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内蒙古民族抗日斗争大事记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邢野主编的这本《内蒙古民族抗日斗争大事记》以时间顺序为脉络,以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浴血抗击日本侵略军并取得胜利为主线,在方志、文史、档案资料的基础上,把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有机结合,秉笔直录,客观记述历史上在内蒙古、绥远、察哈尔、热河等地区抗日斗争中的大事要事。书中记述的每一个事件,串联起来构成一幅抗日斗争的历史画卷,展现出内蒙古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战的民族精神。

内容推荐

邢野主编的这本《内蒙古民族抗日斗争大事记》包括九一八事变前日本的侵略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内蒙古地区的侵略与民众抗战,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战争反攻阶段,抗日战争胜利六篇,冠以概述、编纂说明,殿以参考文献、后记。本书上限清光绪二十2年(1894年),下限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个别内容上下限有所延长。本书本着“详近略远、实事求是、以类事系、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原则,依据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仔细查阅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档案馆及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等省得文史资料与日文资料,认真梳理方志、党史中关于抗日战争的记载,参阅了许多回忆录,并进行了大量核实、校对工作,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抗战历史的本来面貌。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的侵略活动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七月二十五

 日至中华民国20年<1931年)9月17日)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清宣统元年(1909年)

 清宣统二年(1910年)

 清宣统三年(1911年)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

 1913年(中华民国2年)

 1914年(中华民国3年)

 1915年(中华民国4年)

 1916年(中华民国5年)

 1917年(中华民国6年)

 1918年(中华民国7年)

 1919年(中华民国8年)

 1920年(中华民国9年)

 1921年(中华民国10年)

 1922年(中华民国11年)

 1923年(中华民国12年)

 1924年(中华民国13年)

 1925年(中华民国14年)

 1926年(中华民国15年)

 1927年(中华民国16年)

 1928年(中华民国17年)

 1929年(中华民国18年)

 1930年(中华民国19年)

 1931年1月至9月17日(中华民国20年元月至9月17日)

第二篇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侵略活动与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抗战(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7月6日,中华民国20年9月18日至26年7月6日)

 1931年9月18日至12月31日(中华民国20年9月18日至12月31日)

 1932年(中华民国21年)

 1933年(中华民国22年)

 1934年(中华民国23年)

 1 935年(中华民国24年)

 1936年(中华民国25年)

 1937年1月至7月6日(中华民国26年1月至7月6日)

第三篇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至

 1938年10月31日,中华民国26年7月7日至27年10月31日)

 1937年7月7日至1 月31日(中华民国26年7月7日至12月31日)

 1938年1月至10月31日(中华民国27年1月至10月31日)

第四篇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1938年11月1日至1943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27年11月1日至32年12月31日)

 1938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华民国27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

 1939年(中华民国28年)

 1940年(中华民国29年)

 1941年(中华民国30年)

 1942年(中华民国31年)

 1943年(中华民国32年)

第五篇 抗日战争反攻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33年1月1日至34年8月14日)

 1944年(中华民国33年)

 1945年1月1日至8月14日(中华民国34年1月1日至8月14日)

第六篇 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8月15日至1956年6月,中华民国34年8月15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6月)

 1945年8月15日至12月31日(中华民国34年8月15日至12月31日)

 1946年(中华民国35年)

 1947年(中华民国36年)

 1948年(中华民国37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1年

 1956年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3月3日 日军开始在占领区实行“治安强化运动”(至1942年12月共实施五次),对游击区进行蚕食和“强迫维持”,对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3月9日 美国政府向蒋介石提出正式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各种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3月14日 蒋介石约请周恩来面谈,答应提前解决国共间有关问题。

3月15日 大青山骑兵支队2团夜袭集宁北霸王河村,将伪自卫团全部歼灭。

3月19日 绥察行政办事处蒙政处处长贾力更赴延安汇报工作,并带领一批进步青年赴延安学习。途经绥西大青山张启明沟时被日伪军包围,贾力更在激战中阵亡,时年34岁。

3月24日 上午7时30分,日军4架飞机飞临安北设治局扒子补隆镇上空,其中两架向西北方向窜去,另两架在扒镇大街及四郊投弹16枚,炸毁房屋16间。10时25分,又有2架日军飞机飞抵扒镇上空,投弹16枚,炸死商人宫建勋,炸毁房屋10间。

△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在重庆召开。蒋介石主持开幕式并致词。28日,国民党中组部部长朱家骅向大会作特种报告,污蔑八路军、新四军,并公然提请大会开除在皖南事变中敢于说公道话的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柳亚子的党籍。

3月 伪满洲国政府强行开展城市储蓄的同时,又强行开展农村储蓄。从本年度起,农民交售农副产品时,兴农合作社按其出售总值的15%强行扣收作为储蓄。

△日本关东军航空兵第9飞行集团从驻海拉尔的第24飞行战队、第12飞行团驻齐齐哈尔的第11飞行战队各抽一个飞行中队,编入第13飞行团的第87飞行战队,调到东部边境牡丹江一带。驻海拉尔的航空兵改为独立飞行中队。

△抗联第3支队在支队长王明贵、政委王钧率领下,在牙克石境内博克图铁路北支线26号车站歼灭、俘获日伪地方和铁路警察40余名,击毙日军大尉1名,缴获仓库中大量武器装备。

△苏百熙率领的抗日游击队,转战于承平宁地区,为开辟热南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奠定基础。

△中共绥南地委成立,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李权超,宣传部部长兼武装部部长张云峰,委员有史学文、邹凤山。

