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富》杂志在众多商业图书中反复遴选出75本“最使人睿智”的商业必读书之一。
一部多次再版重印但魅力不减的名著。
一部投资者必读、为金融人士所热捧的经典。
一部惊人崛起、全然崩溃和痛苦新生的生动编年史。
无论其是精英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将从中发现惠助当下的谋略与智慧。 约翰·布鲁克斯编写的《华尔街--魔幻岁月(精)》阅读起来像小说,能够帮助投资者从纷繁芜杂的市场信息中动态把握市场投资动向,从而采取正确的投资策略,争取更大的投资收益,避开投资损失风险。
| 书名 | 华尔街--魔幻岁月(精)/财经阅读经典 |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 作者 | (美)约翰·布鲁克斯 |
| 出版社 | 新世纪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美国《财富》杂志在众多商业图书中反复遴选出75本“最使人睿智”的商业必读书之一。 一部多次再版重印但魅力不减的名著。 一部投资者必读、为金融人士所热捧的经典。 一部惊人崛起、全然崩溃和痛苦新生的生动编年史。 无论其是精英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将从中发现惠助当下的谋略与智慧。 约翰·布鲁克斯编写的《华尔街--魔幻岁月(精)》阅读起来像小说,能够帮助投资者从纷繁芜杂的市场信息中动态把握市场投资动向,从而采取正确的投资策略,争取更大的投资收益,避开投资损失风险。 内容推荐 《华尔街--魔幻岁月(精)》是一部讲述20世纪20年代华尔街股市的惊人崛起、全然崩溃、苦难萧条,以及因罗斯福新政又涅槃重生的生动编年史,真实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旺市催发的人性的无情、贪婪和不顾后果的狂欢,1929年大崩盘前的绝望,以及之后几年间的低迷荒凉。 作者约翰·布鲁克斯以其权威、充满神韵而又不乏幽默的笔触,通过聚焦于这一时期最令人瞩目的交易商、银行家、跟风者和诈骗者的生活和经历,向我们生动描绘了将华尔街从美国贵族的宫殿圣地变成平民场所的各种力量角逐,旨在让读者们,无论其是精英投资者还是普通投资者,都能沿循着那个时期世界资本的脉络,从中发现惠助当下的谋略与智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序幕:暴行 第二章 古时专制 第三章 几近贵族 第四章 与猿猴如此相像 第五章 土崩瓦解 第六章 白衣骑士现身 第七章 摇摇欲坠的金本位 第八章 华盛顿磨难 第九章 白衣骑士落马 第十章 形势恶化 第十一章 大灾难 第十二章 结局 致谢 资料来源 试读章节 1920年时,华尔街成为世界首要的货币中心才不过6年左右。它的成功是在最令人感到丢脸的情况下获得的——它不战而胜,在它仰面平躺、大口喘气的时候成功就从天而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个世纪中,伦敦充当着整个世界的银行家,操纵着全球的货币业务;大型美国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往往是从伦敦或从欧洲大陆经伦敦获得的,而仅在美国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华尔街,在国际业务中主要充当美国公司与跨大西洋资本之间的经纪人。到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的前几周,英国实行了一项震惊世界的措施:暂停用黄金兑换英镑——在金本位盛行全球的时期,这一举措就好比玩纸牌游戏时最令人敬畏、最受信赖的玩家突然宣布退出游戏,并拒绝兑换筹码。随后,英国财政部做出了禁止一切海外投资的决定。由此,正如伦敦《泰晤士报》承认的那样,放弃金本位意味着“暂时放弃我们作为国际货币中心所享有的历史权利”,不可避免地使“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国际业务转移到了……美国”。伦敦《泰晤士报》毫不留情地宣布,美国“有能力承担这些业务”。 如果说美国确实有能力的话,那也只是勉为其难。