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是毛泽东晚年爱不释手的笔记小说。是我国一部重要的智谋专题文言小说总集,书中语言生动幽默、故事曲折有趣,因此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故有人称它是一部“小资治通鉴”。冯梦龙编著徐久红译注的《智囊全集(精装典藏本)(精)》精心辑录、翻译,并结合古今中外的著名事例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阐述了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各种规则,揭示了在职场、商场中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智慧,对加强个人修养,应对职场难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书名 | 智囊全集(精装典藏本)(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智囊》是毛泽东晚年爱不释手的笔记小说。是我国一部重要的智谋专题文言小说总集,书中语言生动幽默、故事曲折有趣,因此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故有人称它是一部“小资治通鉴”。冯梦龙编著徐久红译注的《智囊全集(精装典藏本)(精)》精心辑录、翻译,并结合古今中外的著名事例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阐述了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各种规则,揭示了在职场、商场中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智慧,对加强个人修养,应对职场难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冯梦龙编著徐久红译注的《智囊全集(精装典藏本)(精)》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所撰,搜罗了先秦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经史百家、稗官野史以及民间传说中以智取胜的故事。冯梦龙以”不惟其人惟其事,不惟其事惟其智”的编撰宗旨,讲述大自安邦治国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之道,小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逢凶化吉的聪明机智、为人处事的权变灵活。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目录 上智部 上智部总叙 卷一 见大 太公孔子 诸葛亮 光武帝 丙吉郭进 魏元忠 范文正 卷二 远犹 李泌 白起祠 戮叛二条 宋艺祖三条 徐达 贡麟 卷三 通简 宋真宗 曹参二条 戒更革 汉光武 龚遂 文彦博 卷四 迎刃 子产 主父偃 裴光庭 陈平 于谦 刘大夏张居正 明智部 明智部总叙 卷五 知微 箕子 周公太公 管仲 王禹偁 潘濬 魏相 卷六 亿中 子贡 范蠡 姚崇二条 陈同甫 王晋溪 班超 卷七 剖疑 张说 寇准 西门豹 石佛首 妒女祠 梦虎 卷八 经务 社仓 虞集 刘大夏 陶侃 屯牧 叶石林 察智部 察智部总叙 卷九 得情 殷云霁 高子业 甘露寺常住金 张齐贤 宣彦昭范邰 安重荣韩彦古 卷十 诘奸 赵广汉二条 周文襄 王世贞二条 范槚 高湝杨津 盗牛舌 胆智部 胆智部总叙 卷十一 威克 班超 耿纯 哥舒翰李光弼 杨素 宗威愍 卷十二 识断 齐桓公 周瑜等三条 寇恂 术智部 术智部总叙 卷十三 委蛇 箕子 孔融 王曾 王翦等三条 卷十四 谬数 武王 范仲淹 服练 禁毂击 东方朔 卷十五 权奇 狄青 杨琎 程婴 太史慈 曹冲 捷智部 捷智部总叙 卷十六 灵变 汉高帝 宗典等三条 王羲之 刘备 张咏徐达 卷十七 应卒 张良 猎脬渡淮 塞城窦 治堤 孙权 卷十八 敏悟 司马遹 文彦博司马光 王戎 怀丙 梁武帝 杨德祖四条 丁晋公 语智部 语智部总叙 卷十九 辩才 鲁仲连 狄仁杰 富弼 卷二十 善言 马圉中牟令 武帝乳母 昭陵 简雍 贾诩 李纲 苏子由 兵智部 兵智部总叙 卷二十一 不战 荀伍员 周德威 岳飞 李愬三条 卷二十二 制胜 李牧 周亚夫二条 韩世忠 王阳明 卷二十三 诡道 田单 孙膑虞诩 越勾践柴绍 冯异王晙 张齐贤 卷二十四 武案 战车 吴玠吴璘 鸳鸯阵 张魏公 柴潭 王濬王彦章 闺智部 闺智部总叙 卷二十五 贤哲 高皇后 肃宗朝公主 乐羊子妻三条 陶侃母 赵括母柴克宏母 陈婴母王陵母 卷二十六 雄略 齐姜张后 刘智远夫人 李景让母 洗氏二条 红拂 沈小霞妾 杂智部 杂智部总叙 卷二十七 狡黠 伪孝二条 京邸中贵 老妪骗局 乘驴妇 窃磬 卷二十八 小慧 韩昭侯子之 江西日者 唐类函 黠童子 智胜力 术制继母 试读章节 上智部 上智部总叙 【原文】 冯子曰:智无常局①,以恰肖其局者为上。