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小涛著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研究》一书是贵州省委党校党建部教授伍小涛的一本专著,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书以建国初期为研究的切入点,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参考了有关的研究论著、调查资料、文集等资料,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有关理论,用实证的方法,具体考察了1949—1956年中国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的建构过程,及其族群认同的拓展和政治认同的深化过程。书稿对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与建国前进行了对比,高度肯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但同时指出,民族关系在团结中也存在一些矛盾的因子。书稿对民族工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伍小涛著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研究》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序言。序言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选题的原因和为什么选择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研究作一说明;第二部分主要论述选题的意义,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民族工作;第三部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民族工作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研究》的框架作一介绍。第二大部分为正文。正文分五章展开论述。第一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民族工作的回溯。在这一章中,首先对“民族”和“民族主义”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其次,对历代王朝的民族工作进行了论述;再次,对中华民国的民族工作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一一作了分析;再次,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民族工作进行了回溯;最后在小结总结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工作的源与流。第二章:少数民族地区的建政工作。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展开。首先,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民族社会的政治结构作一介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中国共产党为改变这一传统结构所采取的措施。民族地区的清匪反霸和团结民族上层人士为民族地区的精英置换提供了条件。而民族地区的土改,为民族地区大众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反对大汉族主义使民族地区有了一批自己的新统治精英,同时,为中国共产党搭起了通往民族地区的桥梁,也为民族地区的建政工作奠定了干部基础和组织基础。最后,就民族地区的建政和民族区域自治作一论述,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使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从而强化了少数民族对国家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并不如一些专家所说,强化了族群意识。第三章:少数民族的经济工作。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介绍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地区生产力状况。其次,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和政策。民族地区的社会救济、税收的减免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输血的作用。民族地区农业贷款和农具的发放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作用。民族地区的互助组和合作社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起飞。民族地区的经济贸易表明民族地区的经济形成了一定规模。而民族地区的财政自主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则表明民族地区彻底地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形成了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最后,对20世纪50年代民族优惠政策作一小结,指出,民族优惠政策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但同时产生民族地区的依赖性。第四章:少数民族的文化工作。主要从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结构、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公共卫生工作和婚姻改革四个方面进行。最后,总结出既要弘扬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又要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差异。第五章:民族地区的认同。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指出从族群认同到国家认同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了进一步深化族群认同,在民族工作中,采取了民族地区风俗习惯的保持、民族文字的创制和民族识等措施。再次,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了强化政治认同,进行了民族访问、民族纠纷处理、民族工作检查及其他工作。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认同作一总结。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地区无论是族群认同还是政治认同,都是好时期,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为结论。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处理好国家与民族社会的关系和民族之间的关系。
序言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本书的研究模式、时段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工作的回溯
第一节 “民族”和“民族主义”相关概念的辨析
第二节 历代王朝统治的民族工作
第三节 中华民国的民族工作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民族工作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少数民族地区的建政工作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民族社会的政治结构
第二节 民族地区的清匪反霸和团结民族上层人士
第三节 民族地区的土改
第四节 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反对大汉族主义
第五节 民族地区的建政工作和民族区域自治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工作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地区生产力状况
第二节 民族地区的社会救济、税收的减免
第三节 民族地区农业贷款和农具的发放
第四节 民族地区的互助组与合作社
第五节 民族地区的贸易工作
第六节 民族地区的财政自主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七节 小结
第四章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工作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文化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卫生工作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地区婚姻的改革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少数民族地区的认同
第一节 从族群认同到国家认同:民族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节 民族地区风俗习惯的保持、语言的创制和民族识别工作
第三节 民族访问、民族纠纷处理、民族工作检查及其他
第四节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