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门老老实实的学问
吴玉章在史学方面深有造诣,他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运用唯物史观从事历史研究的学者之一。
吴玉章于30年代到苏联东方大学任教,编成《中国历史教程》《中国历史大纲》作为教材。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中国历史教程》属于唯物史观学派少数拓荒性的著作之一。吴玉章还以自己的革命经验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成了《论辛亥革命》《历史文集》等历史论著。吴玉章以历史发展共同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作为自己治史的原则思想。他说:“历史发展的规律,有其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因此,说到一般的共同性外,一定要把握它的特殊性。”“我们虽然是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方法来研究历史,但却不可拿抽象的社会学的公式来代替历史叙述。”他所强调的这一原则影响很大,范文澜即把这一观点运用到了他最主要的学术观点“西周封建论”中。吴玉章还对《中国通史简编》的编撰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指导,在指导思想、史料选用、编辑体裁上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新中国成立后,吴玉章被推举为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筹划和领导了史学界许多重要活动,为发展中国历史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当时已经年逾八十的吴玉章在主持辛亥革命50周年学术讨论会时说:“历史是一门老老实实的学问,是不能偷懒和取巧的。”吴玉章对史学的关注和热爱一直未削减。
我必须坚持文字改革
文字改革是吴玉章毕生从事的革命与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931年在苏联任教期间,他就与瞿秋白等人一起探讨文字改革问题,从《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开始了中国文字拉丁化的初步尝试,并帮助旅苏的10万华工进行文字扫盲。在他的推动下,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31年召开。会后短短几年时间,全国范围内就兴起了新文字运动的热潮。吴玉章曾任边区新文字协会会长,他回到延安后,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中利用新文字进行扫盲,提高工农文化水平。他创办《新文字报》《新文字丛书》等书刊,并把过去的研究成果整理为《新文化和新文字运动》等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吴玉章直接领导我国文字改革工作,先后任中国文字改革协会理事会主席、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他大力推广简化字,制定普通话标准,身体力行地前往多个省市推动汉语教学。在他的努力下,简化汉字与汉语拼音方案在群众中试教、试学、试用,逐步推行了起来。吴玉章始终把普及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作为文字改革的目标。“我已经80岁了,从小习用汉字,如果单为个人,完全不必提倡文字改革,然而为人民大众和子孙后代,我必须坚持文字改革,为它奋斗到底。”吴玉章在1958年全国政协上作报告时如是说。这样厚重温暖的胸怀,来自身为文人的担当,更来自对国家、对人民深切的爱。
用心办好人民的教育
吴玉章一生办学,把教育事业作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他早年参加和组织了留法预备学校的工作,担任过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和重庆中法大学校长;抗战时期,吴玉章担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和延安大学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华北大学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经济恢复和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吴玉章被任命为校长。
中国人民大学建校之初,吴玉章四处奔波,多方联系,解决校舍等硬件问题。他带领教师、干部边干边学,初步建立了一支能担负行政后勤和教学工作的教工队伍。在紧张筹备后,中国人民大学于1950年10月3日正式开学,揭开了由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社会主义新型正规大学的新篇章。’
在招生问题上,吴玉章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向工农开门。吴玉章对这些学员十分关心,组织学校为其设计教学方案,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使工农学员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吴玉章从始至终都正确地贯彻着党的教育方针。他主张办学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办学的指导方针,要求学生“都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以便完成“培养新中国的各种建设干部的任务”。
吴玉章一向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吴玉章经常组织试讲,他也经常亲自讲课,并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吴玉章主张教学相长,为人大培育了师生间密切联系、相互尊重学习的优良风气。
吴玉章坚持从严办学,为学校制定周密的计划,尤其注重教学计划的准确与翔实。他制定了严格的组织纪律,不允许任何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发生。一次,一位教师来上课时迟到了五分钟,随即受到了全校指名通报批评。吴玉章严正说道:“教师上课要准时到课堂,这正如学校要求学生准时上课一样,如果都可以随便迟到或不上课,这个学校就办不好了。”人大严谨的学风是与吴玉章校长的言传身教断然不可分的。
在五六十年代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浪潮中,中国人民大学在吴玉章的主持下仍努力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即使在“左”的错误严重冲击下,依然想方设法地保护了一大批教师。在1960年8月下旬一次批判教师的会议上,当时已82岁高龄的吴玉章亲自到场,虽体力难支,却整整在会场听了半天。会后,他沉痛地说:“不能这样批判同志嘛!”吴玉章直到生命的最后,都在尽力地保护人大的教师。思及吴玉章的爱护,许多教师和学者都怀着一份厚重的感激。
吴玉章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时间长达17年。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各类建设人才近5万人。他所创立的适合中国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使得中国人民大学迅速成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吴玉章出色地完成了党赋予他的使命,也为人大奠定了宏伟的基业。
吴玉章曾写下这样一首自励诗:“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丝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高度概括,也足以使人铭记他为党为人民无悔而伟大的奉献。
(原文刊于《中国人民大学》报2017年4月3日第1608期第2版)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