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良、郭泳著的这本《孔子的故事》精编了国人应该了解的150个经典故事,分“圣人之后”、“多能少年”、“千秋学人”、“民族良心”、“高山仰止”五部分,把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和深邃丰富的思想表述在故事的字里行间。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行文生动流畅,有极强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如《“小巨人”孔丘》《驾车的好把式》《向路入学歌》等篇,意味隽永而情趣盎然。
| 书名 | 孔子的故事/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系列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作者 | 陈雪良//郭泳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雪良、郭泳著的这本《孔子的故事》精编了国人应该了解的150个经典故事,分“圣人之后”、“多能少年”、“千秋学人”、“民族良心”、“高山仰止”五部分,把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和深邃丰富的思想表述在故事的字里行间。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行文生动流畅,有极强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如《“小巨人”孔丘》《驾车的好把式》《向路入学歌》等篇,意味隽永而情趣盎然。 内容推荐 孔子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有关介绍孔子故事的图书许许多多,但陈雪良、郭泳著的这本《孔子的故事》与众不同,其一通俗易懂,其二形象生动,其三忠于原典。全书约二十万字,精编了国人应该了解的150个经典故事,分“圣人之后”、“多能少年”、“千秋学人”、“民族良心”、“高山仰止”五部分,把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和深邃丰富的思想表述在故事的字里行间。 目录 序 “佑启我后人”的孔子 第一部 圣人之后 尼丘山之子 中国的圣诞:前551年9月28日 人生第一课:“慎终追远!” 契,祖上第一圣 远祖弗父何之“让” 食粥正卿正考父 宋宣公的“赐族之典” “孔”姓和“龙文化” 大力士叔梁纥 第二部 多能少年 是“孔老二”,还是“孔十一”? 迁到“阙里”安下了新家 “小巨人”孔丘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俎豆之事” “太庙”中的“每事问” 向士人学“雅言”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儒业:婚丧吹鼓手 驾车的好把式 在季氏那里当仓库出纳 丧母之痛 被逐出季氏宴席之耻 第三部 千秋学人 “学习”一词的发明 “十有五而志于学” 独生子伯鱼 问学于小国之君郯子 “子见老子” 问乐苌弘 在师襄子家学鼓琴 向路人学歌 去杞地观夏礼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陈国宫廷辨桔矢 活跃在“多君子”的卫国 苦涩的自嘲 “鸟兽不可与同群” 被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生气 “微服而过宋”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十四年的“文化苦旅” 多次游齐国 回归故国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韦编三绝” 读《易》读出了 “有恒”二字 知我罪我以《春秋》 “西狩获麟” 第四部 仁人志士 “未知生,焉知死?” 人就要好好活着:爱己 孔子手订的饮食“七不” “酒无量,不及乱” “食不语”云云 睡规、睡姿和睡衣 “子之燕居” 谨防“过劳死” 孔子的一大发明: “仁者人也” 最经典的解读: “仁者爱人” “泛爱众,而亲仁” “任重而道远” 仁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为仁由己” 殷有“三仁” 夫子之“志” 夫子之“迂” 孔子与阳货 古代慈善第一人 民食为先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均”和“安” 第五部 私学开创 “三十而立”意何在 办起了第一个私学班 孔子阻琴张吊宗鲁 孔门的招生广告 有“生”自远方来 季氏旅于泰山 “吾道一以贯之” 大仁人颜回 颜回的“好学” “孝哉,闵子骞!”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犁牛之子”仲弓 子路的“何必读书论” 宰予昼寝 宰予敢于诘难夫子 孔子对子贡的 “经商”之诲 “过犹不及” “樊迟请学稼”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仲尼不可毁也” 第六部 高山仰止 第一座孔庙 “孔里” “儒分为八” 孟子称孔子为 “集大成者” 248年后,首次国家祭孔 “学者之宗”“至圣” “素王”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 宋孝宗的“以儒治世” 康熙大帝在曲阜大书 “万世师表”四字 世界的孔子 试读章节 尼丘山之子 鲁国都城曲阜东南十余里处,有座不高不矮的山,叫做尼丘山。尼丘山山脚下,有个不大不小的村落,名为陬(z6u)邑。 这原本是个无名的山庄,环山散居着数十户人家。日出而耕,日落而歇,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倒也算是个清静的去处。大约数十年前,山庄中迁来了一户孔姓人家。虽说已显落魄,可从那一家大小文质彬彬的气韵看,可以推知这原先应是个知书达礼的官宦之家。这家人很随和,很快就和本乡本土的人们打成了一片。人们记得很清楚,孔家来到这里以后,做的第一件实事就是将这个山庄定名为“陬邑”。