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既是抢救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又是在现代化背景下,以“经典”为视角系统总结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推进文化多样性建设,让少数民族传统的经典故事走向更为广大的民间,从深度和广度上影响更多的读者,在传承和保护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方面做出特殊的贡献。
这本由林继富编写的《藏族民间故事》是其中一册。
| 书名 | 藏族民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 |
| 分类 |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四川民族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既是抢救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又是在现代化背景下,以“经典”为视角系统总结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推进文化多样性建设,让少数民族传统的经典故事走向更为广大的民间,从深度和广度上影响更多的读者,在传承和保护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方面做出特殊的贡献。 这本由林继富编写的《藏族民间故事》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这本由林继富编写的《藏族民间故事》收录了:《聪明的小白兔》、《成有和成没的故事》、《两个朋友》、《猎人和国王》、《神木碗》、《懒汉的奇遇》、《猫喇嘛讲经》、《阿叩登巴的故事》、《嘎吾鲁古塔尔》、《背水妈妈》、《绿松耳石羚羊角》、《三件宝》、《人和猫、狗的故事》、《智慧的青蛙》、《兔子逃“喳儿”》等故事。 目录 天、地、人的起源 星星的由来 人类三始祖 洪水潮天 青稞种子的来历 哈拉射日 人身上为什么没有毛 雄狮大王格萨尔 格萨尔王与北方七兄弟星 阿尼·格萨 文成公主的故事 金城公主 大昭寺的传说 头上有角的国王 阿尼玛卿雪山的传说 嘉陵湖和鄂陵湖的传说 羊卓雍湖 九龙山 石狮眼里掉血泪 文顿巴和美梅错 马夫次旦 国王岭色曲结和妃子梅朵玲孜 泽林·尼玛贡觉 布芝姑娘 公主的珍珠鞋 措珠丹琼 橘子姑娘 铁匠米垂托牙 才旺绕丹和次仁杰姆 钻石仙女 宇白扎西和夏嘎曲宗 鸟姑娘 海螺 海王公主卓玛 梅朵洼热 男孩和三件宝贝 矮人和矮马 山神的马夫和牧羊姑娘 吹笛人和龙女 幸运的顿珠 鹿女 诺桑王子的故乡 癞疙宝讨媳妇 鸟衣王子 奴隶的女儿 木匠宫噶 报思 金砖换猫狗的人 石头山 千山羊尾巴 雪琼雪玛让古 牧童与小花狗 榻塔加玉 玛桑亚如卡查 三个魔鬼 老虎报恩 奔波利卡许的故事 做梦成真的孩子 多吉占堆和尕瑟曲珍 花牦牛救青年 神奇的牛粪 织女和金匠 猎人与公主 老太婆和老虎 六兄弟 洛追桑布 扎西巴登 卓玛与南瓜 格桑洛顶和东鲁祝玛 弟兄情 卓瓦力士 梦卜 “株本”的来由 鹦鹉的故事 聪明的小白兔 成有和成没的故事 两个朋友 猎人和国王 神木碗 懒汉的奇遇 猫喇嘛讲经 阿叩登巴的故事 嘎吾鲁古塔尔 背水妈妈 绿松耳石羚羊角 三件宝 人和猫、狗的故事 智慧的青蛙 兔子逃“喳儿” 小兔子洛珠 狐狸、猴子和兔子的故事 狐狸称王 老虎到底是老虎 金锭、银锭、氆氇、藏靴和粮食的争执 锦鸡、兔、猴、象吃果图 狮子和犀牛 鹦鹉学人话 乌龟和猴子 爱虚荣的乌鸦 长江源头的传说 附录 试读章节 天是怎么来的?地是怎么来的?这个事情,哪个都说不清,只有又白又胖的木日扎该(老母虫)和红头黑身的木日兹哥(螟蚣虫)看见过。 很早很早以前,世界上没有天也没有地,到处是一片混沌。木日扎该在混沌状态中拱动,寻找着光明的地方。突然,从哪里传来了一阵喧闹声,仔细一听,有两个声音在争吵着。 一个说:“杀拉甲伍,你先绷。把地绷好以后,我再绷天。”另一个说: “罗拉甲伍,你先绷。天绷好了,再来绷地。” 木日扎该急忙向发出声音的地方钻过去,看见罗拉甲伍正在绷天,天绷好后是圆拱形的,在上方。然后,杀拉甲伍来绷地,地是圆球形的,在底下。天和地都绷好了,现在要把天和地扣合起来。可是一比,天绷小了,地绷大了,怎么也盖不严。罗拉甲伍抱怨杀拉甲伍说: “你看,叫你先绷地你不听,这下子怎么办?”杀拉甲伍没有办法,只好使劲挤地,把地挤小点。这样,天和地终于扣严了。在挤的时候,地面上有的地方鼓了出来,有的地方凹了下去。鼓出来的地方,就形成了山坡、高地;凹下去的地方,就形成了沟壑、海子。 木日扎该看见了这一切。在木日扎该后面钻出来的是木日兹哥,木日兹哥也看见了这一切。后来,木日扎该和木日兹哥把罗拉甲伍怎样绷天,杀拉甲伍怎样绷地的故事传了出来,人们才知道天和地的来历。于是,大家都公11人罗拉甲伍就是天老爷,杀拉甲伍就是地老爷。 天也有了,地也有了,动物、植物都有了,就是还没有人。 天老爷先派来了“一寸人”。一寸人长得太小了,老鹰要叼他,乌鸦要啄他,土耗子要咬他,连小蚂蚁也要欺侮他。一寸人实在太软弱,庄稼也种不出来,后来慢慢就死绝了。 天老爷又派来了“立目人”。立目人太懒怠,不会种庄稼,又不学,天天只知道吃喝。身边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立目人也渐渐饿死了。 