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多喜二著林少华译的《蟹工船/林译经典》逼真地描写了日本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蟹工船”上地狱般的劳动场景、工人们的悲惨遭遇及其自发组织的罢工斗争。语言极有特色,鲜活生动,可感可触,极富艺术感染力。时而如石锅蹦豆,简洁明快,时而如响鼓重槌,声震屋瓦。尤其比喻修辞,信手拈来,而自出机杼。大量拟声拟态词的运用,又使文体充满了生机和动感
| 书名 | 蟹工船/林译经典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日)小林多喜二 |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小林多喜二著林少华译的《蟹工船/林译经典》逼真地描写了日本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蟹工船”上地狱般的劳动场景、工人们的悲惨遭遇及其自发组织的罢工斗争。语言极有特色,鲜活生动,可感可触,极富艺术感染力。时而如石锅蹦豆,简洁明快,时而如响鼓重槌,声震屋瓦。尤其比喻修辞,信手拈来,而自出机杼。大量拟声拟态词的运用,又使文体充满了生机和动感 内容推荐 小林多喜二著林少华译的《蟹工船/林译经典》是小林多喜二以蟹工船“博爱号”“英航号”劳工的悲惨遭遇为蓝本,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创作的代表日本以至整个亚洲无产阶级文学最高水准的杰作。主要描写了在日本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一群失业劳工、破产农民、贫苦学生等被骗受雇于蟹工船,他们在非人的环境下受尽监工欺压,由分散到团结,由落后到觉悟,由自发到自觉,由逆来顺受到不满和反抗,由无组织到有组织进行罢工反抗压迫的过程。 小林多喜二遗作的《为党生活者》土要以作者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以“九.一八”事变后的东京为背景舞台,描写了作为日共产党员的主人公“我”在白色恐怖中投入反战反政府斗争。同时,也揭示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共产党员的地下工作者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忘我斗争的献身精神。 目录 并未消失的“蟹工船” (译序) 蟹工船 为党生活者 试读章节 其他母亲,有的给孩子擤鼻涕,有的用手巾给孩子擦脸,有的含含糊糊说着什么。 “你家的孩子,身体可真够结实的了!”一个同是母亲的人说。 “嗯,还凑合。” “俺家的,可就单薄多了,心想怎么是好呢,到底……” “啊,谁家都差不多,是吧?” 两个渔工从舱口探出脸,舒了口气。两人忽然一言不发,从杂工住的舱穴闷头返回靠近船头些的梯子形的自己的“窝”。每次起锚拋锚,大家都像被扔进混凝土搅拌机里似的上蹿下跳,互相碰撞。 昏暗中,渔工像猪一样横躺竖卧。实际上也有一股和猪圈没什么两样的臭味儿,几乎马上让人作呕。 “臭,好臭!” “当然臭,是咱们臭!都腐烂得差不多了,还能不臭!” 一个脑袋如红色石臼的渔工把一升装酒瓶里的酒倒进豁口碗里,大口小口嚼着鱿鱼干喝着。有人一下子仰面倒在他旁边,吃着苹果看封面破得不成样子的故事杂志。 四人正围坐一圈喝着,一个还没喝够的人挤了进来。 “……唉呀呀,出海四个月!心想再干不成这个了,就……”说着,大块头壮汉不时习惯性舔舔下唇,眯细眼睛。“瞧,钱包成这样子了。” 他把瘪成柿子饼的钱包举得和眼睛一般高,晃了晃。 “那个小娘儿们,别看身子那么小,可真有两下子!” “喂,算了,算了!” “妙,妙,接着说!”对方嘿嘿笑个不停。 “看,快看,真有他的!是吧?”另一个人把醉眼盯在正对面的铺位下面,用下巴一指:“喏!” 渔工正把钱交到老婆手里。 “看、看呀,快看!” 两人把皱皱巴巴的纸币和硬币摆在小箱子上数了起来。男的不断舔着铅笔往小本子上写什么。 “看啊,喏!” “我也是有老婆孩子的!”