“陬邑”的这个“陬”字,大家有点儿陌生,孔家的男当家告诉大家,“陬邑”其实就是山脚下的村落的意思,以“陬”命名不过是让大家叫得雅一点而已。 孔家在陬邑的户主是一个叫叔梁纥(h6)的。叔梁纥长得人高马大的,而且拳脚功夫十分的了得,在村里颇有一点儿声望。山庄地广人稀,大家以为有了这样一个赳赳武夫,就有安全感,于是公推他当了“陬大夫”。大家可千万别误会了,以为那是官场中称道的“卿大夫”的那个“大夫”。一个小山庄,就那么几十户人家,哪里会有什么“卿大夫”?这里说的“陬大夫”,就是陬邑里的一个管一点治安之类的角色,连村长还够不上,最多大约只能算是村治安保卫部门的一员干事。 叔梁纥是个热心肠,当“陬大夫”当得像模像样,也稳当踏实,大家都说他好。当时天下大乱,鲁国又是个弱国,村前的田埂上常有散兵游勇过往,可只要叔梁纥往村头横眉一站,谁还敢到村里来捣乱?大家觉得,有了他,连睡觉也踏实。他每日里总要从村的这头走到村的那头,村民们一叠声地问候:“陬大夫,您好啊!”“陬大夫,有了您我们就什么都放心了。”叔梁纥一路走,一路笑,他扬扬手,算是对大伙问候的答谢。他对自己的“村干部”身份十分的满足。 但是,叔梁纥也自有他自己的遗憾。都五十多岁了,膝下还没有个可依靠的男孩。早年,他娶了施氏为妻,育有九女。为了生个儿子,后来他又纳了一小妾,总算生了个男孩,名为孟皮,可惜是个先天的跛足。于是,他就向同住在尼丘山山麓的近邻颜氏求婚。当时的婚俗比较自由,不久,叔梁纥与颜氏的小女儿颜徵在开始交往起来。 叔梁纥和颜徵在两人一有空就上松柏茂密的尼丘山谈情说爱。他们在尼丘山一处山洞(后称为“夫子洞”)中定了情,并向天祈祷:“老天啊,赐给我们一个健全的儿子吧!”皇天不负苦心人,颜徵在很快就怀孕了。在孕期内,两人仍然常上尼丘山对天祈祷。 好日子终于到来了。金风送爽,就在艳阳高照的初秋时节,一个新生命在尼丘山脚下的陬邑降生了。 孩子刚劲有力的啼哭声,从孔家的那三间房舍中飞出来,飞向尼丘山的苍松翠柏,飞向尼丘山深邃的夫子洞,飞向高远的云天。 叔梁纥喜极而泣:“是个男孩,真是老天有眼啊!” 颜徵在紧紧拥着丈夫,道出了夫妻俩共同的心声:“这是我们的儿子,也是尼丘山的儿子!” 是的,这孩子确是尼丘山之子,因为这对夫妇真正爱情的蜜月是在尼丘山上度过的,尼丘山的夫子洞中永远留下了他俩相依相偎的甜蜜身影。 于是,这新生儿就有了他第一个正式的名字:孔丘。尼丘山也因后人避讳,改称尼山。P4-5 序言 “佑启我后人”的孔子 陈雪良先生是我的老学长。我们相识多年。他治学有两个重要的维度:历史,教育。十卷本“提问诸子丛书”(《提问孔子》《提问孟子》《提问庄子》《提问老子》《提问墨子》《提问荀子》《提问孙子》《提问商子》《提问韩非子》《提问吕不韦》)洋洋洒洒数百万字,就是他与郭志坤的合著。用问答的形式阐发诸子思想,予人智慧的启发,让人不能不想到柏拉图的《理想国》。 这次又与郭泳合著《孔子的故事》这本通俗的小册子,讲讲孔子的故事,似乎是轻而易举的,然而这并非易事。 作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孔子被概念化已经很久了。他有着“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等众多标签。标签之下,两千五百年以降,解说层层叠叠,考释密密麻麻,误读总是难免的,有的还误会极深。 陈雪良说,他与郭泳写下这些故事,就是想通过讲述它们,实实在在让大家——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认识一个活泼泼的孔子,让孔子用自己的所言所行来“佑启我后人”。 翻阅文稿,我时时莞尔。孔子“多能鄙事”,用今天的话来说可谓“才艺达人”,当过“吹鼓手”、“车把式”和“仓库出纳”;孔子行万里路,推广“普通话”、做“东西南北人”;孔子生活有“道”讲情趣,饮食有“七不”、给喝酒订规矩、睡觉也有“道”…… 有关孔子故事的图书举不胜举,这本《孔子的故事》与众不同之处至少有三: 其一,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行文生动流畅,有极强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如《“小巨人”孔丘》《驾车的好把式》《向路入学歌》等篇,意味隽永而情趣盎然。 其二,忠于原典,绝不闲话、戏说,而是“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用经典的史料来严谨地讲述孔子故事。今天,有太多的所谓历史故事,不过是用历史的坛子装了自己的酒,喝起来不是窜了味道的劣酒,就是胡乱调配的假酒。这里的故事则强调“言必有据”,有出典,下笔轻松而史料扎实。 其三,不是为了说故事而说故事,每一则故事背后都有思想的支撑,有价值观的依托。可以说,百余则故事就是百余个正能量价值观的传递。精编的百余个故事,把孔子深邃丰富的思想融合在了他栩栩如生的面影里。 大道至简。我相信,只有真正吃透了那些或古奥或艰深的原典,并且深刻理解今天的社会,才能做到这样的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写出这样一个通达而深情的孔子。 这得拥有宏阔的视野。 这得付出艰辛的努力。 孔子之“佑启我后人”,孔子之当代价值,尽在其中矣。 (邓伟志,上海大学终身教授、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书评(媒体评论) 有关孔子故事的图书举不胜举,这本《孔子的故事》与众不同之处至少有三: 其一,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行文生动流畅,有极强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其二,忠于原典,绝不闲话、戏说,而是“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用经典的史料来严谨地讲述孔子故事。 其三,不是为了说故事而说故事,每一则故事背后都有思想的支撑,有价值观的支撑。 大道至简。我相信,只有真正吃透了那些或古奥或艰深的原典,并且深刻理解今天的社会,才能做到这样的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写出这样一个通达而深情的孔子。 ——邓伟志(上海大学终身教授、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