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属晋国地,故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介子平著的《晋九(山西文化随笔)(精)》从晋人、晋地、晋事、晋文、晋宝、晋商、晋俗、晋乐、晋食九个部分阐释了山西文化,带读者走进作者眼中的山西!
| 书名 | 晋九(山西文化随笔)(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介子平 |
| 出版社 | 三晋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属晋国地,故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介子平著的《晋九(山西文化随笔)(精)》从晋人、晋地、晋事、晋文、晋宝、晋商、晋俗、晋乐、晋食九个部分阐释了山西文化,带读者走进作者眼中的山西! 内容推荐 《晋九(山西文化随笔)(精)》是山西省著名评论家介子平先生近年来关于山西文化的随笔集,共收录一百余篇随笔,分为晋人、晋地、晋事、晋文、晋宝、晋商、晋俗、晋乐、晋食九部分,以生动的语言,敏锐的视角,诠释了作者眼中的山西文化,是了解山西地域文化的优秀作品。 目录 ◆魂系乡关(代序) ◆晋人 大禹:足迹遍河汾 介子推:因人而设寒食节 李冰:何以被供奉川主祠 法显:取经回国第一人 傅山:气节如山山似人 樊守义:第一部欧洲游记撰写者 赵铁山:商人书家 “天下俭”李用清 刘文炳:一个人的县志 贾敬之:其高岂止在画 张颔:古文字大家 ◆晋地 对县联数村村 太原的老房子 太原城日伪时期的建筑 太原的街名 被雅名的街巷 包容汇通的太原 山阴怀古 右玉在左 左云在右 由“疃”说来 四方八面话圐圙 牧童遥指哪个杏花村 山西瓷器业的记忆碎片 介休窑薪火相传千余年 红绿撩人八义窑 ◆晋事 亢旱余记 祈雨 洪山醋泉 三上绵山 静悄悄的力量 处处行僧皆从容 小城店铺多 一路往事 贯穿一路的历史 路经儿童公园 游园不值旧时忆 ◆晋文 晋祠流水诗难托 与孙嘉淦一同南游 晋版曾辉煌 两帙经卷一段传奇 关于《新刻金瓶梅词话》的两种记叙 方言也雅言 文风之振岂在风脉 ◆晋宝 灭佛后的兴佛 后人窟前慨叹多 三教合一悬空寺 岌岌可危应县木塔 终未躲过这一劫 晋祠的气场 双林寺的水 域外飞来祆神楼 佛寺里的道观 永乐宫白迁了 ◆晋商 最终还是文化 平遥城的保守 平遥城的喧嚣 商之不安 晋商宅院何以受重视 “三雕”的寓意 晋作家具的命运 镖师之用 晋商宅院中的风水讲究 晋商会馆:远方乡愁的慰藉 商之衰不在商 文人写商人 笔记中晋商的负面记述 ◆晋俗 昔时旺火 年节的色彩 倔强的春联 岁时吉语 岁时礼仪 想起当年闹红火 那低沉作响的威风锣鼓 附会的背冰故事 因寒食而清明 当年赶集 迎娶队伍 闹房令 孩童耍货 赶早市 最后的市声 ◆晋乐 乐户之哀 生于穷乡的《走西口》 秧歌剧与梆子戏 皮影戏的复幻 对台戏 生死同一曲 ◆晋食 好吃的东西有点脏 臭豆腐飘香 包子包子热包子 老白包子铺 蛋炒米肉炒面 碗托碗不托 王蒙笔下的海子边面食馆 国营建南饭店 巷馆 母亲的“寒燕” 一碗炒饼的胃口 土豆飘香 诸肉不如猪肉 ◆跋 试读章节 大禹:足迹遍河汾 距今四千年前的尧舜禹时代,大致相当于西方《圣经》所言“诺亚方舟”时期,那是一个洪水泛滥、久治不息的多雨季节。尧自太行山之东平原宽地迁徙至今天的晋南丘陵窄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避水。河东沃土,地势高峻,风调雨顺,水深土厚。尧都平阳,唐尧传虞舜,舜都蒲坂,虞舜传大禹,此时国力稍强,治水力度遂加强。 史载,禹姓姒氏,名文命,乃鲧之子,又称大禹、夏禹、戒禹。 禹的父亲鲧曾受尧之命而治水,却不得治水之法,以垒坝筑偃、堵塞洪水为己任,结果愈治愈泛,水患益盛,最终被帝舜治罪,殛死羽山。是时,禹为夏后氏部族酋长。大禹子承父业,受舜命于危难之际,献身于治水,并以治水得法而闻。 