谈起小娘儿们的渔工突然气恼似的说。 “本想再不上船来着, ”稍离开些的床铺那里,一个喝得隔夜醉的脸色发青浮肿留着额前长发的年轻渔工大声说道,“可给中间商拉得团团转,身上分文不剩!又得豁出命来干些日子了!” 一个背朝这边的看样子同一地方来的汉子对他悄悄嘀咕什么。 舱口现出一双罗圈腿,一个身背“呼噜噜”作响的老式大布袋的汉子爬下梯子,站在舱板四下打量。发现有空位,就爬上铺来。 “你好!”说着,朝旁边的人低头致意。他脸上好像给什么染过,油光光黑乎乎的。“让我做个伴吧。” 后来得知,此人上船前在夕张煤矿做了七年矿工。上次瓦斯爆炸,差点儿丧命一一那以前也有过几次一一他忽然怕了,从矿山下来。爆炸时他在同一坑道内推矿车来着。矿车装满了煤,正当他推给下一个人时,觉得有一百只镁光灯刹那间在自己眼前闪亮。相隔不到五百分之一秒,自己的身体就像纸片一样飞去哪里。在瓦斯的压力下,眼前几辆矿车一下子飞走了,飞得比空火柴盒还轻。再往下就人事不省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由于自己的呻吟声睁开眼睛。监工和矿工们正在坑道里筑墙,以免爆炸殃及别处。那时,他“清楚”听得墙后传来如果救还能得救的矿工的求救声一一那是只要听了一次就绝不会忘记的撕心裂肺般的叫声。他马上站起,发疯似的跳进人群喊道: “不行,不行!”(上次自己也筑过那种墙,当时倒觉得无所谓……) P4-6 序言 如今读《挪威的森林》等村上春树作品的中国年轻人,想必不会有多少人记得小林多喜二、记得他的《蟹工船》了。别说年轻人,即使对我这个早巳不年轻的“老林”,小林和他的《蟹工船》也早已消失在记忆的深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出版社要我翻译《蟹工船》的时候,惊愕之余,我二口回绝一一回绝得甚至有些气急败坏一一眼下都什么年代了,还翻译出版《蟹工船》? 实际翻译起来,我也深切感到,无论故事情境还是语言风格,村上春树和小林多喜二之间横亘着何等辽远的开阔地带,不啻于从东亚到南极。这里再没有酒吧窗外“以淋湿地表为唯一目的”的霏霏细雨,没有夜幕下从“列车窗口望见远处农舍的小小灯火”,没有“如同夏日傍晚树丛间泻下的最后一缕夕晖”般的男士微笑,没有“如同做牙刷广告一样迎着粲然而笑”的女孩们,更没有玛莎拉蒂、“甲壳虫”、阿玛尼和星巴克一一没有那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村上语)或后现代的劳什子及其酿造的所谓“小资”情调。那么,这里有什么呢?有作为能够移动的蟹肉罐头加上厂的“蟹工船”,有浪头“活像饥肠辘辘的狮子猛扑过来”的勘察加海,有穷凶极恶的监工和被其任意凌辱打骂的劳工们: 杂工被监工剥得只剩一件衬衣,塞进两个厕所中的一个,从外面上了锁。最初大家都不愿意上厕所,邻厕里的哭叫声实在让人听不下去。第二天声音嘶哑了,“唏唏”抽泣。后来呻吟声开始时断时续。一个干完活的渔工放心不下,马上走去厕所那里,但里边已不再有敲门声传出了。从外面招呼也无反应。那天晚些时候,宫田被抬了出来。他一只手搭在厕所蹲坑盖板,头扎进手纸篓,整个人趴在地上。嘴唇像涂了蓝墨水一样发青,已经奄奄一息了。 这就是“蟹工船”上的场景。而“蟹工船”以外的陆地上的场景也同是人间地狱。例如修公路和铺铁路工地上被虐待致死的劳工“比虱子还多”: 有的囚不堪虐待而逃跑。抓住后,将人绑在木桩上让马用后蹄踢或在后院里让土佐犬(狼狗)咬死。而且是大家眼皮底下干的……晕过去就泼水激活.如此反复不止。最后由土佐犬强有力的脖子像甩包袱一样甩死。软沓沓扔在广场一角不理不睬之后,身体仍有某个部分一下下抽搐。至于用火筷子突然烙屁股或用六棱棍打得直不起腰来,那更是“日常性”的. 这种骇人听闻的场景并非纯属虚构,而大体实际发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日本,发生在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日本北海道。作为相关典型事件,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六日“秩父号”蟹工船因遭遇海上风暴即将沉没,而收到求救信号的“英航号”蟹工船却未前往施救,致使船上二百五十四人中有一百六十一人遇难。