△绥中地委蒙民抗日工作组在镶蓝旗转山子成立,由朝格达赖、吉林泰、韩布布负责。

△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警察队总司令部成立。至9月,伪蒙疆地区共有警察18500人(含日本警察)、自卫团6230人(只限于发放薪水者)、灭共青年团74000人。此外,日军在贝子庙、西苏尼特、百灵庙、多伦、化德、厚和(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均设立特务机关,特务机关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

△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部绥东工作团组成,开辟绥东地区工作,政治部民运科长王瑜山任团长。工作团下设3个分团:第1分团驻土牧尔台,分团长侯作桂;第2分团驻贲红,分团长崔则温;第3分团驻老平地泉,分团长田恩民。

△大青山骑兵支队与抗日游击队在陶林南水泉击毁目伪军汽车10辆,在陶林北歼灭伪军铁牛部。

△归凉县游击队和一、四、五区游击队联合在葫芦什太包围外出扫荡的目伪军,经过激战,俘敌21人,其中日本指导官1人,缴获战马21匹、步枪18支、子弹近千发。

△托(克托)和(林格尔)清(水河)县长、游击队长杨岐山及5名游击队员,在西云寿、什力圪图等村开展工作时,由于汉奸白明谦等人告密,被古城伪警察署警长邢喜太率领的日伪警察围困在西云寿村。战斗中,杨岐山及2名队员阵亡,2名队员被俘,1名幸免于难。

△国民党为加紧对陕甘宁边区的包围,调白海风新骑兵3师离开伊克昭盟,赴甘肃、靖边整训(乌兰夫、克力更等脱离3师,撤回延安);另派何文鼎26师进驻桃力民,与朱矩才骑7师组成第69军,命何文鼎为军长,归伊克昭盟警备司令陈长捷节制指挥,陈长捷总部设于东胜。中共驻桃力民伊克昭盟工委及八路军骑兵为避免摩擦,撤回陕甘宁边区并撤销建制,工委干部大部调回延安,另分配工作。骑兵部队编为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兵2团,康健民任团长,郭炳坤任政委,史建章任参谋长。

春 萨托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绥察独立2支队1连,也称警卫连。萨拉齐县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绥察独立2支队2连,也称萨拉齐县2连。萨武固包(萨拉齐、武川、固阳、包头)边区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第3团3连。

P328-329

序言

编纂说明

一、《内蒙古民族抗日斗争大事记》一书的编纂出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遵循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大事记》志述日军在侵占内蒙古地区时所犯的各种罪行,志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以及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军队和各族各界人民的抗战活动。全书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的侵略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内蒙古地区的侵略与民众抗战、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战争反攻阶段、抗日战争胜利,计六篇;冠以概述、编纂说明;殿以参考文献、后记。

三、《大事记》上限清光绪二十年(1894),下限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个别内容上下限有所延长。

四、记述范围:坚持越界不书的原则,凡涉及外省区或国外的事项,只记与本埠有关部分,其它不作记述。因历史上今内蒙古自治区辖区的个别旗县与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察哈尔、宁夏省区有隶属关系,故相关事例有所涉及。

五、《大事记》本着“详近略远、实事求是、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原则,依据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采用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客观记述,秉笔直书,如实记载内蒙古地区各党派、各民族、各界人士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事、要事、首事,力求达到思想性、资料性的统一。

六、《大事记》用现代语体文,结构严谨、行文规范,坚持述而不论,突出重点,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使全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权威性。

七、机构、部门、社会团体、会议等名称及专用名词的书写,文内首次出现用全称,括注简称,再次出现时用简称。

八、历史地名、机构、职官使用原名,在历史地名后括注今地名。对国名、-地名、人名的译名,以新华社译名为准。

九、对于敌伪政权名称,除在满洲国、蒙疆自治政府前加“伪”字外,月在日本侵略军操控下成立的政权机构,均为伪机构,余均不加“伪”,以历史本来面目实录。

十、历史纪年,清代以前采用帝王纪年和年号纪年,括注公元纪年。中华民国后采用公元纪年。

十一、为科律文风、统一格式、避免交叉重复,《大事记》所收内容采用互通互见法。

十二、语言文字使用,以2000年10月31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准。标点符号的使用,以1995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准。行文规则,以201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

十三、为确保《大事记》一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所录用的资料均出自各有关单位提供的原始资料,有些内容出自志书、年鉴、辞书、文史资料、报刊及有关专著。参考文献详见附录。

后记

《内蒙古民族抗日斗争大事记》,以时间顺序为脉络,以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浴血抗击日本侵略军并取得胜利为主线,在方志、文史、档案资料的基础上,把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有机结合,秉笔直录,客观记述历史上在内蒙古、绥远、察哈尔、热河等地区抗日斗争中的大事、要事、首事、特事。书中记述的每一个事件,串联起来构成一幅抗日斗争的历史画卷,展现出内蒙古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战的民族精神。

历史的生命在于真实。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罪行,罄竹难书。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任何歪曲、篡改历史的图谋,都不能得逞。《大事记》中记载的日军罪行,编者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仔细查阅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档案馆及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等省的文史史料与日文资料,认真梳理方志、党史中关于抗日战争的记载,参阅了许多回忆录,并进行了大量核实、校对工作,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抗战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本书篇目框架的编排设计、资料提供、编写审校等工作过程中,得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同时,各有关档案史志局对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资料,盟市旗县党史、地方志工作人员对《大事记》有关内容提出了补充、修改意见,使这部书的内容更加翔实、丰厚。特别提出的是,内蒙古通志馆副主编郭东防、苑灯明、耿为民、高金来先生反复修改此稿,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罗娟同志认真审校全文,“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宿寒”。凡此种种,成就一部警世鸿篇巨帙。

抗战历史,风云激荡。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抗战业绩,光照千秋。愿这部《内蒙古民族抗日斗争大事记》给人启示,催人奋进。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祈世界永远和平。

编者

2016年1月30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6: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