大禹治水,一改其父“以壅塞而阻水”之法,以疏通河道、宣泄洪流为主,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劳神焦思,泽行路宿”,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使洪波安澜,水患大治。由于治水成功,解民于倒悬,他被推选为舜的继承人.从夏后氏部落酋长的位置,一跃而成为舜之后的部落联盟领袖,夏代始创。 大禹治水,足迹遍九州,最早的记载见于《禹贡》。山西一带也有诸如“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禹凿龙门等传说。 晋中一带民间盛传,当年大禹治水前,晋中盆地曾是一个大的湖泊,名日晋阳湖。大禹为空出湖水,便于耕作,遂在晋阳湖周围的群峰众壑中。选择山体最薄、地势较低的南部为突破口,率先打开灵石口,排出晋阳湖之水,空出晋中盆地。有传说云:一日,大禹乘龙舟沿晋水入晋阳湖,边饮酒赏景,边苦思怎样空出晋阳湖,使民居住。行至孟山、绵山之间时,忽见一女子驾小舟独行,由于风急浪大,小船摇摇欲倾,十分危险。大禹见此状,命人驾龙舟靠近小船。大禹道:“你一女子,为何独自驾一叶小舟,来这风急浪高的晋阳湖?此等小舟,怎经得起风浪?”对曰:“舟越小越稳,无舟更稳。”大禹问:“为何?”女子答:“小女自有妙计。”大禹道:“请讲。”忽见女子弹出一石子,将大禹的酒坛打破,飘然而去。大禹紧随,但此女子已不知去向。大禹环顾四周,晋阳湖形状恰似此酒坛,打破方向正指灵石口。大禹顿悟:此乃女娲神,给他治水方略。其后大禹便带领孟、绵二山百姓开山劈石,疏通河务,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 这个故事反映了民众对大禹丰功伟绩的赞许之情,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治水灭患、造福于民的大禹的深切怀念。故事虽美丽,事实却不值细究。这个故事最早产生于隋代,因为“灵石”是隋开皇初年疏理汾河河道时才被发现的。其石质地坚硬,色质苍苍,叩击铮铮有声,被尊称为“灵石”。皇帝附会上天降瑞,遂亲颁诏制,于开皇十年(590),从介休县划出西南之地,新置一县,定名“灵石”。大禹治水早于灵石建县约两三千年,当时并无“灵石”显现,也无建县,何来“灵石口”之名?此名无疑得之于灵石出现、灵石建县之后。虽如此,人们仍信其有,因为传说中的附会,皆为愿望之移植。 但这样的传说,却有信史可作对应。《禹贡》书首云:“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壶口即今之黄河壶口瀑布处,在今山西吉县西北。梁、岐皆山名,在今陕西境内。三处古地名所指,分别位于黄河秦晋大峡谷南出口地带的东西两畔。所谓太原,即台骀渲汾障泽之后出现在汾河中上游的所谓大平原,即今之晋中盆地。岳阳在古代北岳霍山之南,即今太岳山南霍州地,因其址在霍山之南,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故名岳阳。霍山一线,山环峰绕,地形封闭,是汾河下流的必经之地。汾河流经此处时,河道狭窄,曲折蜿蜒,每至水汛,极易受阻不畅,形成洪峰,造成汾河中下游的水患。“当尧之时,洪水之患,并、晋为甚”,《尚书·尧典》叙:“其浩荡之形曰怀山、曰襄陵、曰滔天。”由此可知,大禹治水是从壶口兴工的,而后又开凿了粱山和岐山,疏通黄河后,又从太原修治疏导汾河,一直到霍山之南。 大禹为何要先修河再治汾呢?因为其汲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晋乘蒐略》云:“洪水方割时,壅汾水不得出,震及帝都,鲧极意崇防,因汾治汾,而不计汾之不泄。”《太平寰宇记》云:“河道开斯汾水可受,禹急河之大而汾治,鲧急汾水小而不治。”也就是说黄河发水,洪峰来到时,洪水滔天,壅塞了狭窄的河道,汾水入黄河之道被阻塞,泄流不出,于是潴留于汾河下游。这时,上游之水继续泄入下游,下游之水却入不了黄河,有进无出,日聚成灾,位于汾河下游河岸之傍的尧都平阳也处于水患之中,民心动荡,惶恐不安。鲧受尧命治水,殚精竭虑,筑坝修堤,进行防范,治理汾河水患。但他没有查清此因,更未想到只有疏通了黄河河道,才能使汾水顺利进入黄河,从根源上清除水患。