同年九月,媒体披露蟹工船“博爱号”“英航号”劳工的悲惨遭遇。于是,在银行工作的小林多喜二从翌年三月开始就此调查,一九二八年十月着手创作《蟹工船》。一九二九年三月脱稿后在无产阶级文学杂志《战旗》上连载,不久被当局禁止发行,直到日本战败都是“国禁书”。 毫无疑问,《蟹工船》不仅是小林多喜二本人的代表作。而且是代表日本以至整个亚洲无产阶级文学最高水准的杰出作品。 日本著名无产阶级文学评论家藏原惟人认为《蟹工船》是北海道小樽市。在小樽商业学校和小樽商业高等学校(现小樽商科大学)就读期间开始文学创作。一九二四年毕业后进入北海道拓殖银行工作。在此期间创作了《防雪林》《一九二八年三月二十五日》《蟹工船》《在外地主》等无产阶级代表作。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因创作《在外地主》被拓殖银行解雇。其后移居东京,连续发表《工厂支部》及其续篇《组织者》《单身牢房》《地区的人们》《为党生活者》等作品。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日由于叛徒出卖被特高警察逮捕后拷打致死。牺牲时不满三十岁。鲁迅为此发去唁电:“日本和中国人民是弟兄,资产阶级用血在我们之间划了界线,而且现在还在划着。但是无产阶级和它的先锋队却用血洗去这种界线。小林多喜二的死,就是最好的证据。我们知道,我们不会忘记,我们将坚决踏着小林同志的血迹,携手前进!” 小林多喜二是日本共产党的党员,而且是在“九一八”事变后曰共处于“非法”状态时毅然加入的,并为此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文学才华,直至献出年轻的生命。从《蟹工船》和《为党生活者》中可以看出,他对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怀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对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本质具有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憎恶。更为可贵的是,他为推翻那种不公正的社会而不惜放弃待遇优厚的银行工作,全然不顾个人得失和生命安危。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格的确值得我们敬重和怀念。正如鲁迅所说,“我们不会忘记”。今年是他诞生一百一十二年、牺牲八十二年之年。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重新翻译出版《蟹工船》和《为党生活者》,对于终生反战、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他无疑是最好的纪念。也可以使我们重新意识到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激情、曾经的无产者身份,确认革命的理由及其艰难过程。这点即使在今天也不失其特殊意义。 最后说一下译本。《蟹工船》最初的中译本出自潘念之译笔,一九三〇年由上海大江书铺印行,收有小林多喜二专门为中文版写的序言。其后有一九五五年作家出版社楼适夷译本(一九六二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据此改编出版同名连环画),有一九七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叶渭渠译本(二〇〇九年译林出版社重印),有二〇〇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应杰、秦刚译本(含漫画版)。如果说拙译多少趋于精确和有自己的风格,那么应首先归功于以上译本的存在。在文化上,理应对先行者保持相应的敬意。 林少华 二〇一五年元月三十一日定稿于窥海斋 时青岛旭日临窗冰雪消融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