英国在美国金融界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致英国的退出使得华尔街近乎瘫痪,就好像费城或底特律已经参战似的。战争爆发的那一天,纽约证交所的股票病态大跌;从第二天开始,证交所暂停交易,时间长达近9个月,而在此前的历史上,证交所连续关闭的时间从未超过10天。此外,纽约银行界也几近恐慌。在国际商务中,美国商人都是净债务人,债务总额超过30亿美元,而债权人则几乎都来自于参战的欧洲国家;这些债权人不仅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还根据战争时期债权人的悠久传统,要求他们用黄金偿还。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惊慌失措的银行储户纷纷涌到银行提款,事态因而进一步恶化。在战争爆发后的前两周内,美国银行流失了大量资金,局势几乎变得和1907年金融大恐慌时期一样动荡不安。那年秋天,黄金以惊人的速度从国库中流出,其中大部分经加拿大流到了伦敦。美国国内的商业遭受了冲击,对外贸易也由于德国军队对海上通道的监控而停止,华尔街几乎成了一座鬼城——银行朝不保夕,证交所和经纪事务所停业,只有少数“非法经纪人”违抗证交所的命令,在新街维持着一个“非法”的露天股票交易市场,在那里,他们以惊人的价格买卖少量股票。这就是全球金融界的新赢家。 但是,华尔街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非但没有因战争而破产或毁灭,反而起到了为战争提供资金和补给的作用。1914年11月,黄金外流开始减缓,12月停止,到1915年1月,黄金开始反向流入美国。证交所在1915年4月恢复了正常交易。美国对协约国的贷款额不断增加,眼看就要达到数十亿美元;美国的出口贸易以战争补给品为主,还包括大量食品、饲料和棉花,一直到1917年,这些贸易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同时,欧洲国家即便不用黄金购买枪支,也会将黄金运往纽约保管。1915年初的这一小股黄金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变为一股洪流,源源不断地向西流入美国;1916年3月这一个月,美国的黄金输入量就几乎达到了过去一整年的水平。在这样的形势下,全球的财富似乎一夜之间从一家银行转移到了另一家银行——而且不是暂时性的转移,因为到1925年英国终于有能力恢复黄金兑换之时,她已经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到1920年,华尔街承担起过去属于伦敦的业务已经绰绰有余了。一年半以来,美国主要通过内部销售债券的方式,筹资参与战争,她已经从一个30亿美元的国际债权人摇身变成了30亿美元的债务人。美国国库坐拥的财富相当于全球货币黄金供应量的1/3。战后的全国性萧条如期而至,但没有原先预计的那么糟糕,没有出现公司纷纷破产倒闭、随处可见领取救济的队伍的情况。华尔街甚至在无意之中从战争中赢得了大批新客户——因购买自由公债而对投资保有长久兴趣的公民。华尔街稳坐江山,但是仍然缺乏它那没落的前任所拥有的帝王般的自信。 在应对1920年9月16日中午的爆炸事件之时,这种自信的缺失表现得尤为明显。P3-5 序言 本书是一本经典著作,每位读者,尤其是股市投资者,都可以从中受益匪浅。这本1969年初版的书,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故事:20世纪20年代牛市时期华尔街的魔幻岁月,以及1929年股市崩盘及余波之后的艰难时期。即便是在那个年代,这些故事也显得遥远而富于传奇色彩。约翰·布鲁克斯将道琼斯指数的涨涨跌跌编写成了一个有关人类梦想和幻想的故事。 故事的中心人物是理查德·惠特尼(Richard Whitney)——纽约证交所总裁及证交所保守派的首领。他一定是一个勇敢、无情抑或心智不健全的人。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股市崩溃,惠特尼在试图阻止恐慌的过程中扮演了英雄的角色。他出现在证交所交易厅,代表一个由美国大银行家组成的联盟,买人了价值2 000万美元的股票。然而,这位英雄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就一直在投资一些“浩渺的蓝色远方”式的股票,并因而身负巨额债务(到1932年,他的净负债至少达200万美元)。