点燕京货库时,他却提出立和籴所,将仓库里的货物买卖,赚了一大笔钱,真的是一把理财好手。朕又叫他领中书左右部,总管财赋,他干得也不错。只不过他太爱专权,想不要中书省过问他的事。中书左丞张文谦就反问朕(他模仿着张文谦的口气)说:‘分制财用,古有是理;中书不预,无这种道理。若中书不问,天子将亲莅之乎?’是呀,中书再不管着点,就得朕亲自去管他了。朕哪管得过来!可是他到底是个人才。王文统去了,可以有阿合马。这是咱自家的心腹,是决不会背叛朕的。”

察必将一件袍子给忽必烈披上,不以为意地说:“瞧陛下高兴的,阿合马不过是我娘家陪嫁过来的一个小厮,洒扫庭除、看家护院是他的本分。他出身西域不花剌那地方的一个商家,做买卖有天生的精明。要论治国安民,恐怕未必是一把好手。陛下怎能太抬举他?”忽必烈来回踱着小步,猛地站住脚,反驳察必说:“不,李璮被除掉前,阿合马就说过汉人诸侯权力太重,早晚要生事端。王文统被诛后,他又说回回人虽会投机钱物,不像汉人秀才竟敢造反。”

P1-3

后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华大地发生了又一场巨大变革——被称为“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了,风行一时的“读书无用论”被否定了,“唯出身论”的枷锁也被打破了,“知识就是力量”又被人们唱响,高考恢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了,下乡的知青继续读书的梦想可以实现了。我这个昔日的“政审不合格”无权进入大学的“高材生”,就在“困难时期”进入中学当了教师,不幸在“文革”中间却因为我教授俄语,在高中时期跟苏联大学生有通信来往,被人检举“里通外国”,是“苏修特务”;还因写长篇小说被人检举说内容是宣扬“人性论”,还是“黄色小说”,就被当做“反革命”,批斗,下放到农村……七十年代末,那时的我,一个两个孩子的父亲,已近不惑之年,背着沉重的政治包袱,却要跟年轻人一起实现我的读书梦。我要乘上最后一班车!

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我凭借自学的扎实功夫和顽强毅力,考进重点大学的研究生!

我知道这个学习机会来得是多么不易,我知道我比我的高中同学,起步入到大学之门晚了几乎二十年,我即使一天当做两天用,那还有十年的差距,所以我必须拼命学,往前赶。还是老天眷顾,阴差阳错我投到了山东大学名师袁世硕门下。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元代文学荒芜的研究领域——散曲研究,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那些元曲家的遭遇,每一个人都令人心酸,时代使然,人不能跟命争,又必须跟命争。我怀着深深的敬畏写出一篇篇一部部关于元曲家的研究文字。同时我对这些元曲家生活的时代背景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这当中我发现有两个人物应该让世人有更多了解。第一个就是大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尽管《元史》有他的传记,但是那是过去时代的文人所写,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怎样评价,理当由当代人来加以评说,没有人写,我来写。于是就有了《帝国之梦——忽必烈全传》一书。书稿完成,出版不易,毕竟我不是史学专家。所以拖了四五年才得以问世,图书市场上的《忽必烈传》也已经出了好几种,正好大家可以比照来读。不过有读者评说拙作的文学性是最强的。

在研读忽必烈的相关材料时,我注意到一个特别人物那就是义士王著。他竟然把忽必烈的宠幸大臣,当朝第一权臣丞相阿合马杀死。这是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元史》不止一处记录了这个事件。可是《元史》却没有给王著立传。有意思的是《元史》却记录了王著临刑说的话“王著为天下除害,今死矣,异日必有为我书其事者”。经查,尔后确有人书写其事,但是都过于简略、干瘪,给人印象不深。古来荆轲、豫让、聂政、专诸者流,千百年来他们的事迹几乎已家喻户晓。但是王著的行为不在他们之下,境界甚或比他们更高,却至今不为人所熟知,当时我就想应该为王著立传。

我长期从事元代文学研究,接触元代史料颇多,看到元人王恽在他的《秋涧集》有一篇《王子明赞》说道“古人称:杀身易,成事难。虽然,事有大小,公私之间,如不有己私,专以公心除天下之害,此其成尤为难能而可重”,我对王著(字子明)其人不由得更从心底生出一种敬重之情。大公无私,舍一身而为天下除害,这是何等高尚之人。这比那些受雇于人,或为私仇,或为报恩而行刺的游侠们的思想境界岂不更高一筹。