他违背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舍本趋末,在汾水中上游一味筑堤修坝,“堙以物堵也”,企望阻挡汾水进入平阳,以保尧都平安。殊不知坝越筑越长,堤越修越高,水越聚越多,终于导致“防高而水壅,水盈则漫,风激则崩”的后果,酿成更大水患,也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大禹总结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先疏而后防”的方法,先率众疏通、拓宽黄河河道,“既载壶口,治粱及岐”,排除了黄河洪流不畅、阻塞汾河人道、潴留为患的根本故障,“决大河而放之海”,“猝引洪流就下”。然后,挥师北上,在汾河中上游的晋中盆地,疏通汾河淤结之河道,开渠挖洫,凿山通沟,“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因其水势,而利其导之,使汾之水通畅于河。治水终于成功,禹因之而传名于青史。时至今日,当年汾河为患,大禹治水,在晋中盆地留下的诸多遗踪,史载不绝。《读史方舆纪要》日:“阳曲九十里系舟于此,今有石如环轴。”忻州有系舟山,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系舟于此。系舟山腰有禹王洞,相传大禹曾在此歇息,洞内有一石像。《寰宇通志》载:“汾阳县万户山为县镇,尧时洪水,众山皆没,惟此山不没,所济者万户,故名万户山,其巅平坦可居万户。尧时龙门未厥,上游之水无所泄,壅而四出,壅遏汾水及诸山,愈急愈高,至于灭顶。” 类似传说在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的芮城大禹渡也有。大禹渡原名神柏峪,因大禹于此治水成功而得名。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在此拴马、憩息。大禹在此治水数载,历尽艰辛,最终于此乘舟东渡,凿开山门,引水归河,治水成功。 P3-5 序言 魂系乡关(代序) 左太行,巍峨险峻,虎踞龙盘;右黄河,汹涌澎湃,天堑之壕。上有长城双亘,三关锁钥;下有中条横立,气冲霄汉。康熙版《山西通志》的概括是:“恒山峙其北,大河绕其南,四塞襟之,五原控之。”此山西形势,自古即有表里山河、固若磐石之谓。也正由于其具襟喉之要、雄伟之昂,故中原安危、社稷治乱,每每与之是解索之环、肯綮之析。此地天赐良出,地赉物阜,汉唐隆盛,二京堂皇,解州池盐辅蓊郁,九边金汤,征远孔武,潞州冶铁铸利器。天地应灵,山川有魂,其灵其魂何在?“太行横拥巨川回,三晋由来产异才”,代有奇才,各领风骚也! 重耳成就百年霸业,豫让士为知己者死,荀况发扬光大儒学,卫青万骑直捣龙城,关羽披肝沥胆忠义,法显舍生取经求法,王勃文在落霞秋水。王维天下文宗独步,武则天千古女皇一人,杨家将满门忠烈报国,柳宗元文起八代之衰,白居易合时诗文名垂,司马光撰修《资治通鉴》,元遗山问情雁丘横汾,关汉卿开创杂剧新篇,于成龙天下一等廉吏。灵之在此,魂之在此也。诸位先贤虽日时代不同,从事各异,皆勋业卓越,硕果盈盈;虽日出生在兹,根基在斯,却功烈九有,惠得我族。剖解其一世之所以然,有精神可归纳概括,有本质可缕析根究。 一则在仁。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返国即位后,对内轻徭薄役,广施文教,对外尊周攘夷,安定天下,仁也。荀况稷下游学,嫉浊世之政,推儒墨道德之行事,仁也。 一则在义。程婴藏山藏孤,慷慨赴难,从容不迫,大任终成,义也。豫让毁容吞炭,舍生取义,志士闻之,皆为涕泣,义也。 一则在节。介子推功不言禄,燔死绵上,天下共寒食,四海同清明,节也。傅山坚守节操,午门拒叩,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节也。 一则在诚。法显年逾六旬,创辟荒途,西天求法,终修得正果,诚也。晋商万里贸易,汇通天下,皆诚信铸就,诚也。 一则在智。李牧镇守雁门,大勇若怯,不战则已,一战必胜,智也。狄青受命于多事之秋,驰骋于南北疆场,智也。 一则在勇。