1937年,他挪用了纽约证交所退休补助基金(这是为过世会员的家庭设立的一只共同基金)的大量资产。是什么令惠特尼成为这样的人,我们难以理解,但是,没有人比他更能代表股市的起伏、保守派以及证交所这个机构。 本书描写了令人着迷的人物和引人人胜的股市轶事,并实事求是地透视了当今股票交易规则的由来(尤其是新政改革者是如何通过《1933年证券法案》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案》的)。尽管如此,如果这本书没有让我们一窥自己内心渴望快速致富的牛市梦想的话,那么,它对当代读者来说就没有什么意义。就这一点来说,布鲁克斯的故事具有警示意义。戈尔康达曾是印度东南部的一座城市,传说穿过这座城市的人,都会变得富有(就像20世纪20年代或90年代大部分时期的华尔街)。在马可波罗的年代,戈尔康达是世界大型钻石市场之一。戈尔康达附近的钻石矿出产了希望钻石、凯瑟琳大帝的黑色奥若芙和英国王室的皇冠钻石。这些熠熠生辉的财富造就了许多王国,也毁灭了许多王国。今天,戈尔康达已是一片废墟,这象征着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对财富的渴望和我们实际所掌握的财富都是暂时的。 从人类心理上来说,戈尔康达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它是一个神奇的传说,也可能是我们从((晨报》金融版的新闻中所获得的希望。利润猛增、l:2拆股、新产品公告、就任CEO——这一切和另外许多事情都包含着我们对财富和未来幸福的梦想。当我们思考理查德·惠特尼这个人或其他许多渴望财富却最终一无所有的人时,我们不由得想知道是什么使他如此坚定。是什么令他如此确信佛罗里达腐质煤公司、美国胶质产品公司和蒸馏酒公司会成为赢家?或者,在失去了这么多后,他为什么还要一次又一次地冒险,结果却输得更多? 问这些问题是为了弄清楚我们的财富梦,尤其是快速致富梦代表着什么。什么样的冷静成熟能让我们即便在欣欣向荣的牛市中也理性投资?如果股市下挫——某些股票分析师称之为“修正”,似乎先前的上涨纯粹是因为技术错误而非群起抢购——什么样的智慧能让我们摆脱担心失去或担心拥有得不够多的群众心理?即便是财富也阻挡不了这些担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资源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担心或欣喜而有所改变。但是,目睹着财富逐渐减少,我们投资的愿望会减小,而利润和股价则会加速下跌。 “牛市心理”和“熊市心理”是最常被用来描述股市投资者心理的词语,但是很少有人能圆满地解释这种用法的起源。如果我们能够深刻理解为什么牛和熊代表着股市和人类心理的两种不同力量,那么,我们可能会以更敏锐的洞察力,更镇定自若地参与股市。在《金钱的秘密》中,我探寻了牛和熊与股市心理联系在一起的历史和神话原因。举例来说,“股市”(stock market)一词代表着出售牲口(1ivestock)的地方。因此,“割肉”(taking a cut)和“掺水股”(watered stock,也解释为出售前灌以盐水的牲口。——译者注]这样的词就带有那个以牲口为主要财产形式的时代的特征。“动产”(chattel)一词意为可移动的财产,与“牛”(cattle)密切相关;“金钱的”(‘pecuniary)一词则来源于拉丁语中的“牲口”(pecus)。 当然,如今很少有人会与牛有接触,因此,我们难以理解牛对过去的人们或许多生活在工业不发达地区的人们的重要性。一头公牛能让牛群中所有的母牛怀孕,因此,长期以来,牛不仅象征着力量,也象征着多产。早期的很多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都以畜牧业和农业为基础,每种文明都以牛神为其主神之一。 在印度,雅利安人唱着赞歌膜拜众多牛神,其中包括巨牛因陀罗(Indra),他的雨能够使大地肥沃、牛群受孕。古老的闪族人崇拜牛神恩利尔(:Enlil),他驾驭水的力量使他成为风暴和繁殖之神。埃及人这样称颂阿蒙一拉(Amen—Ra)神:“赫利奥波利斯[Heliopolis,尼罗河三角洲的古城,在今开罗的北部,曾是古埃及太阳神的朝圣中心。——译者注]的公牛,众神的统领……神灵之父,人类之创造者,兽群牲畜之创造者,万物之主宰,食物之创造者……”从克利特岛到迦太基,对牛的崇拜跨越了地中海地区。