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田编著的《革命与抒情:南社的文化政治与中国现代性(1903-1923)》以“革命与抒情”为题,取角尖新而精准。重点探讨南社诗歌,置于清末革命的脉络里来进行阐述,具有浓郁的历史现场感,含有理论的切入和文化研究的导向,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厚度。本书视野广阔,大量运用史料和文献,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文笔流畅。
| 书名 | 革命与抒情(南社的文化政治与中国现代性1903-1923) |
| 分类 | |
| 作者 | 张春田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春田编著的《革命与抒情:南社的文化政治与中国现代性(1903-1923)》以“革命与抒情”为题,取角尖新而精准。重点探讨南社诗歌,置于清末革命的脉络里来进行阐述,具有浓郁的历史现场感,含有理论的切入和文化研究的导向,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厚度。本书视野广阔,大量运用史料和文献,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文笔流畅。 内容推荐 张春田编著的《革命与抒情:南社的文化政治与中国现代性(1903-1923)》关注点聚焦于清末民初南社知识人群体,返回历史现场、勘探文学的文化地图,围绕“革命”与“抒情”的双重变奏,考察南社独特的文化政治思考和表达;在新的视野下,讨论传统与现代性、国粹与西学、革命与共和、政治与美学、主体与文本之间的复杂关系;透过南社命运的起伏跌宕,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二十世纪之初中国现代性的多重面貌。本书不仅是南社研究的新收获,也是关于中国“近代”的解释范式的新探索。 目录 导论 “现代性”的历史性:清末民初的文学文化 第一节 历史编撰学中的两种范式 第二节 何谓“近代”:视野与问题 第三节 研究现状及反思 第四节 关键概念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文化场域与南社中坚的聚合 第一节 通往结社之路 第二节 场域、惯习与知识人的“有机化” 第二章 地方性知识与被发明的“传统” 第一节 历史记忆的政治 第二节 “几复风流”的地方传统 第三节 欧风与国魂:围绕国学的论述 第三章 全球图景中的“排满”、“革命”与治理 第一节 “二十世纪大舞台” 第二节 “排满”与“觉民”:政治划分 第三节 “革命”话语及正当性的论证 第四节 关乎治理:对现实政治的建言与批判 第四章 “表演”革命:戏剧、仪式与摄影 第一节 “梨园革命军”:戏剧 第二节 哭祭与悼亡:革命仪式 第三节 身份乃选择:摄影 第五章 “民立”如何可能:公共领域的创制与挫折 第一节 传媒领域的新生力量 第二节 批评与批评的挫折 第六章 抒情传统与情感共同体 第一节 抒情传统与诗歌 第二节 抒情的视域与情感政治 第三节 唐宋诗之争背后的政治无意识 第七章 结论:作为视野的南社 参考书目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