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帝师张居正全面讲解,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警示后人
尘封已久的皇家读本,史家经典之一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新解读
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
《听张居正讲资治通鉴》是张居正对《资治通鉴》的讲评和解析,每一段《资治通鉴》原文的后面,都附上了张居正的点评,可谓字字珠玑,饱含深刻的哲理。
| 书名 | 听张居正讲资治通鉴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两代帝师张居正全面讲解,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警示后人 尘封已久的皇家读本,史家经典之一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新解读 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 《听张居正讲资治通鉴》是张居正对《资治通鉴》的讲评和解析,每一段《资治通鉴》原文的后面,都附上了张居正的点评,可谓字字珠玑,饱含深刻的哲理。 内容推荐 《听张居正讲资治通鉴》是张居正对《资治通鉴》的讲评和解析,每一段《资治通鉴》原文的后面,都附上了张居正的点评,可谓字字珠玑,饱含深刻的哲理。张居正曾先后担任明穆宗隆庆皇帝的侍讲侍读,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知经筵官,可谓两代帝师。全书上起三皇五帝,下至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涵盖面极广,文学性极高。 目录 卷一 三皇纪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农氏 黄帝有熊氏 五帝纪 帝少昊 帝颛顼 帝喾 帝尧 帝舜 卷二 夏纪 大禹 帝启 商纪 成汤 武丁 帝纣 卷三 周纪 文王 武王 成王 卷四 周纪 宣王 平王 卷五 周纪 威烈王 安王 显王 赧王 秦纪 始皇帝 二世皇帝 卷六 汉纪 高帝 惠帝 卷七 汉纪 文帝 卷八 汉纪 景帝 武帝 卷九 汉纪 昭帝 宣帝 卷十 东汉纪 光武帝 明帝 卷十一 东汉纪 献帝 卷十二 后汉纪 昭烈帝 后帝 卷十三 晋纪 武帝 宋纪 武帝 梁纪 武帝 陈纪 后主 隋纪 文帝 炀帝 卷十四 唐纪 高祖 卷十五 唐纪 太宗 卷十六 唐纪 高宗 卷十七 唐纪 中宗 睿宗 玄宗 卷十八 唐纪 肃宗 代宗 卷十九 唐纪 德宗 卷二十 唐纪 宪宗 卷二十一 后梁纪 太祖 后唐纪 庄宗 明宗 后晋纪 高祖 后汉纪 高祖 后周纪 太祖 世宗 附录 进讲章疏 试读章节 卷一 三皇纪 三皇,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这三个君,叫作三皇。德冒天下谓之皇。古人质朴,未有皇帝称号,后世以其有大德足以覆冒天下,故称之曰皇。纪,是记载其所行之事。三皇以前,还有君长,以其年代久远,无可考见,故作史者以三皇为始。 ※。太昊伏羲氏 太昊,是伏羲氏的帝号,氏用来分别族群,大昊姓风而以伏羲为氏,故称为太昊伏羲氏。 【原文】太昊之母,居于华胥①之渚②,履巨人③迹④,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⑤。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继天而王,故风姓。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曰太昊⑥。 张居正讲评:根据史臣的说法,帝王都是应天命而生,是受上天眷念的人,所以,当他们出生时,一定会有非比寻常的祥瑞出现。当初太昊伏羲氏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居住在华胥地方江中的一个小洲上。某一天,她偶然看到了一个巨人的脚印,于是她就踏进了那脚印,站在了里面,突然心有所感,与此同时天上彩虹乍现。那彩虹进而从天而降,环绕着她的身体,她便因此怀上了伏羲。伏羲不久就出生在了成纪这个地方。后来,根据“五德”之说,伏羲以木德而成为帝王。又因为在五行之说中木能生风,所以伏羲氏以风为自己的姓氏。而“太昊”的名字,则来自于其所具有的圣人般的德行,如日月照耀大地般的公正、明察秋毫。 【原文】人生之始也,与禽兽无异,知有母而不知其父,知有爱而不知其礼。卧则呿呿⑦,起则吁吁⑧,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革。太昊始作网罟⑨,以佃⑩以渔。,以赡民用,故曰伏羲氏。养六畜以充庖厨,且以为牺牲,享神祇,故又曰庖羲氏。 张居正讲评:在远古社会,人民蒙昧未开,民风淳朴;虽然现在人被誉为万物之灵,并且也以世界的主人自居,但在那时人跟禽兽一样都是很愚蠢的。因而,孩子只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至于父亲就不清楚了;知道互相相亲相爱,却不知道有礼义廉耻这回事。当然,生活也不是依照礼法来的,睡觉则鼾声如天,行动则舒缓自得,为所欲为,更不知道有一些想法、思虑。饿了就去找吃的,吃饱了就将吃不完的食物抛弃,而不知道去追求其他一些东西,仅满足于口腹之欲。