从宗教形象回看股市,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牛象征着对股市上涨的希望。崇拜牛就是崇拜富饶和多产。 那些仔细审查账本底线的投资者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体内蕴藏着神牛的力量。趋势线、价格收益比率、资产清算价值是有用的工具,但却会令我们看不清社会为发展和繁荣采取的大举措。当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关注股价的起起伏伏时,我们可能会忘记股市反映的是社会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股票和金钱一样,只是繁荣和共享大进程中的工具。沉迷于个人成功的牛市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只有股市的增长才有价值。但是,我们如果拥有开阔的眼界,就会发现我们还必须尊崇其他许多必要价值。我们必须记住,股市体现了我们对富饶的渴望、对贡献家庭和社会的渴望。要拥有这样宽广的眼界,我们必须将牛和熊做个对比。 对熊的崇拜也同样历史悠久、广为流传。尼安德特人将熊的头骨安放在可能是祭坛的地方,尽管我们无法确定这是否是一种祭拜。许多狩猎部落都会举行仪式,以保证被杀死的熊的灵魂会希望回到世间、被再次捕猎。在美洲印第安人的神话中,熊通常是英雄的灵魂帮助者。根据神话,熊的冬眠意味着走入地下,在大地深处自我休养,在春天到来时获得重生。熊就像勇于闯入地狱、闯入未知世界的人类英雄。膜拜牛是以牛为祭品,使大地复兴。而熊每年春天都会从地底深处走出来获得新生——熊不必成为祭品。 认为熊市投资者只相信股票或股市会下跌,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深刻理解成为一名熊市投资者的意义。从象征意义上来说,熊市投资者真正关注的是自然世界,我们无法通过耕耘开垦来驯服这个世界,令其为我所用。熊市投资者一定要知道,我们有时必须要保守,必须要将从牛市中获得的财富投入再循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熊是一位医者,他要求我们控制自己无尽的欲望,转而追求和获取智慧。因此,我们可以像熊一样退出,耐心等待,默默思考,同时又保持警惕,直到重生的季节来临。 想到股市的循环周期,我们脑中就出现一幅自左向右的波动曲线图。曲线的高度代表市场的价值,曲线的向右运动代表时间的流逝。但是,让我们将股市的循环周期想象成一条螺旋上升的曲线,这将是一条螺旋上升的意识曲线。在某一层面上,我们可能会觉得参与股市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或输钱;在另一个层面上,我们可能会发现,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供他人使用是有益处的;而在另一个不同的层面上,我们可能会发现,与自己的天性作斗争,将使我们发挥出更多的潜能。因此,深入理解牛市和熊市的意义,是对我们自己的投资,让我们能够更镇定地面对这个由我们创造、服务于我们的股市。 泰德·克劳福德(Tad craWfbrd) 书评(媒体评论) 约翰·布鲁克斯在讲述金融家的丑行、经济的萧条以及权力的崩塌时,他想要展现的是一个关于“贪婪”的悲剧式寓言——一个因狂傲被打倒的国王。这个关于惠特尼利欲熏心的故事之前已被讲述过了……但是在布鲁克斯的笔下,这个故事又让人眼前一亮、深受震撼。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魔幻岁月》叙述全面:既有富人得势的年代的人性贪欲,也有在这之后由于通货膨胀、信贷危机和人们自身的贪婪愚蠢造成的众多投机者的苦痛。 ——《星期六评论》 在这本书中,约翰·布鲁克斯,作为最优秀的财经记者之一,成功再现了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场“金融传奇剧”——1929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其造成的余波——的原貌。现代读者会从中发现历史惊人的相似性,并得到启示。 ——摘录于《金融时报》主编理查德·兰伯特为本书所做的序言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