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至性仓央至情纳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郭航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仓央与纳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仓央与纳兰,一个是风一样不留痕迹却拂动凡心之人,一个是谜一样让人痴狂而不知如何解读之人。

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心中自然也有一万个仓央嘉措和一万个纳兰容若。

阅读郭航远著的《至性仓央至情纳兰》,最好是在满天星光、一轮明月的晚上,焚一炷清香,煮一壶绿茶,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在与两个灵魂进行对话;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三百年来从未走远过。

内容推荐

仓央嘉措用佛性和俗情在雪域高原上唱响了首首情歌,用忧愁和痛楚在布达拉宫里奏起了曲曲情思;纳兰容若的清词,宛如夜合树上初发的嫩芽,犹如相思树上的那颗红豆,唤醒世人的情感。郭航远著的《至性仓央至情纳兰》介绍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两位才子的人生,对他们诗词、情感、命运抒发胸臆。

目录

前世今生

凡尘俗流

真性情

初恋

挚爱

离别

忧愁

绝唱

试读章节

仓央和纳兰之间,似乎没有什么交集,但是作为后人的我们,从他们的诗词中,读到了灵魂相通的东西。他们在各自的生命中,用最纯真的天性,写着灵魂里的诗词。他们有不同的命运和人生,却有着同样的性情,同样的真实与纯净。“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这种美的东西,是一种真情实感,是一种直指本心的感受。我们也因这一份真诚,至今感动不已。心里有座坟,藏着未亡人。仓央,“行云流水一孤僧”;纳兰,“寸寸相思寸寸灰”。这两个性情中人,在短暂的二三十年中,哭也哭得痛快淋漓,醉也醉得心甘情愿,死也死得了无遗憾。

这份情殇,让纳兰的眉头总是紧锁的,心情总是沉郁的,背影总是凄凉的;

这份情殇,让纳兰的生命变得如此短暂,更让清朝文坛平添了许多遗憾。

一个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即使对自己的生活和爱情满怀愁郁,也不太容易在仓央和纳兰的身上找到点对点的寄托。因为,忙得晕头转向的现代人,常常找不到北,找不到情感和心灵的安顿之法,也找不到灵魂的寄存之所。于是,有情感、有温度的仓央和纳兰就脱颖而出、横空出世了。

诗词,是古代先贤们为中华民族子子孙孙留下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用一首首优美又而极具哲理的诗词,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唯美或凄美的画面。他们付出了自己的情感,耗尽了自的心血,也最终感动了世人的灵魂。

诗,用它唯美、浪漫、朦胧的情调感染了你我,“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词,用它精致的本身感动了你我。一首首、一句句,无不催人泪下,发人深省,就连词牌名:蝶恋花、菩萨蛮、采桑子、木兰花令……也是那么的纯美,那么的雅致。

三百年前,仓央和纳兰用至情至美的诗词,留下了绝世的天籁之音,穿越时空,穿越古今,令世人痴迷。

三百年前,仓央和纳兰都是佛前的一朵百合,绽放在瑶池中,唱着梵音,散发着花香,静静地偎依在忘忧河上,听风、看雨、追月,想家、思亲、忧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悲?一切的一切,均归于每个人的冷暖自知。仓央和纳兰,他们浓缩了一生的情,于热烈处进发出来的平凡和真实,把三百年的情路照得五彩缤纷。爱情是他们共同的信仰。他们都清秀俊美、浪漫、缠绵、痴情、深情。哪怕一生情路杳遥,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愿,对于他们来说,此生就了无遗憾了。他们同样的风流潇洒,同样的才华横溢,却也同样摆脱不了忧郁一生、英年早逝的宿命。仓央与纳兰,宛如两朵孤独地盛开在午夜的昙花,虽然只是绚烂一时,但浓烈的花香留转了三百年。

仓央和纳兰,是清朝两位身负绝世天才的少年。他们的人生一个止于二十三岁,一个止于三十岁;他俩一个站在了诗的顶峰,一个站在了词的巅峰。

仓央和纳兰仅有的两年短暂交集,是在彼此陌生的时光和空间里流逝的。仓央只看到了纳兰离去时的背影,可那一个背影,却分明就是后来他自己的背影,同样的落寞,同样的孤单,同样的忧伤。

他们像是两颗星辰,一颗星已经陨落,另一颗星才开始绚丽。然后,终于全部消失在寂寥的夜空中,留下了一抹绚丽的金光,和那一抹清丽的回忆。

最终,他们都飞不出命运的牢笼。他们的性灵被俗世的尘烟封锁着,只有他们的文字和故事,深深浅浅、疏疏落落地敲击着每一个后世者的心门。“原为一面之缘,赌上千年的宿命”,“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两个有诗性、有灵性、有佛性的男子,他们孤寂的悲情让人心痛,他们被命运切断的梦想让人心碎。

