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专用性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支之一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划清界限并对其进行重构的关键要素。会计契约,作为一种以会计数据、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为重要内容的经济契约,与其他契约一样,其承载和反映的是各种交易。交易中包含的资产专用性的经济后果必然在会计契约范畴内得以体现,即交易中包含的资产专用性也决定了会计契约的治理结构选择与激励机制问题。由周煜皓著的《基于会计契约视角的资产专用性经济后果研究》构建了资产专用性在企业报酬契约、债务契约中的经济后果以及资产专用性对会计稳健性这一会计契约得以达成和运行的基本会计原则的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了经验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述。
由周煜皓著的《基于会计契约视角的资产专用性经济后果研究》以资产专用性这一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其经济后果在会计契约中的体现。资产专用性引发的后契约机会主义行为主要会产生两种经济后果:治理失败导致的事后交易费用增加和资产专用性投资不足,他们都会导致经济效率减损。会计契约,作为一种以会计数据、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为重要内容的经济契约,与其他契约一样,其承载和反映的是各种交易。交易中包含的资产专用性的经济后果也必然在会计契约范畴内得以体现,即交易中包含的资产专用性也决定了会计契约的治理结构选择与激励机制问题。
本书研究发现,在报酬契约中,资产专用性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随着企业资产专用性的提高,企业财务绩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资产专用性对管理层持股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影响,资产专用性引发的管理层持股这一事后治理结构和事前激励机制的经济后果并不显著。
在债务契约中,资产专用性主要通过治理结构选择和匹配问题影响债务契约总量和结构问题,即债务水平和债务期限结构。在资产专用性与债务水平关系的研究中,经验检验表明我国确实存在金融错配问题,金融资源配置违背了资源市场配置的基本原则。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资产专用性与债务水平正相关;而民营上市公司的资产专用性与债务水平负相关。在资产专用性与债务期限结构关系的研究中,资产专用性能够显著的缩短债务契约的期限。这说明短期负债具备更强的治理功能和效应,能够减少债务人后契约机会主义引发的交易费用的增加。
会计稳健性作为一种契约的治理手段和达成机制,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理解为应对机会主义行为达到节约交易费用目的的治理结构和保证形成契约合意的激励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对会计稳健性的确有显著的积极正向的影响,从而证实了会计稳健性所具备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属性。但是相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产专用性对会计稳健性的提升作用在民营企业中的影响更为显著。说明资产专用性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的经济后果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并不能得到完全体现。
1 绪论
1.1 研究的源起与意义
1.2 基本假设与概念界定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资产专用性相关文献综述
2.2 会计契约相关文献综述
2.3 会计契约范畴内资产专用性经济后果研究文献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资产专用性经济后果:形成及体现
3.1 资产专用性理论基础分析
3.2 资产专用性经济后果
3.3 资产专用性的会计契约体现
3.4 本章小结
4 资产专用性对报酬契约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资产专用性与企业财务绩效
4.2 资产专用性与管理层持股
4.3 本章小结
5 资产专用性对债务契约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资产专用性与企业债务水平
5.2 资产专用性与债务期限结构
5.3 本章小结
6 资产专用性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6.1 研究假设
6.2 研究设计
6.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4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全书的结论
7.2 相关政策建议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