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回花开/红帆船纯美小说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毛芦芦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毛芦芦的这本《重回花开/红帆船纯美小说》告诉所有孩子,不管生命经历了怎样残酷的打击,遭受了怎样痛苦的重创,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这世界上,落了的花,总会再开,失去的宝,总有办法找回来。你的生命,不管在什么地方,总会有一朵花在等着你,为你而开。而且,一次次失败、失望、绝望之后,总有花朵,会一次次地为你开放。只要你的心不死,那么,你的人生总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回花开!

内容推荐

《重回花开/红帆船纯美小说》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是儿童文学作家毛芦芦。来自单亲家庭的16岁花季少女,暗恋上了学校里的风云学长,不料男生被脑炎击倒,少女却因为妈妈的不理解错过了与男生的最后一面。面对爱情和亲情带来的迷惘和痛苦,少女跟随父亲开始了一趟高原之旅……

目录

路口的目光

家里的暴雨

断线的身影

缺席的探视

无声的凝望

凋零的青春

无言的战争

重现的爸爸

羞涩的诀别

油菜花的背影

云上的村庄

重回花开

陌生的“故人”

飞驰的雪莲

醉鬼的呢喃

月下的初吻

尾声

总有一朵花在等你

试读章节

放学时分,蔷薇小路上一片背影,像潮,在退却;像沙,在流泻;像木叶,在随风飘旋。

但不管潮有多急,沙有多厚,木叶有多密,肖米追着甘雨的目光,从来都不会被它们挤弯。她每天总要站在路口,目送甘雨一程,偷偷地,静静地,像一尊内心燃烧着大火的冰雕,目送甘雨一步一步将那两百米长的小路走穿,目送甘雨轻捷矫健地将那一重又一重的花影树荫轻轻甩在身后,然后倏然消失在那由两棵樟树枝丫交织而成的绿色拱门后边……

甘雨,是肖米在天地间最大的一个秘密,也是肖米小小人生中遇到的最大的一个谜团。

甘雨的一切,肖米都想细细解读。为了能天天站在路口读一读甘雨的背影而不被别人揭穿,肖米总是拿路口的那个烤饼摊子做掩饰。她总要把妈妈给她的三元早餐钱省下一半,留到放学时到烤饼摊上买两个小烤饼,一边吃,一边默默看着甘雨在人堆里渐行渐远……

“肖烤,还不走啊?小心回家迟了你妈又教训你哦!”此刻,肖米正托着两个小烤饼,默默望着小路中间的甘雨出神,她的肩突然被人拍了一下。

“啊!”肖米在自己的思绪里浸得太深了,所以被吓了一跳,两个小烤饼也被吓了一跳,咕噜噜滚到地上去了。

“哎呀,对不起!对不起!我赔你烤饼吧!阿姨,给她再来两个小烤饼!”

说话的,是位和肖米年纪相仿的女孩。不过,这女孩可比淡眉细眼、苍白瘦削的肖米漂亮多了。这女孩个子高挑挺拔,脸蛋粉嫩红润,头发乌黑闪亮。特别是那一双光彩熠熠又自信满满的眼睛,肖米真的很害怕和它们对视。仿佛只要和它们一对视,心底的秘密就要被它们吸光了。

“伊奕,不要叫阿姨再烤啦!我走啦!再见!”肖米低头说完这话,拔腿就走。

“那就再见啦!今天实在对不起,对不起哦,害得肖烤没吃成最爱的烤饼哦!”伊奕在肖米身后一边挥手一边道歉,那高高扬起的手臂和声调好像鞭子,抽得肖米跑了起来。

本来,肖米在班里有另一个绰号“小虾米”,可现在,大家都一致喊她为“肖烤”了,谁叫她每天都傻站在烤饼摊上吃烤饼呢!大家想不喊她“肖烤”都难啊!