尽管国有国法,王著的行为并不是无可非议,但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也不是没有道理。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时候,法也就只能退居二位。阿合马早就被有识之士指为秦时赵高、汉时董卓,这本是一个祸国殃民的权奸、巨贪、禄蠹,是一只恶虎,可是满朝文武却无有人敢触动他,反而一个个被他陷害、啮咬。这时王著挺身而出为天下打虎除害,所以他的行为是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的行为。王著的出现为中国古代游侠列传增添了新的光彩。

在完成《帝国之梦——忽必烈全传》一书后,我就开始尽力搜集有关王著的资料。但是年代久远,只搜寻到一些零星文字,无法写出史传。我想古来荆轲、豫让、聂政等游侠所以大名鼎鼎,广为人知,不就是因为有人将他们的事迹编成故事才得以流传众口吗?所以我何不用文学笔法来写写王著和他的朋友,这就有了小说《大都义侠》的设想。我想我必须完成一部“七实三虚”的历史侠义小说。

但是从设想到动笔断断续续算来已有十几年,到今天才完成,除却关于王著的第一手资料难觅外,还因为没退休前单位工作任务繁重,还有一些研究课题,还要完成一些著述,主编一些丛书、辞书、文集等等,实在腾不出时间来写小说。关于《大都义侠》的写作就只能暂时搁置。退休了应该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了,不料身体透支,精神一放松,疾病立即暴发,先后心脏五次手术,胆摘除,连续两年骨折,连续六年跟阎王爷打交道,最后阎王爷大概看我阳间事情没有干完,这才撒手,放我还家继续干活儿。于是我抓紧把《门岿文集》六卷编撰完成出版,回头才得空来续完《大都义侠》的残稿。在这同时我还要赶紧完成当今第一部散曲研究与创作者《总集》(即《中国当代散曲大典》),为后世描画出比较完整的当今散曲研究和创作的全貌。

人一生,只要想干事,事情总也干不完,尽力而为就是,只要自己觉得无愧于世,尽全力书写了属于你的那个“人”字就好。王著虽然只有短短人生,但是他是无愧于时、无愧于世的一个大写的“人”,因而千秋万代的人们都会记得他。所以我要给他和他的侠义朋友们写出这样一部书。我也是在尽心尽力来做“人”啊。

最后说一句,这是一本小说,小说就有虚构,但是其内容写的又是史实,所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皆不允许胡乱编造。因此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在《元史》或元人文献都有记载可查。这是本小说的一个特点。欢迎读者阅后对此书提出批评。

目录

1. 密旨宣召

2. 蓄意报复

3. 安童礼贤

4. 恶毒心怀

5. 院判巡街

6. 小孟尝君

7. “黑狼”报主

8. 高枫其人

9. 庙中奇遇

10. 京师定情

11. 翠娥被辱

12. 天立发誓

13. 夜袭阿府

14. 商人献宝

15. 张府藏身

16. 结拜金兰

17. 攀登泰山

18. 岱顶恶斗

19. 王著拜师

20. 高枫出家

21. “四虎”寻仇

22. 真金巡边

23. 伯颜被诬

24. 英雄出山

25. 新兵王著

26. 奸人奸计

27. 惺惺相惜

28. 初战告捷

29. 真金回京

30. 忠良遗恨

31. 太行计议

32. 铸锤待用

33. 出使阿府

34. 机会来临

35. 侠义相聚

36. 一锤敲定

37. 举国欢庆

38. 缅怀英烈

后记

内容推荐

门岿著的《大都义侠》讲述:忽必烈成为蒙古大汗后,权臣阿合马深得赏识和庇佑,其子侄、僚属,皆成为其爪牙。他们专权弄政,坑害忠良,贪污国库,卖官鬻爵,横行霸道,无恶不作。黎民百姓恨之入骨,侠义之士立誓为民除害。山东益都人王著仗义疏财,嫉恶如仇,联合被阿合马迫害的高和尚、太山五虎等江湖好汉、市民百姓以及朝中正义人士张易、崔澍、焦而荣等人,严密计划,暗铸铜锤,准备一举锤杀阿合马……

编辑推荐

门岿著的《大都义侠》以历史史实为背景,讲诉了忽必烈时期,一个名叫王著的义士,大公无私,舍一身而为天下除害,智取奸臣阿合马的故事。该书三分虚构,七分写实,作者长年研究元代的历史文化,开展合理的想象,不仅为读者讲诉了一个不太为人知道的历史侠义故事,也向读者展现当时的社会人土风情,文化风貌,兼具故事性和知识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