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里家山/跨度非虚构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齐建民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齐建民编著的《梦里家山》是一部纪实文学,书中大部分内容皆为作者所亲历。该书再现了上世纪中叶一段旧时光和一个普通家庭的悲喜人生。真实,自然,给人以无限遐想和启迪。这部书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实无华的语言,他给我们娓娓道来的是小人物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贴近生活,再现了时代。在这些普通的故事里充满了智慧、幽默、坚强和追求。书中涉及的领域广阔,有人文、民俗、古典、美术、古董珍玩等等。书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却让读者享受原汁原味儿的故事,这无形中会拉近和读者的距离,相信一些读者还会有感同身受、亲历其境的感觉。

内容推荐

齐建民编著的《梦里家山》为“非虚构文库”之一。书中叙述内容均为作者亲历亲闻,再现了一个家庭几十年内的真实时光与悲喜人生,其意义是作者新写的一部家庭史,充满了对旧时光的缅怀,其中有兄妹之间的手足情深,更有他们共同对恩情的追忆和感叹,还有对亲戚、邻人的追忆性描述,贴近生活,纯朴自然。文字中通过家世背景和个人修为,表现了一种可贵的家庭文化与社会风俗。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引言

◎父亲

 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

 丢下榔头看水头儿

 春天的感伤

◎青山居

 珠宝界的传奇人物商宝轩

 父亲在玉器行的朋友们

 不堪回首的岁月

◎“齐家园”的客人们

 民国的遗老与遗少

 恩怨交织,一言难尽的侯令

 哥姐的那些朋友们

 《红楼梦》中解“红楼”

◎心痛二事

 寻梦未归的大舅

 折翅黄海边的清华赤子

◎对母亲的回忆

 羽翼下的幸福

 抗争中的小转机

 远亲不如近邻

 “大花儿”和“小白”

 两块钱也能烧一桌好菜

 自学不倦,成就语言魅力

 与病魔抗争

试读章节

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

民国十三年,奉天①,那个春寒料峭的傍晚,一个沿街叫卖的少年正踽踽独行在一条小巷里。这是他每天的必经之路,似乎这条整齐、干净的巷子里有种神秘的力量在呼唤着他。少年身体略显单薄,面容清秀,苍白的脸庞布满了疲态。他身穿一件褪了色的青布棉袍,棉袍虽旧却无一点儿污渍,看得出这少年和家里的大人虽生活困窘但却绝不马虎敷衍。

东北的早春异常寒冷,尤其傍晚时分,昏黄的街灯亮了,却带给有心事的人无比的惆怅与茫然。从少年那正被悄然融化的雪水浸湿的半旧皮乌拉鞋上,便知道他在严寒中已经走了很久了,经受了不知多少冰霜的侵袭。此时的他右手挎着一个藤条篮子,篮子里码放着一串串的糖葫芦,和着凛冽的寒风,少年那稚嫩沙哑的叫卖声凄婉而悠长。

这几天的生意十分的清淡,眼看天已经黑透了,但篮子里的糖葫芦还没有卖出去一半,照此下去,今后的日子恐怕更难了。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刚刚开始,但其中的艰难已然让他那颗少年的心备感沉重。今天这一篮子糖葫芦若卖不出去,回去如何向舅舅交代?如何面对寡母那期盼的眼神?明天早上的书包,还有脸背得起来吗?想到此,少年的步履显得更加沉重而迟缓,一缕愁绪凝结在他的眉头,眼神也更加黯淡了下来。

今天,在这条巷子里,就在他再熟悉不过的这条小巷中,凄凉之感越发的浓重起来,不知不觉间他走向了那座宅院。

他喜欢这青砖高筑院门紧闭的高门大院,喜欢那门前水洗过般洁净的青条石层层台阶,喜欢那门里走出来的体面而儒雅的男人和女人们。这几乎是他每天的必经之路。

他真心喜欢这巷子里的幽静,他也真心喜欢这座宅院,即便外公家所在的刘庄也没有这么气派的大院。当然,他也真心羡慕拥有这座大宅的主人,小小年纪的他心里总是想知道那些进出这座大院里的人,谁才是它真正的主人。这个卖糖葫芦的少年就是这么执拗地喜欢这里,喜欢坐在宅院门前的青石台阶上歇息。只有此时,他的身心才会充盈着一种轻松感和愉悦感,一天的辛劳和疲惫也仿佛消散了许多。

这是一座两进的宅院,高门楼,深灰色大门,石雕门墩,三层台阶。站在对面从偶尔打开的大门往里望去,一色青砖大瓦房,前出檐,后出厦,落地式的门窗,正房、厢房皆由檐廊相连,院子中间整齐地栽着一排江西腊,正房和厢房拐角处有两棵高大的合欢树,整个院子看上去中规中矩,是典型的东北风格。此时,听着院墙内不时传来的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揉着自己走得发酸的双腿,再想想自己背井离乡、如此落魄,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他的心中郁郁寡欢,抬头仰望天际,一种不可名状的惆怅萦绕在心头。

但少年没有沉沦,慢慢地,日复一日地,一种信念在他心中渐渐萌发并愈加的坚定:“总有一天,我要买下这个宅院。”少年发出宏愿。二十一年后,少年的誓言成了现实,他真的成为这座宅院的主人。这个少年就是——父亲。