“其实,我还是更喜欢‘小虾米’这个绰号。唉,肖烤,肖烤,多难听啊!我其实又不是真的爱吃烤饼……”肖米一边这样思忖着,一边朝马路对面的夹竹桃林跑去。在那些夹竹桃后,有条老铁路。而她的家,就在铁路西边。

铁路基本上已经废弃不用了,因为火车站早已搬到城郊去了。一天里,偶尔会有几节拉货的车皮,从这里缓缓滑过。而其他时间,这里就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  当肖米穿过老铁路时,她看见三个小男生正背着书包拿着夹竹桃的树枝,在轮流抽打一条癞皮狗。

“干什么?小心我向你们老师告状!”肖米气呼呼地冲上去阻止。

三个小男生见了肖米,呼啦一下逃跑了。

肖米同情地朝那只癞皮狗蹲下身子,癞皮狗迟迟疑疑地看着她。她伸手摸了一下它的耳朵,癞皮狗马上逃开了。

“别走!我书包里还有一颗巧克力呢!”肖米说着,把手往身后一掏。可她,掏空了。她背上根本没有书包。

“啊,书包呢?”肖米惊出一身冷汗,但很快就想起来了,书包在烤饼摊上。刚才为了避开伊奕,走得太急以致把书包都落下了。

于是,肖米匆匆转身,钻过枝叶茂密的夹竹桃林,朝学校方向跑去。

不到一刻钟,她就回到蔷薇小路路口的烤饼摊前了。可这时,那里已经人迹寥寥。整条蔷薇小路都空着,只有幽深的树荫、花影,在那里静静梳着清风的辫子,拂着夕阳的流苏。

肖米深深地望了那小路一眼,特别渴望那个特殊的背影还在。不过她又马上在心里骂了自己一句:“傻瓜!”然后她定下神来对做烤饼的阿姨说:“看见我的书包了吗?”因为她没有在原先搁书包的凳子上看到她那只蓝底牵牛花图案的书包。

烤饼阿姨冲肖米憨憨一笑:“还以为你不要书包了呢,呵呵!”说着,她从摊子下方的铁皮箱里把肖米的书包拎了出来。

“我敢不要吗?丢了书包,我老妈不杀了我才怪!”肖米很喜欢这个慈眉善目的烤饼阿姨,在她面前特别放松,所以说话也,很随便。P1-4

序言

1997,2016,两个简简单单的时间符号,很平常,很普通。

不过,倘若将这两个时间符号和一套丛书联系起来,似乎又有些不平常不普通的意味了。毕竟,这中间横隔着二十个年头的时光。我指的是“红帆船”丛书。

想想也是,二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二十年,在长长的生命中,只是一小段;二十年,又足足可以成长起一代人了。不是么,在一个文化转型、市场凸显、快餐流行、人心多少有些浮躁的时代,一套讲求艺术品质的丛书能够持续出版二十年,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是个小小的奇迹了。

当年策划“红帆船”时,规划最多、琢磨最多、考量最多的是图书的艺术品质、作者的类别以及读者阅读取向的引导。老实讲,倒还真没多想过这艘红帆小船能行驶多远。

二十年,犹在眼前。

1997年,浙少社文学室恢复组建,“红帆船”这个选题即是新恢复组建的文学室提出的两大系列选题之一,另一个为“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幽默”偏重于大众读者的喜好,而“红帆船”则关注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具体到“红帆船”是这样规划的:作品质量为第一要素,适度控制出版节奏和规模,精心打磨作品,不急于求成,数年推一个专辑,一个专辑选择一种呈现体裁,以此为目标持续坚持若干年。

之所以要耐着性子坚持推这一体裁各异、不少人看来游离于市场主潮的系列图书,这主要还是基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生态和出版生态的考量。了解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人都知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七八十年代,儿童文学整体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凝重、深沉,带有强烈反思特质的作品。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中国作家的市场意识逐日提升,轻松愉悦可读性强的作品势必会大量出现,出版人当然要把握这一阅读走向。但同时,也不能不考量另一种状况,任何东西如果到了绝对化的地步,如果出现一刀切、一窝蜂、一边倒的现象,恐怕就事与愿违了。毕竟,儿童文学是丰富多彩的,是由不同类别、不同风格构成的;读者是各不相同的,读者的阅读需求是有差异化和多样性的。作为个体写作者,喜欢什么样的创作类别,完全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整体,如果只有一种创作类别,哪怕这种类别再好,也是可怕的。因为个体创作影响的只是局部,而好的创作生态和出版生态可以催生各类个性卓然、不同凡响的作品,影响的是整个创作的布局和走向。而且,只有一种风格、一种类别的儿童文学,其实也是对读者的不尊重。