就算是口腹之欲,这个满足也是很低级的,吃的不过是草根树皮,喝的不过是禽兽之血,能弄点兽皮披在身上那就更满足了。对于耕田凿井、布帛丝麻之类的农事,根本不知道为何物。只有到了太昊伏羲氏降生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他教会了人们制作工具去打猎、捕鱼,以丰富大家的饮食生活,而大家都受到了便利。打猎时,偶尔有活捉的牲畜、禽鸟,伏羲便教人们驯养这些牲畜、禽鸟为家畜、家禽。比方说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畜,人们想吃时,随时都有,不用再费时费力地去打猎;在祭祀先祖时,还能用这些牲畜当牺牲敬献给先祖。人们为了感激伏羲,故而又称伏羲为“庖羲氏”。 【原文】帝太昊伏羲氏,成纪。人也,以木德继天而王,都宛丘。。帝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于是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于人,始画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为卦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书制有六:一曰象形,二曰假借,三曰指事,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谐声,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天下文字必归六书。作甲历。 张居正讲评:传说,伏羲之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涌出龙马,背上有自然奇耦之数,叫作河图;大禹之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水中浮出灵龟,背上亦有自然奇耦之数,叫作洛书。这河图与洛书都是来自天上的神物。八卦,分别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卦。卦的一画为一爻,每卦共三画,故说三爻。书契,书是写字,契是约信,写字的目的是为了记事以为信,使久远的事不至于湮没。结绳,是把绳子打结。上古文字还没产生之前,人们采用结绳的方法记事,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个小结。象形,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如篆书日字作,月字作。假借,是本来没有那个意思,而借其声来表达那个意思,如韦本为韦背,而借为韦革之韦;豆本为俎豆,而借为麦豆之豆;商本为商度,而借为商贾之商,又借为宫商之商。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些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如木下加一画是本字,木上加一画是末字之类。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合起来表达其意,如日月为明,人言为信,草生田上为苗之类。转注,是将其音、形、意转注为他字所用,如善恶之恶,转为好恶之恶;行走之行,转为德行之行之类。谐声,是取一字为主而附他字以调合其声,如松从木旁,以公为声;柏从木旁,以白为声之类。这六件都是造字的方法,叫作“六书”。甲历,是利用天干地支相结合来纪年月昼夜、方位的方法,因为天干以甲为第一,故这种方法得名“甲历”。其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地支”。历,在古代写作“曆”字。 太昊伏羲氏是成纪地方的人,因为居于木德的地位而取得王位,建都于宛丘地方。其德行上合于天经,下合于地义,故天以凤凰纹章与之相和,这是因为凤凰纹章是天下最美好的图案;地以河图洛书与之相和,这是因为图书上的数字奇偶相间,阴阳相济,不可增减。于是伏羲氏以凤凰纹章、河图洛书为法则。接着,他又仰观天象,俯观地理,中观人情,合天、地、人三才的道理,创造出八卦。每卦有三爻,以对应天、地、人三才。又因其未能穷尽道理,固又增加三爻合为六爻,一卦变做八卦,八卦变成六十四卦,以阐发神明幽微之德,以区别万物之间相互感应的情形,判定天下事物的吉凶,而使人民行事有章可循。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人们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于是伏羲又创造文字,使政事无论大小都能得到详细而准确的记载,结绳记事的方法遂废止不用了。其造字的方法有六种,即象形、假借、指事、会意、转注、谐声。以这六种造字方法造字,使天下的义理都包函于文字之中,天下的文字没有出自六书之外的。伏羲又制作甲历,以彰显天道,使人们有时间观念。可以说,太昊伏羲氏是文字的始祖。p1-3 书评(媒体评论) 曾国藩 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能窃物之理,执圣之权;又好叙兵事所以得失之由,脉络分明;又好详名公巨卿所以兴家败家之故,使士大夫怵然知成,实六经以外不刊之典也。 梁启超 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胡三省 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