天老爷又派来了“八尺人”。八尺人身高力大,食量也大得吓人。种的庄稼三年的收成还不够他吃一年。开始他还能捕野兽、禽鸟和采野果、野菜换着吃,后来这些都吃光了,八尺人没有充足的食物,知道自己只有等死了,于是不断地哭,也逐渐灭亡了。 天老爷没有办法,最后才派来了我们现在的“人”。 人刚到地上的时候,种庄稼不是人使牛,而是牛使人。 但是老牛哪有人精灵?它生性又笨、又懒、又脏。有一次,牛正在使人犁地,它边走边拉起屎尿来,溅了人一身。人气不过,踢了它·脚,把牛的上牙全踢掉了,所以现在牛就没有上牙。牛还一跤跌倒在地上,把人身上拉着犁的绳索也绊落了。天老爷罗拉甲伍看见老牛这么脏、这么笨,就叫人把老牛绊落的绳索反转来套在牛的身上。从此以后,牛就成了拉犁的牲畜,由1人便看午犁地了。 牛有的是力气,就是懒得很,经常打瞌睡。人使牛的时候,就跟在后面唱一唱,如果牛还不出力,人就用鞭子抽它。 四 自从牛耕田以后,庄稼越种越好。种出来的粮食供人吃,老牛只吃点壳壳秆秆。这样,粮食吃不完了,人就有点大手大脚地浪费粮食了。荞子粑粑拿来擦屁股,白面饼饼也拿来擦屁股。 天老爷罗拉甲伍知道以后很生气,他说: “粮食是拿来吃的,既然你们吃不完,我就收回去了。”于是他就下到人间来收庄稼。 以前,五谷都长得繁盛茂密、枝繁叶茂的。老天爷罗拉甲伍抓住往上一拉,想全部收走。这时候,狗跑来衔住罗拉甲伍的裤脚,一边哀叫,一边流泪。罗拉甲伍看见后,起了怜悯心,就把每样粮食留下了一些。因此,后来的五谷都只是顶上结出一个“吊吊”,只有荞子还是枝繁叶茂的,因为罗拉甲伍抓荞子的时候,刚一抓,就被有棱角的荞子秆秆划破了手,鲜血不住地流,连养子秆秆也染成了红色。罗拉甲伍没办法,只好放过了荞子。 因为粮食是狗哭才被留下来的,所以后来狗就和人分粮食吃。现在五谷种子上面都有一条线,就是当年划分的界线。P1-3 序言 民间故事是民众喜爱的传统文化,讲故事是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亦称“讲经”“说古”“讲古话”“讲瞎话”“粉白(话)”“讲大头天话”“摆龙门阵”等,各地说法不一样,反映了民众对民间故事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使用状况。 讲故事是中国各民族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优美动听的故事陪伴人们度过无数美好的时光。“冬季是农闲季节,寒夜又那样漫长,于是,躺在温暖的炕头上,或围坐在火盆边,嘴里吧嗒着旱烟袋,也许手里还纳着鞋底,手不闲、嘴也不闲地讲述着。夏季挂锄季节,夜晚坐在大树底下,或在庭院里讲故事、听故事,以此来抵御夏天的酷热。秋后扒苞谷米或扒蚕茧,需要人手多,讲故事会吸引来劳动帮手,还会让人忘记疲劳。”①这是我国北方民众以讲故事打发农闲时间、消除劳动疲倦的典型场面。 讲故事是中国民众表现生活、表达情感、记忆历史、描绘现实、倾吐心声的主要方式,是他们感受社会生活、传递民族文化传统最灵活、最便捷、最普及的手段。尽管讲述人年复一年地讲述着似曾相识的故事,但是,他们的每一次讲述就是对历史的一次记录和回味,是将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连接、相融通,以彰显其对社会的认识和人生的理解。也正是这样,流传干百年的故事因在讲述人那里得到别样景致的重现而摄人心魄。 中华民族“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往,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①。这种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决定了中国民间故事多元一体的格局。各个民族的民间故事在多姿多彩的地域景观和人文传统作用下,既具有民族、地域个性,又呈现出相互交流、彼此借鉴的局面。一方面,汉族的很多民间故事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家喻户晓,代代相传,比如《水浒传》《杨家将》《包公案》等。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对汉族民间故事的影响,亦是中国各民族民间故事交流与整合酌重要表现。另一方面,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民间故事交流和影响的历史也很久远。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流传着内容和情节极为相似的民间故事。比如,西南、中南地区各民族都有“狗耕田”型故事、“百鸟衣”型故事、“灰姑娘”型故事以及“找幸福”型故事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民间故事在各民族交往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借鉴和融合。 中国民间故事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通过多种渠道与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互鉴。