这个意思,我曾在“红帆船抒情童话”序文中表达过。

当我们将这个选题设想向金波先生请益时,金波先生深以为然,不仅欣然应允担任丛书主编,还直接参与丛书创作。这也就有了二十年来与金波先生的“红帆船”合作。

二十年来“红帆船”陆续推出了四辑共20册图书。

1998年,推出“红帆船诗丛”(6册):《我们去看海——金波十四行儿童诗》《青春的声音——雷抒雁青少年朗诵诗》《七个老鼠兄弟——徐鲁童话诗》《寻梦少年——朱效文校园抒情诗》《独奏——东达散文诗》和《我对世界说——宁珍志生活哲理诗》。

2001年,推出“红帆船校园美文”(5册):《感谢往事》(金波)、《与风擦肩而过》(雷抒雁)、《独旅》(高洪波)、《自新大陆》(赵丽宏)和《丁香结》(肖复兴)。

2009年,推出“红帆船抒情童话”(5册):《蓝雪花》(金波)、《故乡的颜色》(汤素兰)、《流年一寸》(萧萍)、《小红人和乌鸦》(王一梅)和《早安天使》(冯海)。

2016年,推出“红帆船纯美小说”(4册):《绿人家园》(韦伶)、《重回花开》(毛芦芦)、《风与甘蔗园之歌》(赵菱)和《亲爱的土豆》(吴洲星)。

四辑“红帆船”强调和追求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即艺术品质。

让人高兴的是,之前推出的三辑“红帆船”均一一重印,有的还推出了若干个版本,市场反响良好。同时,更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新闻出版署“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新闻出版署“全国优秀少儿图书一等奖”、宋庆龄基金会“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版协“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中宣部“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等荣誉,并入选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重点图书。

眼下这辑小说“红帆船”,与之前的诗歌“红帆船”、散文“红帆船”和童话“红帆船”,体裁上的异同是显而易见的。除此之外,如果还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红帆船纯美小说”的作者整体上更加年轻,更加富有创作活力,更加具有发展空间,因而,也更加让人期待。

二十年,“红帆船”一直在前行。

显然,这艘红帆小船还将继续前行。

做出版做了三十多年了,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好的、合格的出版人。如果是出版尚未进入市场前,这个问题似乎比较好回答,出那些有文化品位的书即是。但自中国书业全面进入市场后,这个问题就不那么好回答了。虽然仅是进入市场和没进入市场一字之差,但实际的运作则是截然不同。个中滋味,没做过出版的人是绝难体味的。

出版社是企业,企业的第一要义是赢利。但出版企业赢利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当然不是为了赢利而赢利,出版企业赢利的目的说到底还是出版有文化品位的图书。做出版,我的体会是一定得有时间的维度。首先是做那些社会美誉度和市场美誉度都很好的双效图书,比如我们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等。但双效图书实际上并不多,更多的是居于两端的图书。这就需要在预判所做图书可以赢得市场、可以有相对快的市场回报时,同时推出或许一时半会儿市场未必很好但品质上乘的图书。长此以往坚持做下去,市场和品质将会形成良性互动。市场提供反哺精品出版的保障,而时间最终又会赢得市场。

倘如此,则甚幸。

是为序。

后记

那时,我常常在浙师大图书馆通往西北坡女生宿舍楼的那条林荫小路上遇见她。

两边的松树、樟树、槐树高耸入云,更显得她的娇小可人、清新甜蜜。在密密童发的覆盖下,她那张精致的瓜子脸,仿佛是那绿林间独一无二的花。

虽然直到毕业,我都不知道她的名字,不知道她是哪个系的,但在我心目中,她就是“青春”两个字的代名词。

没想到,毕业后的第四年,我竟在衢州市南街邮局里遇到了她。

那时,她的模样已改变了不少,脸上的红云不见了,大大的眼睛里少了些梦幻和憧憬,多了一丝世俗的温暖和倦怠。最主要的,是她那头乌黑整齐的童发变成了一扎蓬松随意的马尾辫。一袭蓝布裙裹着的腰身,也显得慵懒而微胖了。

