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面对全新的环境和不确定的未来,留下理所当然成为一种风险更小的最优选择。
就在同事们各显神通争取留下的关键时刻,张枫也算了另外一笔账。虽然移动通信的基数和业务量无法和固定电话同日而语,但增长的势头却远超固定电话。当年,移动电话的业务增量几乎与固定电话持平;由于基数小,同比增长近乎百分之百。这是入户率达到70%以上的固定电话所无法比拟的。
虽然当时移动电话在中国的普及率还不到2%,但张枫查找国外资料发现,1999年欧美发达国家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经十分凉人,北欧四国均达到60%以上。
综合这些数据,张枫发现,移动通信较低的用户数和营收总额,不仅不是劣势,反而是巨大的发展优势。这意味着,新成立的中国移动通信在未来几年将会迎来高速发展,这是以固定电话为主要业务的中国电信无法比拟的。
至于新环境的不确定,张枫觉得,只要新公司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机会反而更多。一方面作为新组建公司,人员不可能一步到位,相比干部岗位已经饱和的原公司,新公司晋升通道更为顺畅;另一方面,新公司扩张潜力巨大,未来会有更多的职位空缺,晋升的机会自然更多。
想清楚了这几个问题,张枫毅然地加入了新成立的移动公司。十几年过去,回望当年,张枫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无比明智的选择。相比仍留在原公司的同龄人,张枫的职位高出了好几级,已经做到了省公司副总的位子,收入自然也高出了一大截。
职业生涯的发展中,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张枫的经历再次证明,不努力固然不行,但选择更加重要。因为选择决定了职业发展的方向和空间,相同的努力程度,在不同高度的平台上,收获的成果一定不同。
1.1.2成功的真谛在于顺势而为
一次选择为张枫按下了职业晋升的快进键,这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张枫把握住了职业发展的关键性规律:选择最有发展潜力的职业平台,借力上升、顺势而为。从中国顶级富豪的年龄上,更容易看出顺势而为所能产生的惊人效能。
互联网是当今中国出产最多顶级富豪的行业。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显示,前十大富豪当中,有六位来自于互联网行业:阿里巴巴的马云(1964年生)、百度的李彦宏(1968年生)、小米的雷军(1969年生)、网易的丁磊(1971年生)、腾讯的马化腾(1971年生)、京东的刘强东(1974年生)。最为有趣的是,这些互联网大佬不仅出生日期扎堆在1964到1974的十年间,而且他们创办互联网公司的时间都集中于1997~1999的三年里。其中,雷军在1998年成为金山软件的CE~)。
互联网大佬年龄和创业年份扎堆的现象绝非偶然,这是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在充满想象力和全新商业模式的互联网领域,创业的最佳年龄段是20~35岁,年轻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第二,1997~1999年,正是中国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三年。
正是因为在创业黄金期,赶上了新兴的互联网浪潮,才得以奠定他们如今互联网大佬和中国顶级富豪的地位。虽然近二十年来移动互联网行业方兴未艾,但是占据行业和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始终是这几位在互联网全面爆发之前就进入行业的先行者。
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名列第四的雷军,就将自己创业成功的全部经验总结为“顺势而为”。换成另外一句话,就是“只要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起来”。所谓台风口,正是大势所趋的潮流中央。
1998年担任金山软件CEO的雷军,在2010年创建了小米。仅仅用了四年时间,雷军就使小米从一个新创品牌,成长为中国内地手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行业冠军。更加令人『京奇的是,在创立小米前,雷军其实从未涉足过手机硬件领域。
“如果逆势而为,就算你付出了10倍于他人的努力,可能也不会成功。小米能成功,首先是因为移动互联网这个大方向选对了。”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他对手机发展趋势的准确研判。
2007年,苹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引发了大众对智能手机的强力关注;2008年,搭载Android系统的手机诞生,智能手机蓬勃发展之势初现。虽然以诺基亚为代表的传统手机依然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雷军敏锐地观察到了手机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以诺基亚为代表的功能手机是通信工具,而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实际上是计算机,在新一轮手机厂商的厮杀中,赢的全是苹果、微软这些广义的计算机公司;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智能手机从一种奢侈品越来越成为一种必需品。
正是因为找到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这个尚在形成中的“台风口”,从未涉足过手机硬件领域的雷军,果断创建了小米科技。雷军不仅把小米手机定位为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还将整个小米公司定位为移动互联网公司,采用移动互联网的思维和运作方式,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智能产品。
雷军的胜利在于对手机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研判。在分析宏观环境总体趋势时,PEST分析是一个有力工具。PEST是指对政治(Polltical)、经济(。Ecc)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laological)四大类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