故愚夫或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千虑。何则?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②,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③,豪杰所疑,迄乎断断④,圣人不易。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上智不可学,意者法上而得中乎?抑语云“下下人有上上智”,庶几有触而现⑤焉?余条列其概,稍分四则,曰见大,曰远犹,曰通简,曰迎刃,而统名之曰“上智”。 【注释】 ①常局:固定不变的格局。 ②纷:混乱。 ③闲闲:清闲、悠闲的样子。 ④断断:果敢决断。 ⑤有触而现:得到机会并展现出来。 【译文】 冯梦龙说:真正的智慧没有固定的法则可以遵循,而要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采取恰如其分的对策。所以愚昧的人,偶尔也会表现出智慧来;倒是聪明的人常常因为谨守着某些原则而考虑太多,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为什么呢?真正的大智慧其实是“无心”而至的,并非只要周全考虑就能达到。别人看到小的方面,我能看到大的方面。别人能看到眼前的,我却能看到长远的。别人越动越乱,而我却以静制动。别人束手无策的事情,我却游刃有余。这样的话,看起来难的事情处理起来都很容易,大的事情也能像小事情一样处理。所以能充分灵活、很有弹性地深入变动无常的局势之中,而其拟定的对策,也往往能出乎常人的意料。有时候开始时有悖常理而后来却完全符合事理,有时候看起来似乎违背常识而实际上却顺乎事理。当其从容悠闲之时,却受到豪杰之士的怀疑,只有等到问题全部解决,才能看清这种深远通透的智慧来,连圣人也不过如此。啊!这样的智慧,确实是大智慧!这样的大智慧是不可学的,是像人们通常认识的“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吗?还是像人们所说的“一些不见得聪明的人偶然表现出的大智慧”,也往往能够对我们做人处世有启发作用呢。因此,我把这些智慧实例一一列举出来,并将其分为四卷,分别是《见大》《远犹》《通简》《迎刃》,而总其名为“上智”。 见大 【原文】 一操一纵,度越①意表。寻常所惊,豪杰所了②。集《见大》。 【注释】 ①度越:超出、超越。 ②了:了解。 【译文】 处理事情的不同细节以及方略,往往是出乎预料的。这是普通人所惊异而不能理解的,然而豪杰之士却能通晓。集此为《见大》卷,即以小见大。 太公孔子 【原文】 太公望①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此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②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 少正卯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③。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④。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评】齐所以无惰民,所以终不为弱国。韩非《五蠹》之论本此。 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少正卯能煽惑孔门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与同朝共事乎?孔子下狠手,不但为一时辩言乱政故,盖为后世以学术杀人者立防。 华士虚名而无用,少正卯似大有用,而实不可用。壬人佥士⑤,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唐萧瑶好奉佛,太宗令出家。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阳、丞郭仙舟投匦⑥献诗。敕⑦曰:“观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时用不切事情。宜各从所好,罢官度为道士。”此等作用,亦与圣人暗合。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 【注释】 ①太公望:姜姓,吕氏,名尚,又名望,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齐,为齐国始祖,故称太公。 ②弃民:不可训化应该抛弃的人。 ③三盈三虚:指孔子的门徒多次被少正卯的讲学吸引走了。 ④两观之下:指宫门之前。 ⑤壬人佥士:奸佞之人。 ⑥匦(guǐ):方匣。唐时设匦于朝堂,凡臣民有冤状及匡正补过、进献赋颂的,都可以投状于匦中。 ⑦敕:皇帝的诏书。 【译文】 太公望被周武王封于齐这个地方。齐国有个叫做华士的人,他以不为天子之臣,不为诸侯之友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宗旨,人们都称赞他的旷达贤明。太公望派人请了他三次他都不肯来,于是就派人把他杀了。周公于是问太公说:“华士是齐国的一位高士,为什么杀了他呢?”太公望说:“这样一个不做天子之臣,不做诸侯之友的人,我吕望还能以其为臣,与之交友吗?我吕望都无法臣服、难以结交的人,就一定是不可教训而应该要抛弃的人;召他三次而不来,就是叛逆之民。如果为此反而要表彰他,让他成为全国百姓效仿的榜样,那还要我这个当国君的有什么用呢?” 少正卯与孔子同处于一个时代。孔子的学生曾经多次受到少正卯言论的诱惑,而离开孔子的学堂到少正卯那里去听课,导致学堂由满座变为空座。于是到了孔子做大司寇的时候,就判处少正卯死刑,在宫门外把他杀了。子贡向孔子进言说:“少正卯是鲁国名望很高的人。老师您杀了他,会不会有些不合适啊?”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与之相比还算好的行为。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为人阴险;第二种是行为乖僻反常却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无实,但却十分雄辩并能打动人心;第四种是所记多为怪异之说,但是却旁征博引;第五种是顺助别人之错误还为其掩饰辩白。一个人如果有这五种罪恶之一,就难免被君子所杀;而少正卯同时具备这五种恶行,正是小人中的奸雄,这是不可不杀的!” 【评】正是由于太公望的为君驭民思想的影响,齐国没有懒惰之民,并始终没有沦为弱小的国家。韩非《五蠹》中所讲论的学说就是以此为本的。 如果小人没有过人的才干,就难以祸乱国家。如果小人有才能但愿意接受君子的指挥,那么未尝就对国家没有好处,而君子也不应该一概摒弃他们。可是少正卯煽动迷惑年轻人,甚至连孔子的弟子也不能幸免,几乎要胜过孔子,孔子还能和他同朝共事吗?孔子狠下杀手,不只为阻止少正卯当时因口才雄辩而扰乱政局的状况,也为后世以学术作为借口摒除异己祸乱国家者树立了“榜样”。 夸夸其谈的人往往徒具虚名却无实用。少正卯看上去像有才能堪大用,实际上并不可用。一般的奸佞小人,贤明的君主就能够发现并杀了他,然而对于一些所谓的名人隐士,只有大圣人才能认识到其该死的理由。唐朝萧瑶对佛教很痴迷,唐太宗就命令他出家为僧。唐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阳、河南郡丞郭仙舟献诗陈情。玄宗下诏说:“看你们诗中的意思是崇奉道教的,这种思想不切合实际所需,那就依着你们个人的喜好吧,免去你们的官职去做道士。”这种做法和圣人的行事正相吻合。如果让那些痴迷佛、道的人都出家做和尚、道士,那么士大夫学习异端邪说的事情就可以消失了。 P1-5 序言 《智囊全集》是一部从先秦到明代智慧故事的总集,全书分上智、 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二十八卷。政治家的权术谋略,军事家的运筹帷幄,商贾的生财之道一一古人的种种智慧韬略,几乎搜罗无遗。 《智囊全集》的编著者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是中国古典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 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智囊全集》搜集了明代以往的子史经传与笔记丛谈中有关智慧的故事近两千则,上自经国大略,下至市井小智,部类分别,按以评语。而在分类和评语中,冯梦龙表述了自己的一套政治见解。该书是研究冯梦龙思想的宝贵材料。 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盖世胆量,于谦处理复杂事务的游刃有余,王羲之的灵活机智,东方朔的诙谐机智,红拂女的慧眼识人,凡夫俗子的狡點,于本书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读来不仅趣味横生,也能启迪智慧,甚至发人深省。 本书是从《智囊全集》近两千则故事中精选出来的,以故事性、趣味性、哲理性的条目为主,在原书顺序基础上重新编排了篇目,并进行了简单的注解和翻译,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