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焦循/大家精要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陈居渊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相比于仕宦特达、引领文坛的阮元,焦循的一生可谓坎坷不平。命运弄人,他或无缘科举,或无法金榜题名,索性托疾,不入城市十余年,构筑一座雕菰楼,读书著述其中,终成“一代通儒”。《雕菰楼易学三书》《孟子正义》《里堂学算记》,广为学林推重,对后世影响深远。读《焦循》,看乾嘉之际造化弄人之士人,如何成就自我。

陈居渊著的《焦循/大家精要》讲述了焦循坎坷的仕途经历,及其面对科举落第,转而埋头著述,终成“一代通儒”的生涯,重点分析了其在算学、易学方面的思想与成就,为读者打开了一条了解一代通儒学术成就和思想全貌的捷径。

内容推荐

陈居渊著的《焦循/大家精要》介绍了焦循(1763—1820),江苏扬州人,清代乾嘉之际著名的经学家、易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博闻强识,于经史、历算、训诂、水利、建筑等都有研究,为扬州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与阮元齐名。因科举落第,托疾不入城市十余年,构筑雕菰楼,于其中读书著述,所著《雕菰楼易学三书》《孟子正义》《里堂学算记》等,广为学林推重。

目录

第1章 家世生平

 诗书传世的北湖焦氏

 徘徊于游幕与科举之间

 蛰居雕菰楼的一代通儒

第2章 古经新解

 《毛诗》与《孔传》

 《礼记》与《左传》

 《论语》与《孟子》

第3章 经学信仰

 著述非考据

 道在求其通

 解经须性灵

第4章 加减乘除

 理本自然

 名后法先

 数先形后

第5章 堪舆相宅

 三合与长生

 形法与术数

 堪舆学批判

第6章 易学思想

 四圣同言说

 忠恕一贯论

 迁善改过说

第7章 易学图式

 旁通与时行

 当位与失道

 相错与比例

 乘方与天元

 齐同与比例

 假借与转注

第8章 易学评价

 汉代易学的薪传

 象数易学的创新

 易学史上的奇葩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焦循幼年聪慧,三岁时,就能辨识贴在门上的春联中“栽”“裁”两字的差别,因此深得嫡母谢孺人的宠爱,于是亲自给焦循口授唐诗绝句。六岁的时候,焦循遵父之命开始背诵《诗经》。不久便进入书塾读书,跟随表兄范徵麟学习音韵、训诂之学,开始接触了《左传》《古文轨范》等。在焦循刚满八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得焦循家与北湖阮家结成了秦晋之好。阮家是北湖的大户人家,从元代末年以武功显世后,历代都以武起家,在扬州很有声望。这年正逢阮家为阮承勋生日祝寿,按照当时的习俗,焦循随同叔祖父前去阮家祝贺。在这天的生曰宴席上,小小年纪的焦循初露才华,他运用阅读屈原《楚辞》时所获取的知识,准确辨识了阮家墙壁所题“冯夷”两字的读音,受到了当时来贺宾客的一致赞扬。因此不但得到了阮承勋的赏识,而且还以自己的小女相许。从此,焦循不时去阮家问学论文,特别是与日后宫至总督、成为一代名臣的阮元(1764~1849)最为投缘,因为焦循年长阮元一岁,所以阮元称焦循为姐夫。后来阮元为焦循所编写的《北湖小志》作序时还追忆说:“元(阮元)家在北湖九龙冈,族姊夫焦里堂孝廉家在黄珏桥,相隔一湖。幼同学,往来湖中者屡矣。”

少年时代的焦循,天性好辨,又率直多言。曾经与父亲讨论中国历史,在论及东汉党锢事件的时候,他明确表示“愿为杨桓,不为范滂”,显示了他爱憎分明的性格。这时期的焦循,虽然非常好学,而且兴趣广泛.并涉猎多种学问,但是对儒家的经典尚未有足够的认识,学习的范围也只限于古文辞方面。乾隆四十四年(1779),焦循赶赴扬州,参加入学资格的童子试。由于能够辨析字的读音和解释字义,得到了主持考试的刘墉(1719~1804)的赏识,从而被录取为学生员。同时刘墉鼓励焦循学习经学,告诫焦循只有精通经学后才能学以致用,报效国家。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由编修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刘墉为人机警,政术娴熟,深得乾隆的器重。刘墉精通书法,曾经分别研究过历史上如钟会、颜真卿、苏轼、董其昌等书法大师的书法,并且能够融会贯通。同时他对《阁贴》也有研究,功力也很深,从而使他的书法艺术形成了用墨厚重、笔法外柔内刚、貌丰骨劲自成一体的特点,被誉为“近世小真书,以诸城第一”,与当时的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并称四大家,有《清爱堂帖》石刻传世。对于刘墉的知遇之恩,焦循终生铭记不忘,在他晚年编定的《雕菰集》中,首篇即冠以《感大人赋》,并在其小序中,历叙了自己在刘墉教诲下由辞章之学转向立志经学的过程。由于得到了刘墉的鼓励和推荐,焦循于乾隆四十四年来到了当时扬州著名的安定书院学习。这年,焦循十八岁。

安定书院,在扬州三元坊,是清代康熙元年(1662)巡盐御史胡文学为了纪念宋代学者胡瑗而建立的。胡缓祖籍安定(今山东范县东),学者都称他为安定先生,所以书院也以“安定”命名。当时安定书院的主讲老师是吉梦熊,他是一位饱学之士,江苏丹阳人。(P4-5)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9:5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