佛教传入中国,带来了大量印度故事;中日频繁交往将中国民间故事传播到日本; “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和国家的民间故事彼此交流、借鉴的现象更为突出,这种吸纳与输送、交流与碰撞使得中国民间故事具有浓厚的民族根性和兼容并蓄的世界品格,不仅丰富了我国民众的生产生活,而且丰富了世界民间故事的文化宝库。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传统的民族,民间故事的讲述往往被拉进历史文化体系,这种特点突出地体现在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野史”乃至“正史”对民间故事的记录方面。这些故事的记录者往往在原本虚幻的故事开头或末尾。以真实的口吻添加一些可信成分,由此增强民间故事的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国各民族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部门、各类人员采集和整理了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2014年~2015年,我带领学生对上个世纪被采集翻译为汉文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信息采集,其数量之惊人、成绩之斐然,让我兴奋了很久。但是非常遗憾,中国不同时期采录、整理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资料大多被束之高阁,或者仅仅供学者研究使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应有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各民族民间故事在教育和知识传播上的优长。为了全面、系统地凸显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的“经典性”,我们组织编选了“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系列丛书,在包括神话、传说,还有动物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寓言,以及民族或地区特有的口头散文叙事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尝试着从“经典”的视角推介和传承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提升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些民间故事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在各民族共同生活、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民间故事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构筑成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种类繁多,同一种民间故事在不同民族之间有不同的演变形态,对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经典”进行系统汇纳,有利于加强民族乃至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理解,彰显中国各民族民间故事的文化认同功能,也有利于培养民众的道德情操,传递生活知识。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包含民众的生活情感、价值观念和审美期待,人们习惯地认为民间故事属于“草根”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打破人们对·‘经典”认识的藩篱,将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视为“经典文化”,在每个民族丰富的民间故事中精选100则民间故事编辑成册,采取经典化的选编方法、经典化的传播方式,让这些世代流传的经典民间故事走进中华多民族民众生活之中,为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的传承、创新而开辟“经典化”的路径。 “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既是抢救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又是在现代化背景下,以“经典”为视角系统总结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推进文化多样性建设,让少数民族传统的经典故事走向更为广大的民间,从深度和广度上影响更多的读者,在传承和保护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方面做出特殊的贡献。这是我们希望的,也是我们愿意做的。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