关羽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事以仁,作战以敢,勇也。霍去病孤军入大漠,追杀数百里,以寡敌众,大获而归,勇也。 一则在文。王勃少年才起,千古文章,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文也。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独步当代,天下文宗,文也。 一则在论。柳宗元文章经国,托物寓愤,精悍犀利,析理蕴藉,论也。司马光七岁闻讲《左氏春秋》,十九年编修《资治通鉴》,看似鉴于往事,实则资于治道,论也。 山河有幸,得此精灵附体;金瓯运道,获此栋梁之材。山河仰乘精灵,从此不再苍凉寂寥,文采其上,气量其深;金瓯遂愿运道,从此鼎祚本固枝荣,坤舆延展,人民安乐。魂在山西,魂也在国家;魂在既往,魂更在现时。追昔述往,言犹在身,缅想顾念,永志难忘,心绪为之激昂,局度为之豁然,故日此魂就在你我轩朗宽绰的胸中。 作者 后记 关注乡邦文化已有多时,陆陆续续发表过一些文章,长短不一,体例不一,涉及领域更是无以归类。但若千年坚持下来,目标大致呈现,挑选所需,汇集一处,竟也洋洋洒洒,以数十篇计。此书名《晋九》,只因全篇分九个章节而已。柳子厚《晋问》有七,而此竟九章,张狂了些。 碎片化阅读时代,文字过剩与信息垃圾并存,阅读变得奢侈。卖书难,卖出者未必有人读。《笑林广记》有则《书低》:“一生赁僧房读书,每日游玩。午后归房,呼童取书来。童持《文选》,视之日:‘低。’持《汉书》,视之日:‘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生曰:‘我要睡,取书作枕头耳。’”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读书、写字,此般闲事,时下几人还有?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文章难得产生共鸣,不负读者,乃写家操守。不求长,但求彩,读之有获,点滴也可。袖里乾坤,掌中世界,寸握山河,百仞一拳,文字何在巨;大而不强,富而不丰,多而不优,快而不稳,文章之所忌。文章最是忌空,空而不实,多说一句都算打扰。至于写作技巧,当然有。《一九八四》的作者奥威尔曾告诫新闻人:一、永远不用书刊中频繁使用的明喻、暗喻及其他比喻;二、能用短旬的地方,绝不用长句;三、凡能删的词一律删掉;四、能用主动旬,绝不用被动句;五、凡能用日常用语表达的,绝不用外语、术语或行话;六、一旦发现自己纯属胡说八道,便可不遵守上述任何一条。技巧易学,思想难为,天下好文章,传输者皆思想。 庭草无人随意绿,想起来即写一篇,前后文路变化尚明显。此间有考据类者,且存理念学术、日常学术之分;有抒情类者,且存心得文论、记述文论之别。余生于斯,长于斯,关注乡邦文化,便是关注自己的生活,偶悟所发.点滴搜汇,多年下来,竟有大几十万字的积累,跨度近二十年,有史料堆砌者,有感物抒怀者。在晋文化范围内,却是文体杂,语境异,读之难免夹生。因非专家,也就不在乎学理性,随笔行文,感性大于理性,趣味服从意味。此次汇编,算是撷取所需,集纳而成。除格式统一外,未作大的调整。难堪者为学术之浅之谬,百口莫辩而无地自容,立说为慎而防不胜防。 感谢三晋出版社张继红社长的大力支持,感谢责编秦艳兰女士的辛勤工作。乙未年,秦女士曾是拙作《风华丹青》《大韵书法》的责编,其间消除差错,润饰提高,规范统一,核对引文,查对资料,推敲标题,设计版式,撰写书评,十分辛苦。朝甫脱稿,夕即排印,稍不留神,酿铸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遗憾无补。然其编辑功夫了得,实在经得起考验,故编辑此卷,执意请求张社长,将书稿插队交由秦编辑。丁酉夏,《风华丹青》获得首届山西出版奖之“优秀图书奖”“优秀装帧设计奖提名奖”,实在要归于其后期加工之辛苦。感谢侯苗苗女士在校对方面予以的支持。 平素偏好张永文先生的封面设计,表达意愿后,其爽快应允。未几,发来两款,难以取舍,却只能割爱。 是为跋。 作者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