面对她如此的变化,我宛如看见那面代表着“青春”的旗帜,降下了一半,心里滚过一道难忍的痛。但这次,我不想再与她擦肩而过了,所以就很冒昧地上前去“喂”了她一声。

“你是毛芦芦吧?!”她居然在第一时间就喊出了我的名字,原来,早在大学时她就知道我了……

就这样,我们成了好朋友。

就这样,她的儿子蹦蹦跟她一起走进了我的生命。

其实,她之所以变化这么大,是因为她已做了母亲的缘故。

为了儿子蹦蹦,她这个小仙女,已早早走下青春的圣坛,做了一个最普通最平凡的小妇人,忙碌庸常,但幸福无限。因为蹦蹦很帅、很优秀,也很懂事。一转眼,这孩子就读初三了。

可就在中考前夕,他不幸患了脑炎,陷入了长达二十五天的昏迷之中。我的好友袁小华,硬是用她瘦弱的肩膀,顶住了山一般的压力,在医生都对蹦蹦失去希望的情况下,用超常的母爱,用不屈的意志,保住了儿子的性命。

但是,孩子是保下来了,苏醒后的蹦蹦,却几乎丧失了所有的记忆和语言能力。

在他母亲那么多好友之中,蹦蹦唯独记住了我的名字。

望着变得那么木讷、幼弱的蹦蹦,我常常想,在他生病前,是不是有女孩子曾喜欢过他呢?他是否曾暗暗地喜欢过某个女孩子呢?

一切都还没有来得及说出口,所有的故事都才刚刚萌芽,这个孩子的青春之花,就被一场疾病打得七零八落了。

而他,正是当年那个“青春”代名词的女孩的儿子啊!

因为儿子的病,小华的变化更大了。在这人间,她唯剩了一个名字、一个身份,那就是母亲,一个异常坚强、坚韧,又固执、琐碎的母亲。  蹦蹦是在2010年的六月初发病的。我在那年的七月下旬作为“浙江——青海鲁院班”的学员去了青海。

在青海,孤陋寡闻的我,第一次见到了在七月怒放的油菜花。

我以为,江南四月的油菜花又重新在这里开放了,我走进了一个重回花开的季节。面对那浩瀚无边的油菜花海,我想,花能重开,那么人呢?

于是,一个故事从我脑子里跳了出来。

我化身成故事中的小虾米,通过青海湖边的那片油菜花,通过那个爱画画的藏族男孩贡布,重新找到了内心的平衡和生活的勇气。

2010年7月22日,我写下了这部小说最初的构思;2011年10月8日,《重回花开》有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框架;2011年底,我收到了孙建江老师发给我的浙少社著名书系“红帆船”的约稿函;2012年4月,我在好友宜清的热情鼓励下,正式踏上了这本书的创作之旅。

在创作期间,我经历了祖父母的相继去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悲伤,这本书差点夭折。不过,最后,还是写作拯救了我。我的笔在带着主人公小虾米走出忧伤深谷的时候,我自己的心,也在那谷底一点点地浮了上来。而蹦蹦在小华精心的呵护下,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现在,他说话虽然还不是很流利,但是,他的日常生活已基本能够自理,而且,他的情商比病前似乎更高了。

当年。那个如花娇羞、我见犹怜的女孩,用坚如磐石的信念,用常人无法想象的辛苦和心苦,守住了她的儿子。所以,我深深地佩服我的这位好友。这本书,是献给小华和她儿子蹦蹦的,也是献给我自己的,更是献给那些经历挫折需要疗伤、自救的青少年朋友的。我想通过这本书,告诉所有孩子,不管生命经历了怎样残酷的打击,遭受了怎样痛苦的重创,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这世界上,落了的花,总会再开,失去的宝,总有办法找回来。你的生命,不管在什么地方,总会有一朵花在等着你,为你而开。而且,一次次失败、失望、绝望之后,总有花朵,会一次次地为你开放。只要你的心不死,那么,你的人生总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回花开!

感谢建江老师和宜清对这本书的期待,感谢浙少社对这本书的青睐,感谢编辑的辛苦付出,感谢省作协、省委宣传部将这本书纳入了浙江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也感谢正在阅读此书的你们,我最亲爱的读者朋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7: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