民国三年,父亲出生在河北省宁河县①的一个小村庄里。起名齐鸿章,是按齐家鸿字辈排下来的,乳名六十,因为他降生那年我们的老爷爷正好六十岁。民国七年,父亲的妹妹即我们的姑姑小凤出生。爷爷在他这一辈儿是独子,他为人勤快,吃苦耐劳,加之读过几年私塾,识文断字,村里人都敬着他几分。奶奶则精明强干,干净利索,是村里有名的俊媳妇。奶奶的父亲乃是当地一名秀才,但也就到此为止,功名上再无长进,只以教私学为生。也正是因为来自这样的家庭,奶奶好像从来就不甘心只做一个农家院里的媳妇,她的要强决定了她的命运,同时也因此而造就了父亲虽短暂但却非同寻常的一生。

父亲的童年并非田园牧歌。像中国无数个普通农民家庭一样,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生活拮据,命运多舛。爷爷在三十出头的那年得了急症,那时的父亲也就刚九岁,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们在村后的蓟运河中游泳、嬉戏。夏天,他总是泡在河里,他水性极好,仰躺着漂在水面上,肚脐上放一枚铜子,不带掉的。那天,他正在河里漂着,从村里跑来一个大一些的孩子,在河边冲着父亲喊:“小六十儿,你赶紧家走吧,你爹快咽气了!”父亲一听慌了神,铜钱也掉到了水里,连衣裳也没顾得上穿就往家里跑。进了门,爷爷的脸上已经盖上了草纸。从此,他再没有在那条河里游过泳。

爷爷走了,奶奶正怀着第三个孩子。她是个能顶事的女人,爷爷下葬后的当天晚上,她就把儿子叫到了身边,指着油灯盏说:“六十,明天起先别上学了,跟妈妈下地去,今年地里的收成不能就这么扔了。妈妈知道你好学,就这半年,过年妈妈一定想法子让你接着念书,要是妈妈说了不算,灯灭我灭!”父亲一句话没说,第二天就和大着肚子的奶奶下地去了。一个大肚子的女人带着个还不顶事的孩子,苦巴苦拽。在族人的帮助下,秋天里,几亩稻子总算是收回了屋,可奶奶怀着的那个孩子一落地就死了,是她一直期盼的小子。奶奶一滴眼泪都没落,只说了句:“六十这一辈儿又是单枝儿了。”

奶奶出了月子的时候,已是深秋季节。就在出了月子的第二天,她请同宗的大伯到家里。按当地的风俗,没出月子的女人既不能上旁人家去,男人也不能进生孩子的人家屋里,否则会给自家带来霉运。选了这一天请大伯来,足见奶奶的心思有多么的缜密。她开口向大伯说出了一个令全村人震惊的决定:卖掉农田,举家去关外投奔在奉天开皮鞋厂的娘家哥哥。P4-7

序言

常有画家以绘画的传统题材《梦里家山》为命题,创作了许多意境悠远的山水画。而我就以梦里家山为题目,为我的弟弟齐建民执笔创作的这部自叙体的以旧时家事为主脉络的传记写些有感而发的话。

往事可以如烟,也可以不如烟,但往事一定如梦。童时和青少年时代的许多往事是我们永远值得记忆的梦。

我们这一代人算得上承上启下,上承民国时期的遗风,下启新世纪的先河,历经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各个时期,跨越的时代变化之大,是前人从未有过的。是时候了,我们该写点儿什么了——两年前,我们齐氏的六个兄弟姐妹聚在一起,萌生了这个念头。

最早是想写一部关于北京青山居的书,因为我们的父亲是民国东北珠宝玉器界的前辈,后来也是北京青山居占有重要位置的人物。但总是囿于青山居的资料不够充分,也不够翔实,最后决定以家庭为背景,以此为线索,写了父亲与母亲,写了他们的朋友和青山居的点滴,写了“文革”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还写了我们童年时期的生活和青少年时代的伙伴。

我们过去的家是个很普通的家,父母也是很普通的人,这是一部写普通人的书。可以把那些往事看成是已逝去时代的一个缩影,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老北京胡同文化和民俗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就是在这些普通之中,却可以看到书中人物特别是我们的父亲和母亲——他们执着的理念追求和道德操守,他们的勇敢和睿智,他们富于哲理的语言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在他们的头上没有耀眼的光环,既不是高官显贵,也不是文化名人,但在他们身上进发出的那种思想火花和榜样的力量丝毫不逊色见诸某些传记的衮衮诸公们。

傅雷先生讲过这样的话:“一切艺术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就是出自于自然。”这部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实无华的语言,它给我们娓娓道来的是小人物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贴近了生活,再现了时代。在这些普通的故事里充满了智慧、幽默、坚强和追求。书中涉及的领域广阔,有政治、人文、民俗、古典、美术、古董珍玩,等等。书中的人物大都没有什么政治背景,因此也就没有必要为尊者讳,让读者享受原汁原味儿的故事,这无形中会拉近和读者的距离,相信一些读者还会有感同身受、亲历其境的感觉。

普通、实在、感情真挚而深刻是这部书最大的特点。这部书的出版,在某种意义上也做了这样的宣示,即传记不仅仅是名人的专享。-南宋吴潜有《祝英台近》词云:“雾霏霏,云漠漠,新绿涨幽浦。梦里家山,春透一犁雨。”曾经的家是雾,是云,是雨,更像是遥远的梦,是永久的回忆。徜徉在往事的回忆中是要了却一种心结、了却一种心愿。当这个家渐行渐远已经变成一个五彩缤纷的梦时,那就是我们挥手向一个时代告别的时候了。

齐建秋  甲午年秋风乍起时

写于京南芦梦园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