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莲著的《秉法覃思:一名刑事法官的观察与探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文章内容系审判工作中的问题总结及解决对策。作者从审判实务出发,结合法学理论思维的优势,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法理的角度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有的放矢,可操作性、实效性强。
二是针对刑事审判中的一些普遍性、原则性的问题,以及法律、政策的把握与平衡,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抽丝剥茧,探索裁判规则和实践掌握标准,具有较强的借鉴或参考价值。
三是通过适用证据裁判原则,突出庭审实质化,注重总结证据审查判断中的关键证据不收集或未依法收集等问题,如现场勘查、鉴定意见等刑事技术类证据问题等,提出完善和规范化性建议,从裁判的角度为侦查、审查起诉梳理证据标准,共同提高刑事案件质量。
四是从法院总体工作的角度,根据审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调研,尤其是对首都中级人民法院运行机制的调研,提出了宏观的、建设性的构想,对法院设置的改革、审判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均有所裨益。
五是注重学以致用,结合我国国情及审判工作实际,辩证地吸取、借鉴国外司法制度和运行模式,提出一些启示性建议和措施,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审判实践中的日结月累,一些思想火花便升华为裁判原则和规则,从实践中来,并用于指导实践。《秉法覃思:一名刑事法官的观察与探究》作者张素莲凭着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以及在多个审判庭及研究室的经历和经验,将日常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汇集成册,从一线法官的视角对审判前沿问题、司法制度改革、域外经验借鉴进行观察、思考、研究,并提出一些务实的观点与建议。
篇一
技术侦查证据在刑事审判中的适用及完善
刑事技术类证据审查采信中的问题及建议
法官认证方式实务调查与分析
命案中介入因素对量刑影响的分析与适用
涉少刑事审判引入量刑建议制度的论证与构想
司法认知的范围与规则
篇二
提高刑事庭审质效的措施及注意问题
审判实践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
刑事二审程序分流的论证与构想
人权理念与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
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构想
篇三
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的机制支撑与模式设计
建立中级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机制的构想
建立符合审判规律的首都中级法院职能模式与保障机制的调研及设想
接访艺术研究与实践运用
审判业务培训中的问题及机制创新
篇四
漏罪的发现与认定
表象类似犯罪行为的定性问题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理解与司法认定
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问题分析与对策
法院改变指控罪名的程序问题及完善
篇五
美国马萨诸塞州司法制度及借鉴启示
美国马萨诸塞州对法官投诉处理的机构和方式
美国马萨诸塞州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替代处置方式及借鉴
美国马萨诸塞州少年司法制度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