三百年前的这两个身影,孤独而清俊,落寞而优雅,犹如开在尘埃里的两朵百合花,任由岁月如秋风吹过,在尘世的一角静静地盛开着、寂寞着、憔悴着、寻觅着。

西藏没有海,但有许多湖,这就是藏语的“措”,而且是大湖,即“嘉措”。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措,就是“天湖”的意思;羊卓雍措就是“天鹅湖”的意思;玛旁雍措就是“永恒不败的碧玉湖”的意思。

P10-13

序言

仓央如莲,雪山之青莲;

公子如兰,空谷之幽兰。

对于仓央来说,诗与远方,就是他心中的梦;而对于纳兰来说,词和家国,就是他梦中的心。

仓央有太多的心情无法释怀,纳兰也有太多的人无法放下。

从十四岁前的放养,变成后来的“圈养”,布达拉宫对于仓央来说,只是一个美丽的金色牢笼。从红教到黄教,他不再是于蓝天白云间自由飞翔的小鸟,沉重的精神枷锁让他偏离了自己向往的人生之路。

仓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所写的诗歌流传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卉。

仓央嘉措十四年的乡村生活,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的经历。另外,他本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了他内心深处花一般的梦想、诗一般的灵感。他不仅没有用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反而以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志,做出了当时为世人所不容的异事,写下了许多缠绵而有哲理的“情歌”。

仓央嘉措的诗歌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中有初识乍遇的羞怯,有两情相悦的欢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充分表达了仓央对爱情生活的热切渴望与真挚追求。

仓央嘉措的诗歌大量地运用了比拟、双关、象征、排比等手法,以此烘托意境,渲染气氛,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创设出了悠远的艺术境界,取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仓央嘉措堪称使用意象传情达意的一代诗坛巨匠。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独守初心,不忘本心。“千古第一伤心人”的纳兰则更偏爱无根的雪花,因为雪花的根芽不是来自泥土,而是来自天外。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纳兰用三分之一的生命践行了苏东坡的咏叹。

最后,仓央的爱情是他反抗的武器,而纳兰的爱情则成了他自虐的理由。仓央和纳兰想要的不过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生活,可惜一个是“不可得”,另一个是“已失去”。

斯人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上最美的情郎。”这个接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的人间精灵,不露痕迹地把文字“玩弄”于股掌之间,令世人眩目惊叹,但他自己却躲不过命运那只翻云覆雨之手。

仓央单枪匹马要为自己的自由和梦想抗争到底,决不妥协,不给自己留下退路,决绝到从不回头,“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为了心中的自由,他选择了“玉碎”的人生,选择了一条最孤独的不归路。

纳兰较之于仓央,要温润自律得多。因其出生贵胄,从小受儒学教化,所以他宁愿默默地承受一切。他以“多愁多病的身”,把所有的心事填进纸笺,把自己窒息般的痛苦撕裂成了一道道血流不止的伤口。

纳兰作为中兴清词的一代宗师,他的词美得让人心醉,悲哀得更让人心碎。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我们尘世俗人真是不忍卒读。同样的,没有相同的情怀,没有相似的性情,也无法看得懂这些三百年前的温情篇章。

纳兰,相门翩翩公子,江湖落拓狂生;

纳兰,清代第一才士,千古伤心词人。

纳兰的一生始终在仕与隐、情与债之间徘徊着、纠缠着、矛盾着。身在豪门而心向江湖,成了他性格当中主要的悲剧情结。

“一往情深深几许”,与爱妻的生离死别,是纳兰成为“千古伤心词人”的缘由。而对亡妻的追忆,成了纳兰后半生爱情生活的主旋律,也是他有理由和勇气生活下去的唯一支撑。

至性至情的仓央和纳兰,是那么的纯真无邪,是那么的貌似神似,是那么的心灵相通。

一个是桀骜不驯的六世达赖喇嘛,一个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侯门贵公子;一个是游走于布达拉宫与拉萨街头的活佛,一个是身处紫禁城而心向布衣生活的词人。

一个是被认定的转世灵童,却寻觅着“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之法;一个是被注定的庙堂权臣,却常有远离高门广厦,心系山泽鱼鸟之思。

两个难逃宿命的人,怀揣着同一种淡泊离世的愿望,拥有着同样刻骨铭心的深情,在短暂一生的苦苦寻觅与悲情伤怀中,留给了我们一篇篇绝世情话和童话传说。

他们的身份不同,处境不同,生命轨迹不同,却有同样的情思,同样的诗性,同样的北国情怀,同样的纯净与真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4: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